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工程安全文化传播模型构建与仿真 下载:57 浏览:395

赵珊珊 杨高升 孙誉颖 韦丁 夏欣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9年9期

摘要:
基于社团网络结构和改进经典的网络传播模型,构建工程安全文化基层传播的SIR模型,探讨工程安全文化基层传播规律。对传播过程进行仿真,得出结论:良好工程安全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会率先被低级工程安全文化覆盖,以模块化系数0.5为界,对良好安全文化覆盖规模影响方向不同;低级工程安全文化传播的感染率与传播速度和规模同向变化;低级工程安全文化最大传播规模不随易感态初始值增加的比例递减,当免疫态初始值为15%时,低级安全文化规模为最低值0.135,低携带低级工程安全文化的员工初始值更有利于控制其最大传播规模。并针对工程安全文化基层传播的主体和对象,提出管理建议。

基于失效理论的电建工程安全管理研究 下载:63 浏览:377

杨磊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9年1期

摘要:
为了解决电建工程安全管理特殊性研究不足和缺少系统安全控制研究的问题,总结了电建工程安全控制的六大特性,基于轨迹交叉论将失效理论融合到系统安全控制体系中,对电建工程系统安全控制失效度进行了分级。分析了电建工程系统安全控制的影响因素,构建了包括安全管理系统和作业安全系统的安全控制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了各因素对系统安全控制的贡献度,给出了失效度计算的公式。给合实例计算了各项目系统的安全控制失效度,根据失效度的等级提出了降低项目安全控制失效度的针对性措施。研究表明,建立的电建工程安全控制体系和失效度计算能有效地反映项目系统的安全控制状态和安全管理的定量分析,有助于企业和项目部等不同层面对电建工程安全生产的系统管控。

EPC模式下的核电工程安全质量管理实践 下载:68 浏览:405

吴德 《国际科技论坛》 2020年10期

摘要:
本文介绍了EPC模式下的方家山核电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根据国家核安全局《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HAF003)法规及其他相关安全法规的要求,结合方家山核电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过程,从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过程管理、安全隐患排查、专项安全质量监督和随机安全质量监督等各方面对方家山核电工程的安全质量管理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同时对现场实际状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希望能够为新建核电厂的安全质量管理提供借鉴和帮助。

计算机网络工程安全策略与防护病毒 下载:67 浏览:393

代连奇1 谭洪旭1 袁帅1 任利峰2 《国际科技论坛》 2019年4期

摘要:
在如此发达的现代化网络中,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网络安全不仅关系到每个人的财产也关系到各行各业人们正常的工作。网络病毒除了能盗取人们的个人信息、财产、账号以外,还能在人们的计算机内进行数据的删除、篡改和破坏。这些不安全因素已经成为当今网络工程安全问题的一个巨大威胁。对于此威胁,只能明确网络安全的各种隐患和威胁来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策略来让计算机得到正常的运行与工作。

盾构隧道拓建地铁车站施工力学特性分析 下载:11 浏览:136

林攀1 刘志春1 胡指南1 杜孔泽2 郄晓杰1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及城市环境的制约,普通暗挖法在地铁车站施工中所受的局限越来越大,结合国内外工程案例,提出双洞盾构区间隧道拓建地铁车站的方案,可为以后利用盾构隧道扩挖车站或在盾构区间内增设车站提供借鉴。采用数值模拟对既有盾构隧道拓建地铁车站的方案进行分析,重点研究拓建施工过程中既有盾构隧道的位移和应力变化规律:盾构最大主应力沿整个隧道纵向呈"W"型分布,且土体开挖对纵向一定范围内的最大主应力影响较大,而对范围外的最大主应力影响较小,该影响范围的纵向长度是固定的,为19.5 m。前3次土体开挖对盾构隧道的最大、最小主应力影响较大,而剩余部分土体开挖对盾构隧道的最大、最小主应力影响较小。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盾构区间隧道拓建地铁车站的方案是可行的,且由于国内盾构6 m直径较为普遍,施工经验也较丰富,因此有较大推广价值。

盾构隧道拓建地铁车站施工力学特性分析 下载:12 浏览:154

林攀1 刘志春1 胡指南1 杜孔泽2 郄晓杰1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及城市环境的制约,普通暗挖法在地铁车站施工中所受的局限越来越大,结合国内外工程案例,提出双洞盾构区间隧道拓建地铁车站的方案,可为以后利用盾构隧道扩挖车站或在盾构区间内增设车站提供借鉴。采用数值模拟对既有盾构隧道拓建地铁车站的方案进行分析,重点研究拓建施工过程中既有盾构隧道的位移和应力变化规律:盾构最大主应力沿整个隧道纵向呈"W"型分布,且土体开挖对纵向一定范围内的最大主应力影响较大,而对范围外的最大主应力影响较小,该影响范围的纵向长度是固定的,为19.5 m。前3次土体开挖对盾构隧道的最大、最小主应力影响较大,而剩余部分土体开挖对盾构隧道的最大、最小主应力影响较小。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盾构区间隧道拓建地铁车站的方案是可行的,且由于国内盾构6 m直径较为普遍,施工经验也较丰富,因此有较大推广价值。

基于三角模糊云贝叶斯网络的盾构下穿段施工风险评估 下载:13 浏览:169

陈洪波1 王宁2 王建西2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为进行不确定性数据下地铁下穿施工风险评估,构建了基于三角模糊云贝叶斯网络(BN)的风险分析模型。将三角模糊数与云理论相结合,提出了定性评判向定量概率分布转化的方法。引入层次分析法(AHP)和状态影响因子得到云数字特征,生成随机风险云与统计方法计算节点条件概率表CPT。以实际工程为依托,建立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网络模型,分析了施工风险水平和因素敏感性。研究结果与实际相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管线穿越式涉路工程安全评价研究 下载:33 浏览:394

李正中1 邳慧然1 王伟广2 肖庆一3 《交通技术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根据穿越式涉路工程特点及其对既有公路的影响,对穿越式涉路工程安全评价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以管线穿越式涉路工程为例,分析该类工程安全评价的要点。结合具体工程实例,评价穿越方案的可行性、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对既有公路的影响,运用有限元软件分析穿越施工过程中的土体沉降和路基稳定性,对管线穿越式涉路工程安全评价要点进行论证,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高应力下悬浮石墨烯薄膜灵敏性的仿真研究 下载:12 浏览:405

张梦 张晓平 吕根根 刘泉声 《传感器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为了利用石墨烯材料对高应力进行测量,优化石墨烯压力传感器的结构设计,采用有限元软件COMSOL对高应力作用下的石墨烯压力薄膜进行模拟分析,在验证软件计算结果可靠性的基础上,研究同面积条件下圆形、矩形和正方形的石墨烯薄膜在均布高应力作用下的受力与变形,得出矩形薄膜对应力最敏感,且薄膜的面积越大,其应力和应变也越大。对矩形薄膜的长宽比对其受力特性的影响分析表明,当矩形薄膜的长宽比大于1.6后,薄膜应力导致的应变变化较小。

基坑工程中分界边坡的安全可靠性分析 下载:65 浏览:436

卢一凡1 彭青顺1 卢昱2 李文慧1 《建筑技术学报》 2018年8期

摘要:
确定分界边坡的定义和功能并阐明其质量技术要求,指出目前分界边坡的特点是很多基坑的深度超过10 m且个别工程不具备止水挡墙特性。结合基坑工程事故和隐患,探讨分界边坡的质量控制要点。

层次分析法在连申线航道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下载:64 浏览:282

张政涛1,2 陈少忠1,2 《交通技术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为有效提升连申线航道整治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在分析该航道整治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全面的施工安全管理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基本理论,以所提出的施工安全管理指标体系为依据,建立了以目标层、准则层及因素层为主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进而通过专家咨询法构造了判断矩阵,最终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得到了指标权重集。通过对各指标权重的分析,使同一体系下各指标得以量化,为更加有效地进行施工安全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撑。

冬春两季表流人工湿地-氧化塘交替组合氮磷去除效果研究 下载:57 浏览:420

华祖林1,2,3 石佳佳1,2,3 董越洋1,2,3 沈健4 聂永平4 倪效欣4 白雪1,2,3 《环境科学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针对人工湿地冬春两季对尾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较差的弱点,为达到湿地处理系统全年水质目标,构建了表流人工湿地-氧化塘交替系统,以某污水处理厂尾水为处理对象,研究冬春两季该湿地系统对尾水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氧化塘对TN和氨氮的去除效果优于表流人工湿地,两者的间隔使用,有效的改善了冬春两季氮磷的去除情况。冬春两季对TN的去除率范围分别为30%~54%、55%~66%;对氨氮的去除率范围分别为33%~55%、75%~82%;对硝态氮的去除率范围分别为21%~47%、49%~58%;对TP的去除率范围分别为50%~69%、64%~69%。表流人工湿地与氧化塘的交替组合,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纯表流湿地冬春季存在的弱点,从而对尾水处理取得更好的效果。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关于安全监督模式程序化的研究 下载:21 浏览:343

叶汉鹏 《低碳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高危性行业,近年来出台的一些法律法规为建筑工程安全监督工作指明了方向,既科学又便于操作的监督模式是适应新形势下安全生产的主流。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避免不了会受到各种干扰,这些不安全因素使得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监督成为了重中之重。本文简要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监督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对应的应对策略,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交通工程安全设施施工与管理探讨 下载:33 浏览:1216

郝斯奇 《当代管理》 2025年1期

摘要: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交通,尤其在近些年经济高速发展,交通工程的安全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只有保证了交通工程的安全,人们的出行才能得到保证。而在当前交通工程建设发展现代化的今天,交通设施的施工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交通工程安全设施的施工与管理进行研究,希望能对交通工程事业提出更好的建议,以此来推动相关事业的更好发展。

浅谈建筑工程安全教育平台的设计与应用 下载:42 浏览:472

吴孟文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5年1期

摘要:
建筑规模和技术质量的提高给人们带来了更加舒适的办公和生活环境,但安全事故频发给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带来了负面影响。施工涉及大量大型施工设备、材料和不同专业的施工项目。在施工单位安全管理缺失的情况下,现场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和风险点,没有被及时发现和解决,导致事故概率大幅增加。针对安全管理的缺陷,建设单位需要从安全教育平台的设计和应用角度,优化现有的安全管理教育,不断降低事故率。

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安全设施施工技术研究 下载:33 浏览:1445

杨权昌 《交通技术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随着高速公路交通工程的发展,对安全防护设施的建设与安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保证高速公路通行的稳定与安全,给司机们带来更好的安全性。通过对护栏、隔离栏、防眩晕装置和交通标志的施工安装技术需求的分析,可以帮助优化高速公路的安全防护设施建设方案,从而使其在高速公路交通中的安全保护功能得到更好地发挥,从而保证人民群众的安全出行。

核电工程安全管理的实践与创新 下载:88 浏览:974

董海龙 《核工业与技术》 2024年1期

摘要:
结合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由于经济形势的不断创新,核电工程服面的管理技术和施工技术都在逐步提升,为了切实保证其能够实现高效率提搞核电工程的安全性必须保证管理制度的实践与创新,尤其是处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要将信息化技术与安全管理制度相结合,从而切实提高核电工程安全管理的效率。为此,本文结合核电工程安全管理的实践与创新进行研究,并结合相关问题提出具体措施。

核电工程安全风险评价与管控的策略探讨 下载:149 浏览:1501

长孙欣政 《核工业与技术》 2023年11期

摘要: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核能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能源。在核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其具有安全稳定、无污染等特点,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核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核电工程施工环境复杂、施工技术要求较高、施工设备种类较多等特点,在核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风险,因此加强对核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安全风险的评价与管控工作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首先简要分析核电工程安全风险评价与管控的作用,随后详细阐述核电工程安全风险评价与管控的策略,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EPC模式下的核电工程安全质量管理实践 下载:186 浏览:1939

徐逸凡 邓正宝 吴丹蕾 《核工业与技术》 2022年8期

摘要:
目前,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约占70%,然而这些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造成环境污染。近年来,大范围、长时间和多地区的雾霾已经严重地威胁人民健康,治理雾霾已经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战略任务。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雾霾问题,需要大幅度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而核电作为高效、高能源密度的清洁能源,发展核电对实现绿色低碳经济、减少大气污染、保证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就EPC模式下的核电工程安全质量管理进行简要探讨。

核电工程安全管理技术优化改进 下载:388 浏览:2923

武首敬 《核工业与技术》 2021年2期

摘要:
核电厂是使用核能发电的组织。核电厂的运行中存在许多潜在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核泄漏或设备故障,将不可避免地发生不可估量的损失。从这个意义上讲,有必要全面管理核电站的运行和安全管理,及时消除所有隐患。本文讨论核电厂安全运行的对策,以期为核电厂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