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咖啡因在早产儿的应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下载:14 浏览:142

杨晓燕 母得志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7期

摘要:
咖啡因是一种黄嘌呤衍生物,在体内通过非选择性地抑制腺苷受体而产生多种药理作用。在早产儿,咖啡因主要用于呼吸暂停(apnea of prematurity,AOP)的防治。研究显示,除减少AOP的发生外,咖啡因对早产儿的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均具有保护作用,特别是早期使用咖啡因可为早产儿带来远期的改善。因此,咖啡因在早产儿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其保护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待进一步论证。

咖啡因及其代谢物的检测及应用研究进展 下载:21 浏览:228

韩燕祯1,2 王相际1,2 杨朔鹏1,2 鲍文3 徐向东1,2 《化学研究前沿》 2020年11期

摘要:
咖啡因是茶叶、咖啡豆等天然植物中常见的一种黄嘌呤类生物碱化合物,在生活中普遍存在,与生命健康关系紧密,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和昏迷复苏,是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精神活性药物,也因其具有成瘾性,被列入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范围。咖啡因体内代谢过程复杂,现已发现有15种代谢产物。咖啡因及其代谢物因其重要的科研应用价值一直受到普遍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咖啡因及其代谢物的研究,总结了咖啡因及其代谢物的检测方法及应用方面内容,以期为检验或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枸橼酸咖啡因预防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观察 下载:40 浏览:437

张小玲 《中国医学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目的观察使用枸橼酸咖啡因预防早产儿呼吸暂停(apnea of prematurity,AOP)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小于30周的61例早产儿随机分为预防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1例)。预防治疗组出生后24 h内静脉给予枸橼酸咖啡因20 mg/kg,隔24 h后给予维持量10 mg/kg。常规治疗组在呼吸暂停后给予相同剂量枸橼酸咖啡因。观察两组早产儿的治疗效果。结果预防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33%,高于常规治疗组的64.52%(P<0.05)。两组早产儿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治疗组BPD、IVH及ROP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早期使用枸橼酸咖啡因可降低早产儿发生AOP的次数,安全性好,可明显降低早产儿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氨溴索联合咖啡因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价值分析 下载:135 浏览:1245

郑芸蕾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应用氨溴索联合咖啡因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3月-2021年9月收治的62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患儿分组,参照组和实验组各31例,参照组用咖啡因NCPAP治疗,实验组则用咖啡因和氨溴索NCPAP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血气指标以及住院时间和呼吸暂停频数,详细记录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血气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PaCO2明显下降,SaO2与PaO2明显上升,且实验组PaCO2低于参照组,而两组且实验组SaO2与PaO2高于参照组,实验组临床有效率(93.55%)高于参照组(70.97%),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90%),低于参照组(35.48%),实验组住院时间(17.72±2.64 d)少于参照组,呼吸暂停频数(3.31±0.52 次)少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氨溴索与咖啡因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血气指标,促进患儿康复,安全系数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