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玉米秸秆添加对土壤碳氮周转相关酶活性动态的影响 下载:89 浏览:524

钱瑞雪1,2 刘岩2 陈智文1 何红波2 张清1 《中国土壤》 2020年12期

摘要:
玉米秸秆是旱地农田重要的可利用资源,归还的秸秆通过不断分解可维持或提高土壤有机碳的积累。了解玉米秸秆分解过程中土壤碳氮周转相关酶活性动态变化,阐明外源碳输入对土壤碳氮周转及有机质形成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室内恒温培养法(360天),研究添加量分别为0(CK)、5 mg g-1(T1)、10 mg g-1(T2)的玉米秸秆对土壤有机碳、总氮含量和微生物量的影响以及对土壤β-葡萄糖苷酶(βG)、纤维二糖酶(CB)、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ER)活性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秸秆分解及其对土壤酶和物质转化的调控分为特征各异的三个阶段。土壤中易分解组分的分解主要发生在培养前90天(第一阶段),此阶段内各处理土壤有机碳、总氮含量均显著降低,6种土壤酶活性均较低。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土壤βG和CB活性无显著变化,而木质素酶活性缓慢升高,表明木质素与活性较高的组分分解可能存在共代谢作用。各处理中LAP活性在30天时升高而后降低,表明当氮需求量增加时,可通过蛋白质的分解提供可利用氮。在第二阶段(90~240天),6种土壤酶活性均显著升高且极显著正相关,表明水解酶和氧化酶通过协同作用维持土壤碳氮供需平衡。在培养的第三阶段(240~360天),除PPO外其它5种酶活性均显著降低,说明微生物可能主要依靠分解酚类物质维持自身的代谢。在整个培养期间,与对照处理相比,秸秆添加后可利用底物增多,土壤微生物量提高3~57%(T1)和3~146%(T2)。秸秆添加使水解酶(βG,CB,NAG,LAP)活性升高,但使氧化酶(PPO,PER)活性降低,表明秸秆添加可能减少了微生物对稳定性底物的利用,促进了木质素等难分解组分积累、使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本研究为深入理解秸秆生物降解、提高土壤有机碳积累机制提供了新见解。

公司治理视角下民国武汉震寰公司的浮沉 下载:30 浏览:248

刘岩岩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12期

摘要:
学界目前已有的研究,很少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对民国时期内地民营企业的发展进行审视。以武汉震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为中心进行考察,可以看出其在公司治理方面,一度形成了债权团、沿海资本、政府"三足鼎立"的格局,围绕企业控制、利益分配、企业西迁等问题,三方展开博弈,其结果直接影响了公司的发展走向。经历了时代大潮的风云变幻,震寰公司始终没有形成健全成熟的治理机制,透过其"半家族化"的治理形式,亦能管窥近代公司制在内地民营企业落地和发展的诸多艰难以及具体实践的复杂性。

新技术语境下博物馆游戏化传播的建构路径 下载:51 浏览:374

刘岩 《中国新闻传播》 2020年7期

摘要:
游戏作为人类的本真追求,具有冲破枯燥惯常现实的跳跃性。取道传播游戏论,与科技、创意等合谋,基于身体交互体验和独特空间叙事,使观者在参与互动、身心愉悦和需求满足间形成对优质文化的感知记忆与情感关联,成为新技术语境和媒介生态下博物馆传播实现人性化转向的必然之举。

离心泵转子强度计算分析方法 下载:34 浏览:272

李阳1 刘岩1 杨宏伟2 《装备技术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以API610BB2泵型为例使用有限元仿真软件ANSYS,进行了转子的强度计算分析,分析方法采用实体单元20节点六面体单元186号和10节点四面体单元187号组合。通过对转子的模态与强度进行计算分析,最终确定了满足实际运行要求的泵转子强度设计方案。

事件与文学的边界 下载:23 浏览:379

王晓路1 刘岩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8年8期

摘要:
本文以对话方式讨论文学与事件之间的互动关系:一方面,社会、政治、历史和文化事件往往影响到文学的书写与接受方式,致使文学的边界产生蔓延;另一方面,人们在"事件"的语境中对于"何谓文学"的理解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以事件为切入点审视文学书写、传播和阅读,有利于从不同侧面看待文学现象,把握技术、观念、文化和文学生产之间的联系,从而对于文学的生成机制和流变线索有所洞察。

陕西紫阳某地钒钛磁铁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下载:69 浏览:429

刘岩1 李青翠2 王洋1 《矿山工程与技术》 2018年9期

摘要:
陕西紫阳某地钒钛磁铁矿为辉长岩型的星散浸染状钛磁铁矿矿石类型,根据其特点运用多种检测方法对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主要矿物粒度及嵌布特征、矿石的结构等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为该矿的综合利用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负载小粒径Au纳米粒子SiO2亚微球的制备 下载:35 浏览:375

沈启慧1 徐欣辰1 李妙1 刘曼1 于东冬2 周建光3 刘岩1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11期

摘要:
Au纳米粒子(AuNPs),特别是小粒径(~1 nm)AuNPs的粒径、形貌和表面状态对其催化性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介绍了以小粒径Ag纳米粒子(<5 nm)为牺牲剂,通过金属置换反应,在SiO2亚微球上生长表面裸露的小粒径AuNPs。由于Au NPs表面完全暴露该材料在氧化还原催化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基于SSR-seq技术评估中间球海胆多代选育群体和普通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下载:79 浏览:506

刘雷1 张伟杰1 刘岩松1 冷晓飞2 欧凡江1 臧晓宁1 李旭光2 丁君1 常亚青1 《水产研究进展》 2023年5期

摘要:
为明确不同选育群体中间球海胆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利用SSR-seq技术和15个微卫星位点,对1个家系选育群体(FP)、1个群体选育群体(IP)和1个未经选育的普通养殖群体(CP)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5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出112个等位基因,FP、IP、CP 3个群体的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5.077、5.133和6.133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Ne)分别为2.816、2.873和3.638个,平均观测杂合度(H_o)分别为0.522、0.441和0.501,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595、0.599和0.667,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546、0.543和0.623。家系选育群体(FP) He与H_o的差值(0.073)低于IP (0.158)和CP (0.166),平均固定指数(F)(0.115)低于IP (0.248)和CP (0.246)。3个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介于0.018~0.176,为中低等程度的遗传分化。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3个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源于个体间。主成分分析(PCoA)和聚类进化树结果均显示,3个群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其中IP群体遗传分化程度最高。研究表明,3个中间球海胆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多代家系选育和群体选育均未明显降低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家系选育更有利于保持群体的杂合度和控制群体的近交水平,群体选育则会提升群体的遗传分化程度。

棘皮动物弧菌诱导中间球海胆免疫致敏现象分析 下载:18 浏览:252

殷维骏 刘岩松 田文卓 欧凡江 刘雷 丁君 张伟杰 常亚青 《中国水产学报》 2024年4期

摘要:
为探究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是否存在免疫致敏现象,使用棘皮动物弧菌(Vibrio echinoideorum)对中间球海胆进行重复感染(首次、二次菌浓度分别为10~3、10~4CFU/mL),检测并比较了两次注射感染后不同时间点中间球海胆体腔细胞密度、吞噬能力、酸性磷酸酶(ACP)活力、活性氧(ROS)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等相关免疫指标的变化,以及二次感染后免疫致敏组和对照组间成活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与首次感染相比,二次感染时诱导致敏组的体腔细胞总密度、吞噬细胞密度、ACP、ROS和T-AOC等均出现显著上升(P<0.05),且响应时间明显缩短,达到峰值的时间分别提前了36、36、84、12、36h,且各指标的峰值均显著高于首次感染(P<0.05);二次感染后,诱导致敏组在6h时的吞噬率(45.41%±6.39%)显著高于对照组(33.17%±1.94%);经过棘皮动物弧菌低浓度诱导后,诱导致敏组存活率(43.33%±10.00%)显著高于未经诱导的阳性对照组(7.78%±10.71%)(P<0.05)。研究表明,低浓度棘皮动物弧菌能诱导中间球海胆产生免疫致敏现象,此结果可为中间球海胆的疾病防控提供新思路。

铜藻岩藻黄素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及其降血糖作用 下载:60 浏览:305

刘岩1 郅丽超1 王慧蕊1 赵丽2 任丹丹1,3,4 何云海1,3,4 汪秋宽1,3,4 《中国水产学报》 2023年1期

摘要:
为探讨岩藻黄素(fucoxanthin)对Ⅱ型糖尿病小鼠血糖的调节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铜藻(Sargassum horneri)为原料制备岩藻黄素,研究了其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通过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建立Ⅱ型糖尿病模型小鼠,灌胃小鼠不同剂量的岩藻黄素(25、50、100 mg/kg体质量),测定各组小鼠的血糖和血脂代谢指标,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分析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指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和糖原合成酶(GS)、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铜藻岩藻黄素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率为76.43%±0.83%,抑制类型为非竞争性抑制;岩藻黄素可明显降低糖尿病模型小鼠的空腹血糖值(FBG)、胰岛素(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提高肝糖原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岩藻黄素可改善肝脏炎性细胞浸润;岩藻黄素可增加糖尿病小鼠PI3K、AKT、GS和GLUT4基因的mRNA表达量。研究表明:铜藻岩藻黄素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小鼠血糖,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本试验条件下,铜藻岩藻黄素灌胃剂量为100 mg/kg时表现出最佳的降血糖和降血脂作用。

表现为孤立性急性前庭综合征的脑梗死的临床分析(附15例报道) 下载:94 浏览:511

​刘岩1 吕新云1 陈硕1 蔡兴秋1 李歌1 冯艳蓉1 钱波2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探讨表现为孤立性急性前庭综合征(AVS)的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影像学表现及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5例表现为孤立性AVS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影像学表现及预后。结果 (1)临床特征:患者平均年龄为(62.1±13.5)岁,中位发病时间为24h(4~168h);临床症状均表现为眩晕,伴有恶心(11例)、呕吐(10例)、眼震(10例)、步态不稳(14例)等。(2)危险因素:14例患者同时存在多种(≥4个)脑卒中危险因素,具体包括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颈动脉狭窄、脑卒中史、脑白质变性、冠心病、房颤等。(3)影像学表现:14例患者为后循环脑梗死,梗死灶分别位于小脑半球(11例)、小脑蚓部(4例)、脑桥(3例)、小脑中脚(1例)、小脑下脚(1例)、下丘(1例),其中6例存在多个梗死灶。1例为前循环脑梗死,梗死灶位于岛叶。多数病变为较小的腔隙性梗死灶,但小脑半球下部多为较大面积梗死灶。(4)预后:经正规治疗后患者预后较好,9例症状完全缓解,6例症状好转。结论临床上遇到同时存在多种脑卒中危险因素且表现为孤立性AVS的患者,应考虑到脑梗死的可能,及时行相关检查早期明确诊断,尽早行正规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解析人防结构设计与抗震结构设计 下载:342 浏览:3646

刘岩 《中国设计》 2021年1期

摘要:
最近几年全球的地壳板块运动有些活跃,尤其是对于我国来说,一些地震灾害地区发生地震的频率有些高。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城市和地区都处在地震带上,但是还是有很多的区域仍然会面临着一些由地震带来的风险。比如甘肃,四川等地,都有面临着随时都有可能会出现的地震危害。从某种角度来看,就算不是地震频繁发生的区域,我们都应该对于一些建筑物在它的抗震性能和抗震结构方面有相对合理的设计。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在其它方面也有所需求。比如说对于未来的世界态势,我们通常情况下是无法准确的预估在未来将会发生何种的情况的,如果在未来发生了一些相对大规模的战争,这将极大可能的对一些建筑物产生影响,尤其是对抗震的要求,将会变得更加的严格。所以人防结构设计和抗震结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这两者都是关于建筑物在相关的抗震能力方面进行一定水平的设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人防设计变得更加被需要。

压缩天然气技术在城镇供气的应用探究 下载:178 浏览:2626

郭同鑫 刘岩峰 《中国城镇》 2024年1期

摘要:
就城镇化发展情况来看,天然气应用范围较为有限,仅仅满足了大城镇居民的天然气供给,一些地理位置偏远、天然气应用条件不足的小城镇是无法使用天然气的,这就给小城镇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如何解决小城镇天然气供气问题、满足小城镇居民的天然气供给需求则成为天然气供应企业思考的重点。本文主要探究了压缩天然气技术在城镇供气中的应用策略,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借鉴,以期保证小城镇居民的天然气供给,充分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浅析关 于超限建筑裙房结构设计 下载:287 浏览:2573

刘岩 《设计研究》 2021年6期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层的建筑在一些结构设计上也变得更加的合理和科学。本篇文章将结合一些实际考察出来的结构设计进行说明,同时结合这些实际的情况和数据来对建筑当中结构设计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研究,通过不同的建筑物之间的对比,我们对这些结构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环保型材料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研究及环境影响评估 下载:70 浏览:731

刘岩 《材料科学研究》 2024年7期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环保型材料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及其环境影响评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扩大,桥梁工程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日益显著。传统建筑材料的使用带来了资源浪费、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研究和应用环保型材料成为桥梁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概述了环保型材料的基本概念与特点,随后详细分析了环保型材料在桥梁施工中的具体应用,并通过实例验证了其效果。最后,本文对环境影响评估的方法进行了介绍,并探讨了环保型材料在桥梁施工中的环境影响评估结果。

基于”学习通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大学物理》为例 下载:199 浏览:2011

刘岩 《物理进展》 2022年2期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成为未来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本文基于教学实践探讨了《大学物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效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研究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学习习惯较好的学生,故在一般本科院校实行分层教学是混合式教学模式良好效果的保证。

机关档案管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 下载:395 浏览:3507

刘岩 《计算机研究与应用》 2021年5期

摘要:
机关档案管理工作是机关单位的日常工作之一,主要负责将日常的档案文件进行整理和归纳,在使用的时候再进行提取,从而保证档案的正常使用。但是目前来看,我国的机关单位中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关注度不够,主要是没有进行财政拨款,导致档案管理工作中灭有实现信息技术的应用,从而导致了档案管理工作始终没有更新,完全不符合实际的工作需求,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改变吸纳有的机关档案管理工作,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因此,本文将从计算机技术应用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全面展开机关档案管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探究。

建筑工程经济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78 浏览:827

​刘岩1 徐军杰2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4年8期

摘要: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越来越快,各个行业之间竞争寄了,人们对建筑工程的经济管理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经济管理涉及的工程项目比较多,在工程整个中,从规划、设计、施工等各个阶段,需要对项目经济进行全面科学和合理地管理。对此,本文对工程经济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供参考。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