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应用观察 下载:57 浏览:250

程华 张侠 《诊断医学》 2020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在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58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8名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斑块检出率、斑块发生部位、斑块类型、血流参数及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斑块检出率、IMT、软斑及混合斑发生率均较高,硬斑发生率、阻力指数、舒末流速、峰值流速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发生部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有效判断斑块类型及血管内膜厚度,显示血流参数,对早期疾病诊断、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BKca蛋白通过调节SR-B1的表达介导胆固醇转运 下载:94 浏览:500

黄涛1 李光2 李妙龄2 毕红亲1 董亚辉1 杨探1 于风旭1 《生物技术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探讨BKca通道蛋白对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1)表达和调控胆固醇转运的影响。[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体外传代培养2~5代,分为对照组、过表达BKca组和基因干扰BKca组。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BKca的α及β亚基、SR-B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胆固醇检测试剂盒检测胆固醇流出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Kca过表达后SR-B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和基因干扰BKca后SR-B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BKca过表达后胆固醇流出水平明显升高,而基因干扰BKca后的胆固醇流出水平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BKca通道蛋白上调SR-B1的表达,促进细胞内胆固醇的流出。

DSA与高分辨MRI诊断颅外段颈内动脉闭塞性病变的对比研究 下载:84 浏览:515

​吕涛1 王小雅1 吴宇伦1 李也1 党美娟1 李涛1 黄玮2 李晓会2 王虎清1 张磊1 卜宁1 孙宏1 张茹1 展淑琴1 张桂莲1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探讨DSA和高分辨MRI(HR-MRI)在颈内动脉闭塞性病变(ICAO)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单中心符合纳排标准、且经同期DSA和HR-MRI检查,诊断为颈内动脉闭塞的患者。根据Bouthillier法将颈内动脉分为7段,按照Lee诊断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DSA诊断,按照Hasan法对所有患者进行闭塞分型。根据Ming-Li的标准对靶血管进行HR-MRI诊断。观察DSA和HR-MRI对ICAO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闭塞残端形态、闭塞分型、闭塞近端和远端的位置诊断的一致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7例患者,其中男35例(74.5%),年龄30~79岁,平均(58.6±11.5)岁。33例(70.2%)有临床症状,以偏侧肢体力弱、麻木(53.2%)和言语障碍(21.3%)最常见,少数表现为头晕,视力及视野改变及发作性意识障碍等后循环表现。有症状者mRS评分为(2.0±1.4)分,NIHSS评分为(4.2±4.2)分。DSA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38例,动脉夹层9例。HR-MRI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35例,动脉夹层12例。以HR-MRI为标准,DSA在诊断ICAO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性为97.1%,特异性为66.7%;诊断动脉夹层的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97.1%;HR-MRI与DSA诊断ICAO病因具有很高的一致性(κ=0.695,P<0.001)。两种影像对判断闭塞起始端、终末端的位置及残端形态也具有很高的一致性(κ=0.846,κ=0.903,κ=0.960;均P<0.001);以HR-MRI为标准,DSA对Hasan分型的不同类型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其中A型和B型可以达到100%,而C型和D型的敏感性分别为77.8%和73.7%,特异性分别为86.8%和92.9%。结论对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和夹层引起的ICAO评估,DSA的敏感性更高,HR-MRI的特异性更高,二者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尤其对A型和B型闭塞,但对于C型和D型闭塞,常常需要二者结合判断。

血清Lp-PLA2水平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下载:92 浏览:502

陆怡德 吴佳宁 彭奕冰 《国际检验医学》 2020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活性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I)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CAS)病变部位、严重程度和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检测186例ACI患者的血清Lp-PLA2活性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同时收集相关病史资料,并行颈动脉彩超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或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根据影像学结果分别按血管病变部位、病变严重程度及斑块性质分组。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各项目与CAS的相关性。结果易损斑块组Lp-PLA2活性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P<0.05),3组之间血清hs-CRP和Hcy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组及闭塞组血清Lp-PLA2活性高于无狭窄组(P<0.05)。闭塞组血清hs-CRP水平高于无狭窄组(P<0.05)。并发颅内外CAS性狭窄组血清hs-CRP水平及Lp-PLA2活性高于无CAS性狭窄组(P<0.05)。易复发组年龄、高血压比例、心脏病比例、糖尿病比例及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不易复发组(P<0.05),而2个组之间男性所占比例及血清TC、TG、Lp-PLA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Lp-PLA2、TC、LDL-C、hs-CRP与CAS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78、0.229、0.229、0.163,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Lp-PLA2、TC、LDL-C及hs-CRP诊断ACI患者CA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1、0.683、0.683和0.584,Lp-PLA2的最佳临界值为489.5 U/L。结论血清Lp-PLA2活性与CAS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反映ACI患者CAS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声触诊组织成像与量化技术联合超声造影评级与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性 下载:69 浏览:392

贲志飞 陈赛君 王珏 詹锦勇 陈韵雯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研究声触诊组织成像与量化技术联合超声造影评级与缺血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97例和非脑梗死患者55例,进行颈动脉斑块声触诊组织成像与量化和超声造影检查,收集声触诊组织成像与量化的最大剪切波速度(SWVmax)、最小SWV(SWVmin)、平均SWV(SWVmean),超声造影结果分为0~4级,分别对声触诊组织成像与量化、超声造影及两者联合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其与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1)缺血性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间比较,年龄、性别、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厚度及斑块回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两组间SWVmax、SWVmin、SWVmea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绘制SWVmax、SWVmin、SWVmean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0.81、0.81。以SWVmean≤3.68m/s作为预测缺血性脑梗死的截断值,其敏感度为76.38%,特异度为55.71%,准确度66.44%。(3)超声造影评级在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Z=-5.48,P<0.01)。以超声造影评级≥3为预测缺血性脑梗死的标准,其敏感度为84.12%,特异度为60.03%,准确度为73.04%。(4)以SWVmean≤3.68m/s及超声造影评级≥3为预测缺血性脑梗死的标准,其敏感度为92.51%,特异度为71.32%,准确度为79.78%。SWVmean、超声造影评级和缺血性脑梗死间存在高度线性相关(r=-0.78、0.82,均P<0.01)。结论声触诊组织成像与量化技术联合超声造影可以较全面地评价颈动脉斑块的易损性,为临床预测缺血性脑梗死提供了新的手段。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 下载:87 浏览:492

​李自保1 黄显军1 吕佳1 刘新峰2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探讨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PCA)对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A)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及短期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卒中登记系统(自2013年8月至2016年12月)以及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卒中数据库(自2017年1月至12月)中LAA性脑梗死患者689例, 根据三维时间飞跃法MRI血管成像(3D-TOF-MRA)结果并结合最大强度投影法(MIP)将研究对象分为fPCA组(n=185)和非fPCA组(n=504)。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脑梗死严重程度, 通过患者3个月时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其短期功能预后。分析fPCA与LAA的相关性并明确LA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fPCA组与非fPCA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PCA不是前后循环LAA性脑梗死患者严重程度及短期功能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但年龄是LAA性脑梗死患者严重程度及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fPCA是常见的脑血管变异类型, 但对LAA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严重程度及预后均无显著影响。

降脂治疗对冠心病血脂指标及斑块的影响 下载:71 浏览:487

张孝忠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分析降脂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指标及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9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斑块数目、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及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 pro tein,LDL-C)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清总胆固醇(serum total cholesterol,TC)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 pro tein,HDL-C)升高,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斑块总数、软化斑块、中间型斑块数目与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um,CAC)积分较低,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降脂治疗可提高疗效,降低血脂水平。

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特征的相关性 下载:91 浏览:500

王恺隽1 李铁威2 王棕健1 陈曦1 高小晶1 蔺亚晖1 周洲1 康金锁1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4期

摘要:
目的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价高敏心肌肌钙蛋白(hs-cTn)T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436例初诊为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并行冠状动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患者,确诊CAD患者222例(CAD组)、非CAD患者214例(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的hs-cTnT、血糖(Glu)、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水平,同时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从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3个方面分析hs-cTnT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将所有对象按hs-cTnT四分位数(由低到高依次为Q1区、Q2区、Q3区、Q4区)分组,比较不同病变支数、狭窄程度或斑块性质各组患者在Q1~Q4区的分布比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CAD患者hs-cTn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Glu、UA随病变支数增多而升高(P<0.05),eGFR随病变支数增多而降低(P<0.05);hs-cTnT、CACS、Glu、UA、Cr、BUN随狭窄程度加重而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s-cTnT与BUN、Cr、UA、Glu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12、0.239、0.134、0.131,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s-cTnT四分位分布与病变支数、狭窄程度、斑块性质均相关(rs值分别为0.249、0.252、0.239,P<0.01)。不同病变特征各组Q1~Q4区的患者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多、狭窄程度的增加、斑块不稳定性的增大,位于Q4区的患者比例均增高,位于Q1区的患者比例均降低。校正传统风险因素(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及肾功能指标(BUN、Cr、UA、eGFR)后,hs-cTnT不能作为冠状动脉存在病变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 hs-cTnT虽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但也受性别、年龄、肾功能及基础疾病的影响,尚不能作为冠状动脉存在病变的独立预测指标。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五聚素3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下载:95 浏览:508

郜俊峰 曹建 秦延昆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血清五聚素3(PTX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江苏省海安县人民医院11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55例健康体检对象作为对照组,分析不同颈部斑块特征及狭窄程度患者的Lp-PLA2、PTX3及MMP9水平差异。结果病例组患者的Lp-PLA2、PTX3及MMP9测定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443、9.293、18.339,P <0.05);不稳定型斑块的病例组患者的Lp-PLA2、PTX3及MMP9测定值均高于稳定型斑块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005、5.364、11.707,P <0.05);轻度、中度及重度颈动脉狭窄的脑梗死患者的Lp-PLA2、PTX3及MMP9测定值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11.638、16.854、20.641,P <0.05);脑梗死患者的Lp-PLA2、PTX3及MMP9测定值与患者IMT测定值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性(r=0.581、0.556、0.602,P <0.05)。结论脑梗死患者Lp-PLA2、PTX3及MMP9水平较健康人群升高,且与颈动脉斑块特征及狭窄程度有关。

高血压合并CAS患者血清Hcy、ET-1、GGT的变化及其意义 下载:78 浏览:502

兰飞平 胡振平 练惠织 吴志敏 吴继云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EH)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素-1(ET-1)、γ-谷氨酰转肽酶(GGT)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庆元县人民医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8例作为EH组、体检结果正常的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血清Hcy、ET-1、GGT及一般生化指标;并按照颈动脉超声结果进行分组对比血清Hcy、ET-1、GGT水平。结果 EH组的血清Hcy、ET-1、GGT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122、14.654、6.158,P <0.05);伴有CAS的EH组患者的血清Hcy、ET-1、GGT高于非CAS的EH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571、10.926、8.118,P <0.05);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收缩压(SBP)、Hcy、ET-1、GGT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CAS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高血压合并CAS患者血清Hcy、ET-1、GGT较单纯的高血压患者及健康人群升高显著,并且与CAS形成密切相关。

PCI术后血糖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85 浏览:496

胡娜1 田雅楠1 胡舒环2 黄贤胜1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糖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PCI手术治疗的226例冠心病患者(非糖尿病)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术后患者是否出现应激性血糖升高分为高血糖组(空腹血糖≥7 mmol/L)和非高血糖组(空腹血糖<7 mmol/L),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术前(t0)、术后1 h(t1)、术后2 h(t2)的血糖水平,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CI术后血糖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226例患者中有165例出现应激性血糖升高,发生率为73.01%;两组患者在性别、梗死类型、置入支架的血管数、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但高血糖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支架数量、支架直径、支架长度高于非高血糖组,且高血糖组患者的心功能Killip分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5%的发生率高于非高血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χ2=6.105、15.641、19.116、13.015、5.294、15.180、46.443,P <0.05);两组患者t1、t2时血糖水平高于t0,t2时血糖水平高于t1,且高血糖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高于非高血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5 kg/m2、支架数量≥3个、Killip分级≥Ⅱ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5%为PCI术后血糖异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411、2.894、9.202、11.699,P <0.01)。结论 PCI术后血糖异常与年龄、BMI、支架数量、Killip分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具有临床相关性,且BMI、支架数量、Killip分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是PCI术后血糖异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社区老年人群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研究 下载:64 浏览:485

吕芳1 赵玉生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目的研究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及对社区老年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作用。方法 2005年从北京地区干休所选定725例老年人,填写调查表,测量ba PWV及颈动脉CIMT,2010年再次调查上述人群,重测ba PWV及CIMT,应用统计学方法探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CIMT的关系,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及对社区老年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右侧ba PWV增高组,右侧颈总动脉IMT厚度增加;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中男性、5年前吸烟及右侧ba PWV≥1700cm/s的人群比例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右侧颈动脉IMT增高对全因死亡及复合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有一定意义。结论右侧ba PWV与右侧颈总动脉IMT厚度有一定关系,男性、吸烟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大。

经典瞬时受体电位C亚族5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关系 下载:84 浏览:506

季一楠1 郭瑞威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经典瞬时受体电位通道C亚族5(TRPC5)是细胞膜上的一种非选择性阳离子钙库操纵性通道蛋白。在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和增殖、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功能障碍、脂质的沉积等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TRPC5的分子结构、通道激活机制和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CXCL16及其受体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下载:85 浏览:504

陈美凤 魏芳晶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近年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成为冠心病的有效治疗手段。然而,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出现严重限制了临床预后。多种机制因素参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发展过程。CXCL16及其受体在炎症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就CXCL16及其受体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形成机制进行综述。

磁共振成像与磁共振血管造影在诊断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85 浏览:523

于加贝1 徐刚1 唐雨2 王峰3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诊断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MRI及MRA,之后1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从图像质量、血管狭窄程度及斑块成分三方面判断MRI联合MRA在诊断本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经DSA证实共存在53支颈动脉狭窄,并对其中13支重度狭窄血管行手术治疗;以DSA结果为检验标准,MRI联合MR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92.98%,特异度为98.17%,准确性为92.45%,MRI联合MRA与DSA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值为0.91;MRI及MRA图像质量优30例、良4例、差2例,优良比为94.44%;MRI联合MRA对斑块成分及软硬度的诊断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RI对血管狭窄程度的判断准确客观,且能清晰显示脑出血及脑梗死等继发病变,MRA可有效减少信号噪音,直观显示血管整体情况。二者联合应用,对诊断斑块成分也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静息心率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观察 下载:89 浏览:443

吴寿福 胡济淼 邱伟伟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方法在我科行动脉硬化检测的患者13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动脉硬化检测仪,采集数据,测得心率为静息心率,以75次/分为基准分为两组,将HR<75次/分患者68例作为静息心率低组,HR≥75次/分患者62例作为静息心率高组。两组基线年龄、性别等无统计学差异。测得左右两侧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取其两侧平均值作为统计数据。比较两组baPWV的关系。结果静息心率高组患者的baPWV(16.78±3.58) m/s,明显高于静息心率低组的(15.61±3.63) 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息心率与脉搏波传导速度有一定关系。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基因多态性及吸烟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关系 下载:92 浏览:528

​崔荣荣 孙静 李鹏飞 周畅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探讨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基因多态性及基因-吸烟交互作用与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LAA型脑梗死患者264例(脑梗死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228名(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结合DNA测序技术,检测SFRP 1基因(rs7832767、rs1127379、rs3242)的基因型。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FRP 1基因多态性与LAA型脑梗死的关系;使用交互作用相加模型评价SFRP 1基因-吸烟交互作用与LAA型脑梗死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rs7832767位点的LTT/C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4.9%(145/264)和37.7%(86/228),OR=2.123,95%CI 1.482~3.041,P<0.01;33.9%(179/528)和20.0%(91/456),OR=2.057,95%CI 1.536~2.755,P<0.01];rs1127379和rs3242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脑梗死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rs7832767位点TT/CT基因型是LAA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OR=1.649,95%CI 1.066~2.550,P=0.025)。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SFRP1基因多态性和LAA型脑梗死患者血管狭窄部位无关。交互作用分析显示rs7832767位点和吸烟之间存在相加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比=2.442,95%CI0.281~4.603);rs7832767位点携带T等位基因并且吸烟的个体罹患LAA型脑梗死的风险明显增加(OR=3.252,95%CI 1.629~6.491,P=0.001)。未发现rs1127379、rs3243位点和吸烟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SFRP 1基因rs7832767位点T等位基因可能是LAA型脑梗死的遗传易患基因;rs7832767位点与吸烟交互作用能明显增加LAA型脑梗死的风险。

基于“脾不升清、脉道不利”理论探讨线粒体功能障碍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机制 下载:50 浏览:472

隋欣昕1,2 宋囡1,2,3 贾连群1,2,3,4 陈宁1,2 杨关林2,4 《中国中医药》 2020年11期

摘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现代研究表明脾的功能与线粒体功能息息相关,脾功能失调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线粒体功能失调亦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基于"脾不升清,脉道不利"理论讨论线粒体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的影响。

清热解毒法对新西兰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主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研究 下载:57 浏览:490

魏伟超1 金政2 李俊龙2 皮建彬2 褚庆民3 吴伟3 《中国中医药》 2020年9期

摘要:
目的通过构建新西兰兔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模型,研究清热解毒中药对AS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新西兰雄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连解毒汤低、中、高剂量组,氯喹组及立普妥组。干预后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测定外弹性膜面积(EEMA)、管腔面积(LA)、斑块面积(PA)和斑块负荷(PB);计算斑块的不稳定性指数(Ⅵ)。结果 IVUS检测EEMA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LA方面,黄连解毒汤高剂量组及立普妥组较模型组、黄连解毒汤中、低剂量组及氯喹组增加(P<0.05),而氯喹组较黄连解毒汤中、低剂量组有所下降(P<0.05);PA方面,黄连解毒汤低、中、高剂量及立普妥组较模型组有所下降(P<0.05);黄连解毒汤高剂量组和立普妥组较黄连解毒汤低、中剂量组下降(P<0.05),氯喹组与黄连解毒汤低、中剂量组相比有所增加(P<0.05);PB方面,黄连解毒汤低、中、高剂量组和立普妥组低于模型组(P<0.05);黄连解毒汤高剂量组和立普妥组与黄连解毒汤低、中剂量组相比下降(P<0.05),氯喹组与黄连解毒汤低、中剂量组相比有所增加(P<0.05);在LA、PA、PB方面,黄连解毒汤高剂量组与立普妥组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黄连解毒汤可以减小PA及PB,增加LA及降低Ⅵ,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剂量越高稳斑效果越好,其效果与立普妥相当。

通脉降浊煎剂对慢性心理应激动脉粥样硬化ApoE-/-小鼠血脂及SREBP1、ABCA1表达的影响 下载:81 浏览:499

王帅 宋筱靓 田苗 王凤荣 王娜娜 《中国中医药》 2019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通脉降浊煎剂对慢性心理应激动脉粥样硬化ApoE-/-小鼠血脂及SREBP1、ABCA1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4周龄ApoE-/-小鼠48只,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M1);C组:M1+辛伐他汀;D组:动脉粥样硬化+心理应激组(M1+M2);E组:M1+M2+辛伐他汀;F组:M1+M2+劳拉西泮;G组:M1+通脉降浊方;H组:M1+M2+通脉降浊方组(双病模型中药治疗组)。建立动脉粥样硬化(M1)模型(除A组之外所有其他组别):对D、E、F、H组小鼠给予心理刺激,持续20周。从第5周开始给予高脂饲料(5%猪油+1%胆固醇+基础饲料)喂养,第8周开始给予药物治疗(10 mg/kg辛伐他汀,灌胃,1次/d;0.1 mg/kg劳拉西泮,腹腔注射,1次/d),光镜下观察主动脉病理改变,检测各组血清脂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鼠主动脉SREBP1和肝脏ABCA1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方法检测SREBP1和ABCA1 mRNA表达。结果:血脂方面,与D组比较,B组和H组小鼠TC和LDL-C水平降低(P<0.05);与F组比较,G组小鼠TC和LDL-C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B组相比,G组SREBP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但作用效果低于C组,ABCA1蛋白表达G、H组较B组升高;与D组相比,E、F组SREBP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但作用效果低于G组和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H组ABCA1表达明显升高,与D、E、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G组SREBP1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但作用效果低于C组;与D组相比,H、G组SREBP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ABCA1mRNA表达水平升高,与D、E、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脉降浊方能够有效调节高脂饮食及慢性心理应激引起的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脂,改善小鼠抑郁状态,下调SREBP1和上调ABCA1的基因、蛋白表达有关。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