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和Keratron Scout角膜地形图仪测量近视患者角膜前表面曲率的重复性和一致性分析 下载:53 浏览:398

郝更生 赵姣 曾莉 刘宗顺 胡卜丹 毛科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以Schiempflug原理设计的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和以Placido盘为基础的Keratron Scout角膜地形图仪测量角膜前表面曲率的重复性,并分析两种仪器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方法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于2018年1月1~30日在我院眼视光中心行角膜激光近视矫正术前检查的69例患者,所有受试者由同一检查者分别采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和Keratron Scout角膜地形图仪重复测量3次,两种仪器测量顺序随机,记录患者平坦轴角膜曲率(Kf)、陡峭轴角膜曲率(Ks)和平均角膜曲率(Km),采用变异系数(CV%)、组内相关系数(ICC)(95%CI)和Cronbach’s Alpha系数评价两种仪器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t检验比较两种仪器测量结果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其相关性; Bland-Altman图分析一致性界限范围。结果 3次重复测量时,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Kf的CV为0. 39%,ICC(95CI%)为0. 811(0. 651~0. 907),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 935,Ks的CV为0. 28%,ICC为0. 975 (0. 959~0. 985),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 991,Km的CV为0. 25%,ICC为0. 944(0. 911~0. 967),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 981; Keratron Scout角膜地形图仪测量Kf的CV为0. 43%,ICC为0. 820(0. 678~0. 951),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 967,Ks的CV为0. 47%,ICC为0. 937 (0. 908~0. 959),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 978,Km的CV为0. 39%,ICC为0. 937 (0. 907~0. 958),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 978。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和Keratron Scout角膜地形图仪测量Kf、Ks和Km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f:P=0. 187; Ks:P=0. 721; Km:P=0. 169),两种仪器测得结果有相关性(Kf:r=0. 622,P=0. 000; Ks:r=0. 980,P=0. 000; Km:r=0. 983,P=0. 000),Kf的95%Lo Al为-0. 43~0. 40D,Ks的95%Lo Al为-0. 56~0. 59 D,Km的95%LoAl-0. 46~0. 39 D。结论以Schiempflug原理设计的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和以Placido盘为基础的Keratron Scout角膜地形图仪测量角膜屈光手术患者角膜前表面曲率均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两种仪器测量得角膜前表面曲率结果准确,一致性好,可以相互验证。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角膜光密度分析 下载:51 浏览:388

王华1 赵峰2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7期

摘要:
目的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角膜光密度值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确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2例及正常对照者30例,利用Pentacam角膜地形图行两组患者的角膜光密度检查并就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组的平均角膜光密度值大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角膜光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角膜光密度值要高于正常人群,但这种改变是否与类风湿关节炎存在因果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基于网络文本的新疆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分析 下载:30 浏览:318

王若雨 《当代市场营销》 2020年6期

摘要: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分析对于旅游相关部门对景区定位、规划、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新疆作为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份,旅游资源要素丰富,旅游景观种类齐全,也是全国少有的拥有四季旅游资源的地区。在全国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新疆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同时对我国全域旅游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微博是目前拥有最多活跃用户数量的社交平台之一,也是大众分享、获取旅游相关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利用软件对微博上带有"新疆旅游"话题的微博进行采集和分析,发现新疆旅游目的地形象以自然景观为主,游客偏爱自驾游、包车定制行程的出行方式,旅游线路以北疆为主,主要的旅游体验评价较为积极。

基于人工倾斜摄影测量的微地形三维建模方法研究 下载:75 浏览:506

刘金龙 周阳阳 吴海晶 张青峰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9年10期

摘要:
耕作坡面微地形是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的重要场所,建立其高精度三维数值模型是定量研究土壤侵蚀过程的基础。针对现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得到的三维模型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微地形特征的缺陷,提出了一种获取坡面微地形高精度三维模型的人工倾斜摄影测量方法(ATPM),并对建模精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采用ATPM方法建立的地表三维模型精度高,空间各点的平面中误差和高程中误差分别为±1.9 mm和±2.6 mm,能很好地反映微地形的细微特征,可为定量研究土壤侵蚀过程提供较高精度的数据支持。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技术的大尺度复杂地形山区风环境模拟——以石溪乡为例 下载:67 浏览:398

裘国平1 章俊屾2 杨振文2 孙易吟3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9年7期

摘要:
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中常会涉及到"环境品质""绿色通廊""人居环境"等概念,这些都需要对风环境的研究及应用。本文基于CFD(计算流体力学)技术,以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石溪乡为研究对象,围绕近地表低空区域,模拟山区乡村区域的风速场,并对其风环境特征的规划设计展开相应的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即使模拟区域的地形复杂、计算范围广,仍可通过分步计算控制法对大尺度模型进行CFD模拟分析,并给出合理的风场结构;不仅如此,在山区乡村规划设计中,人居活动区应尽量远离在山体附近,减小环境风回流区对人居安全带来的风险,进一步证明了山体对建筑表面风速分布的影响不容忽略。最后,本文认为"风环境"可作为山区乡村规划的一个评价指标,提供一定的定量分析及参考依据,为提高人居环境品质提供规划设计思路。

高密度电法对地形起伏条件下的岩溶发育探测研究 下载:55 浏览:495

林士宝 吴荣新 胡富 彭欧 元超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12期

摘要:
为探究高密度电法对起伏地形条件下岩溶发育探测的可行性,通过基于有限元法与最小二乘法建立的起伏地形下正反演数值模拟,探究了该方法在起伏地区的进行岩溶发育探测的理论可行性,并对位于丘陵地区的工程场地进行了高密度电法探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探测出多处相对低阻封闭圈异常,解释为隧道灰岩层中存在多处溶洞且溶洞之间具有一定的连通性,在起伏地形下高密度电法可以应用于岩溶发育范围探测。

线圈参数及地形因素对航空瞬变电磁的影响 下载:64 浏览:486

巩铭扬1 周磊1,2 严良俊2 王新宇2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9期

摘要:
为了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浅层勘探问题,基于有限元法对航空瞬变电磁进行三维正演模拟,采用中心回线观测方式来研究磁场Hz的响应特征。首先验证了均匀半空间和层状地层响应精度,模拟表明,数值解与解析解在0.1 s前误差基本维持在5%以内,可以有效地进行正演模拟。然后讨论了发射线圈参数(高度、半径、电流、匝数)对磁场Hz分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场值与发射线圈半径、电流、匝数成正比,不同发射线圈高度只是影响了早期响应,到晚期磁场Hz分量均趋向同一值;由于瞬变电磁对低阻异常反应更为灵敏,研究了埋有低阻异常体的起伏地形条件对Hz场值的影响,得出了有价值的结论。

基于非结构有限元的带地形海洋可控源电磁法二维Occam反演 下载:64 浏览:458

肖俊1 叶益信1 薛海军2,3 艾正敏1 杜家明1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7期

摘要:
基于非结构三角形网格的自适应有限元正演模拟,对带地形海洋可控源电磁法(MCSEM)二维Occam反演算法进行了研究。该算法正演采用基于非结构网格的自适应有限元法,能用较少的单元剖分精确地模拟复杂起伏地形和构造模型。反演运用基于高斯牛顿法改进的快速Occam算法,能快速地搜索拉格朗日乘子、减少模型的搜索量。对二维海洋油气藏模型进行了反演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能稳定收敛到真实模型附近,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通过对带地形模型的反演,讨论了起伏地形下海洋可控源电磁场二维反演效果,为准确解释MCSEM数据提供了参考。

基于ASTER GDEM的江苏省地貌类型分类 下载:80 浏览:478

卢其垡1 葛荣存2 高亦远2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4期

摘要:
江苏省地处长江下游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全面地、科学地分析江苏省的地貌形态特征,对江苏省的城市发展、农业规划、自然灾害防治具有重大的决策支持意义。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在ArcGIS 10.5软件平台上,基于ASTER GDEM V3数据集,通过均值变点分析法,确定21像元×21像元为提取地形起伏度的最佳分析窗口;依据海拔高度和地形起伏度,探索制定江苏省地貌类型分类体系,将江苏省分为低海拔平原、低海拔台地、低海拔丘陵、小起伏山地4种地貌类型。结果表明:江苏省地形以低海拔平原和低海拔台地为主,面积占比之和超过95%;低海拔丘陵和小起伏山地面积占比之和仅2.09%;低海拔丘陵和小起伏山地主要分布于东北部的连云港、西南部的南京、镇江、盱眙以及南部的太湖附近。

黑土区田块尺度微地形因子对土壤侵蚀与碱解氮的影响 下载:37 浏览:286

邵帅1 刘焕军1,2 潘越1 张新乐1 杨昊轩1 李厚萱1 于滋洋1 武丹茜1 钱蕾1 《土壤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流失方程(RUSLE)地形因子未体现田块微地形,造成土壤侵蚀模数模拟精度不高。本文考虑垄向对坡面径流方向影响,通过高空间分辨率DEM,以栅格为计算单元,沿垄向提取相邻栅格的方向性坡度、方向性剖面曲率微地形因子,揭示田块尺度土壤侵蚀与沉积在微地形上的时空变异特征,并以时空变异的实测碱解氮含量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规模化统一耕作管理的田块上,土壤侵蚀模数坡顶<坡中(阴坡<阳坡),方向性坡度为主控因子,凹形坡>直型坡;微凸、微凹地形分别能加剧和抑制土壤侵蚀。研究成果可为黑土区坡耕地RUSLE模型中的地形因子修正提供依据。

基于流域的黄土高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特征及协调发展策略——以泾河流域为例 下载:71 浏览:449

虞春隆1,2 党纤纤1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8年4期

摘要:
本文运用GIS及相关统计分析软件,对流域的水系、地形地貌、城镇斑块等进行叠加分析,归纳了3种基本城镇类型:川道型、塬面型和黄土阶地平原型,并且完成了泾河流域城镇空间分布格局的定量研究,探明了川道城镇、塬面城镇与地形地貌、水系的内在联系和城镇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建立了泾河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体系和模型,确定了人居环境适宜性指数,并分析了泾河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等级及空间分布特征。针对城镇体系存在的问题,根据泾河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指数及生态空间环境的空间分异特征、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顺应未来的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需求,采用大分散、小聚集的基本模式,提出泾河流域城镇空间体系——"五区、九水系廊道、四板块"的主体结构,以解决泾河流域地区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为区域自然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指导,促进城镇科学有序的发展,为在生态安全格局的目标下调整城镇体系规划提供了全流域整体化解决的基础。

顾及地形梯度变化特征的DEM构建方法及其应用实例研究 下载:51 浏览:409

滕敏1 赵明伟2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9年12期

摘要:
以高精度曲面建模(HASM)方法为基础,提出了一种顾及变量梯度变化特征的DEM构建方法,将地表高程的梯度变化方向融入到HASM方法中的高斯方程构建中。实验结果表明,构建的DEM无论是从高程精度还是形态精度都优于对比方法。构建的DEM高程数值误差的绝对值最大值、平均绝对值误差、均方根误差等指标均低于对比方法,同时该方法构建的DEM高程误差的空间分布更为随机,表明该方法具有更好地稳健性,受数据质量、地形复杂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较小。此外,构建的DEM生成的等高线与原始等高线偏差最小,生成的山体阴影与参照DEM生成的山体阴影相似度最好,表明构建的DEM具有更好的形态精度。本研究对复杂地形区域的DEM构建及应用分析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多技术融合的房地一体测量方法探讨 下载:39 浏览:383

梁爽 徐喜旺 李晖 《地理研究进展》 2020年10期

摘要:
以陕西省境内的某镇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及传统测绘技术手段等多种技术融合的方法在房地一体测量工作中的应用研究,分析了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房地一体测量中的精度。研究结果表明:(1)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测量精度基本上处在项目精度要求的边缘,如果在数据生产的任何环节操作不当都容易出现精度超限的情况;(2)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虽然能获取大部分房屋建筑的三维信息,仍无法解决由于遮挡造成的数据漏洞区,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及传统测绘技术可以从地面上对数据进行补充;(3)通过3种技术手段融合的方式可以满足精度要求,提高工作效率。

园林绿化现状调查技术研究 下载:82 浏览:490

狄群1 赵小祥2 黄亮2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9年4期

摘要:
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改善人居环境,并保持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时期,园林绿化覆盖状况在动态变化中,快速有效的调查手段对于城市规划决策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园林绿化的特点,利用已有的遥感影像与矢量地形图,设计了半自动的现状调查技术方案。首先基于可见光波段差异植被指数在遥感影像上提取植被候选区域;接着,在矢量地形图剔除部分误检的基础上,采用交互方式确定最终的绿化区域;最后,使用自主开发的软件统计数据并计算各项指标。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方案具有生产成本低、更新速度快、成果质量可靠等优势,适合大范围的园林绿化现状调查。

青藏高原大地形高度变化对东亚地区定常扰动能源转换的影响 下载:49 浏览:213

左群杰1 张万诚2 高守亭3 《气候变化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利用CAM3(Community Atmosphere Model version 3)模式和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研究了对流层中青藏高原大地形对东亚地区定常扰动能量源的影响。在冬季对流层中东亚地区的定常扰动的能量源地主要有两个,分别是高原北部的东亚地区和高原下游的西太平洋地区。高原高度增加时,对流层整层东亚地区斜压发展随高原高度增高而减弱,西太平洋地区斜压发展增强。定常扰动的正压发展与斜压发展的位置相似,但是明显的要比定常扰动的斜压发展弱。随着高原高度升高,在对流层中高原北部的东亚地区正压发展先减弱后增强,而在高原下游的西太平洋地区随高原高度增高正压发展一直增强。在冬季对流层中定常扰动的总能量发展与定常扰动的斜压发展一致,这样的发展趋势说明了冬季东亚地区和西太平洋地区定常扰动在对流层中的能量发展主要是斜压性引起的。

无人机航测技术在高速公路带状地形图测绘中的应用 下载:84 浏览:485

魏林金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8年5期

摘要:
随着无人机航测技术的发展,它在交通行业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但在推广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结合实际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重点探讨了利用无人机航测技术在测绘大比例尺公路带状地形图中的应用情况。简要介绍了无人机航测系统的基本组成及无人机航测技术在公路地形图测绘中的应用优势,结合实际生产技术流程分析了相关注意事项,对项目成果精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目前无人机航测技术在生产大范围公路地形图方面可作为传统大飞机的有益补充,但相关关键技术还需进一步改进。

基于Landsat 8的泰山地区植被指数与地形因子关系分析 下载:86 浏览:486

杨惠 董彦锋 胡伍生 龙凤阳 陈阳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8年5期

摘要:
主要研究了基于Landsat 8遥感数据的泰山地区植被指数与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基于Landsat 8 OLI遥感数据,综合运用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提取泰山地区2014年7月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再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该地区的地形因子(海拔、坡度以及坡向);进而使用叠合分析法,分析了泰山地区植被指数与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泰山地区总体上植被指数(NDVI)值较好;植被指数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坡向对NDVI值影响明显,东北坡植被指数最高。数据分析的结果对于泰山地区生态环境的监测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基于多技术融合的潮间带地形测量应用实践 下载:87 浏览:500

吴敬文1 张正明2 杜亚南1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8年4期

摘要:
由于测量条件的特殊性,潮间带地形测量一直是测量工作中的难点:测量的完整性和精度难以得到保证,需要采用合理和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加以解决。论述了几种潮间带地形测量的技术方案和案例,结果表明,满足精度要求的三维GNSS控制网是进行潮间带地形测量的基础;以无人(有人)测船为平台的RTK三维水深测量系统能提高水深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消除动吃水的影响;无人机载激光雷达系统能直接测量淤泥滩涂的泥面高程;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技术在进行滩涂测量时需要布设一定数量的像控点;气垫船可作为滩涂测量的载具和平台。本研究可为近海潮间带区域和河口感潮水域的测量工作提供参考。

互联网地图在地形图更新中的应用 下载:93 浏览:493

郭丽萍 肖圣海 杜为财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8年4期

摘要:
随着互联网地图的迅速发展,高德地图、卫星影像等互联网地图的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但局部地区地形图的更新速度还落后于互联网地图。为了能在地形图更新中合理、高效利用这些互联网地图,结合地形图更新生产实践,介绍了互联网地图定义,分析总结了互联网地图的现势性和精度,提出了互联网地图的处理和应用方式,并针对地形图中居民地、陆地交通、水系要素基于互联网地图的更新方法进行了重点介绍。实践证明,经过纠正的互联网地图可以满足中小比例尺地形图更新要求,该方法对地形图更新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同时可为专题地图更新提供借鉴。

中国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气候学特征 下载:53 浏览:257

薛晓颖1 任国玉2 孙秀宝3 任玉玉4.5 余予6 《气候变化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具有极强的破坏力,了解其气候学特征对于预测、预报和影响评价都具有实际意义。利用1961~2015年的2332个高密度逐月国家级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了中国大陆3种常见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雷暴、闪电、冰雹)在年、季、月尺度上发生日数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全国年平均雷暴、闪电和冰雹发生频率分别为39.23 d/a、20.56 d/a和1.07 d/a;雷暴和闪电主要发生在夏季3个月,雷暴日数7月最多,闪电日数8月最多;冰雹主要发生每年5~9月,6月发生频率最高;雷暴和闪电的高发区分布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华南和西南,青藏高原也是雷暴的高发区域之一;冰雹的高发区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部以及中西部山地,而东南沿海地区发生频率则较低。进一步分析发现,我国雷暴和冰雹出现频率随海拔高度增加而明显增加,冰雹和海拔高度有更好的对应关系,二者增加速率分别为2.87 d/500 m和1.80 d/500 m,表明地势高度对这两种强对流天气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