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在PCI患者心血管事件预防中的作用 下载:114 浏览:1130

杨月琴 《现代康复医学》 2024年11期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心血管事件预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PCI术后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分析其对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生活质量及康复进程的影响。研究发现,术后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为PCI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对冠心病患者远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下载:86 浏览:509

方仙 叶晓云 何显森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对冠心病患者远期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兰溪市人民医院诊断的冠心病患者174例,对其进行12个月的随访,根据随访期内MACE发生情况分为MACE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FGF21水平,使用Cox回归分析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预测效能。结果共发生MACE 62例,MACE组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高敏C反应蛋白(hs-CRP)、FGF2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2.045、3.828、9.859、11.610,P <0.05);高水平hs-CRP(HR=1.001,P <0.05)及高水平FGF21(HR=1.014,P <0.05)是MACE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FGF21、hs-CRP在最佳截点预测MACE事件发生的AUC分别为0.843及0.704,FGF21诊断敏感度高于hs-CRP。结论 FGF21对冠心病患者MACE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效能,最佳截点为286.72 ng/mL。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96 浏览:516

张赞伟 胡小菁 魏文扬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microRNA-208a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西安市第九医院心内科就诊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17名。根据有无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s)分为MACEs组64例与无MACEs组153例。采用RT-PCR测量血清microRNA-208a的表达。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microRNA-208a对AMI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MACEs、年龄、高敏肌钙蛋白I(cTnI)、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缺血再灌注时间、microRNA-208a均高于未发生MACEs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未发生MACEs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性别、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microRNA-208a预测AMI发生MACEs的最佳临界点为1.4。当microRNA-208a为1.4时,microRNA-208a预测AMI发生MACEs的灵敏度为67.2%,特异度为90.8%;AUC曲线下面积为0.8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年龄[HR:1.03;95%CI:1.01-7.37]、cTnI [HR:1.17;95%CI:1.08-71.96]、NT-proBNP [HR:1.23;95%CI:1.14-2.73]、CK-MB [HR:1.38;95%CI:1.17-2.14]、心肌缺血再灌注时间[HR:1.43;95%CI:1.21-1.93]、microRNA-208a [HR:2.98;95%CI:1.81-3.73]是AMI患者发生MACEs的危险因素,LVEF [HR:0.93;95%CI:0.89-0.96]是AMI患者发生MACEs的保护因素。结论年龄、c TnI、NT-proBNP、CK-MB、心肌缺血再灌注时间、microRNA-208a是AM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microRNA-208a表达水平高者预后差。

三伏贴防治慢性心力衰竭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队列研究 下载:94 浏览:524

刘宁 宋宪波 谭莉娜 王建明 朱志扬 曲争艳 《当代中医药》 2020年2期

摘要:
目的观察三伏贴对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纳入160例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CHF患者,对照组80例予常规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80例再加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从三伏第一天至出伏贴敷,隔日贴敷1次,每次贴敷4~6h,共20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质量量表(MLHFQ)、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评价治疗后临床疗效;6个月后随访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分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与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三伏贴治疗、合并症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9.87%,对照组为72.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血浆NT-proBNP水平、MLHFQ评分明显降低,SF-36量表评分明显升高(P<0.01)。CHF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对照组分别为再入院31.6%、急性心力衰竭21.5%、心源性死亡2.5%,治疗组分别为15.2%、7.6%、1.3%,治疗组再入院、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心血管事件相关因素分析显示,三伏贴治疗是CHF患者再入院和急性心力衰竭事件的相关因素(B=-0.955,B=-1.202),未发现心源性死亡的相关因素。结论三伏贴能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能够减少CHF患者的再入院及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探讨危险因素分析在老年冠心病护理的应用方法及效果 下载:123 浏览:1596

黄惠玲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10期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危险因素分析在老年冠心病护理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01月-2023年01月间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基于危险因素分析下的针对性护理),各40例,比较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各方面危险因素的分析,并展开针对性护理,对于减少患者、管理等导致的不安全事件及不良心血管事件起到了积极意义,提高患者认知,改善生活质量,可推广。

氯吡格雷不同给药方案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血管事件疗效观察 下载:134 浏览:1780

周峻礁 万里红 彭雪梅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期间不同的预防性氯吡格雷用药方式对于手术后心血管事件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我院收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80例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分析。80例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划分为两组。常规组患者在手术前6小时提供氯吡格雷预防用药,实验组在手术前48小时、24h提供双重负荷量预防用药。回顾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支架内血栓形成率以及缺血性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采用双重负荷量氯吡格雷的预防用药效果更加显著,有利于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给予双心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遵医行为、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下载:158 浏览:1829

张茜 《护理研究杂志》 2022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接受双心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7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介入治疗,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及双心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遵医行为、血糖指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血糖指标并无显著差异(P>0.05),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血糖指标相较于参照组患者显著下降,且遵医行为显著改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较于参照组患者更低,组间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显现(P<0.05)。结论:双心护理应用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之中能够取得较为明显的应用效果,患者遵医行为得到明显改善,更为主动地接受治疗。因而患者机体恢复效果更好,血糖指标得到改善,且治疗过程中安全性更高,值得将该护理干预措施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研究 下载:378 浏览:3229

宁馨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1期

摘要:
围绕高血压患者展开研究,探讨方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近期住院的高血压患者,共计筛选出507例,收集所有患者资料,分析各项指标,针对这些影响心血管事件的指标因素展开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过一系列研究,发现总发生了为46.15%,其中男性患者发病率几率相对较高,达到70.09%,女性患者仅有29.91%。通过科学分析得知,影响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较多,包括性别、年龄、血浆纤维蛋白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结论:在治疗高血压患者时,要考虑到常规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等因素,还要注意血浆纤维蛋白原,该因素属于较为特殊的危险因素。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G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下载:115 浏览:1175

杨文萍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3期

摘要:
目的 探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糖化白蛋白(G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ACS患者165例,根据疾病类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n=68)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n=97),另选取同期因胸痛住院治疗经冠脉造影排除ACS患者为对照组(n=45),检测对照组入院即刻(T0),UAP组和AMI组T0、入院6h(T1)、24h(T2)和72h(T3)外周血GA水平;所有患者出院后接受6个月随访,评估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比较MACE组和非MACE组一般临床资料及不同时间点外周血GA水平;Cox回归分析评价外周血GA水平与ACS患者MACE发生的关系。结果 UAP组和AMI组患者的外周血GA水平随着时间延长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均于T2时达到最大值(P<0.05);T0时,三组患者的外周血GA水平比较,AMI组>UAP组>对照组(P<0.05);T1、T2、T3时,AMI组患者的外周血GA水平均明显高于UAP组(P<0.05)。出院后6个月内,ACS患者的MACE发生率为23.64%(39/165);MACE组和非MACE组患者的ACS类型、Gensini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外周血GA水平随着时间延长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均于T2时达到最大值(P<0.05);T0、T1、T2、T3时,MACE组患者的外周血GA水平均明显大于非MACE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ensini积分、T1、T2时外周血GA水平是影响ACS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外周血GA水平在ACS患者中升高,在不同类型ACS患者中差异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存在相关性,临床可通过监测外周血GA水平,对ACS患者MACE发生情况进行评估。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