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11例中枢神经细胞瘤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分析 下载:45 浏览:342

王湘连1 刘伟1 杜敏1 叶媱1 高洪波1 郑向鹏1 周道安2 《肿瘤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2012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11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5例,中位年龄26岁。术前均行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检查,术后行病理学镜下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11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6例给予术后放疗,肿瘤剂量50~59.4Gy。[结果] 11例患者磁共振检查T1均为等或低信号,T2高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8例伴有钙化,10例伴囊变,7例伴血管留空影。全组患者ADC均值为603.27×10-6±175.69×10-6mm2/s(范围319×10-6~923×10-6mm2/s)。其中6例患者被误诊,原因是其发病部位、T1WI及T2WI信号特点与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等疾病相似,因此需结合发病年龄、强化特点、钙化、囊变和ADC值,以及病理特点进行鉴别。11例患者组织学表现为神经毡样结构,间质血管丰富,核周空晕("煎蛋样外观"),免疫组化Syn阳性9例,NSE阳性8例,NeuN阳性11例,10例患者Ki-67为1%~5%,1例为10%。随访23~95个月,6例手术全切,5例次全切。全组2年无进展生存期(PFS)为90.0%,5年PFS为77.1%,中位复发时间45个月。[结论] CNC在术前易与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以及少突胶质细胞瘤等疾病混淆。磁共振特征为肿瘤多伴有出血钙化、囊变、弥散受限。依靠磁共振基本可以明确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病理学特征为镜下核周空晕和神经毡样结构。免疫组化标志物Syn和NSE在准确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42例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初次临床诊断分析 下载:43 浏览:355

姜利军 朱思娴 陈歆 刘飞 刘东伯 孙伟 刘顺芳 《肿瘤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初次临床诊断特征,以期提高肿瘤的初次诊断率。[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于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诊断为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42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组织类型、病理类型和影像学资料,研究治疗前临床诊断的特点。[结果] 42例颅内生殖细胞肿瘤患者中,40例初次临床诊断为肿瘤相关性病变,包括19例影像学诊断(47.50%)、14例临床表现诊断(35.00%)、7例辅助检测诊断(17.50%);影像学诊断生殖细胞性肿瘤的敏感性为45.24%。[结论]对于出现特异性临床表现的青少年患者,应结合异常血清学指标,辅助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特征,进行综合诊断,可提高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初次诊断率。

直肠癌术后随访及常见并发症的影像学评估进展 下载:26 浏览:247

邓慧媛 许泽艳 廖承德 《肿瘤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直肠癌治疗的手术方式日趋繁多,术后解剖改变情况复杂,选择合理或最佳的影像学检查对直肠癌患者进行术后评估尤为重要。全文就接受不同手术方式的直肠癌患者术后随访、并发症及肿瘤复发的影像学特点及检查方法选择进行综述。

表现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下载:80 浏览:500

​周丹丹 吴涛 王诺 沈雷 王思洋 丁素菊 邓本强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分析表现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长海医院自2007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确诊为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表现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组和单纯性颅内压增高组,对两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现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组42例(42.0%),平均年龄(36.3±14.4)岁,男女比例1.2∶1,有明确病因30例(71.4%)。单纯性颅内压增高组54例(54.0%),平均年龄(40.7±13.7)岁,男女比例1.16∶1,有明确病因31例(57.4%)。与单纯性颅内压增高组相比,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组的患者入院后误诊比例低(11.9%vs.29.6%,P=0.037),脑实质损伤阳性比例高(61.9%vs.20.3%,P=0.000),发病48 h内接受抗凝治疗的比例高(26.3%vs.9.3%,P=0.027)。结论表现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CVST患者易早期诊断及抗凝治疗。

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临床-电-影像学特征分析 下载:82 浏览:509

​苗爱亮 王凌玲 余年 王迎新 葛剑青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探讨抗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电-影像学特征。方法对本院自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明确诊断的5例抗GAD抗体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临床症状学、EEG、影像学特征及其与预后之间关系。结果 5例患者中4位为女性,发病年龄分别为44岁(例1)、26岁(例2)、27岁(例3)和17岁(例14)。2例女性患者以新发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起病, 2例女性患者以癫痫频发起病。1例老年男性(例5),以反应迟钝起病,发病年龄为70岁。4例女性患者初次EEG背景为中-重度异常,明显差于男性患者。伴有双侧岛叶、内侧颞叶及海马异常信号的例1、例3和例4患者中观察到视频EEG存在明显的局灶性异常的不稳定性。例3起病3年时视频EEG清醒及睡眠期频见起源于左颞的临床下发作,发病4年时出现左上肢的皮质下肌阵挛。例4发病20个月时清醒及睡眠期频见起源右颞局灶性发作伴意识障碍和临床下发作。此3例患者均遗留癫痫发作及明显的记忆力障碍。例2和例5的病灶位于大脑中线附近,尽管例2以新发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起病,发病初期EEG背景重度异常,但经过治疗,未遗留癫痫发作及明显记忆力减退。例5经过免疫治疗,基本恢复正常。此2例患者预后较好。结论临床中首次出现癫痫发作的患者,且癫痫有频发的趋势或新发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视频EEG中频见起源单侧或者双侧颞叶局灶性发作和/或临床下发作,建议筛查免疫因素。伴有双侧岛叶、内侧颞叶及海马受累的抗GAD抗体阳性的患者EEG局灶性异常存在明显不稳定性,这或许是抗GAD抗体阳性患者癫痫难治的原因之一。而且这类患者预后差,往往遗留癫痫及记忆力下降。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与帕金森病影像学脑白质病变及“燕尾征”改变的差异 下载:84 浏览:487

​张绿明1 万志荣1 韩旭2 李继来1 王培福1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与帕金森病(PD)影像学脑白质病变(WML)及"燕尾征"改变的差异。方法纳入53例PD、16例VP,收集一般临床资料,评价二组影像学WML特点及SWI序列"燕尾征"征象,计算两组WML程度的差异及黑质致密部背外侧区"燕尾征"的出现率和消失率。结果 VP组多合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临床常合并认知障碍、球麻痹症状,但静止性震颤少见(P=0.000)。VP组Fazekas分级标准评分深部WML得分高于PD组(P<0.05);但脑室旁WM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有84.9%的患者出现单侧或双侧"燕尾征"消失,而VP组仅有25.0%(P<0.05),且PD组"燕尾征"平均得分高于VP组(P<0.05)。结论通过计算头颅影像学WML程度及SWI序列"燕尾征"征象消失程度,有助于VP和PD的临床鉴别。

缺铁性贫血相关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下载:84 浏览:495

​郭冬冬1 赵振宇2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分析缺铁性贫血(IDA)相关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连续收集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0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8例IDA相关性CVST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1)18例患者血红蛋白浓度为(81.6±16.0) g/L,范围为53~112 g/L;轻度贫血5例,中度贫血11例,重度贫血2例;血小板计数为(371.9±202.5)×109/L,范围为(64~825)×109/L。(2)18例患者均以头痛为首发症状,其中5例为孤立性头痛。14例患者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其中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11例,意识障碍5例,癫痫2例。(3)颅脑MRI+磁共振静脉成像(MRV)特征为:静脉性梗死14例,其中10例合并出血转化;2个或2个以上部位静脉窦受累16例,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为横窦(16例)、乙状窦(13例)及上矢状窦(9例)。(4)18例患者均行抗凝治疗,急性期死亡1例,随访3~6个月预后良好17例。结论 IDA相关性CVST多见于中重度贫血的中青年女性,头痛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常见,易出现多个静脉窦受累伴静脉性梗死及出血转化,抗凝治疗后预后良好。

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的评估 下载:94 浏览:526

​董丽丽 张斌升 韩红星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脑卒中事件中缺血区域可通过动脉再通或侧支代偿实现血流再灌注。侧支循环代偿程度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与转归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临床工作中对侧支循环进行全面的评估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本文围绕侧支循环影像学评估技术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危机护理干预在影像学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79 浏览:489

杜彩虹 曹务腾 周智洋 《中国护理学报》 2018年2期

摘要:
良反应、护理纠纷、护理差错、心理状态、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纠纷及护理差错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前患者SDS评分及S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机护理干预在影像学检查中应用,可降低护理纠纷及护理差错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危机护理干预在影像学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56 浏览:333

杜彩虹 曹务腾 周智洋 《临床医学杂志》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危机护理干预在影像学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行影像检查就诊的患者65例为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危机护理干预;另抽取同时间段在我院行影像检查就诊的患者65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护理纠纷、护理差错、心理状态、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纠纷及护理差错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前患者SDS评分及S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机护理干预在影像学检查中应用,可降低护理纠纷及护理差错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针灸配合振动系统对脑瘫患儿的影像学评价 下载:99 浏览:499

陈溪 王春南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振动系统对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并通过头MRI影像学结合超声学评价脑瘫患儿的脑发育概况,探讨针刺配合振动系统对脑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脑瘫足月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针刺组、振动组和振针组,每组各30例。分别对比治疗前后头MRI及超声测定脑室内扩张程度并开展脑发育评估;使用肌肉超声检测3组患儿双下肢腓肠肌内侧头横截面积。结果:经治疗后,3组患儿脑室内侧旁白质出现软化病灶。针刺组疗效不及其他两组,振刺组优于振动组,振针组疗效优于其他两组。结论:通过对90例患儿的临床疗效对比,针刺配合振动系统治疗小儿脑瘫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和振动疗法,影像学评价可作为小儿脑瘫的临床治疗的客观依据。

中医经方泽漆汤治疗胸腔积液及胸腔粘连患儿成功消除胸胁疼痛并取得胸部影像学吸收进展1例 下载:27 浏览:450

李忠旭1.2 王卫涛3(通讯作者) 《当代中医药》 2025年3期

摘要:
患儿,女,10岁,右侧胸部部疼痛1年余,西医诊断:1.右侧胸腔积液2.胸膜粘连,中医诊断:胸部内伤病 水毒内郁证。运用中医经方泽漆汤口服治疗10天,患儿胸胁疼痛消除并取得胸部影像学吸收进展。本文就患儿通过中医经方泽漆汤口服治疗获得胸胁疼痛消除并取得胸部影像学吸收进展的资料展开讨论。

卵巢肿瘤运用256层螺旋CT的影像学表现以及鉴别诊断分析 下载:31 浏览:308

袁芳 《肿瘤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临床分析卵巢肿瘤运用256层螺旋CT的影像学表现以及鉴别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于2019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70例卵巢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病情经手术病理确诊,均给予256层螺旋CT诊断,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与病理检测的结果,并对多层螺旋CT检测的卵巢囊腺肿瘤良恶性的特点、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经手术病理证实,256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为91.43%,与病理诊断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患者的卵巢囊腺肿瘤直径和CT值均小于或少于恶性组相应指标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6层螺旋CT用于卵巢肿瘤诊断中,可提高鉴别作用,并且可以基本确定良性和恶性,值得推广应用。

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神经影像学临床分析 下载:16 浏览:177

彭炳南 《神经科学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目的: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神经影像学的临床特征及分析;方法:研究选取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32例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以1998年世界神经病学联盟(WFN)的修订诊断标准,32例患者均被确诊或拟诊为ALS。对颅脑MRI的CST判定为异常的定位MRI阳性组,其余为阴性组。并对1例患者的DTI及DTT结果进行单独分析,以此判定MRI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诊断效果;结果:对患者进行MRI检查结果显示,T2W1双侧CST对称性呈现出高信号的患者6(18.75)例,没有改变的患者26(81.25)例,对其中1例确诊为ALS的MRI阳性患者进行了颅脑DTI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CST、内囊膝部、穹隆等白质纤维束的FA都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降低,其中CST的FA降低幅度最大,通过运用DTT对患者的内囊后肢水平纤维束进行追踪,结果显示出患者的CST呈现出严重损伤。通过对患者的颅脑MRT2W1的CST表现进行分组,CST高信号者为MRI阳性组,否则即为MRI阴性组,在对2组的起病年龄、平均病程及椎体束征等级的比较中发现,阳性组的起病年龄要明显小于阴性组(P<0.05),而阳性组的椎体束征等级则要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颅脑MRI对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诊断具有一定效果,根据MRI结果的异常改变能够对ALS的临床表现进行判断,但整体ALS患者在MRI中的阳性率有待提高,需要探索更多的MRI指标进行判定,从而提高MRI对于ALS诊断的准确性。

以肺空洞为临床表现的肺腺癌1例 下载:96 浏览:882

王晓东 梁立杰 喻昌利 《肿瘤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
肺癌是一种较为致命的疾病,5年存活率不到15%,肺腺癌(LUAD)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一种较为常见亚型 [1]。肺空洞是指肺组织坏死后,在肺泡中形成的空腔[2]。有相关研究表明,以肺空洞为临床表现的空洞型肺癌在肺癌中发生率较低,仅为10%[3],且在少见的癌性空洞中,鳞癌性空洞多于肺腺癌 [4]。本文现以肺腺癌性空洞患者为例进行报道,对可以引起肺空洞性病变的相关疾病进行鉴别,以提升疾病诊断的精确性,避免错过诊治的最佳时期。

肿瘤早筛与诊断技术的最新进展 下载:889 浏览:831

陆璐 杜晓静 《肿瘤研究》 2024年2期

摘要:
随着肿瘤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寻找早期检测和筛查方法成为人们健康管理的重要议题。本文综述了肿瘤早筛与诊断技术的最新进展,以期为医学界和公众提供有益信息。最新进展包括影像学技术、生物标志物、基因检测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各种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的分析,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的探讨,为肿瘤早期诊断提供有益的参考。

骨尤文瘤与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影像学对照认识实践 下载:106 浏览:1207

​李丰旭 卢振兴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8期

摘要:
目的 分析、比较骨尤文瘤、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2022年5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36例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骨肿瘤临床分型,对患者分组。对照组(23例)纳入骨尤文瘤患者,观察组(13例)纳入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患者,对2组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 两组X片、CT扫描比较显示,两组骨质破坏例数占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骨膜反应例数占比较高(P<0.05)。 结论 骨尤文瘤、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在临床表现上易于混淆,两种骨肿瘤均可造成明显的骨质破坏,但骨尤文瘤可造成明显的骨膜反应。通过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确诊、区分这两种骨肿瘤。

腹部神经节细胞瘤患者CT检查的影像学的诊断价值分析 下载:120 浏览:1236

张林池1 葛静妮2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6期

摘要:
目的:分析CT影像学对腹部神经节细胞瘤患者检查诊断准确率。方法:本次研究参与者为疑似腹部神经结细胞瘤患者60例,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患者同时进行能谱CT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两种诊断结果的准确率。结果:通过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结果,发现能谱CT的诊断结果更接近于病理结果;相比彩色多普勒超声,能谱CT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更高,P<0.05。结论:能谱CT检查可以有效观察肿瘤的形态、密度、边界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来确定病变的特征,这对于病灶定位、分期和评估手术可行性等均具有重要价值。

吉非替尼与奥西替尼在EGFR+肺腺癌治疗中影像学改变对比 下载:238 浏览:2256

胡斌 《肿瘤研究》 2022年9期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吉非替尼与奥西替尼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肺腺癌治疗中影像学改变。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EGFR+肺腺癌患者共30例,对照组14例采用吉非替尼治疗,研究组16例采用奥西替尼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的肿瘤大小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肿瘤大小无差异,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以及治疗6个月对比,研究组肿瘤大小缩减幅度大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FR+肺腺癌治疗中采用吉非替尼与奥西替尼治疗,奥西替尼治疗效果更好,疗效更为显著,值得推广。

放射影像学CT及普通平片在颌骨肿瘤方面的表现及诊断 下载:234 浏览:2250

梅剑锋 《肿瘤研究》 2022年3期

摘要:
目的:探究放射影像学CT及普通平片在颌骨肿瘤方面的表现与诊断。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颌骨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对其进行普通平片检查和CT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比较CT扫描方式的观察组患者中肿瘤部位与病理检查结果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80.65%,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普通平片检查相比,CT扫描更能够较为准确的对颌骨肿瘤进行准确的检测与诊断,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