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互动式学习在孤独症言语康复中的应用探讨 下载:176 浏览:1326

周静 《现代康复医学》 2024年8期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互动式学习在孤独症儿童言语康复中的应用及其效果。通过分析互动式学习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本文提出互动式学习能够显著提高孤独症儿童的言语交流能力。文章首先介绍了孤独症的定义和言语康复的重要性,然后详细阐述了互动式学习的概念、特点及其在孤独症言语康复中的应用策略。最后,本文讨论了互动式学习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本文的研究为孤独症儿童言语康复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对于促进孤独症儿童的言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孤独症康复教育师资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下载:127 浏览:1611

刘丹 《现代康复医学》 2023年12期

摘要: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强调要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能力,进而推动特殊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确保特殊群体受到良好教育的权力。[1]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工作,坚持把特殊教育纳入教育事业整体规划,连续实施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持续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强化保障,有效推进全省特殊教育改革发展,基本形成了“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骨干、以示范学校为龙头”的发展格局。孤独症康复教育作为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水平孤独症康复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则是特殊教育的重中之重。文章对来自江西省内各地市的100名特殊教育学校或机构的孤独症康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软件对收集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深入剖析江西省孤独症康复教师从业现状、师资培养现状及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为推动江西省孤独症康复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Lennox-Gastaut综合征合并孤独症与智力发育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82 浏览:521

​何娜1,2 黎冰梅1,2 汪洁1,2 刘晓蓉1,2 李斌1,2 卞文君1,2 区锶文1,2 高志炜1,2 廖卫平1,2 汤斌1,2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探讨Lennox-Gastaut综合征(LGS)患者中孤独症、智力发育障碍的共患发生率、临床特点及临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癫痫中心自2012年6月至2018年6月确诊为LGS的患者64例, 采用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ABC)和孤独症医生评定量表(CARS)对患儿进行孤独症评估;采用《中国儿童韦氏智力量表》(C-WISC)和《Gesell儿童发育诊断量表》对患儿进行智力发育评估, 分析不同临床因素对LGS并发孤独症及智力发育障碍的影响。结果 64例LGS患者中仅3例(4.7%)患者合并有孤独症, 其平均ABC和CARS评分分别为80分和40分。不同年龄分组中, 起病年龄<1岁患者ABC和CARS评分最高, 分别为(40.9±26.7)分和(26.0±8.9)分, 与其他年龄组患者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药物数量分组中, 服用≥3种抗癫痫药物(AEDs)患者ABC和CARS评分最高, 分别为(27.8±22.8)分和(22.2±8.7)分;与服用1~2种AEDs患者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 不同癫痫发作频率、具有/不具有明确病因的LGS患者, ABC和CARS评分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4例患者中50例(78.1%)患者呈现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 其中重度智力障碍为主要类型, 占31.3%。轻度、中度以及极重度智力障碍患者人数分别为12(18.8%)、7(10.9%)和11(17.2%)。与不伴智力发育障碍患者比较, 伴有智力障碍患者起病年龄更低、脑电图特征表现为慢背景活动比例更高、具有症状性病因的比例更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起病年龄早, 癫痫发作频繁, 服用≥3种AEDs且具有明确病因的LGS患者合并孤独症的几率更高。起病年龄是LGS患者合并智力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跑台运动对孤独症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 下载:94 浏览:521

​李秀东1 王英伟1 孙明君1 王月枫2 王炳洋3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探讨跑台运动对孤独症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正常Wistar大鼠10只作为对照组,丙戊酸钠(VPA)诱导的孤独症模型大鼠2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训练组。训练组大鼠进行4周跑台运动,对照组和模型组仅置于跑台上但不转动跑台。训练结束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随后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检测氧化应激相关指标。采用Nissle染色和神经元核抗原(NeuN)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海马神经元形态和表型,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1)Morris水迷宫实验第2~4天,与模型组大鼠比较,训练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Nissl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大鼠比较,训练组大鼠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NeuN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NeuN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训练组NeuN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多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酶活性测定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训练组大鼠海马组织丙二醛(MDA)活性下降,谷胱甘肽(GSH)活性显著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增强,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大鼠B淋巴细胞瘤-2(Bcl-2)、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Akt、磷酸化钙离子相关蛋白a亚型钙调蛋白激酶2(p-CaMKⅡ)/CaMKⅡ和磷酸化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CREB均明显上调,Bcl-2相关X蛋白(Bax)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均明显下调,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跑台运动能够提高孤独症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跑台运动增强了海马神经元的抗凋亡及抗氧化作用有关。

本体觉训练联合作业治疗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精细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 下载:52 浏览:601

刘青 《中国儿科杂志》 2025年2期

摘要:
探讨本体觉训练联合作业治疗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精细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精细运动功能的发育提供一种新的康复思路。方法 筛选2021年6月至2023年10月在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6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n=30)接受常规作业治疗训练,包括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和小肌肉的基础操作能力、双手配合运用、握笔写画、文具和用品操作等,30min/次,1次/日,5次/周;干预组(n=30)在常规作业治疗训练上,每节课增加10分钟本体觉训练,40min/次,1次/日,5次/周。治疗周期为3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采用儿心量表和FMFM表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儿心量表)评分和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表(FMFM)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干预组的儿心量表评分和FMFM评分分别为(27.60±6.76)、(68.91±6.78),均高于对照组(23.98±6.88)、(64.46±7.7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体觉训练联合作业治疗可以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精细运动功能,且相较于单纯运用作业疗法效果更显著。

应用行为分析联合语言治疗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语言能力的影响 下载:158 浏览:2124

李更兄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8期

摘要:
分析应用行为分析联合语言治疗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语言能力的影响。方法:在2021年4月份期间,共收录了80名自闭症儿童作为本次研究的参与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则应用行为分析联合语言治疗,比较干预结果。结果:经过干预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ABC、CARS、PEP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采取应用行为分析联合语言治疗,能够有效提升干预效果,值得进行推广。

综合康复训练在孤独症儿童康复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下载:240 浏览:2316

董玉席 孙娜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11期

摘要:
探讨对孤独症儿童康复治疗期间实施综合康复训练的应用价值,观察患儿预后情况。方法:研究时间范围在2021年7月-2022年7月,共纳入34例患儿,在我院确诊为孤独症并接受治疗,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17,常规治疗)与研究组(n=17,综合康复训练),对比孤独症评分、孤独症行为评分以及发育筛查测验评分。结果:研究组患儿ATEC量表评分较低,P<0.05;研究组患儿ABC量表评分较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MI、DQ评分均较高,P<0.05。结论:在儿童孤独症治疗中采取综合康复训练可改善患儿孤独症行为状态,促使患儿早期康复,建议推广并应用。

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在儿童孤独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254 浏览:2404

陈晶晶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6期

摘要:
观察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在儿童孤独症康复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22年2月-2023年3月中,所收治的68例患儿,随机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图片交换沟通系统,比较两组的 PEP-3评分、满意度、ABC评分和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在儿童孤独症的康复中,采取图片交换沟通模式,可以提高患儿的沟通能力,改善心理状态,规范其日常行为,进而改善患儿的预后。

行为分析疗法联合家庭教育训练在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285 浏览:2402

陈晶晶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6期

摘要:
分析行为分析疗法(ABA)联合家庭教育训练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筛选本院2020年10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70例ASD患儿,随机抽签分组,对照组(35例)以ABA干预,观察组(35例)联合家庭教育训练干预。对比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ATEC 评分、CARS 和ABC 评均低于对照组,C-PEP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BA联合家庭教育训练对ASD患儿疾病症状的改善及病情控制有较好的改善效果。

探索促进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的教学策略 下载:84 浏览:766

李英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4年8期

摘要: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孤独症儿童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促进他们的社交能力发展。通过对孤独症儿童社交问题的分析,我们提出包括营造包容氛围、设计特定教学课程、强化情绪识别和表达以及运用多元教学手段在内的四项教学策略,以期为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提升提供有效的支持。

探索社会故事法绘本在孤独症儿童刻板行为干预中的应用意义及策略 下载:79 浏览:791

姜世勋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4年8期

摘要:
孤独症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其核心症状包括社交障碍、沟通困难以及重复刻板的行为模式。刻板行为是孤独症儿童常见的问题之一,不仅影响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还可能导致其社会适应能力的下降。近年来,社会故事法绘本作为一种创新的干预手段,逐渐受到研究者和教师的关注。对此,通过深入分析社会故事法绘本的特点及其与孤独症儿童心理发展的契合性,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干预策略,以期帮助孤独症儿童减少刻板行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家长医患沟通效能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康复效果的影响 下载:54 浏览:606

张洪芝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3期

摘要:
探究家长医患沟通效能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收治10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及其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家长医患沟通效能量表评估家长的沟通效能,沟通效能低的,设为对照组。沟通效能高的,设为观察组。再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和社会适应能力量表(SACS)对儿童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估。CARS主要用于评估儿童孤独症的严重程度。跟踪观察儿童的康复情况,分析家长沟通效能与儿童康复效果的相关性。结果:家长医患沟通效能与儿童康复效果存在显著正相关。家长的沟通技能、沟通态度和沟通信心对儿童的康复效果有显著影响。结论:家长医患沟通效能有助于提升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康复效果,应重视对家长沟通能力的培养和支持。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