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互联网+”下的环境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研究 下载:35 浏览:298

齐延成 马梦云 《设计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本文是根据"互联网+"背景下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机遇,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所需能力的教学研究,特别是对应用型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进行相应的探索。其中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的研究中提到了以复合应用型人才的所需能力为目标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构建,并阐述了建立校企工作室实施运作的管理模式。通过此次教学模式研究,可以使学生能够获得多方面的应用知识,教师能够从中提高自身的能力,为以后完善应用型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涉及多学科交叉的本科生研讨课教学改革探索 下载:38 浏览:351

李和平1 李静1 贾垭楠2 《物理进展》 2020年3期

摘要:
本文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教育理念的内涵和要求出发,以"等离子体技术及应用"本科生研讨课为依托,进行了涉及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讨课教学改革的探索,包括教学活动设计、学习效果评价与具体组织实施。该课程实践教学结果表明,基于数字化平台的课程教学,不仅营造了互动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氛围,训练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起了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维,而且实现了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记录和分析,建立了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这对于"三位一体"教育理念下涉及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讨性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实验学科交叉教学——以“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为例 下载:74 浏览:493

李贝贝 李宗芸 《生物学报》 2020年9期

摘要:
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其综合能力,从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角度,阐释学科交叉教学的必要性,以"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教学为例,挖掘蕴藏于其中的学科交叉点,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解释生命现象。

基于学科交叉的“神经调节”一节教学尝试 下载:65 浏览:496

于红炜1 刘燕妮2 熊伟3 田小芬4 《生物学报》 2020年2期

摘要:
生物电的产生、兴奋的传导、兴奋的传递是神经调节过程的关键生命活动。在"神经调节"一节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物理学、化学、数学基础知识,对反射活动发生时神经细胞生命活动的本质进行学习。

新经济时代跨学科交叉融合与财务管理理论创新 下载:69 浏览:509

何瑛 杨琳 张宇扬 《会计研究杂志》 2020年9期

摘要: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成为新的社会基础设施,信息获取与传输的便捷性促进了商业模式的爆发式创新,技术变革和商业模式创新在持续向经济发展赋能的同时也牵引着"有明文规定的正式制度"和"以文化为代表的隐性制度"不断变迁。"新技术"、"新模式"、"新制度"、"新文化"共同构成新经济时代的主要内涵,驱动经济和管理理论的每一领域发生巨大变革,理论和实践都不再囿于传统的理论框架和范式,融合化、边缘化的趋势日渐明显。本文属于基础理论研究,拟聚焦于探讨新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理论的跨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发展,梳理新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要素及关联路径,从四个维度构建新经济时代基于跨学科交叉融合视角的财务管理理论创新体系,提炼财务管理理论拓展路径和学科前沿问题,拟为推进财务管理理论的国际化研究和"植入中国情境"的本土化落地添砖加瓦。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研究 下载:84 浏览:503

祁丽1 朱虹2 苏佳萍1 《中国教育探索》 2018年7期

摘要:
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将多学科交叉融合教育培养目标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有机融合,确立创新创业思想和理念渗透专业学科教学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建构依据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以本学科专业课程为主、其他边缘学科和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为辅的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搭建多学科交叉融合教学互动平台、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为依托的实践平台以及以竞赛为主题的赛事平台;组建不仅要具备多学科理论知识与技能,还需具备一定创新能力和创业实践经历的师资队伍;是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切实可行的方案。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研究 下载:96 浏览:516

祁丽1 朱虹2 苏佳萍1 《中国教育探索》 2018年7期

摘要:
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将多学科交叉融合教育培养目标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有机融合,确立创新创业思想和理念渗透专业学科教学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建构依据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以本学科专业课程为主、其他边缘学科和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为辅的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搭建多学科交叉融合教学互动平台、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为依托的实践平台以及以竞赛为主题的赛事平台;组建不仅要具备多学科理论知识与技能,还需具备一定创新能力和创业实践经历的师资队伍;是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切实可行的方案。

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光电专业双师型队伍建设 下载:179 浏览:3203

谷开慧1 齐晓宇2 《光电子进展》 2023年12期

摘要:
吉林省“十四五”期间要实现光电信息产业中具有优势和潜力的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量子信息技术等产业链和创新链的紧密对接,立足于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大背景,离不开企业全面参与和支持高校人才培养,离不开多学科交叉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本文力求在学科交叉、产教融合的基础上,为地方高校构建多样化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操作提供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参考性意见。

学科交叉语境下艺术类学科体系建设的多维式发展 下载:236 浏览:2328

赵喆 《中国艺术研究》 2023年6期

摘要:
随着全国各艺术类高校办学层次争相提升,研究生招生数量大规模发展,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优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居于当前教育环境之下至关重要。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取决于学科体系建设水平,学科建设水平作为学校教学水平的标志,影响高校内部专业建设发展,亦是重要的外部学术环境。此形势之下各高校纷纷谋求教学形式的转变,各艺术类高校对其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也随之革图易虑。本文旨在探讨如何突破艺术类高校普遍缺乏科技与传统学术环境支撑的境况进行学术交流与传播、研究生专业培养、科研课题基地建设、完成学科体系建设转型。

“人工智能+”背景下学科交叉应用型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建设模式研究 下载:27 浏览:1727

马文姬 《人工智能研究》 2023年11期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变化,经济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当前,人工智能正在将人类从信息时代推向智能时代,它是一门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涉及到多个学科的交叉学科。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各行业、各领域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要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高校必须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以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促进社会进步。2018年,教育部出台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目的是推进“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增强高校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多学科融合能力,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土木工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下载:103 浏览:1055

金路1 田大可2 李彤2 姜楠3 侯明真1 《中国土木工程》 2024年2期

摘要:
针对我国高校土木类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实际需求,分析了国内外学科交叉及研究生人才培养现状和面临问题。基于土建类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了一种适合工科高校的研究生多学科交叉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策略,提出了对学科交叉土木工程研究生培养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促进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工作。

高中生物学科交叉教学方法探析 下载:NaN 浏览:1235

程宏 《生物学报》 2023年10期

摘要: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运用学科交叉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实现学科之间的联合,促进学生视野的扩展和思维的发展。针对这一现状,文章就高中生物学科交叉教学中的常见内容及具体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生物专业研究生多学科交叉培养体系研究 下载:68 浏览:849

​王一 刘玉佳 杨义 侯英敏 《生物技术研究》 2024年9期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单一学科的知识体系已难以满足复杂科学问题的研究需求。多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当代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探讨生物专业研究生多学科交叉培养体系的构建,通过分析当前生物学科发展的现状与挑战,提出构建多学科交叉培养体系的策略与措施,以期为生物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物教学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的研究 下载:100 浏览:1174

赵战锋 《生物技术研究》 2023年10期

摘要:
强化各学科之间的纵横互动,有助于学生领悟科学本质、科学思维方式以及统一的科学观念和过程,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念,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然而,目前我国课堂的教学模式呈现出“各自独行,不互相干涉”的现象,各学科之间的割席严重,衔接的架桥施工亟须进一步实施,无形的学科间的“墙”需要被拆除以实现互相融通与渗透。因此,需要大力推动学科的交叉互融,打破学科的边界,达到各类知识体系的有机融通,具有无可估量的重要性。文章选择高中人教版必修一作为分析样本,将深度挖掘高中生物学科与其他科学的交叉融通之处。

数学学科与民航应用交叉的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 下载:366 浏览:3298

孙瑶,董科强 《数学应用》 2023年10期

摘要:
研究生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过程中应当合理利用学校和社会教育资源,安排课程学习、科学研究与社会实践,关注研究生创新能力,使之更加贴近社会发展的需求。社会需求反过来进一步促进研究生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研究民航类高校数学学科与应用学科交叉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讨建立学科交叉的导师合作团队、跨学科跨方向课题合作研究、学科竞赛等对数学学科研究生培养效果的影响。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