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医疗知识图谱的并发症辅助诊断 下载:44 浏览:396

刘勘 张雅荃 《中文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为了实现文本描述中的快速并发症的准确预判,该文结合知识图谱、表示学习、深度神经网络等方法构建了一个并发症辅助诊断模型。该模型首先构建医疗领域的知识图谱,并通过知识表示模型对医疗领域知识进行编码,结合患者主诉文本获取患者症状实体的表示向量,再将患者主诉表示向量和指标表示向量通过CNN-DNN网络对并发症进行辅助诊断。实验选取了糖尿病的3种并发症: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作为测试。该文模型的准确率对比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单独的深度神经网络在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上分别提高了5%、5%、14%和27%、6%、9%,说明该文模型能够充分融合医疗知识图谱和深度学习技术,对提高并发症的诊断起到积极作用。

ASTM标准中非金属夹杂物测定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下载:58 浏览:248

吴志刚 万章 张强 连晓明 《装备技术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根据ASTM E45-18a"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the Inclusion Content of Steel",采用XJG-05光学显微镜及QuantLab-MG定量金相分析软件对ASTM A335 Gr.P11钢管试样中的非金属夹杂物进行测定。依据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标准分析了非金属夹杂物测定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来源,并对每个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评定。根据不确定度传播规律得到合成不确定度,并最终计算出扩展不确定度。分析结果表明:ASTM A335 Gr.P11钢管试样中夹杂物种类为C类粗系硅酸盐夹杂物,夹杂物评级为C1.5e,扩展不确定度U=0.018,置信因子k=2。

新型黏土稳定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下载:66 浏览:299

高凯歌 万古军 李勇 逄铭玉 刘铭刚 《中国石油工业》 2020年4期

摘要:
黏土矿物在油气储集层中广泛存在,为解决开发过程中黏土矿物的膨胀和运移造成地层堵塞、储层渗透率减小,以聚醚胺-3、硅烷偶联剂和盐酸为原料合成一种新型黏土稳定剂。通过改变合成条件对合成物的防膨率进行测试,优选出最佳合成条件;通过黏土稳定剂防膨性能、缩膨性能、复配性能以及防膨持久性对双季铵盐黏土稳定剂进行综合性能评价。实验结果显示,新型黏土稳定剂具有优异的防、缩膨性能,防膨持久性以及热稳定性。

银川市主要入黄排水沟水质时空演变特征及污染分析 下载:57 浏览:384

刘长风1 朱文飞1,2 高红杰1,2 靳方园2 高晓波3 《中国环境保护》 2019年10期

摘要: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银川市6条主要入黄排水沟2013~2017年水环境质量特征,解析时空差异、辨识污染源及关键污染因子。结果表明:2013~2017年,银川市6条主要入黄排水沟水质整体为劣V类且时空差异显著。其中,四二干沟、灵武干沟与第二排水沟的污染主要来源于生活、农业与工业中的营养盐与石油类物质;银新干沟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及农业中的好氧有机物、石油类与营养盐;永二干沟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中的好氧有机物、石油类与表面活性剂;永宁中干沟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及工业中的氨氮、石油类与表面活性剂污染。通过对银川市水质的时空演变特征的分析以及污染物来源的识别,以期为改善银川市水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发酵秸秆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测定 下载:28 浏览:500

冯炘 李艳红 解玉红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9年12期

摘要: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得到秸秆多糖,对分离纯化后的秸秆多糖进行了结构、组成及抗氧化性测定,进一步了解了秸秆多糖的理化性质。玉米秸秆通过微生物发酵、离心、去蛋白、醇沉等步骤得到粗多糖(Corn Stalk Polysaccharides,CSP),粗多糖经DEAE-Cellulose 52纤维素柱和Sephadex G-100凝胶柱进行分离纯化,得到CSP1、CSP3、CSP5 3种组分的多糖。对得到的多糖进行电镜扫描(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气相色谱(GC)分析及抗氧化性测定。FT-IR结果显示纯化后的3种多糖均主要为吡喃糖,GC结果表明木糖和阿拉伯糖为其主要组成成分,且通过抗氧化性测定可知CSP5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清除率可达到84.86%。

凝固型薄荷酸乳发酵工艺及抗氧化性研究 下载:71 浏览:465

贺东亮1,2 李静舒3 张恒慧2 刘青业2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7期

摘要:
以薄荷提取物、牛乳为主要原料,利用乳酸菌发酵,研制集营养与保健为一体的薄荷酸乳,并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性。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白砂糖添加量6%,薄荷汁添加量6%,发酵剂用量0.2%,发酵时间8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得的薄荷酸乳品质最佳,口感细腻,具有薄荷特有的清凉风味,且具有较强的还原力,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到84.5%和53.6%,其抗氧化性明显优于同浓度的Vc和普通酸乳。

基于风险防控的石化企业人本安全建设研究与实践 下载:74 浏览:396

刘亭 韩超一 《中国石油工业》 2019年2期

摘要:
基于人本安全原理的安全保护层模型,针对人本安全构建机制,全面开展以风险防控为中心,以人本安全为目标的石化企业安全管理建设研究。提出了"意识与技能+执行与监督+引导与考核"人本安全管理构建机制,并围绕该机制开展了"安全管理制度优化,岗位标准化操作,安全风险目视化"等现代优秀安全管理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达成了"制度易执行,行为易规范,风险易管控,业绩易考核,文化易感受"的人本安全管理目标,系统提升了石油化工企业人本安全管理的完整性、系统性、功能性。

复杂界面关系的工程项目QHSE管理研究与应用 下载:52 浏览:411

王昭华 贺辉宗 《中国石油工业》 2019年1期

摘要:
以某新型煤化工项目为例,分析了QHSE界面管理中机制缺失、文化差异、专业差异、信息黏滞、缺乏针对性等管理问题。从系统理论的角度出发,将项目QHSE管理与界面管理相结合,以体系管理的要求对工程项目进行系统化管理,对设计、采购、施工、中间交接及试运行中的QHSE风险进行全方位监控。阐明项目各阶段QHSE界面管理要点,从而提高项目QHSE风险的管控水平,保障项目的顺利建成。

基于多特征Bi-LSTM-CRF的影评人名识别研究 下载:48 浏览:389

禤镇宇1 蒋盛益1,2 张礼明1 包睿1 《当代中文学刊》 2019年8期

摘要:
近年来电影行业蓬勃发展,相关的信息抽取和分析技术日益受到行业内的重视,其中对电影主创人物的分析尤为重要。而电影评论作为观影群体的主要反馈信息,具有重要的分析价值。如何从影评中自动抽取主创人名成为重要的基础工作。然而评论中观众对人物的称谓方式多样复杂,而且新电影的影评中往往存在大量人名未登录词,传统方法难以有效识别。针对影评的这些特点,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特征Bi-LSTM-CRF的影评人名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利用外部人名语料和未标注影评提取字符级的特征,并采用Bi-LSTM-CRF模型进行人名字符序列标注。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影评中的复杂称谓和人名未登录词,从而有效地抽取影评中的人名实体。

安全信息流视域下的事故致因模型构建 下载:29 浏览:256

黄浪1 吴超2,3 马剑1 《当代管理》 2020年11期

摘要:
为丰富系统事故致因理论体系,并开拓系统安全研究的新视角,构建基于安全信息流的事故致因模型。首先,论证基于安全信息流构建事故致因模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从安全信息内涵及其分类、安全信息流内涵及其结构与安全信息力表征等方面论述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再次,论述安全信息流视域下的事故本质,从系统粒度视角划分微观、中观与宏观3层面的事故致因因素,从系统组分视角划分以人为中心的可统一为信息的系统安全因素,并进行交叉融合。最后,构建基于安全信息流的事故致因模型,解析模型内涵,分析其理论与实践价值,并进行实例分析。研究结果明晰了基于安全信息流的事故致因机理,可为事故分析研究与实践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安全信息流视域下的事故致因模型构建 下载:91 浏览:445

黄浪1 吴超2,3 马剑1 《当代管理》 2020年10期

摘要:
为丰富系统事故致因理论体系,并开拓系统安全研究的新视角,构建基于安全信息流的事故致因模型。首先,论证基于安全信息流构建事故致因模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从安全信息内涵及其分类、安全信息流内涵及其结构与安全信息力表征等方面论述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再次,论述安全信息流视域下的事故本质,从系统粒度视角划分微观、中观与宏观3层面的事故致因因素,从系统组分视角划分以人为中心的可统一为信息的系统安全因素,并进行交叉融合。最后,构建基于安全信息流的事故致因模型,解析模型内涵,分析其理论与实践价值,并进行实例分析。研究结果明晰了基于安全信息流的事故致因机理,可为事故分析研究与实践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安全信息流视域下的事故致因模型构建 下载:60 浏览:323

黄浪1 吴超2,3 马剑1 《当代管理》 2020年10期

摘要:
为丰富系统事故致因理论体系,并开拓系统安全研究的新视角,构建基于安全信息流的事故致因模型。首先,论证基于安全信息流构建事故致因模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从安全信息内涵及其分类、安全信息流内涵及其结构与安全信息力表征等方面论述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再次,论述安全信息流视域下的事故本质,从系统粒度视角划分微观、中观与宏观3层面的事故致因因素,从系统组分视角划分以人为中心的可统一为信息的系统安全因素,并进行交叉融合。最后,构建基于安全信息流的事故致因模型,解析模型内涵,分析其理论与实践价值,并进行实例分析。研究结果明晰了基于安全信息流的事故致因机理,可为事故分析研究与实践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常温制备赤泥-低钙粉煤灰基地聚物的试验和微观研究 下载:88 浏览:433

张默 王诗彧 《新材料》 2019年12期

摘要:
低钙粉煤灰在常温条件下合成地聚物存在反应度低、强度低的问题。本研究在低钙粉煤灰中掺入20%赤泥制备地聚物,研究其力学性质,并通过SEM、EDS和FT-IR分析地聚物的微观结构变化。进一步研究了化学配比n(Si)/n(Al)=1.8~2.5、n(Na)/n(Al)=0.8~1.1以及在100%相对湿度养护0~7 d对赤泥-粉煤灰基地聚物性质的影响。试验发现常温养护的赤泥-粉煤灰基地聚物的力学性质明显优于低钙粉煤灰基地聚物,且n(Si)/n(Al)=2.0~2.2、n(Na)/n(Al)=1.0为前者制备的最优配比,而较高的养护湿度可提高其早期强度。这证明赤泥对常温合成粉煤灰基地聚物有促进作用,并揭示了赤泥-粉煤灰基地聚物比粉煤灰基地聚物更密实的微观结构、更多的地聚物胶凝体形成和更高的反应度是前者力学性质优于后者的主要原因。

综掘工作面喷雾降尘技术与应用 下载:51 浏览:369

仝瑞刚 《煤炭技术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为降低综掘工作面煤尘和岩尘对矿山安全高效生产和工作人员身体健康造成的威胁,本文通过现场实测蒋庄煤矿综掘面粉尘浓度,基于理论分析综掘面产尘机理,模拟井下综掘面风速大小,得到最优类型及喷雾压力,并应用于现场,从而达到有效降低煤矿粉尘浓度的目的。

边坡锚固结构的蠕变特性及其稳定性分析 下载:64 浏览:398

刘可定1 王军1 曹平2 周军1 《建筑技术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为分析土体蠕变特性对锚固性能和受锚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依据砂浆锚固体与土体的协调变形特征,建立土锚结构的元件蠕变模型。通过分析锚固结构的承载特征,建立砂浆锚固体与土体界面剪应力时变计算式,根据算例验证了边坡中上部是锚杆重点加固范围。

低热通量下碳纤维/环氧树脂层合板的燃烧特性 下载:55 浏览:435

陈少杰1,2 徐艳英1,2 王志1,2 胡泊1,2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使用锥形量热仪研究了35 kW/m2热通量下碳纤维/环氧树脂层合板的点燃时间、质量损失速率、热释放速率等燃烧特性参数与其厚度的关系,建立了热穿透深度的数学模型以得到不同厚度层合板的热穿透深度、判别层合板的热厚热薄特性并分析燃烧过程。结果表明:在低热通量下,随着碳纤维/环氧树脂层合板厚度的增加其点燃时间延长、平均质量损失速率和质量损失速率峰值下降、总释放热量增大、热释放速率峰值先增大后减小;碳纤维/环氧树脂层合板在点燃时表现为热薄型或是热厚型,与其物理厚度有直接关系。热厚型材料有一个由热厚型向热薄型转变的热响应过程。

三(氯异丙基)磷酸酯在蒙脱石表面吸附机理的模拟计算 下载:54 浏览:414

刘珊珊1 兰艳花2 杨荣杰3 周智明1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三(氯异丙基)磷酸酯(TCPP)与钠基蒙脱石(NaMMT)凝胶化的机理,在微观水平上建立TCPP和NaMMT的分子模型并计算了在无水和有水状态下TCPP在NaMMT的001表面以及晶层间的吸附参数。结果表明,TCPP在NaMMT的001表面和晶层间均能通过物理作用稳定吸附,钠离子有利于TCPP在NaMMT表面的吸附。在有水分子状态下TCPP与水分子在NaMMT表面协同吸附,水分子作为"桥梁"将TCPP与NaMMT表面连接起来,增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亦表明,水分能明显提高TCPP与NaMMT的凝胶化速度。NaMMT与TCPP通过强相互作用自发溶胀形成物理交联结构,吸收大量的TCPP液体。水分增强了体系的相互作用,使交联网络更容易形成,从而加速凝胶化过程。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饮水安全计划的应用 下载:14 浏览:468

吴禄刚 《低碳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近些年来,各种饮水安全问题不断发生,给人们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威胁,针对广大农村的饮水问题,国家开始大力推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饮水安全计划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饮用水安全性检测的方法,研究其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的应用,是有助于推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

分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位置优化设计方案 下载:11 浏览:463

钱开友 《低碳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针对目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使用过程存在的问题,本文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例,分析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供水现状,并提出了水源位置优化设计方案,其目的是为相关建设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草鱼血红蛋白通过诱导头肾巨噬细胞表达的炎症因子激活免疫反应 下载:70 浏览:488

秦真东 詹凡玢 李亚男 施斐 杨敏璇 卢志杰 李军 林蠡 《水产研究进展》 2023年5期

摘要:
为了探究鱼类体内过量游离血红蛋白对鱼体的影响,本实验以草鱼为研究对象,通过体内注射血红蛋白模拟体内出血,探究血红蛋白对组织和组织中巨噬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体内注射血红蛋白的实验结果显示,血红蛋白的刺激导致头肾和中肾组织中出现明显的血红蛋白沉淀,同时提高了鱼体血清中的抗氧化相关酶活性,促进了头肾组织中炎症因子基因TNF-α、IL-1β和IL-10的mRNA表达水平。普鲁士蓝和间接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头肾巨噬细胞对血红蛋白表现出了吞噬活性。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血红蛋白的刺激显著激活了头肾巨噬细胞中CD68、CD86、CSF和MHC-Ⅱ的mRNA表达水平。进一步的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显示,血红蛋白刺激12h后,头肾巨噬细胞中的炎症因子基因(TNF-α、IL-1β和IL-4)、趋化因子基因(CCL20和CCL4)、IFN-α和TLR4的mRNA表达水平被显著上调表达。研究表明,草鱼头肾巨噬细胞对血红蛋白具有吞噬能力,同时血红蛋白也激活了巨噬细胞中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本研究结果首次阐述了草鱼血红蛋白与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关系,丰富了鱼类血液基础免疫学理论,同时也为鱼类健康养殖提供了新的参考。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