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地方政府养老政策的创新与评价——基于两届“中国十大创新社会福利政策”案例分析 下载:72 浏览:405

戴卫东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养老服务是中国社会治理与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资料来源于2014年和2015年民政部遴选揭晓的两届"中国十大创新社会福利政策"60个案例,从中收集整理了地方政府提交的33个养老服务创新政策。通过理论框架和文本分析方法对案例进行跨学科研究,研究发现外"逼"与内"压"是地方政府创新养老政策的重要原因;在政策创新中,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创新多于中部地区;在创新内容中,以公私合作输送服务最多,其次是以失能老人作为服务对象和以财政拨款作为资金主要来源并列;所有创新政策当中存在人文环境创新不足的现象。基于此,下一步地方政府应该在尝试"越位"跳出体制外筹资、主动让利推进民营机构成长、多管齐下营造专业队伍等人文环境方面进行实质性的养老政策再创新。

基于年龄与工资水平差异的延迟退休对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影响 下载:78 浏览:495

于文广1 李倩1 王琦1 黄玉娟2 聂秀山3 刘健4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收支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本文通过建立养老保险的收入支出模型,并考虑了延迟退休的影响与年龄结构的关系,引入工龄工资,分析了延迟退休政策下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规模,结果表明,延迟退休年限越长,延迟退休对于缓解养老保险收支压力的作用越明显,在考虑工龄对工资影响的情况下,延迟退休的效果更佳明显。在延迟退休同等年限下,女性养老金的收支压力依然严峻,因此有必要优先考虑延长女性延迟退休年限。

“三权分置”背景下土地养老的信托模式研究 下载:58 浏览:429

杨建海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土地是农民重要的生产资料,对农村养老一直发挥着补充作用。在当前"三权分置"背景之下,如果能创新土地流转的体制机制,可以更大发挥土地的养老保障作用。文章通过对农地制度改革的分析,认为农地流转已是大势所趋;和现有流转方式比较,认为土地信托以其权属清晰和金融属性具有比较优势;而土地信托养老则可以利用其金融属性,以反向抵押的方式,用未来较长期限的土地经营权换取当下所需的养老资金,从而发挥土地的资本作用,放大土地资源价值,为农村养老提供更大支持。

基于“老幼院”模式空间需求的建筑设计基础分析 下载:47 浏览:46

刘燕南 《设计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为设计出适应老人与托管型幼儿互助互益的"老幼院"新型空间,在老与幼之间找到更趋科学合理的共融点与平衡点,研究探索更趋完善的托管型幼教与养老共生空间模式。对"老幼院"发展现状进行调研,依据老与幼的心理与生理特征,研究养老与幼儿教育在功能空间中的交叠以及老幼共处所产生的附加值效应,以趋利避害的设计原则,对空间进行统筹和规划。得到理论结合实践,以科学的方法推导出老与幼共融的老幼院空间模式。该方法可为老人与孩子的相处模式提供新型空间设计的启发。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养老PPP项目政府补偿机制研究 下载:65 浏览:355

沈俊鑫 王潇涵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9年4期

摘要:
科学合理的政府补偿机制是实现养老PPP项目可持续运营的重要保障,补偿机制设计已成为学术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分析政府补偿决策思路和关键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于社会资本利益结构视角,构建政府补偿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模型仿真和敏感性分析,从公众利益、社会资本收益、政府财政支出等方面设计政府补偿机制。结果表明:政府需对项目进行补偿才能使社会资本获得基本投资回报,政府补偿机制设计应综合协调养老机构补偿和价格补偿,以满足政府、社会资本和公众三方利益。

养老环境室内色彩设计研究 下载:22 浏览:192

贾岚 马云林 《中国设计》 2020年7期

摘要:
研究如何通过色彩设计为老年人营造宜居的养老场所室内视觉环境。运用色彩的物理及心理属性,分析了色彩对老年人生理及心理的影响,提出了养老院指示标志系统、功能空间色彩设计的对策。通过对养老设施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总结色彩设计对养老院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安全性的作用。通过应对视觉退化老年群体的养老环境室内色彩设计研究,引导相关项目建设、运营方、设计师深入思考相关问题,同时为相关室内空间色彩设计提供设计手法的理论依据,从而为提升养老机构中老年人的环境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养老机构室内空间的色彩设计与布配,不能仅出于视觉艺术化的设计处理,还必须综合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心理、行为等各方面因素,做好室内色彩设计的应运之道。

基于个体需求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与平台设计 下载:65 浏览:351

黄伟1 袁竞峰2 李灵芝3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11期

摘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以及养老服务需求的增长,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问题日益突出。物联网、大数据分析、智慧城市等新技术与新理念的发展为提升养老服务供给效率与效度开辟了新路径,即智慧养老的理念应运而生。从收集老年群体的养老服务需求出发,定位智慧养老服务内容,从服务需求、服务内容、智慧实现手段与服务供给机制4个维度构建了基于个体需求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设计智慧养老服务系统平台以支撑服务体系运转,为落实多层次需求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提供了智慧化路径。

基于改进区间Shapley值的养老PPP项目收益分配研究 下载:77 浏览:378

邢潇雨 赵金煜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7期

摘要:
合理的收益分配对于促进养老PPP项目成功实施至关重要。针对目前养老PPP项目预期收益的特点,建立基于区间Shapley值的项目收益分配模型,并在综合考虑资源投入、风险分担、合同执行度、绩效贡献度等因素的基础上,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收益区间进行修正。实例表明,修正后的收益分配区间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体现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努力水平,从而促进双方的成功合作。

“新常态”下娱乐养老服务的品牌策划与设计研究 下载:60 浏览:284

乐涵潇 周美玉 刘力 《中国设计》 2019年8期

摘要:
在新常态这个大背景下,探讨在上海地区新的养老服务模式——娱乐养老,并提出一套娱乐养老的品牌设计方案。融合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定位、理念、视觉、行为这六个要素,探讨了娱乐养老服务品牌设计理念与方法。这六位一体对娱乐养老服务品牌进行了一个深入探讨与设计,为娱乐养老的品牌设计研究提供了一个参考。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养老社区项目社会效益评价中的应用 下载:52 浏览:362

解维锋 刘秦南 刘艳慧 王勇胜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1期

摘要:
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受到挑战,养老社区作为结合了家庭养老与社区养老的新型养老模式开始逐渐崭露头角。但目前我国对养老社区项目社会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还不成熟,企业往往对养老项目进行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却忽略了对项目进行社会效益评价,这使得无法充分认识养老社区项目的价值。针对养老社区项目社会效益显著的特点,构建一套能够合理衡量养老社区项目社会效益的指标体系,结合养老社区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以具体的养老社区项目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了社会效益综合评价。

有关近代中国养老院的三个问题 下载:57 浏览:304

苏全有 《历史研究进展》 2019年9期

摘要:
近代中国养老院问题,乃学术界研究的缺失所在。养老院在近代中国的发展,一方面有历史的沿承,另一方面,则与西方国家的榜示有关。养老院的经费,既有政府拨款,亦有民间慈善商家的赞助,以及侨资、外资、教会所筹等。经费来源的多元化,从一个侧面佐证了养老院的民间化趋向。养老院在管理方面,存在严重缺失,如虐待老人、压迫佃农、管理规制的限制,导致风波冲突不断;在经营方面,经费短缺问题突出。近代中国养老院的发展历程,对今天我国解决养老问题,颇多资鉴价值。

健步走对养老院老人体适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 下载:48 浏览:260

季加伟 王鹏 袁诚 曹建川 戴鹏程 李淑艳 《体育学报》 2019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健步走运动对养老院人群体适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扬州高新区养老院、华城康复医院的老年人群进行为期半年的健步走运动干预,收集受试者的各项指标参数和发放的SF-36量表。结果:老年人群体脂率、骨密度、肺活量、心率、血压、6min快步走、握力、坐站实验、闭眼单足站立、选择反应时以及生命质量方面均有显著的改善。结论:坚持半年中小强度的健步走运动能够改善老年人群的健康体适能状况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应对老龄化社会:协同构建医养融合的养老新模式 下载:32 浏览:404

杨伊宁1 励建安2,3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6期

摘要:
中国已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以家庭养老为代表的传统养老模式在解决养老需求方面逐渐暴露出不足,亟待更加完善的养老体系和可持续性的养老服务。由此,动员社会多方力量,围绕着提升养老服务品质与全生命周期的生活质量,协同构建医养融合的养老新模式,对优化配置养老资源,为全社会缓解养老压力,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落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基本养老服务能力建设的横向不平等——多维福祉测量的视角 下载:35 浏览:409

白晨1 顾昕2,3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8年7期

摘要:
在推进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过程中,如何科学度量并分析其均等性始终是学界关注的一个热门议题。本文基于阿玛蒂亚·森等发展的多维福祉测量法,通过混合多维不平等指数的度量与分解,分析2011-2015年地级市间基本养老服务的均等化情况。结果显示,基本养老服务的横向不平等问题突出,以东部最为严重。其总体不平等性主要源自社区和居家型养老服务;特别是与老年人能力建设密切相关的权益保障、社团生活、医疗保健及学习教育服务,不仅产出不足且存在显著的横向不平等。因此,中央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在平衡地区差异的基础上,有必要强化"发展型"养老服务理念,以更为精准的方式引导地方提升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产出及均等化水平。

残疾人就业保障:问题、原因与对策——以X省为例 下载:32 浏览:318

苏香菊 《当代市场营销》 2020年10期

摘要:
残疾人就业在保障理念、就业行业、就业类型、就业差距、就业培训、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利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有来自国家和社会方面的原因,也有来自企事业单位方面的原因,也有来自于残疾人自身及家庭方面的原因。为更好地促进残疾人就业保障工作的开展,首先要不断拓宽残疾人就业保障的思路,其次要理顺残疾人就业保障工作中几个重要关系,第三要逐步完善残疾人就业的法律法规,第四要大力发展残疾人教育与就业培训,第五要加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利用与管理。

供给侧改革下养老服务产业化运行机制研究 下载:54 浏览:431

张园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8年12期

摘要:
供给侧改革下应加快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本文提出养老服务产业化运行机制是具有前后逻辑结构的链式过程:产业环境—市场需求—产业基础—产业模块化—产出效应。即由行业理念、政府产业政策、市场竞争组成的产业环境激活产生了由人口因素、购买需求、购买力组成的养老服务市场需求,进而要求建立由产业组织体系、产业资金、人才队伍组成的养老服务产业基础,形成以产业基础优势禀赋为依据,将养老服务按产品设计、服务生产、服务功能模块划分的养老服务产业模块化,最终产生经济增长贡献效应、就业岗位带动效应等。其中,贯穿整个养老服务产业化运行的核心能力是资源整合。同时,产出效应又刺激新的市场需求并启动新一轮循环。研究基于运行机制也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中期财政规划视角下养老金并轨成本消解问题探讨 下载:64 浏览:445

谷彦芳 冉晓醒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8年10期

摘要:
本文在明确养老金并轨成本构成的基础上,从中期财政规划的内容、当前的经济发展背景等方面对中期财政规划视角下消解养老金并轨成本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实施路径及相关的对策建议。

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发展策略 下载:61 浏览:450

宋凤轩 王坤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8年9期

摘要:
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属于商业养老保险,对于完善我国养老保险体系,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从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发展必要性、主要障碍和可行性等方面展开研究,为我国设计和实行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提供政策建议。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探讨 下载:65 浏览:458

仝广顺 杨竹晴 宋凤轩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8年9期

摘要:
农村空巢老人作为城镇化进程的客观产物,是无法避免的,但是政府职能发挥不到位以及社会力量的不充足,使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变得愈加严峻。如何为农村空巢老人建立完善的养老服务机制,不断提高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水平以及精神的满足感,对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有着重要意义。

失独家庭养老困境调查及对策探讨——以河北省保定市为例 下载:67 浏览:457

宋振瑜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8年9期

摘要: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在有效控制人口规模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独生子女家庭的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失独家庭"就是在这一政策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我们通过实地调研、个案访谈等方法对失独家庭养老困境、养老需求等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强调农村与城市地区传统观念、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差异,从财政支持、精神慰藉、医疗帮扶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以及建议,并且注重政策的可实施性。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