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大思政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培养教育管理创新性研究 下载:172 浏览:2668

黄广萍 《中国教育研究》 2022年10期

摘要:
作为高等学校,学生党员发展培养教育管理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思政背景下,从学生党员发展培养教育管理的短板入手,进一步拓宽党员教育管理渠道,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折射到学生党员发展的各个方面,该文章总结了学生党员发展培养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大思政背景下学生党员发展培养教育管理的创新性对策。

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构建研究 下载:157 浏览:2683

易建平 《中国教育研究》 2022年8期

摘要:
“大思政”主要是指在系统论的观念下,对学校教育内存在的多个要素进行结合,随后利用思政队伍、教学资源以及方式,优化、改革我国高校教学内容,其是一种全新的教学体系以及育人观念。因此,高校进行思政教学的过程中,也需结合大思政构建育人模式,以此完善教学效率。

大思政背景下,艺术设计类课程教育体系新思考 下载:267 浏览:2444

崔春京 《中国艺术研究》 2022年4期

摘要:
课程思政改革是课程教育本位的回归,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中勇于探索课程思政的形式和途径,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对学生在爱国主义、价值观、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方面教育与积极引导作用,增强学生们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达到高校培养生产服务一线和社会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大思政视域下职业院校全面推进铸魂育人工作的优化路径 下载:37 浏览:325

张园园 《中国职业教育》 2025年3期

摘要:
大思政是中国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提出的核心教育理念,是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堂的理论指导,大思政强调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融合,形成全员、全课程的育人格局,并通过协同效应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高校思政课堂是铸魂育人的根本基地,通过思政理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职业院校思政铸魂育人效果的提升,还需要进一步以大思政为指导,构建职业院校铸魂育人体系,统筹育人资源,形成育人合力,全面推进铸魂育人工作的高质量实施。本文在研究中从内涵、逻辑以及路径三个角度入手,分析大思政与铸魂育人思想的内涵,探讨铸魂育人思想与大思政格局之间的逻辑结构,最后结合思政课堂的教学要求,提出大思政视域下职业院校全面推进铸魂育人工作的优化路径,创新大思政视域下思政课堂教学模式,实现铸魂育人以及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大思政视域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审美教育研究 下载:106 浏览:1090

刘国贞 李建立 《哲学研究进展》 2024年8期

摘要:
在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背景下,探索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审美教育的方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红色文化能够为审美教育提供精神指引与文化支撑,能够增强审美教育的感召力。将红色文化融入审美教育之中,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也是审美教育自身的需要。红色文化本身具有厚重的美学内涵,能够充分诠释崇高、壮美等美学范畴,丰富艺术典型形象。依照审美教育活动在高校的开展情况,按公共艺术教育、校园美育、审美社会实践三种类型,分别论证红色文化融入其中的路径,能够有效解决当前融入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两者的融合发展。

新高考背景下社会实践活动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的探究 下载:73 浏览:929

楚洪月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6期

摘要:
黑龙江高考改革于2021年开始实行,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赋予了学生更多自由的选择权力,更有利培养全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但是学生也面临着更严峻的竞争压力。新时代教育要培养的不仅仅是精通文化知识的人才,更要培养全面综合发展的精英。但在当前高中教育过程中,大部分学校、教师和家长依然遵循着传统教育的模式,注重考试成绩,忽略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校内外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对课堂教育的补充,能在许多方面帮助学生锻炼和提升自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就目前而言,高中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活动形式受限,社会重视度不够,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等。对此,而提出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校外单位配合学校教育提供更多工作岗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善对社会实践的评价和考核标准等建议。

“AI+”时代以课程思政赋能双创教育的路径探究 下载:221 浏览:2238

杨权威 杨清红 魏保吉 《中国教育探索》 2022年12期

摘要:
在国家推行“大思政课”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推动课程思政赋能双创教育是提高高校学生双创能力和意识的必然要求,课程思政的推行带来了双创教育思维和方式的全新变革,符合国家把创新型国家建设摆在首位的定位和目标,切实为中国“智造”提质增效。

“大思政”建设背景下高校非思政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探索 下载:278 浏览:1912

​李治钧1 李芊2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1期

摘要:
一些学校、老师误读课程思政的内涵、本质,对课程用什么育人、怎么样育人、理解不清楚不透彻不到位,非思政课程与思政课程育人目标缺乏统筹、协同。本文主要探讨非思政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实施路径。认为高校非思政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关键在于,找准融入的着力点,抓好融入机制创优。

“大思政”视域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与探索 下载:103 浏览:1339

刘亚 《电气学报》 2023年9期

摘要:
以“大思政”视域下专业课程思政集群建设为题,探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思政集群建设的可行性和操作性;探索如何在专业课程知识传授过程中实现入脑入心的价值塑造;如何将课程实践能力培养有机融入知识传授;如何通过身教实现立德树人。

大思政背景下高中历史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下载:578 浏览:5250

周静静 《历史教学研究》 2021年5期

摘要:
大思政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为国育人、为党育才为目标。其核心是让学生全面而充分地参与政治思想教育,在各学科的学习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课程思政已成为时不我待的新要求。高中历史教师需在本学科的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关注思政教育的元素,充分应用学科内在思政教育元素和内涵,立足学科对学生施教并与思政课程同

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实践育人机制创新与研究 下载:48 浏览:753

龙和平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24年7期

摘要: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旨在探讨“大思政课”在新时代高校中实践育人机制的创新与研究。通过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新时代的要求,提出“大思政课”实践育人机制的创新途径。通过案例分析,验证创新机制的有效性。本研究旨在为高校“大思政课”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以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大思政视野下高职院校实践育人路径创新 下载:198 浏览:1907

张玉梅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22年5期

摘要:
在新时期下,高职院校所承担的不仅仅是培养建设人才的工作,同时也是有效落实思政教育的重要场所。要知道,高职院校的学生是我国未来的栋梁,担负着建设祖国、振兴民族的伟大重任, 只有德才兼备才可以称之为一名合格、优秀的人才,所以在新时期的思政教育视野下,高职院校需要对实践育人的路径进行创新,而本文就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出了不足。

“大思政课”视域下中医药院校《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探析 下载:155 浏览:1630

陈甜甜 《当代中医药》 2024年4期

摘要:
“大思政课”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本文从中医药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学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入手,根据“大思政课”的基本教育理念,分析找出中医药院校《人体解剖学》实施课程思政的条件与依据。积极调动中医药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大思政课立德树人在中医药院校教育的影响力,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实现专业教育和价值引领的协同育人效应,为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医学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