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模拟土地处理系统对再生水中氨氮去除效率对比研究——以准噶尔生态环境观测研究站典型包气带土壤为例 下载:48 浏览:466

茉莉得尔·金斯汗1,2 王晓愚1,2 赵晨曦1,2 《中国环境保护》 2018年2期

摘要:
本文以准噶尔生态环境观测研究站的典型地带土壤和城镇污水处理厂再生水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在室内设计3种模拟土壤柱试验,研究氨氮在土壤柱中的迁移规律,探讨不同深度及不同质地的土壤对氨氮去除效率的影响,并做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处理系统对再生水中的氨氮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并具有较高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各柱在土壤表层30 cm厚度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不明显,出水浓度不稳定,受进水浓度的影响较大。随着深度的增加,在土壤层60 cm厚度,各柱对氨氮的去除率均达到95%左右,出水达到地下水回灌标准。土地处理系统的净化能力主要发生在土层60 cm以内。由于土壤质地的差距,砂柱(柱1)的去除效果最好。系统启动初期,三柱的氨氮出水浓度均不稳定,因此,该装置在运行的初期,不适宜处理进水氨氮浓度<1mg/L的污水。

超临界热电站再生水系统综合再利用优化研究 下载:87 浏览:496

邢满江1 葛晓红2 孙宏建1 王宝亮1 龚东瑞1 王阔宾1 王德强1 《能源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再生水处理系统通过对循环水排污的回收和泥浆脱硫回用综合再利用优化,可以实现发电企业循环经济效益,提高企业资源有效利用率,降低发电企业生产成本,节约保护自然资源。

污泥秸秆动态容器好氧发酵堆肥热量平衡实验 下载:55 浏览:398

曾海燕1 杨钊2 《环境科学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为进行污泥秸秆好氧发酵容器堆肥探讨,先建立一般污泥秸秆动态容器好氧发酵堆肥热量平衡模型,通过利用不同容积动态容器堆肥机,调节污泥秸秆不同配比,对模型加以验证。实验结果表明,TN-TC=896/[2.95+372(J·F+1)/Sm]可用于实际动态容器堆肥升温的粗略计算,同时在合理的碳氮比(20~35)范围,相同质量不同配比的污泥秸秆动态容器好氧发酵堆肥升温差异不明显,且动态容器好氧发酵可以快速分解有机质,缩短堆肥时间,但分解不完全,陈化仍可升温。

建筑机械动力装置技术特点及应用研究 下载:138 浏览:987

叶祥志 《中国机械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机械行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筑机械作为建筑建设中的重要设备,其性能和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建筑效率和质量。动力装置作为建筑机械的核心部分,其技术特点及应用研究对于提高建筑机械的整体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中学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下载:421 浏览:4349

林卓君 《动力技术研究》 2021年12期

摘要:
深圳人均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极低,其实在制约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分析雨水、废水、污水等的二次利用能否对水资源困境的解决有所贡献。以深圳市某高中学校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来梳理影响学校用水的因素,基于这些因素构建系统动力模型,从模型仿真结果,水价上涨,再生水接受程度因子等因素提高,会导致再生水需水量和使用量显著上升,而且增长速度也会呈现上升趋势。多重作用下,会减少学校自来水的用水量,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从仿真结果来看,学校应该尽快实施再生水的回收利用。

论火电厂生产污水零排放解决方案 下载:411 浏览:3704

孙立岩 王大伟 杜军 鲁光明 方志东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1年3期

摘要:
火电厂作是用水和排水的用量大户,同时也是污染大户,据不完全数据统计,火电厂每年排出的废水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排水量的10%,废水排放达标率约为80%。从环保角度出发,火电厂排水对受纳水体的影响较大,虽然污染物的浓度不高,但由于其排放量大,使得排污总量比较大。传统常规物化的方法很难适应和满足现代化的排放要求,为贯彻和落实国家节水减排政策,有效推动现代化火电厂在市场中的竞争,在火电厂生产运营过程中,实现并应用废水“零排放”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

城镇生活污水再生水处理研究进展 下载:296 浏览:2915

高环1 刘闪2 《中国城镇》 2022年12期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放量越来越大。对生活污水处理回收再利用,可以逐步缓解整体缺水的现状,一方面可以减少洁净水资源的消耗,减轻城市供水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污水的排放,具有明显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膜处理技术主要有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电渗析等,用膜过滤的超滤、钠滤等方法通常具有投资高、膜污染问题难以解决等难点。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水中微生物吸附分解水中有机物使水体达到净化的目的,处理效果稳定,抗冲击负荷强、自动化程度等方面优点突出。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及对水质要求的提高,通常的处理工艺已不能保证水质安全,因此随着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处理方式趋向生化和膜法统一联合应用。

臭氧/陶瓷膜-生物活性炭组合工艺在再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下载:874 浏览:2799

刘京1 周乘羽2 冯海蛟1 《生物学报》 2021年4期

摘要:
本文研究了臭氧/陶瓷膜-生物活性炭组合工艺在日处理量为1000 m3/d的再生水深度处理中试试验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对浊度、COD、氨氮以及嗅味物质GSM、2-MIB、DMTS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去除率分别为73.8%、36.5%、38.2%、98.7%、87.6%和83.2%,其中臭氧与陶瓷膜的协同作用对污染物的去除贡献大于生物活性炭单元。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