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自制教具“多功能光合作用光照箱” 下载:94 浏览:492

陈雪梅1 张四方2 《生物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是高中生物学必修1第5章第4节的一个重点探究实验。在多年的实际教学发现,若按照教材所述进行操作,受限于条件难以开展实验,或在1课时内很难操作成功。因此,经过多次探究和改良,自制了一个探究光合强度影响因素的便携式多功能光照箱,以此能方便快捷地完成本节探究实验。

光合作用中光反应的机制和由来(2) 下载:81 浏览:497

朱钦士 《生物学报》 2019年11期

摘要: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赖以生存的生命活动。结合于蛋白质分子上的叶绿素辅基在受到光照时会射出电子,将结合于同一蛋白上的醌分子还原成为氢醌。氢醌分子中的高能电子再流过一条位于生物膜上的"电子传递链",其间释放的能量则被用于将氢离子从生物膜的一侧转移至另一侧,形成跨膜氢离子梯度。氢离子从膜的一侧流回另一侧时,就可驱动位于膜上的酶合成高能化合物三磷酸腺苷(ATP),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叶绿素辅基射出的电子还可变为还原力强的氢原子,为细胞合成有机物所用。光合作用的过程虽然非常复杂,但其中的基本机制和成分早就在细菌中发展出来了。叶绿素可能是从合成血红素的化学反应链演变而来;进行光反应的蛋白,很可能是从原来电子传递链中直接与醌分子作用的细胞色素b变化而来;而光系统Ⅰ又从光系统Ⅱ演化而来。光合作用出现的时间非常早,发生在原核生物中的细菌与古菌分化之后的细菌中,又发生在细菌大规模分化之前,其间细菌之间的横向基因转移起了重要作用。本文从分子角度介绍光合作用中光反应的机制及其形成的过程。

光合作用中光反应的机制和由来(1) 下载:74 浏览:486

朱钦士 《生物学报》 2019年7期

摘要: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赖以生存的生命活动。结合于蛋白质分子上的叶绿素辅基在受到光照时会射出电子,将结合于同一蛋白上的醌分子还原成为氢醌。氢醌分子中的高能电子再流过一条位于生物膜上的"电子传递链",其间释放的能量则被用于将氢离子从生物膜的一侧转移至另一侧,形成跨膜氢离子梯度。氢离子从膜的一侧流回另一侧时,就可驱动位于膜上的酶合成高能化合物三磷酸腺苷(ATP),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叶绿素辅基射出的电子还可变为还原力强的氢原子,为细胞合成有机物所用。光合作用的过程虽然非常复杂,但其中的基本机制和成分早就在细菌中发展出来了。叶绿素可能是从合成血红素的化学反应链演变而来;进行光反应的蛋白,很可能是从原来电子传递链中直接与醌分子作用的细胞色素b变化而来;而光系统Ⅰ又从光系统Ⅱ演化而来。光合作用出现的时间非常早,发生在原核生物中的细菌与古菌分化之后的细菌中,又发生在细菌大规模分化之前,其间细菌之间的横向基因转移起了重要作用。本文从分子角度介绍光合作用中光反应的机制及其形成的过程。

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气孔开闭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500

​王颖 许艺 陈秉初 陈文荣 《生物学报》 2019年2期

摘要:
气孔是植物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通道。探究光照、温度、CO2浓度对气孔开闭的影响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植物的气孔和光合作用及两者的关系,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比较了4种植物的气孔结构和数量,筛选出最佳材料并对其进行不同环境因子处理。结果表明:鸢尾的气孔结构清晰,数量适宜,且不同处理下气孔开放率差异显著,是进行气孔开放率统计的最优材料。

利用银边天竺葵贯穿初、高中光合作用教学 下载:84 浏览:494

​孙娟 于长红 《生物学报》 2019年2期

摘要:
通过实验证实,银边天竺葵的光合作用产物主要集中在叶片绿色部位。绿色部位叶绿体含量丰富且含有相对较多的4种光合色素,黄色部位叶绿体含量极少且几乎只含有少量胡萝卜素。本实验将初、高中光合作用知识有机地相结合,学生在探索光合产物分布不均的本质原因过程中,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科学素养都得到了提升。

“光对叶绿素形成的影响”实验装置的创新设计 下载:78 浏览:488

​徐永强 《生物学报》 2019年1期

摘要:
介绍了"光对叶绿素形成的影响"实验装置的设计、制作过程及装置的优点和使用方法。

深圳湾红树林老鼠簕灌丛的光合固碳及其影响因子 下载:47 浏览:263

魏龙1 蔡坚1 林秋莲2 杨琼3 古伟唐4 《海洋研究》 2021年3期

摘要:
红树林(Mangroves)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是我国红树林林下灌丛的主要物种,是林下植被碳库的主要构成成分。本研究选取深圳福田红树林区的林下、林窗、林缘和光滩等不同生境下自然生长的老鼠簕植株,测定植株生物量和光合特性等相关指标。研究表明,林窗生境下的老鼠簕植株的光合能力、光合固碳速率和地上生物量累积均达到最大;林下生境最不利于老鼠簕植株固碳;光滩的老鼠簕植株具有较高的地下生物量累积,但由于其蒸腾速率高、水分利用率低下,其固碳较低。光照强度是决定不同生境老鼠簕植株固碳的关键因子。在未来我国红树林造林中,老鼠簕可作为林下植被构建,以提高红树林生物量总碳库,但最适宜老鼠簕固碳的光照约为40%~80%。本文研究结果将为红树林造林实践中的物种选择和林分构建提供理论参考。

NaCl胁迫对番茄苗期根形态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下载:69 浏览:516

刘琦 崔世茂 宋阳 孙世君 《农业学报》 2018年7期

摘要:
以番茄品种CM966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NaCl胁迫处理对番茄根形态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导致番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下降,NaCl浓度越大降低得越多;盐胁迫降低了番茄叶片的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降低了番茄叶片的叶绿素a、b和总叶绿素含量,上述指标的降低与NaCl浓度呈正相关。说明NaCl胁迫破坏了番茄叶片的光合机能,降低了光合作用效率,且NaCl浓度越大降低得越多。盐胁迫抑制了番茄根系的生长,NaCl浓度越大对番茄根系的抑制越显著,NaCl胁迫对番茄主根长、侧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富集二氧化碳调节植物生长机理的研究进展 下载:72 浏览:514

袁文1 任嘉琪1 邵姗姗1 赵轩2 高利强3 祁智1 《农业学报》 2018年6期

摘要:
随着温室效应的增强,富集CO2调节植物生长机理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长期以来,国内外一直在探索富集CO2能够调节植物生长的机理和合理利用大气中升高的CO2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温室培养、水培等室内实验和自由空气CO2富集实验(Free-Air CO2Enrichment,FACE)。文章从FACE、温室实验、施肥条件以及重金属毒害作用等几方面论述了CO2富集对植物的影响,综述了富集CO2调节植物生长机理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有待拓宽和深化研究的内容。

用水盾草定量“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下载:77 浏览:654

凌春芳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选用水盾草作为实验材料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可以在短时间内观察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滴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来定量检测环境因素与水盾草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三种土壤条件下润楠幼树的生长与光合生理特性比较 下载:45 浏览:556

谭飞 何让 《中国土壤》 2025年1期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土壤条件下珍稀树种润楠幼树的生长状况,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选用生长状况相近的15株2年生润楠幼树为实验材料,将其平均分为三组,分别栽植在腐殖土、紫色土、冲积土中,进行日常的水肥管理,并测定光合指标和形态指标。结果显示:(1)腐殖土条件下,对润楠幼树株高生长量高于其他两种土壤上润楠幼生长量,紫色土和冲积土差异不明显,三种土壤对润楠幼树地径的影响差异不显著。(2)腐殖土对润楠幼树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他两种土壤差异不显著。(3)腐殖土上润楠幼树叶片的光合效率Pn高于其他两种土壤润楠幼树的Pn,其他两种土壤差异不明显,Ci与Pn呈负相关关系。试验表明润楠幼树在腐殖土上生长较好,紫色土次之,冲积土较差,因此,在润楠幼树栽培和发展润楠人工林时,应选择较肥沃的土壤,特别是腐殖土较多的森林土,而质地粘重的冲积土则不适宜栽植润楠。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改进研究综述 下载:310 浏览:3132

凌春芳 《环境科学研究》 2021年8期

摘要: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是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模块的一个探究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存在耗材多,耗时长,实验数据误差大等问题。不同学者分别从实验材料、实验器具、自变量设置和因变量测定等方面进行改进。选用不同的实验材料、不同的实验方法,实验因变量的测定方法亦不同。考虑到普遍适用性的问题,选用冷光源的LED灯,用NaHCO3溶液提供CO2,恒温水浴锅控制温度,用快递纸盒创造暗室,光合作用强度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CO2的消耗量或O2的生成量来定量表示,实验效果会更好。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