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江苏仑山地区和湖北宜昌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放射虫动物群 下载:86 浏览:479

张照1,2 罗辉1,3 张元动1,3 《生物学报》 2020年12期

摘要:
本文报道了江苏仑山岗岗山剖面和湖北宜昌黄花场宜黄-1井岩芯中晚奥陶世五峰组灰色、灰黑色硅质页岩和硅质岩中的放射虫动物群。通过对仑山和宜昌五峰组放射虫动物群的再研究,发现该放射虫动物群以空滴虫科(Inaniguttidae)放射虫发育为特点,丰度高,但分异度低、属种单调,仑山地区仅有一科、一属、两种,包括Inani-gutta webbyi和Inanigutta jiangsuensis。宜昌地区同样发现空滴虫科放射虫,但难以鉴定到属种。两个地区的化石整体保存状况较差。根据伴生的笔石化石判断该放射虫动物群时代为凯迪晚期至赫南特早期。动物群特征与凯迪早、中期放射虫动物群有一定差异。同时,在两地五峰组中还新发现一类分类位置待定的锥形疑似放射虫化石,具有一定的地层对比意义。

江苏仑山地区和湖北宜昌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放射虫动物群 下载:67 浏览:474

张照1,2 罗辉1,3 张元动1,3 《生物学报》 2020年11期

摘要:
本文报道了江苏仑山岗岗山剖面和湖北宜昌黄花场宜黄-1井岩芯中晚奥陶世五峰组灰色、灰黑色硅质页岩和硅质岩中的放射虫动物群。通过对仑山和宜昌五峰组放射虫动物群的再研究,发现该放射虫动物群以空滴虫科(Inaniguttidae)放射虫发育为特点,丰度高,但分异度低、属种单调,仑山地区仅有一科、一属、两种,包括Inani-gutta webbyi和Inanigutta jiangsuensis。宜昌地区同样发现空滴虫科放射虫,但难以鉴定到属种。两个地区的化石整体保存状况较差。根据伴生的笔石化石判断该放射虫动物群时代为凯迪晚期至赫南特早期。动物群特征与凯迪早、中期放射虫动物群有一定差异。同时,在两地五峰组中还新发现一类分类位置待定的锥形疑似放射虫化石,具有一定的地层对比意义。

从国际农业科技创新态势到我国山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下载:42 浏览:261

王丽华1 吴彦2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农业科技创新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农业的发展正处于变革的重要时期,面对我国农业内部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如何加快传统农业的改造、推进农业科技化和现代化建设,是实现我国农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总结了发达国家在农业整体战略布局、人才队伍建设、农业科研机构的职能布局及农业科技创新主体等方面的优化措施,结合我国多山特点,提出山地农业科技化发展的重点方向:以生产、生态、服务及产业化带动能力方面为方向,促进山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结合地方特点,构建现代山地特色农业体系。

东北地区坡耕地主要土种土壤可蚀性估算 下载:86 浏览:475

张天宇1,2 尚晨晨1,2 韩笑3 《中国土壤》 2020年5期

摘要:
土壤可蚀性(K)反映土壤对侵蚀的敏感程度。本研究旨在查明东北地区坡耕地主要土种K特征。共采集了70个土种的土样,利用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和USLE诺谟图获取了它们的K_n,分析了东北地区耕地土壤主要土种的可蚀性。结果表明:(1)K_n最小值为0.011,最大值为0.070,平均值为0.031,标准差为0.012。无论是沿纬度方向,还是经度方向,K_n没有持续递增或递减的趋势。(2)各土种之间K_n差异明显,极值比达到6.4;同一土类各土种之间K_n也存在一定差异;多数土类的K_n极值比超过了1.5;因此,土壤侵蚀预报应尽量使用土种的K_n。(3)随着侵蚀程度加重,吉林省黑土的K_n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4)近6%土种的砾石盖度超过1.5%;如果不考虑砾石因素,它们的K_n平均被高估37%。对于侵蚀严重、砾石较多的山区土壤,应考虑砾石对K_n的影响。

二郎山亚高山公路边坡土壤氮素与细菌群落组成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76 浏览:485

宋伯翰1 张宇冲1,2 张月华1 李伟3 《中国土壤》 2020年2期

摘要:
本文测定不同生长季节(3月、6月、10月)二郎山亚高山公路边坡的土壤氮素含量、微生物群落组成,探讨了两者间的相关性,旨在为该区域受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与3月相比,4个样点土壤全氮含量呈现6月增加、10月减少;其中:铵态氮含量6月减少、10月增加的变化趋势;(2)3月、6月、10月各样点土壤细菌群落物种丰度指数的变化幅度分别为3530~3745、5018~6030、4121~5504,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为该区域公路边坡土壤中门分类水平下的优势菌群;马赛菌属(Massilia)、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是该区域属分类水平下的优势菌群;(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绿弯菌门(Chloroflexi)细菌丰富度与土壤总氮含量显著(P<0.05)正相关,与铵态氮含量极显著(P<0.01)负相关,厚壁菌门(Firmicutes)细菌丰富度与铵态氮含量极显著(P<0.01)正相关。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思考 下载:64 浏览:362

孔祥爱1 夏桂敏2 王伟3 《国际科技论坛》 2018年2期

摘要:
高职学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主要有:网上信息服务、移动平台创新服务、地方文献特色服务。如何拓展服务模式,促进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是高职图书馆面临的重要课题。

藏彝走廊北端山地居民的政治与文化选择 下载:43 浏览:325

李锦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11期

摘要:
斯科特将藏彝走廊北端,即"部分四川"划入赞米亚地区,将这里的山地居民与东南亚山地居民视为以"逃避统治"作为生存方式的人群,与藏彝走廊北端的历史事实并不符合。藏彝走廊北端的山地居民很早就建立了自己的地方政权,并在与不同类型国家的接触与文化互动中做出了自己的政治和文化选择,其对于国家政治和文化的选择是主动积极且富有成效的。

蝉拟青霉液体培养条件优化 下载:59 浏览:486

艾仁丽1 谭艾娟1 吕世明2 《生物技术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建立能够有效提高蝉拟青霉液体培养效率的培养体系,增加其生物量。[方法]以蝉拟青霉生物量作为响应值,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从8个试验影响因素中筛选出3个主要影响因素,基于3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设计法以及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影响蝉拟青霉液体培养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法确定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为接种量、p H和温度,利用最陡爬坡试验确定最佳范围在接种量7%、p H 6.00、温度25℃附近,借助Box-Behnken设计法最终确定最佳液体培养条件为:葡萄糖20 g/L、蛋白胨3 g/L、酵母膏2 g/L、KH2PO41 g/L、MgSO40.5 g/L、接种量6.65%、p H 6.00、温度24.01℃。优化后的培养体系所培养的蝉拟青霉其生物量从优化前的147.106 0 g/L提高到239.475 3 g/L,提高了62.79%。[结论]优化后的培养体系能够有效提高蝉拟青霉生物量,该方法对于优化蝉拟青霉生物量发酵条件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陕南山地型传统村落参与式设计模式研究——以安康旬阳县湛家湾村为例 下载:52 浏览:367

张鸽娟1 朱文豪2 《中国城镇》 2020年8期

摘要:
陕南山区传统村落因自身条件受限,其保护与发展亟需政府主导和社会力量的共同推进。作为设计方,在村落保护与发展的起步阶段可通过组织"参与式设计"搭建与政府、村民之间的沟通平台,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发掘相关问题及内在原因,探寻山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适宜路径。本研究以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典型山区传统村落湛家湾村作为试点,推行参与式设计实践并完成了村落保护与更新设计方案。通过对参与式设计过程的总结和反思,提出由初期政府为主导的强干预模式逐渐过渡到以村民为主体的多元参与模式,最终达到依靠村落自组织和内生性力量促进其自发性保护与发展的目标。

传统村落空间营建的生态思想及智慧内涵 下载:70 浏览:382

曾卫1,2 朱雯雯3 《中国城镇》 2018年8期

摘要:
文章基于对国内外传统村落生态营建理论及实践的总结分析,结合实地考察,从人地和谐角度对传统村落空间营建的生态思想及智慧内涵进行思考,以期以其核心智慧应对多元时代的变化和发展需求。传统村落选址布局、资源利用与保护、防灾减灾等空间营建活动反映了古人"相地而生"的自然适应思想、"人境共融"的可持续发展思想、"避险防灾"的生态安全思想,文章进一步揭示了其生态思想背后所蕴藏的智慧内涵:以协同思维指导村落空间建设;以自然过程支撑村落生命系统;以伦理秩序维持村落自然格局。同时结合我国当前城乡建设实践,提出适应时代发展的生态可持续营建行为准则、生态范式及价值向导。

发育期火龙果内参基因的筛选和验证 下载:86 浏览:480

崇慧影 文晓鹏 《生物技术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筛选火龙果果实发育期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方法]以火龙果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为材料,利用qRT-PCR技术检测17个看家基因的表达水平,借助ge Norm和Norm Finder筛选出果实发育期理想的内参基因。[结果]Ge Norm评估YLS8和ACT并列排名第一,表达稳定值均为0. 221,配对差异值V2/3为0. 105; Norm Finder排名前两名为TBP2和YLS8,表达稳定值为0. 160和0. 191。使用内参基因YLS8和TBP2分析火龙果甜菜色素合成途径关键基因HpCytP450-like1的表达水平,与基因Hp Cyt P450-like1在火龙果果实发育期表达趋势一致。[结论]从17个候选基因中筛选出2个理想的的内参基因YLS8和TBP2,可作为火龙果果实发育期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研究。

桂北传统山地聚落整体性保护与发展研究——以楠木湾为例 下载:52 浏览:263

张慎娟1,2 曹世臻1 《中国城镇》 2018年4期

摘要:
桂北传统山地聚落是特定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习俗等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信息和地域文化价值。然而,面对快速城镇化带来的聚落人口流失、农业产业凋敝、场所空间及活力衰退等外部冲击,以及聚落自身规模小、分布散、设施差等内部制约的共同影响,桂北传统山地聚落正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危机。通过田野调查及实证研究,在分析桂北传统山地聚落保护与发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基础上,结合桂林市资源县河口乡楠木湾传统山地聚落保护与发展的典型实例,提出整体性的保护与发展方法。从城乡差异互动的宏观层面,审视聚落价值,确定保护目标;从村与村协同发展的中观层面,整合聚落资源,定位差异特色;从各聚落整体发展的微观层面,细化具体措施,落实发展基础。

林下山地鸡养殖技术 下载:402 浏览:410

徐丽华 《当代畜牧兽医》 2020年3期

摘要:
各行各业因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实现了相应的进步,其中养殖业的发展与创新也十分瞩目。林下山地鸡作为新饲养方式之一,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备受养殖户喜爱。本文围绕林下山地鸡的养殖技术展开了研究,期望能够帮助养殖户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贵州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与动态变化研究——以平塘县为例 下载:71 浏览:481

蒙正永1 谢刚2 陈阳2 肖玖军2 张蓝月2 董艳艳2 潘伯娟2 李可相2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10期

摘要:
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为研究区,运用2010、2015年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3S"技术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平塘县石漠化现状、动态变化及石漠化动态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平塘县石漠化土地面积为64 085.20 hm2,占全县监测土地总面积的29.32%;石漠化程度以轻度(占比48.84%)和中度(占比47.81%)为主;石漠化土地和潜在石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林地上;对比2010年石漠化监测结果,从石漠化演变类型来看,全县石漠化严重状况有所缓解,石漠化土地逐渐向良性演变,但局部石漠化程度有所加剧。从石漠化转移矩阵来看,潜在石漠化增加最为显著,主要由轻度、中度转化而来;中度石漠化减少最为显著,主要转化为轻度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从变化速率来看,平塘县石漠化面积年变化量为-2 323.08 hm2,年变化率为-3.07%。总体来看,平塘县石漠化变化的主要类型是潜在石漠化和中度石漠化。

高应变率下多尺寸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动态压缩力学性能研究 下载:89 浏览:471

梁宁慧1,2 杨鹏1,2 刘新荣1,2 钟杨1,2 郭哲奇1,2 《新材料》 2018年5期

摘要:
采用Φ74mm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试验装置,对两种尺寸聚丙烯细纤维和一种尺寸聚丙烯粗纤维单掺及混掺的混凝土试件进行冲击压缩试验,对比分析粗、细纤维及不同纤维掺量比的多尺寸纤维混凝土试件在五种不同应变率下的动态压缩强度、动态压缩变形、动态压缩韧性和破坏特征,研究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动态压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应变率的增加,素混凝土及纤维混凝土的动态压缩强度、动态压缩变形和动态压缩韧性表现出显著的应变率效应;在试验应变率范围内,粗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动态抗压强度最高,相对素混凝土增幅为132.36%213.85%;多尺寸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动态强度增长因子与素混凝土基本一致;掺入多尺寸聚丙烯纤维可有效增大混凝土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动态峰值应变和动态极限应变;多尺寸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动态极限韧性较高,其中细聚丙烯纤维含量为1.2kg/m3时混凝土动态极限韧性最高,增幅为121.11%。

山地丘陵区小流域次降雨产流产沙过程研究 下载:82 浏览:491

李红1,2 任兵1,3 周明华1 马菁2 江南1 王勇2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7期

摘要:
为探究山地丘陵区小流域次降雨的流量与含沙量响应过程,选取四川省盐亭县万安小流域和其内嵌套的苏荣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18年7月12日次降雨过程中降雨-流量-含沙量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本次降雨的降雨量较小,流域面积较小的苏荣小流域流量峰值出现时间稍稍滞后于降雨量峰值出现时间,含沙量与流量响应迅速且变化趋势一致;面积较大的万安小流域,汇水速度较慢,径流携带泥沙能力较弱,表现出含沙量与流量无显著相关的特性;万安小流域径流输沙模数远小于苏荣小流域,苏荣小流域平均输沙模数为万安小流域的30多倍。

全国水土保持功能年度价值评价研究 下载:87 浏览:454

王海燕1 丛佩娟1 冯伟1 鲍玉海2 贾国栋3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3期

摘要: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释义》对水土保持功能的定义,分析了水土保持设施、地貌植被所发挥或蕴藏的有利于保护水土资源、防灾减灾、改善生态、促进社会进步等作用的内涵。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我国水土流失特点、水土保持现状,界定出水土保持功能价值概念。采用生态经济学计量方法,结合实际调研情况,分析各个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建立了水土保持功能价值评价模型。按照国家水土保持区划一级分区,适当考虑二级分区和三级分区,以及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站网分布概况,收集39个典型县(市、区)2016年度的土壤、水文、气象等观测资料,测算出其水土保持功能价值,进而推算至全类型区,再从8个水土保持一级分区的水土保持功能价值推算出2016年度全国水土保持功能价值,并在对测算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对国家制定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对策提出了建议。

绍兴山地古村落的环境适应性分析——以上虞丁山村为例 下载:68 浏览:427

戴美纳1 张懈1 玄峰2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4期

摘要:
山地古村落是绍兴地区一种典型的传统民居聚落形式。本文以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岭南乡丁山村为例,以自然环境适应性和人文环境适应性作为切入点,通过实地调研、村民访谈及现状卫星图分析等手段对其村落空间格局和建筑形态与地形、气候及民俗习惯等因素的关联性进行分析,以探究绍兴山地古村落在布局与形态等方面对环境影响因素的应对策略及其所承载的古代匠人的营建智慧。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浙江省关于坡地村镇建设的相关政策与举措,提出山地古村落的营建思想对当下坡地村镇建设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F1代苏香杂交猪GAS7、JHDM1A基因组织表达水平研究 下载:84 浏览:501

阮涌1,2,3 嵇辛勤1,2,3 苟维胜4 卢贤君1,2,3 赵佳福1,2,3 段志强1,2,3 倪萌萌1,2,3 《生物技术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研究GAS7、JHDM1A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分布情况。[方法]试验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了苏香杂交猪的心、肝、脾、胃、肾、脑、小肠和背最长肌在各组织的分布表达情况。[结果]GAS7基因在脑表达含量最高(5.23±2.14),在心脏中表达量最低(0.07±0.03),且与脑中的表达量呈极显著差异(P<0.01),JHDM1A基因在脑部表达含量最高(32.79±12.76),在心脏(0.18±0.08)和肝脏(0.18±0.09)中表达量最低,且与脑中的表达量呈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GAS7基因主要在脑、肝脏组织表达并发挥其生理作用,而JHDM1A基因主要在脑组织表达并发挥其生理作用,此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GAS7基因、JHDM1A基因在肉质或生长性能方面具体的分子作用机理奠定基础。

山地型旅游特色乡村用地整治规划方法研究 下载:74 浏览:483

徐佳芳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2期

摘要:
本文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选择山地型旅游特色乡村这一特定对象研究其用地整治规划方法,旨在得出具有可操作性和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首先提炼了山地型旅游特色乡村的特征及其现状用地问题,在此基础上,总结其用地整治规划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以及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明确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建设强度和解决宅基地及土地使用权属流转问题。再从村域和村庄两个层面,提出山地型旅游特色乡村用地整治规划的难点:一是在村域层面,要以维护大地肌理和历史文脉为前提,统筹优化村域建设用地格局,重点通过凋敝村整治实现村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的效果;二是在村庄层面,从政策和技术两方面着手,通过村庄混合用地引导村庄用地整治规划,实现乡村土地的复合利用,并为村庄用地权属的确定提供规划量化指标,是引导村庄用地功能兼容和动态有机更新的方法尝试。
[1/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