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以信息安全专业为例 下载:53 浏览:199

丁有强 孟琦 高立丽 孙向群 《中国教育学报》 2025年2期

摘要:
“新工科”建设是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新工科”要求各高校对传统工科专业改造升级。我单位信息安全专业作为传统工科专业,在“新工科”大背景下,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大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整体优化、结构合理、内容创新、特色明显的信息安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产学研合作全方位育人机制,取得一定经验,为高校深入开展协同育人提供借鉴与参考。

《物联网技术导论》课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创新实践研究 下载:175 浏览:1733

贾维卿 《传感器研究》 2022年4期

摘要:
为培养高等院校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需要大力开展大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与创新。本文提出了采用校企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开展大学生专业课程教育,通过《物联网技术导论》课程实践,该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大学生课堂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融合。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下载:361 浏览:2605

​马丹 《课程教育研究》 2022年7期

摘要:
为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育人效果,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转变,协同育人机制成为教师转变教育思想的重要助力。为了培育出更具多元化思维与综合能力的优秀大学生,教师需通过对课程思政内涵的深入挖掘,结合教育实际,发挥思政课程的作用,在二者高效融合中,既能通过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为学生打造更好的学习与成长环境,又能加强其职业道德、思维品质与专业素质,使具有综合能力的优秀学生,成为新时代下符合各行业领域发展要求的专业化技能人才。

打造学校、家庭、社会衔接的协同育人机制 下载:140 浏览:1378

赵凯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3年6期

摘要: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教育必须与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同步进行,并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注重学生道德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为此,对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有效策略的探索,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命题,需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体系。本文就打造学校、家庭、社会衔接的协同育人机制策略进行阐述。

乡村振兴背景下师范类高校社会实践育人机制的探索——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园区“每个人”项目为例 下载:266 浏览:2898

许小宇 郭春莹 梁适 刘丽娜 刘真珠 李莉 《中国城镇》 2023年3期

摘要:
为响应国家关于加强高校社会实践育人的号召,更好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同时为地方和高校学子搭建交流平台,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园区“每个人”项目积极探索高校社会实践育人机制,把价值认可、主体协动、高效保证三方面有机联结,丰富和创新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的运作模式和科学管理内涵,并希望能够为当前高校为增强社会实践育人效果提供参考。

产教融合会计专业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下载:147 浏览:1267

庄琳 《会计研究杂志》 2024年1期

摘要:
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传统财务会计类专业育人理念产生变化,要求现代会计专业教育应重点培养应用型、实践型和创新型人才。在此人才培养目标下,有关部门结合教育现状,提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教育机制,利用产业与教育协同育人,优化实践教育,重点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本文就针对产教融合会计专业协同育人机制进行研究,文章探讨产教融合与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重要意义,总结目前会计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教育问题,最后结合实践提出问题解决思路。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下载:456 浏览:2069

李伯云 夏磊 《国际教育论坛》 2022年12期

摘要:
在人才培育中,学校、家庭与社会犹如三根擎天“巨柱”,共同支撑起学生心智发展与道德品行塑造的“天空”。高校作为知识与道德高地,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不仅是教育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更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强化国家育人体系的基石。此机制旨在打破单一教育模式的局限,通过三方紧密合作,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为学生铺设一条从理论到实践、从知识到品德的全面发展之路。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