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成型方法对水泥稳定再生集料均匀性影响研究 下载:64 浏览:510

李佳 《中国土木工程》 2019年1期

摘要:
成型方法对水泥稳定再生材料力学性能有着较大的影响。旋转压实成型方法更贴近于施工现场的压实状况,且能够提供足够的压实功,为水泥稳定再生材料的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研究传统成型方式与旋转压实成型方式的水稳碎石材料的内部均匀性,试验结果表明:试件旋转压实80次的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指标与传统击实法的设计结果相对应,但旋转压实试件内部的均匀性较好;当适当增大旋转压实次数时,均匀性会有所提高。

预制拱圈式抗滑明洞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下载:57 浏览:499

曹小亮1,2 曹亮亮3 《交通技术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滑坡突发性和破坏性强,对公路的正常运营影响较大,目前主要的治理措施为放缓边坡+坡面防护和支挡加固。本文针对甘肃天巉公路K1530+300处隧道口滑坡,提出抗滑明洞+放缓边坡和抗滑桩+放缓边坡两种方案。在治理效果方面,抗滑明洞方案可以彻底治理滑坡,而抗滑桩方案治理效果稍差;施工工艺方面,抗滑明洞施工方案需要预制场,对吊装技术要求较高,抗滑桩方案人工挖孔安全风险较高;环境方面,抗滑明洞方案能够做到土方平衡,抗滑桩方案需要弃方3.2万m3,对环境影响较大;保通需求方面,抗滑明洞方案需要在拱圈吊装时管制交通,对公路运营有一定的影响,抗滑桩方案施工位于公路边坡上,对交通影响小;工程造价方面,抗滑明洞方案造价较抗滑柱方案低。因此,选取抗滑明洞+放缓边坡方案作为本滑坡的治理方案。

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支护时机及预留变形量研究 下载:45 浏览:417

方中明1 杨林松2 《交通技术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隧道的合理支护时机与预留变形量是制约施工工期和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以湖北省宜巴高速公路峡口隧道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隧道围岩的时空变形规律进行分析,研究高地应力软岩隧道的合理支护时机与预留变形量。结果表明: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变形以与时间相关的蠕变变形为主,拱顶下沉蠕变变形量占总变形量的78%,水平收敛蠕变变形量占总变形量的71%。拱顶下沉量在15 d后即可达到其总变形量的90%,水平收敛量在12 d后达到其总变形量的90%。按照极限位移准则,二次衬砌的支护时间为隧道开挖15 d后;按照变形速率准则,二次衬砌的支护时间为隧道开挖25 d后;合理的支护时机应在隧道开挖后15~25 d。基于研究结果,峡口隧道设置的预留变形量设计为35cm,通过对二次衬砌进行长期稳定性分析,验证了该预留变形量是合理的。

基坑开挖对既有道路路基变形的影响分析 下载:64 浏览:359

樊金山1 程伟2 《交通技术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为了探究基坑开挖对邻近道路路基变形的影响,依托软土地区某典型基坑工程,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数值分析软件ABAQUS对此开挖工程进行建模,研究基坑开挖时的不同开挖深度和不同支护系统对路基变形的影响,并对比不同工况下路基表面的沉降量和水平位移值。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路基顶面竖向变形量和路基边坡水平变形量都随之增加;同一开挖深度、同一支护系统下路面的水平位移受与基坑水平距离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减少每次开挖的深度,避免对路基影响过大。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基坑开挖工程设计提供计算依据,推进基坑开挖对道路影响的研究。

四孔并行大跨框构桥下穿铁路顶进技术研究 下载:32 浏览:391

王强1 杨化庆2 《交通技术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高速公路下穿既有铁路在施工中存在不少难题,施工不当易产生路基塌陷、钢轨沉降等事故,极大影响主体结构的可靠性以及行车安全。以仁新高速丹霞枢纽互通四孔并行大跨框构桥下穿韶赣铁路为例,对顶进施工技术进行研究,通过采用钢花管路基注浆、钢便梁施工、路基加固等措施,控制顶进施工过程中铁路路基沉降在规定范围内,以确保施工安全。

白朗县旺丹乡曲果寺不稳定斜坡形成特征分析 下载:73 浏览:473

刘海涛1 吴斌1 马海善2 王紫鹏2 《地球科学探索》 2019年4期

摘要:
受"4.25"尼泊尔地震影响,旺丹乡曲果寺两侧坡体出现严重的松动甚至崩落现象,使得大量固体物堆积于山体上,具备发生规模更大的不稳定斜坡的物源条件,将直接威胁下方群众,因此,急需不稳定斜坡的治理工程。

曲线独柱墩连续箱梁桥横向抗倾覆稳定性研究 下载:35 浏览:375

王强 《交通技术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独柱墩连续箱梁桥结构的整体性失稳破坏为连续箱梁桥的重大安全事故之一。以广东省仁化至博罗公路TJ5标独柱墩桥梁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并结合理论分析,对丹霞互通D匝道桥、E匝道2号桥以及G匝道桥进行抗倾覆稳定性研究,提出影响其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为独柱墩连续箱梁桥的抗覆性稳定性研究提供借鉴。

拉萨游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研究 下载:62 浏览:285

魏楠楠 雷银辉 《交通技术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鉴于MNL模型的非相关选择方案独立性易引起预测误差,同时考虑到西藏地区在全国旅游市场的特殊地位,选用NL模型对拉萨游客出行行为进行研究,并引入游客主观意向选择修正系数α,选取景点和出行方式分别作为水平2和水平1的选择肢,以出行费用、行程时间、年龄、收入、是否有私家车作为效用变量,在水平1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交通方式的划分方法,分别构建了以游客出行意向和交通特性为出发点的NL模型,利用拉萨游客出行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参数标定,检验结果表明以游客出行意向为出发点的划分方式更符合实际情况,引入主观意向修正系数后,预测的相对误差由11.82%降至9.99%。

面向低碳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评价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下载:50 浏览:465

熊薇 《中国建筑》 2020年9期

摘要:
在城市转型发展的背景下,要求规划从"增量"转向"存量",外延扩张转向内部提升,更加注重推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低碳城市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集中体现,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据研究,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的碳排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锁定作用。该文选择城市为研究层次,研究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对低碳的城市空间布局优化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基于SWMM的低影响开发城市道路雨洪控制模拟研究——以萍乡市武功山大道为例 下载:85 浏览:489

栾楠1 常乐2 裘鸿菲1,3 《中国建筑》 2020年5期

摘要:
低影响开发设施作为能够有效消减、利用和延缓城市道路雨水径流以及控制径流污染的分散性单元,正逐渐应用于道路排水系统建设中。该文以海绵城市试点——江西省萍乡市武功山大道为研究对象,运用雨洪管理模型(SWMM)模拟不同重现期(一年一遇、三年一遇、五年一遇以及十年一遇)3小时降雨下生物滞留设施、透水铺装等单一低影响开发设施以及低影响开发组合模式对于道路雨水径流削减效果。结果表明,采用LID雨水系统的城市道路在不同重现期下对径流总量的削减率为34.5%、28.2%、26.1%、24.3%,径流峰值削减率分别为37.4%、27.3%、23.5%、19.5%。同时,对于单项LID设施而言,生物滞留设施在径流总量以及峰值削减上均优于渗透铺装,具有良好的雨洪调控效果。

基于生态设计的蔡甸什湖湿地公园概念规划 下载:59 浏览:477

苏巾芳1 纪芳华2 裘鸿菲1 《中国建筑》 2018年10期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湿地资源的破坏情况日益严重,导致污染加剧,湿地面积减少,生态功能退化,湿地资源保护迫在眉睫。通过对规划场地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分析现状问题,确定什湖湿地公园生态设计的目标,并进行了总体规划布局,提出了水环境治理、水生态系统建设、动植物保护的生态修复与重建及海绵体构建等策略,以期提升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与社会环境价值,为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提供参考。

公路设计中软土地基的设计 下载:388 浏览:3919

邢福明 《土壤研究》 2021年1期

摘要:
软土地基是地基当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其属于不良地基的种类。施工单位无法直接在这种地基上进行公路建设工作,因为该地基的特点是含水量大、承载力低,容易出现地基沉降、坍塌等问题,影响公路行车安全。因此,设计人员必须要有序开展对软土地基的加固设计工作。本文主要介绍了设计目的、设计环节的注意事项,并结合施工经验,分析了几种比较常见的软基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希望从中研究出创新施工方案,提高公路设计水平的方法。

市政环境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下载:192 浏览:1988

​刘伟星 《中国环境保护》 2022年3期

摘要:
制定市政环境工程的建设计划时,应结合环境污染问题的严峻程度,确定工程建设的具体方向,明确工作的侧重点,合理展开对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同时,具体使用防污治污设备进行污染治理工作时,应着重分析目前环境保护制度、管理观念、技术创新情况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这是本文当中要重点研究的内容。此外,基于污染问题存在复杂性的特点,各部门、各社会群体、各企业之间都应当积极研究出提升环境保护水平的方法。

公路线形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 下载:87 浏览:1893

孟立波 《交通技术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
随着我国公路工程的快速发展,在设计过程中交通安全是最重要的。在最初的公路设计阶段,需要对线形结构的安全设计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首先对公路线形设计基本理论进行分析,从而对于公路线形设计的改进措施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公路设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我国的交通运输安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与交通执法管理有着密切的关联。即便如此,也不能够放松交通安全的系统管理,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交通安全隐患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为了能够进一步保障社会交通安全,需要对各方面因素进行严格管控,并选择安全性更高的公路设计方案,以此为提升交通安全提供重要保障。因此对于公路线形设计进行分析有着重要意义。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要点分析 下载:87 浏览:1908

董鑫 《交通技术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
在公路工程设计过程中,安全设施设计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将会提升事故的严重性。在我国交通机动化水平的提升下,机动车的数量以及结构组成、出行环境等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也让公路交通安全形势更加严峻,并对公路安全设施的设计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所以,有关部门、企业应重视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优化设计,明确设计要点,采取高效的设计方法,为人们的出行提供安全保障。

试论公路设计中的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 下载:288 浏览:3023

张劼昊 《环境科学研究》 2021年11期

摘要:
公路设计任务是道路施工建设环节当中的首要任务,本文主要结合了城市发展对绿化环保工作的基本要求,从环境保护和景观设计两个角度,找到新时期公路设计工作的侧重点。并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明确工作的基本注意事项,合理引导设计人员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转变工作思路。最终目的是发挥出设计工作的开展价值,提高公路施工建设工作的合理性,顺利完成城市交通运输网的构建工作。

污水治理技术在市政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下载:302 浏览:3147

刘伟星 《环境科学研究》 2021年11期

摘要:
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的随意排放问题,会对区域范围内的空气、土壤、水文环境质量产生直接的污染和破坏。基于此,政府部门在日常展开管理工作时,需要着重落实好污水治理工作任务,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引进专业技术、设备,科学管控污水问题。而本文则主要从污水治理工作现状方面展开分析,介绍目前的污水治理难题,并结合现阶段应用效果较好的几种污水治理技术的实际操作方法,研究如何科学发挥出技术的使用价值。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高速公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285 浏览:3235

张志广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1年2期

摘要:
高速公路的通车运行,给人们的日常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为高速公路路面平坦,行车速度比较快,相比火车、飞机等出行方式,灵活性更高。这就使得受众更加关注公路设计的合理性问题,基于此,本文介绍了一些在设计环节可以使用的专业技术手段,研究降低设计难度的方法。并结合时代发展特点,研究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升公路设计工作生态效益的可行措施。

测绘技术在公路勘察设计工作中运用研究 下载:153 浏览:1504

刘强 汪刚 《设计研究》 2023年2期

摘要:
测绘技术的应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公路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提升了勘察质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工作效率。本文首先从公路勘测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然后从3S测绘技术、数字化测绘技术、无人机测绘技术以及RS测绘技术在公路勘察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希望给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考虑区域经济需求的多式联运路径优化研究 下载:117 浏览:1616

沈瑞光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3年10期

摘要:
多式联运是一种将不同的交通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的物流运输模式,在实现物流效率和成本节约的同时,也面临着路径优化的挑战。针对区域经济需求的多式联运路径优化研究,可以为促进经济发展、提升物流效率和降低运输成本提供重要支持。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