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想了解的内容!
截图后在输入框直接粘贴

请您为我的服务评分:

发送提交

请选择 目标期刊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理论框架与创新能力评价——基于二十国集团的实证分析 下载:74 浏览:410

王丹1 赵新力2.3 郭翔宇1 胡月1 杜旭1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本文从系统角度研究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过程,首次基于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系统概念框架推导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形成路径,提炼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构成要素,构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以二十国集团(G20)成员国为实证研究对象,全面、深入分析2001-2016年G20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水平和变化特征。研究发现,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得分均名列前茅,但得分未能继续冲高,反而出现下滑趋势;新兴市场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能力得分差距正逐年缩短,但在科研水平、教育质量、现代基础设施和生态保护等诸多方面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本研究有望为G20国家完善农业科技政策、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撑。

BIM技术在地铁车站下穿既有地道桥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38 浏览:345

严小卫1 于晓辉2 赵智成2 陈博文2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7期

摘要:
地铁车站的建设施工涉及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多维度问题,基于施工组织困难、周围环境复杂的施工现状,对工程项目进行信息化和精细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哈尔滨地铁3号线哈平路地铁车站下穿既有地道桥施工项目,采用BIM技术和有限元分析联合深化设计方案,提出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城市地铁车站建设施工联合设计管理方法。工程实践结果表明:BIM技术在三维可视化设计和施工方案优化等方面均表现出了精准、高效的管理水平。所建立的基于成本和进度的5D集成化管理平台实现了工程多维度信息的高效传递,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还可以确保施工过程安全有序地进行。为以后类似工程实践提供了新思路,在地铁项目施工组织管理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应用价值。

基于模拟—优化方法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供应链模式和施工活动优化研究 下载:52 浏览:344

陈石玮 王要武 冯凯伦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5期

摘要: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正在中国大力推广。和传统现浇施工相比,装配式施工的表现不仅取决于现场施工活动,还受到装配式构件供应链的影响。因此,在制定施工计划时,需要将装配式构件的供应链模式和施工活动共同进行考量。然而,以往关于装配式施工的研究中很少考虑供应链模式,这使得目前还缺乏能够同时为供应链模式和施工活动进行优化的决策方法。为此,提出基于离散事件模拟和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模拟—优化方法,来优化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中的供应链模式和施工参数,以达到最优的施工表现,包括施工工期、成本和温室气体排放。将该方法应用于深圳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案例,应用结果说明模拟—优化方法能够快速并有效地优化施工表现,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生活圈视角下整合型民生服务模块化研究 下载:55 浏览:337

王淼 吴松涛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4期

摘要:
存量化城市发展背景下,为提高城市民生服务水平及效率,基于生活圈视角,提出整合型民生服务规划模式。并针对旧城区、新城区兼顾不同城市建成条件,提出不同整合型规划模式分类。在此基础上,建立民生服务模块化三维框架,从服务功能、服务流程、服务管理3个维度对模块化构建方式进行分析,并确定三维框架下民生服务效能。应用整合型模块化服务框架,对民生服务组织与流程进行落实,并从管理流程、建设时序与住区营造角度提出了落实策略。

城市住区更新业主参与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47 浏览:367

杨晓冬1 张家玉1 孙昌苹2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9年1期

摘要:
城市住区随时间推移不可避免地出现老旧破败现象,需要经过综合整治改造以满足业主不断升级的居住需求,但在此过程中业主参与行为往往不足,导致更新受阻。针对这一问题,以计划行为理论为依托,提炼业主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构建其对业主参与行为的作用路径。结合作用路径,建立城市住区更新业主参与结构方程模型和测量方程模型,选择哈尔滨市4个典型老旧小区作为实证分析对象,对各因素影响路径和影响程度加以验证。并提出了促进业主参与住区更新事务管理的相关建议。

基于离散仿真的钢结构工程施工碳排放计量研究 下载:26 浏览:224

付菲菲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2期

摘要:
施工过程碳排放是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施工碳排放的优化控制可带来较大的减排效应。通过对施工过程的动态碳排放特性分析,构建了基于离散事件仿真的施工碳排放计量模型和方法,选用某展馆钢结构桁架拼吊装工程进行实例分析,设计了3种施工方案情景,共36种机械配置方案,分别进行离散仿真模拟,从碳排放、成本、进度3个目标分别进行了统计和情景对比分析,实现了施工碳排放的准确测评以及低碳约束下施工方案的优选,是对传统碳排放计量方法的补充和完善。

三种草本植物缓冲带对铜和铅面源污染的净化效果 下载:74 浏览:475

孙昶1 刘宏伟1 龚丽芳1 曹希鹏1 沈海龙1 高大文2 《中国土壤》 2019年4期

摘要:
为研究不同草本植物缓冲带对铜和铅面源污染的净化效果,选择早熟禾(Poapretensis)、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三种草本植物在哈尔滨市某内河河段构建滨岸缓冲带试验样地。结果表明,以单种种植的方式构建的草本植物缓冲带均对重金属铜和铅有一定的净化效果。在三种植物的生长各阶段,紫花苜蓿缓冲带对重金属铜和铅始终保持最佳的净化效果;并且紫花苜蓿缓冲带对铜离子的径流、渗流平均去除率最高,分别为84.75%和88.20%;对铅离子的径流、渗流平均去除率最高,分别为94.95%和96.13%;三种植物体内重金属铜总积累量由高到低为:紫花苜蓿(283.07 mg)>黑麦草(157.14 mg)>早熟禾(57.39 mg);三种植物体内重金属铅总积累量由高到低为:紫花苜蓿(20.32 mg)>黑麦草(16.64 mg)>早熟禾(4.53 mg),紫花苜蓿对重金属铜和铅表现出较好的积累能力。因此,紫花苜蓿缓冲带对铜和铅面源污染净化效果最佳。

结合字形特征与迭代学习的金融领域命名实体识别 下载:23 浏览:180

刘宇瀚 刘常健 徐睿峰 骆旺达 陈奕 吉忠晟 应能涛 《中文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针对中文金融文本领域的命名实体识别,该文从汉字自身特点出发,设计了结合字形特征、迭代学习以及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和条件随机场的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是一种完全端到端且不涉及任何特征工程的模型,其将汉字的五笔表示进行编码以进行信息增强,同时利用迭代学习的策略不断对模型整体预测结果进行改进。由于现有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在金融领域缺乏高质量的有标注的语料库资源,所以该文构建了一个大规模的金融领域命名实体语料库HITSZ-Finance,共计31 210个文本句,包含4类实体。该文在语料库HITSZ-Finance上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均表明模型的有效性。

基于同义词词林和预训练词向量的微调方法 下载:48 浏览:223

佘琪星1 王必聪1 刘铭1,2 秦兵1,2 王莉峰3 《中文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同义词挖掘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的一个基础任务,而同义词对的判别是该任务的一个重要部分。传统两大类方法,基于分布式表示和基于模板的方法,分别利用了语料的全局统计信息和局部统计信息,只能在精确率和召回率中权衡。随着预训练词向量技术的发展,基于分布式表示的方法存在一种简单高效的方案,即直接对预训练好的词向量计算相似度,将此表示为语义相似度。然而,这样的思路并没有利用到现有的同义词对这一外部知识。该文提出基于《同义词词林》的词向量微调方法,利用同义词对信息,增强预训练词向量的语义表示。经过实验,该微调方法能很好地完成同义词对的判别。

区域创新系统组织结构演化研究 下载:60 浏览:426

苏屹1,2 李忠婷1 李丹1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9年7期

摘要:
通过构建松散耦合理论映像的N-M矩阵,提出区域创新系统4种组织结构类型,即紧密耦合性型、松散耦合型、非系统(无组织结构)以及离散非耦合型。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对区域创新系统进行分析,提出了区域创新系统组织结构的演化规律,通过定性的方法将其发展分为萌芽期、高速发展期、成熟期3个阶段,并概括了各个阶段的特征。

哈尔滨市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下载:72 浏览:471

冯韶文 邓振杰 《中国体育科学》 2019年4期

摘要:
如何解决学生体质下降问题已成为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东北地区普通高校在体育课程设置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方面有别于其它地区高校,具有其典型性和特殊性。分析研究东北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选取哈尔滨为代表,以期找出普通大学生体质与健康的变化规律、发展趋势以及影响因素,不但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工作提供基础资料,而且也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宏观决策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同时本研究结合哈工大正在进行的体育教学改革实践进行实证研究,是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的一次探索与创新。

整体向好与异质性分化——基于CGSS2013的当代中国工人群体阶层认同特征研究 下载:23 浏览:428

侯博文1 尹海洁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9期

摘要:
历经40年的社会变迁,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日渐孕育了一批"从事劳动技术复杂程度相对较低工作的被雇佣劳动者",即当代中国工人群体。本文以中国综合调查CGSS2013数据为样本来源,对工人群体社会阶层的认同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当代中国工人群体阶层认同呈"中层认同"特征;与客观社会阶层地位相比,主观阶层呈"向上认同"特征;在时间维度上,主观阶层认同呈"不断上升"趋势;工人内部并未形成一致的阶层认同,更未形成"自为"的意识,呈现内部异质性和碎片化特征。对不同入职时期工人而言,户籍和单位类型之于他们的阶层认同影响也各不相同。

关于“光的偏振”教学的一些尝试 下载:71 浏览:272

刘志国 黄喜强 张伶莉 曹永印 王庆东 王晓鸥 张宇 赵远 《物理进展》 2020年9期

摘要: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是每一名教师的职责。根据物理是实验科学的特点,课堂教学应更多地强调演示实验和实际应用。按照这一想法,笔者在2018年秋季学期对"光的偏振"部分做了新的教学尝试。课堂教学以演示实验开始,结合实验现象来讲授物理知识,分析实验条件对实验现象的影响,并通过实际应用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实践表明,教学效果还是很好的,大部分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持肯定态度。本文介绍新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实施方案和学生反馈。

5B70铝合金热挤压成形工艺研究 下载:22 浏览:174

刘奇1 赛音2 高慧1 李保永1 王国峰3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9年11期

摘要:
以法兰盘为研究对象,研究5B70铝钪合金热挤压成形工艺,分析其成形过程中金属充填流动、载荷变化以及变形均匀性情况。进行5B70铝合金法兰盘热挤压成形工艺试验,模具温度(380±5)℃,坯料温度(400±5)℃,成形载荷为350t。分析原材料和热挤压件不同部位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同原始坯料相比,法兰盘各处性能均有所增强,其中挤压变形量越大,力学性能越好,晶粒越细小。抗拉强度σb达到402MPa,屈服强度σs达到268MPa,延伸率达到22.8%。为新型铝钪合金工程化应用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大学物理教学改革——量子探测教学浅谈 下载:71 浏览:380

张子静 王晓鸥 霍雷 张宇 赵远 《物理进展》 2020年5期

摘要:
在新时代新工科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大背景下,新时代需要工科毕业生更加了解现代技术前沿,因此我校提出了"新时代新工科大学物理教学体系"改革。我们在传统的大学物理教学中扩展了一系列现代物理相关的新兴技术,本文以量子探测技术为例。量子探测技术是探测技术和量子力学相结合发展起来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该技术利用量子纠缠态及量子干涉效应等极大地提高探测精度,可以提供超越经典探测极限的探测精度。量子探测在引力波探测、量子成像、量子定位以及高精度原子钟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以纠缠N00N态为例,通过理论推导和仿真曲线形象地为同学们展示了量子探测超分辨和超灵敏的特性,生动地展示了探测精度得以提高的内在机理,有效加深学生对量子探测技术内涵的理解。

基于混合表示的中文事件检测方法研究 下载:59 浏览:333

秦彦霞1 王中卿2 郑德权1 张民2 《当代中文学刊》 2019年11期

摘要:
传统中文事件检测方法采用人工定义的特征表示候选触发词,耗时耗力。基于神经网络的特征学习方法在中英文事件检测任务中得到了验证。现有的基于神经网络的中文事件检测方法初步探索了字信息对解决分词错误的作用。字是中文的最小结构单元和语义表示单元。词语的字符级信息能够提供词语的结构性信息和辅助词语级语义。该文研究了字/词混合神经网络特征对于解决中文事件数据集未登录词问题的作用。采用神经网络模型分别学习词语的词语级表示和字符级表示,进而拼接得到词语的混合表示。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字/词混合表示的中文神经网络事件检测模型的F1值比当前最好的模型高2.5%。

班级规模对学习成果影响的初步探索 下载:93 浏览:277

吕洪凤1 黄丽2 《物理进展》 2019年11期

摘要:
高校基础课一般采取合班上大课的情形,班级规模效应对学习的影响是教学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文章以中国农业大学的公共基础课"大学物理"为例,在授课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了超大班变成大班和小班后的情况,就班级规模效应对学习的影响进行了探索。结果发现,对于内在驱动、自律性极强和极弱的学生,班级规模并不影响其学习效果;以作业、课堂讨论、微课制作讲解、在线测试等开卷方式得到的平时成绩体现不出大、小班的显著差别;闭卷期末考试成绩受到班级规模的影响,小班平均分与最高分都有大的提高。

结合预训练模型和语言知识库的文本匹配方法 下载:46 浏览:322

周烨恒 石嘉晗 徐睿峰 《当代中文学刊》 2020年4期

摘要:
针对文本匹配任务,该文提出一种大规模预训练模型融合外部语言知识库的方法。该方法在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生成基于WordNet的同义—反义词汇知识学习任务和词组—搭配知识学习任务引入外部语言学知识。进而,与MT-DNN多任务学习模型进行联合训练,以进一步提高模型性能。最后利用文本匹配标注数据进行微调。在MRPC和QQP两个公开数据集的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在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和微调的框架基础上,通过引入外部语言知识进行联合训练有效提升文本匹配性能。

5A06铝合金薄壁球形封头高温气胀成形工艺研究 下载:21 浏览:161

秦中环1 徐柄桐1 李保永1,2 张树科1 李信1 叶志雄1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9年2期

摘要:
以5A06铝合金薄壁球形封头为研制对象,针对钣金工艺加工瓶颈和一步气胀成形减薄过大问题,开展预先热拉深-高温气胀成形工艺研究。利用有限元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预成形、气压加载速率对壁厚分布均匀性的影响,确定预成形和终成形优化方案,设计预成形和终成形模具,采用预拉深-高温气胀成形工艺试制5A06铝合金薄壁球形封头。结果表明,增加预成形后,球形封头最大减薄率从48.7%减小到24%,气压加载速度过大或过小对成形均有不利影响。在460~480℃温度下进行试验,加载氩气至1MPa,保压5min,成功制备出了5A06铝合金薄壁球形封头,封头表面质量好,成形精度高,型面与样板间隙小于0.2mm,封头壁厚在1.16~1.52mm之间,符合壁厚不低于1.1mm的要求。

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 下载:61 浏览:409

曹宁宁1 卢松涛1 姚锐1 李慧敏1 秦伟2 吴晓宏1 《应用化学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太阳能作为最重要的可再生新型能源,具有储量巨大、分布广泛以及清洁安全等诸多优势,研究太阳能利用技术具有丰富能源结构、降低环境污染、优化资源配置等重要意义,其中太阳能光-热转换是实现太阳能直接利用的最简单高效的方式。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太阳能新能源的重要性与优缺点,系统地论述了近年来在太阳能光-热转换材料中应用最广泛的太阳能集热器用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研究进展,主要针对选择性吸收涂层的基本类型、作用机制及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全面地分析。最后,指出了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前景。
[1/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