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裙带菜孢子体溃烂病原鉴定及病因分析 下载:51 浏览:358

李赟1 赛赛1 孙阳1 王宏飞2 陈文博1 《中国水产学报》 2021年3期

摘要:
为探究大连市龙王塘和铁山增养殖海域养殖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孢子体出现溃烂的原因,利用细菌分离及分子生物学方法,从海域养殖裙带菜溃烂的孢子体中分离纯化得到2株优势菌株(编号分别为LH43和LQ2),通过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分离菌株能够使裙带菜孢子体出现溃烂并分解藻体,且与自然发病相似,LH43较LQ2菌株致病性明显。结果表明:通过对两菌株16S rDNA基因序列扩增、测序及比对发现,LH43菌株与北极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 arctica细菌的一致性为99%,LQ2菌株与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 aquimaris细菌的一致性为100%;系统发育分析显示,LH43菌株与北极假交替单胞菌聚为一支,LQ2菌株与嗜冷杆菌聚为一支;利用生化试验对两菌株的理化指标进行检测,经比对分别与北极假交替单胞菌和嗜冷杆菌吻合;菌株生长及产酶特性分析显示,LH43和LQ2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5~10℃,两菌株代谢产生的胞外产物褐藻酸裂解酶均在15℃时酶活力最高;药敏试验显示,LH43菌株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氟罗沙星及链霉素高度敏感,LQ2菌株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青霉素、阿奇霉素高度敏感。研究表明,裙带菜溃烂病的发生是北极假交替单胞菌和嗜冷杆菌在不良环境与菌株产生的褐藻酸裂解酶共同导致。

海带孢子体光合活性对不同温度和光照的响应 下载:78 浏览:507

程晓鹏1 章守宇1 林军1 汪振华1 赵旭1 黄琳2 王凯1 《水产研究进展》 2020年4期

摘要:
为了从生理生态学角度解答温度和光照对海带孢子体生长过程的影响,探索海带孢子体对温度和光环境的生理响应机制,实验在测定养殖海域海带孢子体生长参数的基础上,设定了6、10、14和18°C 4个水温梯度的海带孢子体暂养实验,以及它们在0、25、70、133、230、317、421、582、786μmol photons/(m2·s) 9个光合有效辐射(PAR)梯度下的光合活性荧光参数测定。结果显示:①在6°C水温条件下,海带孢子体荧光参数Fv/Fm和Fv/F0最大,分别为0.71和2.40;在18°C水温条件下,其Fv/Fm和Fv/F0最小,分别为0.65和1.85;②暂养海带孢子体的光化学淬灭(qP)和非光化学淬灭(qN或NPQ)在18°C水温条件下达到最大,分别为0.92和3.29;③海带孢子体的快速光曲线随着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增强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④海域养殖海带孢子体的最大叶长增长速率、叶宽增长速率和干重增重率分别为1.34 cm/d、0.33 cm/d和1.01 g/d。研究表明,海带孢子体干重生长率变化与不同水温条件下的快速光曲线变化一致,高温抑制了海带孢子体光合效率;当环境光合有效辐射大于样品光饱和点(Em)后,海带孢子体相对电子传递速率下降,光合作用受到抑制。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