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产前护理门诊对孕产妇孕产期健康认知及行为依从性影响 下载:69 浏览:403

梁进锦 许秀兰 朱彩霞 何凤喜 《医学研究前沿》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评价产前护理门诊在孕产妇中的应用价值,探究其对孕产妇孕产期健康认知与行为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7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建立档案的孕产妇1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孕产妇分为对照组75例与观察组75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产前护理门诊,对比两组孕产妇健康认知情况及行为依从性。结果:护理前,两组孕产妇健康认知度及认知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孕产妇健康认知度及认知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者孕产妇行为总依从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护理门诊对孕产妇孕产期健康认知有显著提升作用,且能够影响孕产妇相关行为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循环改进护理模式对孕产妇产后出血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下载:74 浏览:457

赵静 《医学研究前沿》 2018年7期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循环改进护理模式对产后出血患者出血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待产的孕产妇110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n=55)与对照组(n=55),对照组予以基础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循环改进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产后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睡眠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情绪状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环改进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产科护理质量,促使患者快速止血,减少孕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减少其负面情绪,改善心理状态和睡眠状态,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孕产妇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作用 下载:241 浏览:2512

朱迎春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8期

摘要:
目的:对孕产妇早期盆底康复治疗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为了将当前孕产妇的盆底功能进行提升,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首先需要对孕产妇进行有效的盆底康复治疗,研究开展对比实验,实验对象为本院的100例孕产妇,为100例孕产妇采取早期盆底康复治疗方式,对比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经比较,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相比治疗前得到了显著的提升(P<0.05)。结论:针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孕产妇,采取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康复速度。

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在临床孕产妇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249 浏览:2413

岳娟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8期

摘要:
目的:探究生化检验与常规尿液检验在孕产妇糖尿病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63例疑似孕产妇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实行生化检验以及常规尿液检验。以综合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上述两种检验方式检验结果予以判断,并比较三种检验方式的阳性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结果:对比三组患者检验结果,生化检验与常规尿液检验联合应用与综合诊断方式较为接近。对比三组患者检验结果阳性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综合检验方式均较高。结论:对疑似孕产妇糖尿病患者实行生化检验与常规尿液检验联合检验方式,检验结果较为准确,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心理护理对孕产妇分娩状态的影响研究 下载:285 浏览:1666

余卓 吴孝莲 《心理学研究》 2022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产妇分娩状态的影响性作用;方法:抽取某院于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收诊的分娩产妇共32例,以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6例),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产妇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产妇的产后心理状况、产程时间以及产后出血量等;结果:观察组产妇心理状态、产程时间以及产后出血量等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护理干预,给予孕产妇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产妇的心理状况,缩短其产程时间,降低其产后出血量,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孕产妇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231 浏览:2842

覃黄娜 唐明英 李冬如 梁婧 张华 黄小凤 李慧 贾秋妍 龙俊青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4期

摘要:
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广西地区孕产妇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在疫情应激状态下孕产妇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为医院了解孕产妇的心理状况及健康宣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星电子量表对2041例孕产妇进行调查。结果孕产妇的焦虑症状检出率为40.6%,其中轻度、中度、重度分别为20.6%、6.7%、1.6% ;抑郁症状检出率为43.4%,其中轻、中、中重、重分别为27.4%、9.5%、5.4%、1.0%。采用单因素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经产妇、孕中晚期、足月妊娠、文化程度低是孕产妇不良心理情绪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孕产妇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水平,且焦虑与抑郁呈高度相关,医护人员应对孕产妇进行心理健康宣教,引导孕产妇采取积极健康的行为方式,应对疫情带来的生活变化。

信息生态视角下用户在线交往中的社会支持研究——以孕产妇群体为关注对象 下载:292 浏览:2703

刘振 夏慧敏 《交叉科学研究》 2022年10期

摘要:
本研究使用了信息生态链和社会支持两个理论分析用户间的在线互动。研究发现信息生态链中的网络社会支持主要有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同伴支持和工具支持。研究发现,生产者主要提供信息支持并相互竞争,消费者在情感支持、同伴支持和工具支持上互帮互助,生产者和消费者互利共生。

护理风险管理对高危孕产妇风险控制效果研究 下载:90 浏览:984

陈莉莉 《国际护理学》 2024年5期

摘要:
目的: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对高危孕产妇风险控制效果。方法:选取高危孕产妇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正常分娩率。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正常分娩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危孕产妇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可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正常分娩率。

一对一全程陪产整体护理对降低孕产妇疼痛焦虑及提高孕产妇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下载:97 浏览:1017

谭金花 《国际护理学》 2024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一对一全程陪产整体护理在对降低孕产妇疼痛焦虑及提高孕产妇满意度的影响作用。方法 :选择2023年4月至2023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生产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产妇则进行一对一全程陪产整体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疼痛焦虑以及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产妇疼痛焦虑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妇进行一对一全程陪产整体护理,能够使孕产妇身心得以很好的慰藉,提高孕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减轻孕产妇的疼痛焦虑,从而确保母婴健康。

孕产妇心理健康在妇产科护理中的重要性研究 下载:104 浏览:1090

孟广平 《护理研究杂志》 2024年6期

摘要: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转变,心理健康在整体医疗体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对于孕产妇来说,她们不仅要经历身体的剧烈变化,还要应对心理上的重大调整,因此,确保孕产妇的心理健康是提升妇产科护理质量的关键一环。本文将探讨孕产妇心理健康在妇产科护理中的重要性,并分析如何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来保障这一群体的心理福祉。

助产过程中孕产妇情绪管理的护理策略研究 下载:101 浏览:1108

刘赛华 《护理研究杂志》 2024年6期

摘要:
目的 助产过程中孕产妇情绪管理的护理策略研究。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8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以助产士为主导的体位干预,观察组接受以助产士为主导的体位干预联合人文关怀,比较两组产妇分娩结局和新生儿结局、负性情绪[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产程时间等。结果 观察组钳产率(2.50%)、剖宫产率(17.50%)低于对照组的22.50%、40.00%,自然分娩率(80%)高于对照组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143、4.9428、14.9065,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3min、10min时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911、62.1623、21.1399,均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HAMD评分、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28、0.0333,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HAMD评分、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980、10.8979,均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125、45.3332、11.7199,P<0.05)。结论 初产妇分娩时接受以助产士为主导的体位干预联合人文关怀,可使其分娩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情,利于缩短产程时间,改善产妇和新生儿分娩结局。

浅析护理干预在妊高症孕产妇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下载:142 浏览:1919

王建明 《国际护理学》 2022年9期

摘要:
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妊高症孕产妇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后,孕产妇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妊高症孕产妇共98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组为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9例孕产妇。对比两组孕产妇护理效果。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妊高症孕产妇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妊高症孕产妇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孕产妇护理效果,故方案值得推广。

孕产妇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对策探讨 下载:140 浏览:1618

靳红霞 《护理研究杂志》 2022年1期

摘要:
目的 探讨孕产妇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21例妊娠期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及同期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1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综合性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体位、饮食、病情、饮食、运动等多方位护理指导,并在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预防DVT复发的指导。结果 所有患者在全面护理下临床症状均得到了好转和痊愈 ,护理有效率为100%,治疗过程中出现2例阴道流血、1例子宫收缩异常不良反应,经及时治疗症状均消失,妊娠期发病患者预后效果较好,治愈后继续妊娠,娩出胎儿未发现异常。结论 针对妊娠期及产褥期并发DVT患者应及时采取对症治疗,并对患者进行心理、病理、饮食、运动、预防保健等多方面护理,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出现,保障孕产妇及新生儿生命健康。

循证护理在孕产妇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181 浏览:2498

赵佳 《国际护理学》 2021年4期

摘要:
目的 研究在孕妇中增加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8年9月接受分娩的116名孕妇作为产前检查对象,将58例孕妇分为A组和B期。A孕妇采用常规护理模式,B组采用循证护理和平行护理相结合的心理护理,记录两组孕妇的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率。结果 A分娩的孕妇为58名,B为58名。结论 对孕妇增加循证心理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妊娠质量和心理状态,对孕妇的康复和新生儿生长有很大的好处。

妇产科护理及孕期营养干预与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关系研究 下载:365 浏览:3679

杨璐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2年4期

摘要:
目的:探究妇产科护理及孕期营养干预与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4月医院妇产科收治的60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孕期营养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妇产科护理,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娩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孕产妇胎膜早破、脐带绕颈、贫血、羊水过多、羊水过少、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妇产科护理及孕期营养干预有助于促进自然分娩,减少围生期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

产科心理护理在孕产妇妊娠结局和产后抑郁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352 浏览:1995

赵佳 《临床医学杂志》 2021年5期

摘要:
目的:观察妇产科心理护理对孕妇妊娠结局和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的72例孕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了两组妊娠结局和产后抑郁症。结果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尿路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泌乳前两组与哺乳后两组之间抑郁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产科心理治疗可直接改善孕妇的妊娠结局和产后抑郁,适合临床应用。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