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经典咏流传》的古诗词流行歌曲传承研究 下载:75 浏览:382

沈玉华 《新闻传播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经典咏流传》是央视推出的大型诗词文化音乐节目,该节目将诗词与歌曲相结合,受到大众的广泛喜爱,不仅引起人们对古典文学以及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思考,还促进古典诗词的传播与分享。该节目的产生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新路径,为人们探索古典诗词文化传承带来便捷。

一个面向中文古诗词理解难易度的人工标注数据集 下载:46 浏览:395

刘磊1,2 何苯1,2 孙乐2 《中文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向读者推荐阅读难度合适的古诗词有助于提升读者的诗词鉴赏能力。现阶段,围绕古诗词可读性自动化分析的相关研究的突出局限之一是缺乏大规模高质量的数据集。针对该问题,该文研究面向古诗词可读性自动化分析的数据集构建。该文作者对外开放了包含1 915篇古诗词的标注阅读理解难度的数据集(1)。该文首先将数据集划分成易中难三级,构建数据集APRD;然后进一步细化标注,构建六级分类数据集APRD+。抽取教材中的诗词组成标准集,以年级为标准难度级别,计算标准集与APRD、APRD+之间的Spearman相关性,Spearman系数分别为0.786与0.804,表明该数据集标记结果与标准集具有较高一致性。该文提取了字频、注释数等古诗词特征,采用SVM、随机森林等算法进行了初步古诗词阅读理解难易度分类测试。文内提出的古诗词可读性数据集与实验结果可作为后续研究的测试基准。

基于多任务学习的古诗和对联自动生成 下载:32 浏览:450

卫万成1 黄文明1,2王晶1 邓珍荣1,2 《中文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实现古诗和对联的自动生成是极具挑战性的任务。该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多任务学习模型用于古诗和对联的自动生成。模型采用编码-解码结构并融入注意力机制,编码部分由两个BiLSTM组成,一个BiLSTM用于关键词输入,另一个BiLSTM用于古诗和对联输入;解码部分由两个LSTM组成,一个LSTM用于古诗的解码输出,另一个LSTM用于对联的解码输出。在中国的传统文学中,古诗和对联具有很多的相似特征,多任务学习模型通过编码器参数共享,解码器参数不共享,让模型底层编码部分兼容古诗和对联特征,解码部分保留各自特征,增强模型泛化能力,表现效果大大优于单任务模型。同时,该文在模型中创新性地引入关键词信息,让生成的古诗及对联表达内容与用户意图一致。最后,该文采用自动评估和人工评估两种方式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祇有口语可以译他”?——从周作人《古诗今译》翻译底本说起 下载:65 浏览:385

陈佳 《中国文学》 2018年3期

摘要:
本文通过考察周作人《古诗今译》采用的翻译底本,得出周氏当时所见的仅有安特路朗不含希英对照的英译本。他对该诗的理解、误译、选译完全来自朗氏的影响。而转译此举相当于舍弃了与古希腊原文的对等可能,则题记所说"不及原文"本就理所宜然。但周氏当时不提转译,后又倾向于淡化自己未见古希腊原作的事实,似有意维持一个"信"的译者形象。而由于撰写题记时未曾见到原文,所谓只能用口语译就缺乏依据,只能理解为对"言文一致"的响应。

道、佛与中古诗歌的“尘”意 下载:69 浏览:427

陈斯怀 《国学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老庄、道教、佛教常以"尘"喻指无足轻重之物,用"尘"象征世俗社会,将世间的纷扰和人的情欲等拟喻为"尘"。它们在魏晋南北朝的流行,推动了由"尘"构成的各种词语和意象在诗歌中的大量运用,既使得诗歌的语言更加丰富,又拓展了诗歌的情志内涵。主要表现为:道教题材的诗歌好以"尘"入诗;诗歌在抒发与老庄、道教相关的情理时常用到"尘";佛教僧人、信徒以及佛教题材的诗常引"尘"入诗。道家、道教、佛教与魏晋南北朝诗交汇互动,在中国思想史和诗歌史上形成一个充满喻意的"尘"的世界。

油气井固井用降失水剂研究进展及展望 下载:74 浏览:322

李玥 古诗雨 谢冬柏 李明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分析了目前油气井用降失水剂应用现状。简述了降失水剂种类,包括颗粒材料、水溶性改性天然高分子和水溶性合成高分子材料等,笔者详述了国内外水溶性降水剂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并对降失水剂研究工作提出建议。

诗意中国-中国古诗词地图交互平台设计与实现 下载:55 浏览:394

任旭红1,2 冯雅杰1,2 刘宇彤1,2 任博1,2 高文浩1,2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6期

摘要:
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体现。从目前情况来看,Internet技术已经改变这个世界人们的生活方式。但随着人们对地理信息需求的增加,基于Internet发布地理数据,供全球用户查询、检索并提供GIS服务的网络GIS已成为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所以在当代社会如何更好的借助互联网为以古典诗词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普及成为传统文化传播工作的重中之重。

依托古诗文提升小学音乐课程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的研究 下载:48 浏览:345

苏雨薇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25年3期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音乐素养的培养标准日益提升,学生不仅要扎实掌握乐理知识,还需深入领略古诗文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独特魅力。古诗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其融入小学音乐课程不仅有助于丰富音乐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本文探讨了依托古诗文提升小学音乐课程在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与策略,包括古诗文的音乐化呈现、文化背景的深度挖掘以及校园文化的营造,强调了创新思维的培养、跨学科整合的实践以及实践与探索平台的搭建等策略,以期为教学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低年级海量古诗吟诵三效合一模式的构建——以山东省临沂第二实验小学经典吟诵为例 下载:407 浏览:396

高原 《教学管理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古今内外的优秀诗文,具体篇目可由教科书编者和任课教师推荐。我们通过大量调查、分析、整合,总结出低年级海量古诗吟诵的三效合一模式。该模式的应用可以使小学生古诗读写和吟诵效果达到最优化,使学生乐于学习古诗,提升古诗读背数量和吟诵创作热情。

以写促学,换个角色学古诗——提升高中生古诗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下载:91 浏览:508

周玉芳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当前高中语文古诗教学视古诗鉴赏为对文本解读技巧的直接训练,忽略了学生深层的审美体验。教师可尝试换个角色教古诗,提倡以写促学,即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体验来提升其对古诗的理解、鉴赏、审美能力。以咏史怀古类古诗的学习、创作为例,展示课堂教学思路。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古诗教学实践——以《长安晚秋》教学为例 下载:95 浏览:497

​杨建慧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古诗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强调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古诗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显得尤为重要。以《长安晚秋》教学为例,探讨在古诗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有效途径。

引入诗话资源,助力古诗词教学 下载:88 浏览:499

​黄颖鹏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学科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古诗词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将古代诗话引入高中古诗词教学不失为一种尝试。古代诗话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鉴赏诗词、提供鉴赏诗词的方法以及传承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其作为课堂教学导入资源,课堂深化解读资源和课堂拓展探究资源。

科学运用首因效应解决古诗词默写易错字问题——以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为例 下载:86 浏览:482

​王敏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学生默写古诗词常会出现错别字,纠错中教师常忽视学生出错的原因,只是对其进行简单的抄写惩罚,学生也只是机械地重复书写,纠错效果甚微。科学的运用心理学中的"首因效应"和"强化理论"能够有效解决古诗词默写中的错别字问题,大大提升纠错效率。

七年级语文古诗词选文的价值取向研究—以2016年“部编本”和2001年人教版教材为例 下载:74 浏览:502

童志斌 戴泳洪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对比"部编本"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价值取向发现,外在价值层面上,古诗词在"部编本"教材中占的分量更多,地位明显提升,而且古诗词的单元编排更科学合理。内在价值层面上,两版教材都重视"进取""爱家乡""友情""自然""亲孝""爱情"几个道德价值取向,但也存在差异。政治价值取向上,"部编本"教材突出了"爱国"取向。两版教材中,"自由"价值取向的变化最大。

谈古诗语句的缩略现象 下载:62 浏览:432

叶栋良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古诗语句的缩略现象一向是学生理解语意的难点。诗词缩略有五种形式,即名词中心语省略、专有称谓压缩、谓语成分省略、比喻词省略、用典引句缩略。学生掌握古诗词的这些表达特性有利于其更好地理解诗词内蕴。

基于自主发展的古诗词教学 下载:62 浏览:371

徐美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自主发展是时下一种突出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师生共同探求一种"自主、合作、探究、发展"的学习新方式。因此,古诗教学应该结合语文学科的独特性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从“他助”走向“自助”——以高中古诗鉴赏为例 下载:64 浏览:333

魏百颖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以及学生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语文课堂学习的主体归属问题再次被提到语文课堂教学的讨论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获得众多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赞同,但如何在课堂上真正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成为现阶段课堂教学的难点。试图从由"助"转向"爱"、由"爱"转向"迷"、由"迷"转向"专"三个方面来探讨学生应该如何实现自主学习。

感于诗言,体悟诗词“真味 下载:86 浏览:480

胡友春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古诗词鉴赏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不断研讨其有效的教学方法。拟从"感于微言"入手,让学生体会微言中的大境界;然后再感于篇什,让学生体味诗词传递出的神韵;最后让学生感于情思,体悟"真味"。

例谈高中语文古代诗词的鉴赏方法 下载:68 浏览:383

李春华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古典诗词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结晶和智慧积淀。在高中语文古典诗词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会要求学生掌握鉴赏古诗词的方法。文章从诗歌创作背景、诗歌创作者、诗歌相关情境三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古诗词教学。

部编本小学语文古诗词选编分析 下载:62 浏览:433

李新1 杨杨1 张颐2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古诗词入选小学语文教材历史悠久,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十分宝贵的教学资源。现行部编本小学语文古诗词的选编颇具特色,表现在:题材广泛,以写景抒情为主;体裁丰富,以绝句为主;表现手法多样,以赋为主;情感多元,以赞美自然为主。对教材中古诗词选编进行内容分析,提出古诗词选编应进一步拓展题材,丰富情感类型;进一步拓宽体裁,增加表现手法;适当控制内容难度,顺应学生认知发展;完善专题类型,优化呈现形式等建议。
[1/59]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