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后的承包地法权配置 下载:84 浏览:506

高圣平1,2 《中国法学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的重要方面,也是修改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基本出发点。在"三权分置"政策的指导下,2018年农村土地承包法将承包地的产权结构确定为"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经营权",其中前者派生出后者;原农村土地承包法中"以其他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被重构为土地经营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具有身份属性的用益物权,承包方可以出租(转包)、入股或者以其他方式为他人派生土地经营权。土地经营权是市场化的财产权利,在性质上属于债权,经登记的土地经营权具有类似于物权的效力。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土地经营权均可充任抵押财产,但土地承包经营权上之抵押权实现时,抵押权人仅得以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价款优先受偿,不得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变价受偿。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宅基地权利制度重构 下载:86 浏览:478

宋志红 《中国法学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现行法下的宅基地权利制度运行失灵,实践中于宅基地继承、内部转让、跨村配置、移民安置、市场化利用、经营性使用等情形,存在大量"法外"运行的宅基地利用样态。这些利用样态在主体、功能、用途上呈现出分化。宅基地法定租赁权的设想无法涵盖实践中丰富的宅基地利用需求,以体系化思维融合多种举措分类重构宅基地权利制度成为必要。以"三条底线"和"体系化分类设计"为指导思想,在总结各地实践探索经验和多方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扩权+转权+分权"为核心内容的宅基地权利制度重构方案,可以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深化改革和完善立法提供借鉴。

农村土地财产权益男女平等保障机制探讨 下载:24 浏览:237

曲相霏 《法学学报》 2019年10期

摘要:
男女平等是中国宪法和法律的一致要求。长期以来,农村女性土地财产权益平等保障机制频繁失灵,户外侵害屡禁不止,户内侵害不容忽视。侵害的根源在于制度供给不足,表现为身份障碍和权利属性不稳、权利主体不清、权益份额不明,最终导致救济不力。抵御户外侵害关键要消除身份障碍,摒弃身份唯一要求,解决农村女性土地财产权益往往牵涉不同家庭和不同集体经济组织的问题。在农村土地产权"长期稳定"政策下,土地的社会功能也从保障型向财产型转化,当前改革可从财产法和生产经营角度解释土地承包家庭户和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土地承包家庭户可被视为经济学上的生产经营单位,有别于婚姻家庭法上的家庭;从财产法角度解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区分集体组织的政治成员和经济成员,从宽确认女性经济成员;不排除个体同时成为两个及以上家庭承包户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抵御户内侵害关键是要"确权到人"。试点中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宅基地改革应借鉴、巩固和发展"确权到人"模式,明确个体的权利(权益)主体地位及份额。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地方实践与政策完善——以绍兴为例 下载:57 浏览:383

刘健1 左妮莎1 周筱芳2,3 《中国城镇》 2020年6期

摘要: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我国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各地根据国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政策规定,大力探索多元路径,政策实施成效显著,但各种问题也始终存在。本文基于浙江省绍兴市调研所获一手信息及文献研究,分析总结地方在落实中央政策过程中出现的土地出让周期偏短且价格多变削弱土地流转和长期投资的积极性、增减挂钩和点状供地试点政策细则不清导致可实施性不强、村民对政策认知不足导致政策推行效率低下、历史遗留及其衍生问题众多且难以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提出合理设置政策细则,有效保护农民权益,调动土地流转积极性;发挥规划统筹作用,依据规划确定指标,确保政策落地实施;加强政策宣传,鼓励规划参与,提高农民的政策认同;分类出台专项办法,分步骤解决历史遗留及其衍生问题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力图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地方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农村土地流转的动力机制与风险研究 下载:85 浏览:491

丁文恩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8年5期

摘要:
农村土地流转是优化农村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进入21世纪,各地土地流转进程加快,促进土地流转的动力是什么?农村土地流转有哪些风险?如何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针对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突出问题,本文提出了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政府扮好农村土地流转中的角色、选择适宜的土地流转形式等政策建议。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成果分析与建议 下载:97 浏览:495

边华乔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9年2期

摘要:
目前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已基本完成,登记颁证工作也已全面开展。本文在对调查成果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成果存在的局限与不足,同时对本项工作的后续工作也给出了一些建议。

连云港市赣榆区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体系发展对策分析 下载:79 浏览:462

宋晓 《中国农业》 2019年5期

摘要: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步入发展新常态,在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人地关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体系发展成为促进农村经济结构改革的重要方式。基于此,分析当前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体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规范化。

三权分置制度在农村土地中的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下载:87 浏览:527

​陈鹏 《农业研究进展》 2019年2期

摘要:
"三权分置"制度改革在我国农村的推行,有利于在不影响承包权的前提下,解放经营权,对于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三全分置"在我国农村的实施还存在着承包权与经营权权力关系和土地经营权能否抵押土地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本文主要是对"三权分置"在我国的农村实施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三权分置"实施问题的相应策略,以期推动"三权分置"制度在我国农村的顺利实施。

农村土地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研究综述 下载:86 浏览:513

王凯汐 郭若男 向小倩 刘文泽 张远索 《农业研究进展》 2019年2期

摘要:
近年来,农村土地"三权分置"这一相关研究逐渐受到各界学者的重视,本文旨在更好的渗透三权分置相关理论,并对其进行宏观的掌握。登录中国知网检索相关关键字,将文章从检索现状分析;三权分置的起源与发展;三权分置的意义;三权分置的防范机制四个方面进行梳理,接下来,"三权分置"的相关研究可以更多地从微观个体(如土地流转的交易双方等)、流转意愿等主观因素、地域发展不平衡等客观因素对"三权分置"的影响这几方面入手。

农村土地整治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策略研究 下载:76 浏览:796

邵建翔 《农业研究进展》 2024年11期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农村土地整治作为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重要手段,在促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农村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提出了包括加强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推广先进技术和提高农民参与度等在内的多项策略建议,旨在为实现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提供参考。

探讨农村土地整治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作用 下载:86 浏览:894

宋益涛 《农业研究进展》 2024年10期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农村土地整治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作用及策略。在综述农村土地整治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上,本文明确了研究目的,即通过分析农村土地整治对农业生产效率、农民收入以及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土地整治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此,应进一步优化土地整治政策和管理机制,发挥土地整治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关键作用。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探讨 下载:72 浏览:844

张春霞 《土壤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土地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其有效流转与合理配置对于激活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将从乡村振兴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入分析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存在的挑战及机遇,探讨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

新土地管理法下农村集体土地征收研究 下载:156 浏览:1667

钟伟 《土壤研究》 2024年9期

摘要:
为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我国正面临着现有土地资源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及城市化需求的困境。因此,农村集体所有制土地的征收,已然成为了推动经济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在征地过程中,应该注重以更高效的土地利用来替代过往的低效利用模式。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付出更多努力。另外,土地征用纠纷也是目前我国土地征收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征地补偿制度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为此,文章对新土地管理法中的农村土地征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下载:173 浏览:1821

张朝江1 李婷2 《土壤研究》 2024年8期

摘要:
在农业活动中,土地资源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再生性,而为了进一步实现对土地资源的持续性、长远性利用,对土地管理过程进行优化显得十分关键。通过针对性对策的实施,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化地利用与科学化配置,推动土地资源的科学规划,实现土地优化管理,实现农村经济稳定性发展目标。

乡村振兴战略下土地政策的调整与展望 下载:171 浏览:1792

徐晓燕 《土壤研究》 2024年7期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土地政策的调整与展望。首先分析了当前农村土地政策存在的问题,包括土地产权主体不清、土地承包经营权发挥不充分、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等。随后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包括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增强农民财产权益的保护、创新土地流转机制等。最后展望了未来土地政策调整的方向,包括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推进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等。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载:172 浏览:1800

于曰德 《土壤研究》 2024年7期

摘要:
本文针对我国当前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包括资金短缺,技术不足,以及农民利益维护不全。利用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采集并分析了大量的一手和二手数据。结果显示,为改善这些问题,需要从宏观层面调整土地改革政策,例如增加财政投入,引进先进的技术以及完善农民利益保护机制。此外,也需要从微观层面出发,充分动员农民参与,加强农民的知识培训,保障其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权利。这些对策的实施将有效解决农村土地整治中的问题,推动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有效使用,从而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研究结果对于我国土地改革,尤其是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农村土地整治工程建设占用土地的伦理问题探讨 下载:168 浏览:1726

常英杰 《土壤研究》 2024年6期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整治工程建设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这些工程在占用土地过程中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问题,特别是公共利益与个体权利之间的冲突。土地作为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其利用和保护关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切身利益。面对土地资源有限、需求不断增加的现状,如何在满足经济发展的同时保障社会公平和农民的利益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伦理问题的探讨和解决不仅是确保农村土地整治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也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策略 下载:169 浏览:1779

李河 《土壤研究》 2024年4期

摘要:
中国农村土地整治旨在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乡村振兴。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村土地资源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压力,土地整治需求日益迫切。土地整治不仅是解决土地利用不合理、资源浪费等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措施。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农村土地整治与生态景观建设相结合,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于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农村土地规划策略研究 下载:35 浏览:497

邵明慧 管润泽 《中国土壤》 2025年2期

摘要:
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导向的农村土地规划拥有更加深刻的内涵,参与主体更多,专业性和系统性更强,需要相关主体能够明确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农村土地规划目标,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制定用地分类标准,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采取个性化土地规划模式,完善农村土地规划体系,提高村民参与度,从而保证农村土地规划工作质量,维护广大农村群众的利益,促进农村经济和农村生态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分析 下载:43 浏览:542

丁科 《中国土壤》 2025年1期

摘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农村经济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得到控制。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是农业的基础,土地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土地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改善农民生活。因此,农村许多地区都加强了土地管理工作,在管理过程中发现许多问题,导致土地管理效率不高。本文根据工作总结了土地管理中的问题,归纳了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发挥土地管理的积极作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