请选择 目标期刊

商业银行信贷配给偏向及动机:一个微观实证 下载:66 浏览:451

贺立龙 李敬 何立果 周慧珍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0年6期

摘要:
本文基于对商业银行授信样本的实证分析,研究银行信贷配置的流向偏好特征与动机。结果表明,商业信贷配置偏好"大而平稳""信贷活跃"的国有企业,以及具有资产规模优势的非公有制企业,但并未表现出显著的产业歧视特征。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商业银行信贷配置更重视短期的风险管控和规模经济效应,而非信贷质量及长期收益回报。为此应扭转考核导向,抑制商业银行信贷的短期化动机,引导其形成长期收益回报与风险控制平衡的发展观;推动信贷市场形成所有制中性原则下的"优胜劣汰"机制;畅通信贷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引导信贷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创新。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基于中国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 下载:71 浏览:478

廖静仪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9年4期

摘要:
本文选取17家中国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运用SYS-GMM法,从信用及流动性风险的角度实证检验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开展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证实:第一,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开展与以上两种风险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即开展信用资产证券化业务能够降低银行的信用及流动性风险水平。第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对银行风险承担具有显著异质性影响。盈利能力越强的银行经营越稳健,信用风险分散效果更明显;对于流动性风险,变量中仅银行资产规模与资产证券化影响有同步效应。研究还发现,银行可通过"去杠杆化"转移信用风险;并提出监管者在鼓励信贷资产证券化进一步发展时,可继续完善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等监督制度、提高监管者的风险应对能力的建议,从而保证实体经济稳健发展。

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基于中国、中国香港和韩国数据的研究 下载:38 浏览:268

叶欢 《当代管理》 2018年6期

摘要:
随着对宏观审慎政策研究的深入,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有效性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多数实证研究都表明宏观审慎工具能有效抑制信贷和资产价格的过快增长。本文使用中国、中国香港和韩国的数据用GMM方法估计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结果表明,紧缩性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对信贷增长和房地产价格上涨有抑制作用。本文也对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分工具种类和作用方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信贷增长作用最为显著的是存款准备金率工具及贷款价值比、债务收入比工具,扩张性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对信贷增长作用更显著;对房地产价格增长作用最为显著的是贷款价值比、债务收入比工具,紧缩性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对房地产价格增长作用更显著。

基于公司信贷的信用风险度量与管理 下载:64 浏览:438

马世兴 《财会研究杂志》 2020年9期

摘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为了更好更快的发展,普遍借助于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来满足发展需求,同时,公司贷款业务的增长也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增长点之一。但是,由于公司风险度量难以准确、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不当,导致商业银行利润受资产减值拨备冲击较大,导致利润增长减速。本文从外部定性分析、模型定量分析、财务报表分析等角度分析商业银行应该如何有效度量和管理公司信贷,并提出了几点公司信贷信用风险的分散和规避措施,以促进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的发展。

政府融资平台的信贷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下载:74 浏览:462

陶海婷 《财会研究杂志》 2020年6期

摘要:
政府融资平台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重要意义,但是,从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项目实施情况来说,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加剧了信贷风险出现。基于此,本篇文章首先对政府融资平台的基本内容进行概述,从融资偿付风险、融资资金风险、融资信息风险三个方面,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的主要信贷风险进行解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政府融资平台的信贷风险控制策略。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的研究 下载:64 浏览:469

李思多 《金融研究杂志》 2020年12期

摘要: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不断加深趋势,本文以居民金融行为作为切入点分析人口老龄化如何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从人口老龄化通过信贷渠道、利率渠道和金融风险承担渠道如何影响居民金融行为和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分析。本文通过构建二分类Logistic模型对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进行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导致居民住房信贷需求和经营性信贷需求意愿出现显著下降,并导致居民对风险金融资产的需求意愿显著下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货币政策通过信贷与利率渠道、金融风险承担渠道实现政策目标将受到一定程度制约,本文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中小银行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前景展望:机遇、挑战和建议 下载:47 浏览:427

邵骏 《金融研究杂志》 2020年9期

摘要:
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对于中小银行创新绿色融资工具,拓宽绿色债务发行渠道具有积极意义。本文立足中小银行经营发展特点,指出在积极的政策引导下,庞大的存量绿色信贷资产规模、日趋突出的融资流动性分层趋势和快速发展的绿色资产证券化市场,为中小银行发力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准入门槛过高、发行收益与成本不匹配等问题是制约中小银行市场实践的现实障碍。着眼于"降门槛、提收益、减成本"目标,提出优化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机制设计和加快中小银行市场实践的政策建议。

基于统计制度视角的绿色信贷影响因素分析——以贵州省黔西南州为例 下载:38 浏览:421

李蒋艳 《金融研究杂志》 2020年5期

摘要:
《绿色贷款专项统计制度》实施以来,黔西南州绿色贷款持续增加,但从2019年开始增速大幅放缓,从两位数降至个位数;绿色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仍不足两成,且呈现停滞不前的窘境。鉴于此,本文基于绿色信贷统计制度视角,通过绿色金融供需两侧的调查发现,内外部激励机制与补偿机制不健全、统计口径狭小、县域金融机构信息系统建设滞后、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等是导致黔西南州绿色贷款增长乏力的重要制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绿色信贷统计制度,促进绿色贷款有效增长的政策建议。

亚洲国家跨国流动性的相互影响关系实证分析 下载:44 浏览:221

刘志洋 《金融研究杂志》 2020年5期

摘要:
本文研究亚洲主要国家跨国流动性的相互影响关系。将跨国流动性分为官方流动性和私人流动性。从官方流动性来看,亚洲主要国家中央银行在基准利率设定方面的相关性较强,但这种相关性主要表现为与美国和中国香港的相关性方面;中国基准利率仅仅对亚洲主要经济体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和沙特阿拉伯产生显著性影响。在私人流动性方面,亚洲各主要国家欧元、日元和美元国际信贷的相关性强,说明跨国信贷的流入流出不会造成区域性国家的金融风险传染;在海外债券发行方面,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主要经济体不受其他亚洲国家的影响,但日本和韩国对亚洲其他国家海外发行债券的影响显著性好于中国。总体来讲,亚洲各主要国家的官方流动性的相关性高于私人流动性。

绿色信贷业务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 下载:65 浏览:446

志学红 王国栋 高清霞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18年7期

摘要:
近些年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高的同时,自然生态与经济社会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的发展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本文以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为研究对象,以绿色信贷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其他因素,选取2009-2015年我国10家上市银行的相关数据建立线性回归模型,最终得出绿色信贷水平的提高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在参考国外绿色信贷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绿色信贷业务提出了相关建议。

流动性管控:净稳定资金比例能否替代存贷比?——基于黄冈辖内10家农村商业银行数据 下载:31 浏览:430

罗其琦 《金融研究杂志》 2019年5期

摘要:
本文以黄冈辖内10家农村商业银行近3年资产负债扩张数据为基础,比较净稳定资金比例和存贷比对农村商业银行流动性管控的替代性与互补性,通过非平衡面板模型探究基于两种流动性指标干预的信贷供给异质性,得出加强流动性管控与稳定农村商业银行信贷增长相关结论和启示。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 下载:43 浏览:252

李艺菲 《金融研究杂志》 2019年1期

摘要: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控管理机制,从制度和操作两个层面加强对信贷业务管理,积累了先进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商业银行过于注重发展速度,导致不同程度地存在信贷管理不完善、制度执行不力、风险意识不强等问题。因此,在目前银保监会强监管的形势下,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完善信贷管理制度体系,强化内部控制和内审监督作用,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员工的风险意识,对信贷业务存在的风险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保障和实现信贷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商业银行科技型小微企业信贷产品发展困境及对策 下载:38 浏览:429

柴丽琼1 王硕2 王伟1 《金融研究杂志》 2018年12期

摘要:
基于实现银企双赢目标,解决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大挑战和发展机遇。为此,本文在梳理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科技型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现状及存在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分析其面临的一些困境及内外诸多因素,进而提出不断改进、完善和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科技型小微企业信贷产品运作机制的对策建议。

信任视角下的信贷扶贫政策实施困境 下载:38 浏览:359

毛安然 《金融研究杂志》 2018年8期

摘要:
在当前脱贫攻坚倒计时新形势下,金融信贷扶贫成效显著,逐渐成为多地扶贫工作抓手。随着扶贫工作深化,精准到户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现象制约了信贷扶贫政策发挥效果,其中贫困户与基层政府为主导的扶贫主体之间的信任问题就是不可忽视的一点。贵州省贴息贷款项目"特惠贷"在推进过程中遭遇的"不愿贷、不敢贷"问题具有一定典型性。贫困户对基层政府信任度影响项目参与度,基层政府需要积极应对,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提升行政能力、畅通信息上通下达渠道,有效重建政府公信力,将贫困户—基层政府信任关系作为破解以提高信贷扶贫实施效率为代表的扶贫工作的突破口。

对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绩效的实证分析 下载:37 浏览:373

孟凡训 李宪 《金融研究杂志》 2018年5期

摘要:
扶贫小额信贷是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量身定制的金融精准扶贫产品,已成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金融服务品牌。本文利用毕节市扶贫小额信贷的相关数据,从需求方和供给方两个角度实证分析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的实施绩效。从需求方——贫困农户的角度来看,扶贫小额信贷对贫困农户具有正向的减贫效应;从供给方——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金融机构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能够获得一定风险低且稳定的收益,这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扶贫小额信贷操作和财务的可持续性。

绿色金融研究文献综述 下载:76 浏览:785

张雅兰 《金融研究杂志》 2025年1期

摘要:
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恶化与气候变暖等外部因素对经济发展与人类生产生活造成负面影响,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成为全球共识。绿色金融应运而生,并在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绿色金融发展的引领者之一。随着我国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学术界对绿色金融的研究也在不断的丰富。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绿色金融文献进行梳理:一、绿色金融的概念界定,二、绿色金融对企业的影响,三、绿色金融的发展以及面临的主要挑战。通过总结梳理已有文献,发现绿色金融方面的研究还存着基于经验证据的实证研究不足、对于除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以外的其他绿色金融产品研究不足以及关于市场参与者的研究较少等局限。后续文章可以从以上三个角度入手,丰富绿色金融研究,为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提出有益建议。

会泽县老厂乡农业信贷体系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及优化路径 下载:84 浏览:865

周兴奎 《农业研究进展》 2024年4期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会泽县老厂乡农业信贷体系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及其优化路径。首先,论文分析了当前老厂乡农业信贷体系的现状,包括信贷规模、服务内容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接着,论文重点探讨了农业信贷体系在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提升农民收入、优化农业结构以及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优化农业信贷体系的路径,包括加强信贷产品创新、完善风险防控机制、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以及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等。最后,论文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优化路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本研究,旨在为会泽县老厂乡乃至类似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济宁市“一体两翼三支撑”农业信贷担保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下载:71 浏览:755

郝娟 《农业研究进展》 2024年1期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农业信贷担保服务济宁管理中心精准把握农担“政策性工具”定位,探索形成了“以四级农担工作体系为主体,政银担协同推进机制为驱动,多级风险防控管理为保障,部门、政策、科技三大要素为支撑”的“一体两翼三支撑”农业信贷担保“济宁模式”。

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下载:52 浏览:445

胡晶晶 《中国经济》 2025年3期

摘要:
经济新常态也促使商业银行运营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管控和有效处理将成为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实现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本文以安徽省为例,对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与阐述,总结了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实现信贷风险问题管控的有效措施和方法,旨在帮助商业银行提前规避和减少信贷风险,以更好满足时代发展新需求。

绿色信贷政策对商业银行经济管理的影响及优化策略 下载:79 浏览:909

王晓锋 《中国经济》 2024年12期

摘要:
本文围绕“绿色信贷政策对商业银行经济管理的影响及优化策略”展开研究。首先,深入分析了绿色信贷政策对商业银行在信贷结构、风险管理、业务创新等方面的具体影响。文章指出,绿色信贷政策不仅促进了商业银行对环保产业的支持,也推动了商业银行自身经营模式的转型。接着,文章探讨了商业银行在适应绿色信贷政策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如风险识别与评估、资金成本上升等问题。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优化策略,包括加强风险管理、推动产品创新、提升金融服务质量等,旨在为商业银行在绿色信贷领域的发展提供指导。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