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VSM的高校基建合作网络分类及其结构形态分析 下载:52 浏览:368

严斌 郭超群 张兵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12期

摘要:
为分析高校基建"靠校吃校"的合作封闭圈问题,选取高校基建项目与中标人的关联数为网络特征指标,应用向量空间模型对27所高校基建合作网络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表明,活跃中标单位与大型基建项目能够促使不同数量的局域网络产生,同时影响整体网络的集聚程度,并据此产生四类合作网络,即单局域离散型、单局域集聚型、双局域离散型与双局域集聚型。高校基建合作网络分类与结构形态分析能够提高项目合作及资金使用效率,加强高校基建合作治理,使其朝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

中国创新研究群体合作网络的形成与演化机理研究——科学共同体视阈下优秀创新群体案例分析 下载:20 浏览:202

高杰 丁云龙 郑作龙 《当代管理》 2018年6期

摘要:
创新研究群体在运行中部分团队存在"结构失范"与"合作低效"的问题。理解与解决此类问题的出发点是,打开创新研究群体合作网络的"黑箱",从静态结构层面与动态演化层面揭示其演化的过程与机理。基于自发秩序下科学共同体视阈,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基础研究科技创新团队——创新研究群体的合作网络视作一类特殊的变化的科学共同体,将其演化过程归纳为"三个阶段、两个转折点":首先是"无形学院"阶段——经过"立项转折点"后进入"科研创新项目团队"阶段——经过"变异转折点"后跃迁进入"混合型学术共同体"阶段;创新研究群体由具备合作基础的松散自发学术群体,转化为正规的边界明晰的项目团队,最后以群体为基础深化与扩展成"混合型学术共同体",经历了一个"模糊——明晰——扩展"的合作网络演化过程;结合团队生命周期等组织管理理论,通过对创新研究群体网络演化机理的分析,以及某优秀创新群体的探索性案例分析,初步打开其合作与发展的"黑箱",从组织形态演化角度拆解其重要节点与阶段划分,对于创新群体的问题解决与发展治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创新型城市环保产业技术合作网络动态演化路径研究——以广州为例 下载:54 浏览:431

林卓玲1 卜姝华2 《地理研究进展》 2020年4期

摘要:
为探究创新型城市环保产业技术合作网络动态演化路径,以广州市为例,通过专利数据挖掘和社会网络方法构建创新型城市环保产业技术创新合作网络,分析合作网络结构和动态演化路径,揭示新旧节点间连接方式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广州市环保产业技术创新合作网络中的创新主体之间联结松散,创新主体之间连接效率较低。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是合作网络的核心主体,企业创新能力相对乏力;广州市环保产业技术创新合作网络的演化路径表明创新合作发展迅速,合作网络向规模更庞大、关系更复杂的方向发展;创新主体进出网络的动态变化大,合作网络中创新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不稳定,创新网络未达到稳定平衡状态。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