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试论高职电工电子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应用 下载:251 浏览:1602

​李庆 《电路系统研究》 2023年5期

摘要: 我国教育事业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而发展迅速。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为满足市场与社会对电工电子人才的需求,设立了电工电子专业,并在不断的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高校电工电子教学中的科学运用,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落实《职业教育法》相关措施的实践与探索 下载:148 浏览:1496

郭晗 《中国教育探索》 2023年7期

摘要: 《职业教育法》的出台是中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职业教育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为了深入贯彻实施《职业教育法》,各级政府和职业教育机构积极探索和实践相关措施。本文将从政策体系完善、职业教育机构建设、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和质量监评体系建设等方面,探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相关实践和探索,以期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社会、学校和家庭协同教育探究 下载:234 浏览:2466

张扬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6期

摘要: 社会不断得进步,发展也取向多元化,近两年受到疫情的影响,使学生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不断的变化,使学生的成长受到社会、学校、家庭共同的关注。目前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对孩子的教育默契度不够高,本应由家庭为主导的教育,但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起辅助作用的社会教育,形式和内容非常丰富、多样,但缺乏管理。 在这样的严峻形式下,必须由学校来研究家庭和社会整体教育规律,尽可能发挥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和互补性作用,要形成合力,来推动教育的创新,增加人才培养的效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中职生幸福观的构建 下载:284 浏览:3032

孟惠娟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1年7期

摘要: 中职生职业幸福观的构建,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落地的一个重要体现,关乎职业教育改革,直接影响到中职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人生成长。本文诠释了幸福观的内涵,分析了当前中职生在幸福观存在的偏差,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上中职生职业幸福观构建的措施。

思政元素融入新能源汽车电气技术课程教学的实践研究 下载:131 浏览:1541

杨守青 《能源学报》 2023年6期

摘要: 新能源汽车是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的重大举措,也是我们国家成为汽车强国的必经之路。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的开展旨在培养适应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专业人才,同时,培养学生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的环保意识;克服技术困难,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于树立科技强国主观意识有较强的的引领作用,进而培养出具有敬业精神、做事认真负责、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因此,在对技工院校学生讲授新能源汽车专业知识过程中,引入思政育人元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并树立对社会和岗位正确的价值取向,有助于“立德树人”工作纵深式发展,同时,也为实现我国制造强国的伟大目标夯实基础。

基于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平台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下载:129 浏览:1540

李孝斌 刘志华 《能源学报》 2023年6期

摘要: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其教学特色就是为社会岗位输送技能型、实践型、应用型的专门人才。为了更好地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一定职业素养的人才,职业院校需要不断探索各种方式,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而推动校企合作就是其中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可以让学生更加贴近实际工作,了解企业的需求以及行业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培养出能够胜任各种职业的专业人才。而技能大赛是校企合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形式之一,可以让学生在比赛中展示自己的技能,同时也可以让企业了解到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潜力。

思政元素融入新能源汽车电气技术课程教学的实践研究 下载:127 浏览:1540

李孝斌 《能源学报》 2023年6期

摘要: 目前中职专业课程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缺失的现状,使我们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来探讨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参照《新能源汽车电气技术》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从建构“人文主义+创造性”的思考方式出发,确定了课程的目标,融入了课程思政课,促进了专业老师对课程的认识。上课时,学生们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和报告的方式,来提高《新能源汽车电气技术》这门课的思政课的教学质量。以此为基础,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能源车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对该学科进行教育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只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这就要求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以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色。

课程思政背景下机械原理课程智慧教学模式研究 下载:178 浏览:1246

吴晓晴 《中国机械研究》 2023年6期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教育应运而生。所谓智慧教育,是指依托物联网、云计算、无线通信等新一代技术所打造的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新型教育形态和教育模式。就机械原理课程而言,作为唯一一门研究机械运动实现与转换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素质。然而,当前的教学过分重视专业知识讲授,忽视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领,使得大部分学生不知为何而学,不懂与他人协作,不关注社会需求,对个人发展及如何实现自身价值感到茫然,最终难以达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因此,如何在授课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建设精神世界,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已成为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而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情则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正如法国作家司汤达所说:伟大的热情能战胜一切,因此我们可以说,一个人只要强烈地坚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达到目的。

中职机械专业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下载:178 浏览:1256

薄昕睿 《中国机械研究》 2023年6期

摘要: 机械制图课程,是中职阶段机械工程专业学生需要重点学习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在内容上主要包括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投影理论、空间形体的图示方法、零件图与装配图的绘制与识读等内容。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读图与绘图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由于机械制图课程在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认知培养方面所处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包括学校和教师在内的教学主体普遍重视课程教学活动的管理,期望通过开展高质量的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和素养的感悟、理解和掌握。而在课程教学活动的质量提升方面,教学主体尤其是教师更加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这主要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学生对混合教学模式的喜爱。当然,对于教师来说,掌握混合教学模式开展的技巧和方法,将原本偶尔开展一次的混合式教学活动转变为常态化的混合教学模式,却需要有充足的经验、坚韧的毅力和足够的智慧。

职业教育机电课程中的现代学徒制教学实践 下载:79 浏览:1579

胡文婕 《中国职业教育》 2023年6期

摘要: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不断探索与尝试的人才培养方式,同时开展了顶岗实习、订单培养以及工学交替等实践工作,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技能型实用人才,有效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不断向前发展。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院校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方式下培养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已经不能达到企业人才需求标准,从而导致当下我国就业市场中存在明显的供需结构性矛盾,首先是由于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企业不断转型升级对高水平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其次是许多中职院校的毕业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寻找到满意的工作。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本质问题还是在开展人才培养过程中没能够贯彻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体系不健全,校企融合还停留在表面,院校教学活动和企业实际生产之间的对接存在明显差异等。要想逐步解决上述问题,高职院校必须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关键在于创新与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此,本文重点阐述了现代学徒制的内涵,提出了将现代学徒制应用到高职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与方法,为不断提高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帮助。

融入“课程思政”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设计探讨 下载:247 浏览:1573

白泽森 《中国机械研究》 2022年1期

摘要: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下不断进步。目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课程本身教学特点,依托国内外机械技术发展史的挖掘思政教育元素。提出了通过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外现状对比,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责任感、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的课程教学设计策略;以及通过重构知识结构梳理思政元素、转变教学观念实现课程教学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的设计方法。以此为依据,阐述典型项目的教学过程设计案例,开展“课程思政”融入《机械设计基础》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工匠精神融入中职思政课教育的路径探讨 下载:225 浏览:2146

孟惠娟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1年6期

摘要: 中职学校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学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教师应将中职学校中的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相互融合,遵循因材施教原则,从而切实提高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