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我国社区矫正法的历史地位与立法特点 下载:22 浏览:225

吴宗宪 《中国法学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2019年12月28日通过的社区矫正法,对于我国及国际社会的社区矫正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社区矫正发展历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这部法律规定了中国特色的社区矫正基本法律制度,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同时,这部法律的诸多规定有不少值得关注的特点,比如采取了合理的立法结构,确立了帮扶罪犯的制度,考虑了罪犯的生活便利,构建了社会参与的机制,肯定了专职社工的价值,规定了购买服务的制度。

浅析跳绳运动在全民健身中的地位和作用 下载:26 浏览:207

范轶倩 《体育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总结等方法,分析跳绳运动的特性和功能,进一步揭示了跳绳运动在全民健身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便更好地推动跳绳运动在全民健身中的蓬勃发展。研究发现:通过分析跳绳运动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得出开展跳绳运动不仅可以增进健康愉悦身心、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而且可以扩大体育人口,并缓解体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是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促进全民健身计划实施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浅析新闻传媒在危机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下载:68 浏览:375

张金月 《新闻传播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当前新闻媒体的特点和职能可以在公关危机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在处理公关危机事件的时候,应当借力新闻传媒,使公关危机管理工作得到完善落实,就此本文结合实际,浅析新闻媒体在危机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西北抗战大后方的地位 下载:21 浏览:190

尚季芳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7期

摘要:
抗日战争爆发后,因着中国东部国土的沦陷,西部地区成为坚持抗战胜利的大后方。西北地区因历史悠久、国土辽阔、民风敦厚、资源丰饶,加之中国共产党到达延安,这里变成了抗战的重要一极。西北大后方是抗战理论的重要策源地,引领着中国的抗战前途和命运走向;西北国际通道是支持抗战胜利的重要生命线,将丝绸之路的合作共赢推向了新高度;西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蕴含着刚健自强和不畏强敌的精神,它又成了提升民气、鼓舞民力的抗战精神源泉;强烈的国家认同,使得外敌制造的分裂阴谋难以得逞,西北领土的完整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稳固的后方基础。

我国居民的社会地位认知、收入差距和消费支出——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调查数据 下载:84 浏览:371

杨宝玉 《中国经济》 2018年10期

摘要:
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了社会地位、收入差距与地位性消费支出的关系。首先,自我社会地位认知对消费支出存在积极影响,同时自我社会地位认知对地位性消费也存在积极影响,从影响系数来看,对消费支出的影响低于地位性消费的影响。其次,在收入差距较大的区域,主观社会地位与地位性消费的关系得到了强化。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我国政策具有较大的启示意义。第一,应当关注社会舆论导向,避免过度物质化的价值观得到广泛传播,倡导健康的消费理念。第二,地方政府应当建立更完善的收入分配机制。第三,推动国家的遗产税征收。

判决对实体牵连关系第三人产生的效力——既判力扩张及“反射效”在我国判决效力体系中的地位 下载:63 浏览:460

陈晓彤 《争议解决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长期以来,我国民事诉讼法学关于判决效力的研究主要围绕既判力展开,既判力的主观相对性原则也已逐渐得到确认,然而对相对性原则始终造成冲击的既判力主观扩张的范围问题,始终未能在我国实体法的基础上、以司法实践中真正存在的中国问题为导向得到彻底的解决,在学说上也存在"反射效"这样还未得到清晰界定的概念。主流观点坚持认为既判力只是一种程序性效力,然而,它事实上会对实体法律关系产生影响,且由于某些实体法规范的存在,判决会对实体牵连关系第三人产生效力。通过对比较法资料如德国与日本既判力扩张的范围、以及理论中主张的"反射效"概念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我国涉及判决对第三人效力的法律规范进行梳理,可将判决对第三人发生的效力分为既判力扩张与判决对实体牵连关系第三人效力这两种类型,后者对于解决中国问题与中国困境具有更直接的意义,因此着重对后者涉及的规范和司法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探讨,以便确定其应有的效力内容及范围。对这后一种效力不妨使用"反射效"这一概念来表述,但有必要对日本学者提出的反射效理论进行分析和改造,结合我国实体法规范和实践的需要确定其在判决效力体系中的地位。

内蒙古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评价 下载:55 浏览:403

周钟 熊焰 张林刚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9年6期

摘要:
通过构建创新"结构-投入-绩效"的基础性SIP评价框架,从规模以上和大型工业企业两个层面,评价研究发现,内蒙古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尚未形成且近年来有滑坡迹象,特别是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与人员引进培养有待强化,专利申请量和新产品销售收入等创新效率有待显著提升。对此,提出健全鼓励企业主体的创新投入制度等若干关键措施,以改革制约内蒙古企业创新的体制机制。

战时日本官方妇女团体的地位、作用与双重角色 下载:36 浏览:243

王文佳 《历史教学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战时日本官方妇女团体,是日本出于建立战时体制的需要,由官方扶持、授意成立和领导的具有国家主义、法西斯主义性质的妇女组织。它是战时体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激发疯狂杀戮、支持侵略战争、维持战时经济、稳固后方阵地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战时日本官方妇女团体及其领导人和成员,既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直接受害者,也是遭受侵略国家人民的间接加害者,应该对自己加害者的角色进行深刻反省,以便在防范和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于校企合作中职业中介服务机构地位的思考——兼论《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中“企业”的内涵 下载:71 浏览:408

雷思鹏 《中国职业教育》 2019年12期

摘要:
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企业方的积极参与是校企合作得以开展的重要条件。目前,国家确定了"校企双主体"理论作为校企合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发挥中介服务机构的重要作用。职业中介服务机构尽管在性质上是企业,但其实质仍然是中介组织,不应作为校企合作的主体,只应在"中介"的范围内发挥作用。

低阶层大学生的炫耀性消费:自尊补偿与地位追求 下载:85 浏览:422

解晓娜1 石可2 郭永玉1 《心理学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近年来低阶层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负性事件频发,研究以补偿性消费理论为基础,考察低阶层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内因与外因。实验一通过比较高、低状态自尊条件下不同阶层被试的炫耀性消费倾向来考察自尊的作用,结果表明低阶层大学生的炫耀性消费倾向受到其状态自尊的调节;实验二通过比较不同阶层被试对地位及非地位符号商品的支付意愿来考察商品符号价值的作用,结果表明低阶层大学生只有在商品具有地位符号价值时,才会表现出比高阶层大学生更强烈的炫耀性消费倾向。

宋末襄樊围城陷落的一个内部原因——以李曾伯、贾似道关于襄樊战略地位的矛盾为起点 下载:63 浏览:234

曾祥波 《国学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南宋前期襄樊作为京湖战区前线,防务一直被重视。端平三年(1236),襄阳物资城防尽为叛军劫毁,遂被弃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李曾伯恢复襄樊,重视襄樊在京湖战区中的战略地位,这一主张与前任贾似道维持现状、重视鄂州的战略相分歧,引发矛盾。在贾似道的阻挠下,宝祐二年(1254)李曾伯去职,重视襄樊战略地位的措置未能完成。同年,贾似道嫡系吕文德获得京湖战区军事指挥权,恢复了贾似道的主张。宝祐六年(1258)贾似道重返京湖战区主持鄂州会战,开庆元年(1259)鄂州偶然性撤围,给人以鄂州战略成功的假象,贾似道大权独揽,趁机打压清算李曾伯旧部将领。襄樊围城的两个关键事件,李曾伯旧部刘整面临清算、降元献计围襄,高达援襄被贾似道阻止、终以江陵降元,都与此有关。李曾伯与贾似道对襄樊战略地位认识的分歧以及由此带来的矛盾纠葛,是襄樊被围陷落、京湖战区覆灭的内部原因之一。

略论宋真宗在宋代文化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下载:47 浏览:285

巩本栋 《国学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历来对宋真宗的评价是前期奉行祖宗法度,恪勤政事,后期崇信道教,东封西祀,粉饰太平,而对其在宋代思想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却往往忽略。实则宋太祖、太宗提出的重文抑武、崇尚文德的政策,即所谓"右文",是从当日政治现实出发提出的一个很宽泛和相对的概念,并无特定的思想导向。真正崇尚儒学,延续和发展了太祖太宗的右文政策、并使之成为有宋一代"祖宗家法",进而形成普遍的社会风尚的,是宋真宗。这对宋代思想文化的发展演变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究竟谁是“革命+恋爱”小说的始作俑者?——兼谈张闻天《旅途》的意义和地位 下载:49 浏览:349

王卫平 王晓晨 《文学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1920年代后期至1930年代初期,在中国现代文坛"革命+恋爱"小说作为一种创作模式和小说潮流曾风靡一时,这种小说的滥觞在哪里?它的始作俑者是谁?长期以来,研究者普遍认为"革命+恋爱"小说的始作俑者是蒋光慈,其滥觞是他的《野祭》。这一判断最早来自"太阳社"的中坚钱杏邨。很多文学史、小说史以及论文都沿袭了这种观点,直到近年仍有研究者持这样的看法。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但不占主流。在这里,笔者重申:"革命+恋爱"小说的始作俑者是张闻天,其作品是《旅途》,这从写作时间和作品内容都可以证明。《旅途》不仅是"革命文学"的先声,开了"革命+恋爱"小说的先河,而且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董每戡剧史观中的“发展史”与“通史”意识——以“女演员”地位变迁及话剧研究为例 下载:65 浏览:432

段金龙 《当代艺术》 2018年6期

摘要:
董每戡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戏曲史专家、戏曲理论家和剧作家,他坚持以剧史家的本分为中国戏剧做史,除了"以演剧为核心的舞台观"的戏剧观之外,在其戏剧史研究中,无论就某个问题而言,还是就戏曲史整体来说,都表现出明显的"发展史"与"通史"意识,这种意识贯穿其整个学术生涯。在这一戏剧史学思想的指导下,他的戏曲研究呈现出辩证的、演进的特性。

经济社会地位、户籍类型与区域发展差距:民众环境公平认知的影响因素 下载:21 浏览:408

麻宝斌1 杜平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8年3期

摘要:
社会公平现状测评的内容包括社会资源的实际分配状况和民众的公平认知状况。在现代社会,环境逐渐成为社会公平的重要分配客体之一,因此社会公平认知状况的研究应当对民众的环境公平认知给予充分重视。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民众的环境认知状况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从社会公平视角对民众的环境认知问题进行的研究仍显不足。本文基于问卷调查数据,从对环境优美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环境公平的感受两个方面对当前民众环境公平认知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户籍类型对于环境重要性的认知影响显著,与农村户籍人口相比,城镇户籍人口更加看重环境优美的重要性。受教育程度和所在地区对民众的环境公平感受也有显著影响,受教育程度越高,越认为一些人居住在环境污染地区是不公平的;从所在地区看,与西部地区相比,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居民更倾向于认为一些人居住在环境污染地区是不公平的。因此,相关研究发现对于进一步促进环境公平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产业政策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影响 下载:81 浏览:485

陈贵富1 何喆2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0年2期

摘要:
本文在罗默内生增长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理论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产业政策如何影响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并提出了假设猜想。采用中间出口品的国内增加值比例衡量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分别采用虚拟变量、税收优惠、政府研发补贴衡量产业政策,利用2001~2014年我国制造业15个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发现:在五年规划中提及的鼓励、减税、增加政府补贴均能提高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但是随着政策强度的提高,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的边际效果产生了分化,减税对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正向促进影响越来越强,而政府补贴的效果则越来越弱。最后,根据理论模型以及实证分析的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领头羊”效应?家族企业行业地位与绿色战略的关系研究 下载:75 浏览:326

吕斐斐1 朱丽娜2 高皓3 贺小刚4 《当代管理》 2020年8期

摘要:
绿色发展理念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诉求,也是我国政府目前关注的战略重点,而家族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绿色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是影响全国绿色改革成效的关键因素。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探讨了家族企业所处的行业地位与其绿色战略之间的关系,并基于社会情感财富理论与社会关系网络理论检验了家族企业第二代的继承意愿与企业关系网络在行业地位与绿色战略关系之间的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家族企业在制定绿色战略的决策过程中具有"领头羊"效应,为了满足利益相关者如政府、消费者、媒体等对其绿色生产的高期待,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企业更加愿意采取绿色战略。其次,第二代的高度继承意愿会增强家族行业领先地位对绿色战略选择的正向影响,即有潜在继承者的家族企业具有长期导向会更倾向于保持行业领先地位而选择绿色战略以积累长期声誉资产。另外,处于弱企业关系网络地位的家族企业更能发挥其在绿色创新中的行业领先优势,其中的重要逻辑便是弱企业关系网络增加企业关系网络中绿色创新合作的灵活性以及有效信息交换。

空间规划体系构建视角下郊野单元控规地位作用及管控重点探索 下载:32 浏览:334

石华 高慧智 王瑒 《中国城镇》 2019年3期

摘要:
本文基于空间规划体系梳理,认为在"市级主导"或"市—县协同"模式空间规划体系下,郊野单元控规均可作为城市开发边界(集中建设区)外的基层单元空间规划纳入法定空间规划体系。空间规划传导的核心是对应本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监管权"明确向下传导的路径机制。空间规划传导要素可按照目标指标、空间底线、设施配套三类统筹组织,构建"主体功能区—空间管制区—用途分区—用地分类"由粗到细的空间表达体系,并运用规则管控、名录管控、规模管控、结构管控、边界管控、形态管控等不同方式实现刚弹结合、逐级深化的管控目标。按照上述思路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大径山区域进行了郊野单元控规探索,通过明确郊野单元空间管控重点、管控方式,推进城市开发边界外郊野地区实现全域精细化管控。

还贷压力与奢侈品消费:感知地位和理性的作用 下载:54 浏览:455

马天娇1 王汪帅2 厉杰3 《管理与科学》 2020年9期

摘要:
贷款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常态,然而当前文献却鲜有探讨还贷压力如何影响人们的消费,基于补偿性消费理论对此进行了研究。通过三个实验室实验,研究发现:(1)还贷压力对感知地位有负向影响;(2)感知地位下降会提升消费者的奢侈品消费意愿;(3)消费者的理性水平会调节还贷压力与奢侈品消费之间的关系。简而言之,研究识别出了还贷压力对于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影响,发现了奢侈品消费的一个新的诱因,并找到了感知地位下降这一引发补偿性消费的心理机制。此外,研究对于奢侈品的营销实践,以及如何引导消费者进行适当消费也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城乡炫耀性消费差异的根源探索 下载:38 浏览:438

刘庆坤 朱喜 《管理与科学》 2020年6期

摘要:
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农村家庭的炫耀性消费支出比例显著高于城镇家庭,且这一结果随时间变化比较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考虑了家庭参照群体的平均收入之后,城乡炫耀性消费差异不再显著,且参照群体的平均收入对家庭炫耀性消费的影响显著为负。这很可能来源于家庭为寻求社会地位而消费的动机,更高的社会地位意味着更多的财富和带来更高的收益。炫耀性消费充当了家庭社会地位的信号,向其参照群体传递了自身的收入水平状况,参照群体的平均收入越低,消费者寻求社会地位的消费动机越强。农村家庭参照群体的平均收入较低,所以其寻求社会地位的动机更强、炫耀性消费水平更高。因此,寻求社会地位的消费动机是城乡炫耀性消费差异的主要原因。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