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CT平扫与增强在结直肠癌术前诊断的效果分析与探讨 下载:74 浏览:764

赵伟 《诊断医学》 2025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联合应用于结直肠癌术前诊断工作中的具体价值。方法:88例疑似结直肠癌患者均实施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记录其检查情况并将所得数据与其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统计学),计算螺旋CT平扫联合增强扫描对结直肠癌诊断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等数据。结果:88例疑似结直肠癌患者经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出阳性率(23.86%)与病理诊断结果(阳性率为22.73%)比较P>0.05;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结直肠癌诊断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分别为95.00%、97.06%、95.59%。结论:应用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诊断结直肠癌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均较高。

MRI增强扫描技术对肩袖损伤的诊断作用研究 下载:490 浏览:4712

陈巧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11期

摘要:
目的:(观察肩袖损伤MIR的影像学表现,评估MIR检查在肩袖损伤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取2016年4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MIR增强检查确诊为肩袖损伤的35例患者,同时其进关节镜或手术证实。结果:MIR诊断肩袖完全撕裂者14例,其中有1例经手术确诊为非完全撕裂,诊断肩袖不完全撕裂者21例,诊断正确率为97.1%。结论:MRI增强扫描诊断肩袖损伤正确率相对较高,为疾病临床治疗能提供一定理论基础,值得推广。

PDCA管理在CT增强扫描患者造影剂外渗预防中的应用 下载:55 浏览:580

王玲美 《预防医学杂志》 2025年5期

摘要:
目的:对CT增强扫描患者应用PDCA管理,并分析其预防造影剂外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9月,在我院进行CT增强扫描的112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56例,在此基础上,应用PDCA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造影剂外渗率、肢体移动率、医疗纠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检查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CT增强扫描时应用PDCA管理可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造影剂外渗及护患纠纷发生,值得推广。

超声在胆囊隆起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下载:291 浏览:2401

杨宇超 《诊断医学》 2023年10期

摘要:
目的:将超声在胆囊隆起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方法:我院2018年10月份至2019年10月份收治胆囊隆起性病变患者60例,根据收治时间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CT增强扫描,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超声检查,将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超声检查联合CT增强扫描可进一步提高胆囊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从而为患者后续临床治疗工作奠定基础。

CT平扫与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肾癌的临床价值探究 下载:281 浏览:2663

周教 《诊断医学》 2023年7期

摘要:
目的:探析CT平扫与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肾癌的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5月份---2019年5月份在我院就诊的142例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采用CT平扫与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肾癌的临床效果。结果:在142例患者中确诊为嫌色细胞癌的患者有23例,85例确诊为透明细胞癌患者,34例确诊为乳头状癌的患者。同时在CT平扫中检出的肾癌患者93例,所占比例为65.49%;经过三期增强扫描检出的肾癌患者140例,所占比例为98.59%,前者数据显著低于后者,组间有差异性(X2=31.8351,P=0.0001),即P<0.05。结论:与CT扫描相比较,三期增强扫描能够更加全面、直观和准确的对病变区加以显示,具有较高的肾癌检出率,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CT增强扫描对卵巢黄体囊肿破裂出血的诊断价值研究 下载:312 浏览:2939

王凤亮 《诊断医学》 2022年8期

摘要:
目的 分析CT增强扫描对卵巢黄体囊肿破裂出血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2016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行卵巢黄体囊肿检查的48例患者,所有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后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CT增强扫描的准确性及满意度。 结果 CT诊断准确率(91.67%)略低于组织病理学(100.00%),但无显著差异(P>0.05)。患者对CT诊断满意度(95.83%)高于组织病理学诊断(75.00%),差异性显著(P<0.05)。 结论 在卵巢黄体囊肿破裂出血的诊断中,CT增强扫描诊断准确率较高,有效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建议推广使用。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