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儿童代谢综合征与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下载:24 浏览:268

林瑶1 石琳1 米杰2 孟玲慧3 陆萍1 刘杨1 张圆圆1 张明明1 丛晓辉1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代谢综合征与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165例原发性高血压的10岁及10岁以上患儿进行靶器官损害的评估,并将其分为代谢综合征组(58例)和无代谢综合征组(107例),比较两组患儿靶器官损害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65例患儿中,58例(35.2%)合并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组和无代谢综合征组总的靶器官损害发生率分别为84.5%(49/58)和60.7%(65/107),心脏损害发生率分别为48.3%(28/58)和30.8%(33/1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耐量受损者靶器官损害发生率为86.1%(31/36),明显高于血糖正常者64.3%(83/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代谢综合征、病程>6个月和平均舒张压≥80 mmHg(1 mm Hg=0.133 kPa)是靶器官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儿童原发性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者发生靶器官损害概率明显高于无代谢综合征者,是靶器官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儿常规进行糖代谢等代谢指标检测利于早期发现靶器官损害,以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还原

康复训练指导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67 浏览:274

侯国锐 《诊断医学》 2019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指导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康复训练指导。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二尖瓣前叶舒张期E峰至心室间隔距离(EPSS)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可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在心肌梗死中的表达及他汀类药物对其影响 下载:61 浏览:206

李盼盼 《诊断医学》 2018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大鼠中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的表达及他汀类药物对其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左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组)10只,心肌梗死组(AMI组)10只,他汀组(P组)根据服用他汀类药物剂量的不同将他汀组分为常规剂量组(A组)(20mg/kg·d)10只和大剂量组(B组)(80mg/kg·d)10只。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发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梗死区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RT-PCR法检测其mRNA的表达。结果各组大鼠心肌梗死区心肌组织中内皮细胞钙黏蛋白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高于SH组(P<0.005)。心肌梗死组不同他汀类药物剂量组中B组浓度低于A组(P<0.005)。结论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浓度在急性心肌梗死组增高,而且在心肌梗死组中大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可抑制血浆中内皮细胞钙黏蛋白的增高,他汀类药物可调节其表达促进心肌梗死的预后。

动机性访谈对冠脉介入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下载:93 浏览:501

赖春燕 马建林 《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对冠脉介入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9月-2017年8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74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顺利完成冠脉介入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动机性访谈护理,两组护理观察时间6个月。结果研究组在护理第3个月与第6个月的服药依从性评分都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7.774、8.262,P均<0.05)。两组护理后的自我效能评分都高于护理前(t值分别为6.739、2.657,P均<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t=4.194,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7.260、3.661、5.264、6.141、3.495、5.002,P均<0.05)。研究组的累计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11.642,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在冠脉介入术后患者的应用能提高服药依从性和自我效能,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治疗模式及依从性的研究概述 下载:97 浏览:517

田云1,2 郑艳3 黄玉兰4 邓平基5 《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1期

摘要:
冠心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在初级和二级预防中,采取相应的措施至关重要。常规治疗存在早期缺乏预防,治疗后缺乏干预等问题,而心脏康复可使患者体力和工作能力明显增强、有助于延缓和阻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心脏康复的临床重要性虽已得到多数国家认可,但患者依从性普遍偏低。为此,国内外学者对心脏康复的治疗模式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以提高患者依从性。本文就心脏康复的治疗模式及影响患者依从性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期望为更多的冠心病患者从心脏康复中获益提供新的视角。

聚焦解决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护能力与健康认知水平的影响 下载:52 浏览:436

宋卫娟 李明楠 《中国护理学报》 2020年5期

摘要:
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护能力与健康认知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随机将患者等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与健康认知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行为、自护技能、自护意识及自我认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AMI知识、AMI治疗、康复训练、并发症防控及饮食生活等健康认知水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不同注射方法对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引起皮下出血的影响 下载:57 浏览:371

高恒舒 李岸芳 卢春林 《中国护理学报》 2020年4期

摘要:
探究分析不同注射方法对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引起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400例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方法注射,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方法,每12 h注射1次。连续观察7d,比较两组患者皮下出血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皮下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观察组皮下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选择正确的部位、角度、适宜按压时间及力度等,可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普萘洛尔缓解单硝酸异山梨酯引起头痛的临床研究 下载:82 浏览:499

​敬怀志1 牟英2 王宇1 马庆阳1 饶友义1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观察普萘洛尔缓解单硝酸异山梨酯引起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引起头痛的62例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实验组服用普萘洛尔,对照组服用维生素B1。评估两组治疗前后头痛症状记分表、视觉模拟评分(VAS)、睡眠质量评分(QS)和TCD改善率和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无患者终止、脱落,均完成治疗。服用普萘洛尔的患者有效率(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77.42%),同时在起效及痊愈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进行干预前两组受试者在头痛的VAS评分、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睡眠质量及TCD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干预后同一组受试者的VAS评分、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睡眠质量及TCD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的低血压、心力衰竭、畏寒、气管痉挛等不良反应。结论普萘洛尔可以有效缓解单硝酸异山梨酯引起的头痛。

聚焦解决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护能力与健康认知水平的影响 下载:84 浏览:298

宋卫娟 李明楠 《临床医学杂志》 2020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护能力与健康认知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随机将患者等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与健康认知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行为、自护技能、自护意识及自我认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AMI知识、AMI治疗、康复训练、并发症防控及饮食生活等健康认知水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能提高其自护能力和健康认知水平。

不同注射方法对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引起皮下出血的影响 下载:56 浏览:282

高恒舒 李岸芳 卢春林 《临床医学杂志》 2020年4期

摘要:
目的探究分析不同注射方法对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引起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400例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方法注射,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方法,每12 h注射1次。连续观察7d,比较两组患者皮下出血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皮下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观察组皮下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选择正确的部位、角度、适宜按压时间及力度等,可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冠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对患者心室重塑的影响研讨 下载:33 浏览:384

李翔 彭超 吴容 徐佐厅 石培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探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运用冠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2023.2~2024的阶段中,60名病人实行划分,对照组提供常规性治疗,观察组提供冠状介入治疗,数值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逐渐提高,患者BNP水平改善,CK与CKMB峰值出现时间较短,负面症状概率较低,P<0.05,同时在治疗后患者CK与CKMB峰值活动中观察组更为优质,但是其对比数值差异不大,P>0.05。结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在通过冠脉介入治疗期间,能够有效使患者的心脏功能逐渐提高,令患者的BNP水平得到改善。同时有效使患者心脏的各项峰值逐渐增长,负面问题出现概率低。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PCI术后出血风险预测列线图的构建及验证 下载:91 浏览:516

赵忠平 丁晓云 罗正义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构建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出血风险预测列线图,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间于如皋市人民医院行PCI术的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243例,主要观察指标为PCI术后半年发生出血的患者和未出血患者的年龄、血肌酐(Cr)、PCI路径等术后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对促成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应用R软件建立影响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因资料不全排除15例后共纳入患者228例;出血患者年龄和Cr水平高于未出血患者(t=5.903、6.029,P <0.05),出血患者桡动脉路径例数、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例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低于未出血患者(χ2=5.612、6.026,t=-3.005,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Cr为术后半年内出血的危险因素[OR(95%CI)=1.188(1.096~1.287)、1.056(1.025~1.087),P <0.01],桡动脉路径和NOAC为保护因素[OR(95%CI)=0.216(0.078~0.601)、0.294(0.104~0.837),P <0.05]。列线图预测PCI术后出血发生的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915(95%CI=0.874~0.943)。结论年龄、PCI路径、Cr等因素构建的列线图可有效预测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PCI术后半年内出血情况,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氯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对肥胖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下载:77 浏览:413

陈曦 吴梅芳 许开祖 黄梅女 林丽明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比较氯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对肥胖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纳入242例肥胖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组(观察组,118例)和氯沙坦联合氢氯噻嗪组(对照组,124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压水平、血压晨峰、血压变异性及昼夜节律。结果 (1)两组治疗后24h平均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24h平均舒张压(diastole blood pressure,DBP)、白昼SBP、白昼DBP、夜间SBP、夜间DBP、晨峰SBP、晨峰DBP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对照组除24h平均舒张压变异性(diastole blood pressure vriability,DBPV)、夜间DBPV无改善(P>0.05),余指标均较前改善(P<0.05);观察组各项动态血压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3)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24h平均SBP、白昼SBP、夜间SBP、夜间DBP下降更明显(P<0.05或P<0.01)。(4)血压变异性指标: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24h平均收缩压变异性(sy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SBPV)[(9.47±2.04)%vs(10.40±2.76)%]、白昼SBPV[(10.62±2.41)%vs(11.28±2.31)%]、夜间SBPV[(8.34±2.53)%vs(10.55±2.63)%]、夜间DBPV[(10.37±2.12)%vs(12.68±2.64)%];昼夜节律[(9.54±1.24)%vs(6.25±1.12)%]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氯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均能改善肥胖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但氯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效果更佳,尤其在降低夜间血压上更具优势。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冷冻球囊消融术后复发预测模型构建 下载:79 浏览:522

张立立1 周雪娥1 王芳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目的构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冷冻球囊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模型,并对其效能进行验证。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于陕西省勉县医院及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行冷冻球囊消融术的12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术后12个月内是否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38例)及对照组(8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以及患者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等相关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心房颤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R软件建立心房颤动复发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从纳入病例中随机抽取20%进行外部验证。结果复发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及术前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高于未复发组(t=4.086、4.021、4.647、4.325、3.357,均P <0.05),孤立性心房颤动人数明显少于未复发组(χ2=5.207,P <0.01);两组患者心房颤动分类、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无统计学意义(χ2/t=0.340、1.597,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示年龄、病程、左心房内径及术前高hs-CRP均是心房颤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39、1.097、1.699、1.485,均P <0.05),而孤立性心房颤动则是心房颤动复发的保护因素(OR=0.015,P <0.05);术后列线图预测心房颤动复发发生的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74(95%CI=0.759~0.931)。结论高龄、久病、左心房内径过大等危险因素构件的列线图可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冷冻球囊消融术后的再复发进行有效预测,并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巴戟天寡糖胶囊对冠心病抑郁患者神经递质及抑郁程度的影响 下载:71 浏览:408

刘雯晶1 李珂2 胡健才3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探讨巴戟天寡糖胶囊对冠心病抑郁患者血清神经递质及抑郁程度的影响。方法将98例冠心病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心血管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巴戟天寡糖胶囊治疗,疗程为4周,比较两组血清神经递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生活质量量表(SF-36)及临床疗效。结果经过系统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75.51%明显高于对照组42.86%(P<0.05);血清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等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巴戟天寡糖胶囊有助于缓解冠心病伴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可能与调节血清神经递质水平等因素有关。

集束化干预策略在心肌梗死患者运动康复中的应用 下载:79 浏览:444

张丽萍 施凤梅 陈丽娜 丁红英 沈剑英 俞迪红 唐欧杉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探讨集束化干预策略在心肌梗死患者运动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收住的心肌梗死患者103例,应用计算机随机抽样,分为干预组51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出院宣教及出院随访。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集束化干预策略。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前及干预后1个月、6个月与12个月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左心室射血分数、生存质量评分以及住院时间和再入院率。结果两组患者出院前、干预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及12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再入院率的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肌梗死患者运动康复中应用集束化干预策略,能改善患者活动能力,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再入院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基于动态血压指导的高血压变异性治疗方案及近期随访分析 下载:37 浏览:463

方波 王红娜 孔倩雯 邹金林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血压指导的高血压变异性治疗方案及其近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0例,其中A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方案。B组120例,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B1组(杓型)、B2组(非杓型)、B3组(超杓型)、B4组(反杓型)、B5组(晨峰高血压组),给予个体化分时段给药方案。治疗6个月后,比较各组各时段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标准差(SD)和变异系数(CV),以及肾动脉阻力指数(RI)。结果 B1组~B5组与A组比较,24hSBPSD、24hDPBSD、24hSBPCV、24hDPB CV、n SBPCV、n DBPCV以及主肾动脉RI、叶段动脉RI、叶间动脉RI均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上述指标在B1组~B5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基于动态血压指导的高血压变异性治疗方案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显著调节了24h血压和夜间血压水平,发挥了对肾脏的保护作用,个体化分时段给药方案优于常规治疗方案。

单纯累及肺动脉的多发性大动脉炎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1例 下载:45 浏览:463

朱钢杰 杨建敏 徐鹏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正>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是一种慢性系统性炎症性疾病,以累及主动脉及其分支为主要临床特点,包括主动脉弓及其分支、降主动脉、肾动脉等。此外,在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中,肺动脉也常受累,但单纯累及肺动脉的多发性大动脉炎非常罕见。本病例为单纯双侧肺动脉受累的多发性大动脉炎,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对对比剂急性肾损伤的预测及早期诊断价值 下载:85 浏览:494

吕玲春1 徐剑1 吴小燕1 李珊1 李开军1 曾春来1 沈珈谊1 韦铁民1 毛威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探讨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在对比剂肾病中的早期价值和预测价值。方法纳入我院疑似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且基础肾功能正常的1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8例,女46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前检测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血浆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S),同时所有患者分别于造影前24h内,造影后12h、24h和48h抽血检测NTproBNP、B型脑钠肽(BNP)、胱抑素c(Cys C),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根据MDRD公式推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根据患者在造影后48h内是否发生对比剂肾病(CIN),分为CIN组18例和非CIN组96例。运用受试者工作曲线及回归方程,评价NTproBNP对CIN的早期诊断及预测价值。结果术前NTproBNP截断值为863ng/ml,+LR:3.94,-LR:0.07,仅NTproBNP为预测因子。截断值取1200ng/ml时多变量回归方程中高脂血症(OR=0.032)、LDL(OR=14.665)、年龄(OR=205.741)、NTproBNP(OR=3.716)均为预测因子。术后12h内Sc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下面积<0.5即P>0.05,而NTproBNP曲线下面积0.719,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术前、术后NTproBNP对CIN具有预测价值,年龄和高脂血症,高密度脂蛋白下降是发生CIN的重要危险因素。另外术后12h内NTproBNP对CIN的早期诊断价值优于Scr。

高血压合并CAS患者血清Hcy、ET-1、GGT的变化及其意义 下载:78 浏览:505

兰飞平 胡振平 练惠织 吴志敏 吴继云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EH)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素-1(ET-1)、γ-谷氨酰转肽酶(GGT)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庆元县人民医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8例作为EH组、体检结果正常的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血清Hcy、ET-1、GGT及一般生化指标;并按照颈动脉超声结果进行分组对比血清Hcy、ET-1、GGT水平。结果 EH组的血清Hcy、ET-1、GGT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122、14.654、6.158,P <0.05);伴有CAS的EH组患者的血清Hcy、ET-1、GGT高于非CAS的EH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571、10.926、8.118,P <0.05);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收缩压(SBP)、Hcy、ET-1、GGT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CAS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高血压合并CAS患者血清Hcy、ET-1、GGT较单纯的高血压患者及健康人群升高显著,并且与CAS形成密切相关。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