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PCA-COWA-灰色定权聚类的工程项目BIM应用能力评价 下载:59 浏览:358

孙斐 赵金先 孟玮 蒋克洁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4期

摘要:
针对工程项目BIM应用能力的测评问题,借助德尔菲法确定影响指标要素集,利用主成分分析对25个指标要素进行降维处理。结合相关研究文献和实际工程,从项目目标维度对9个主成分变量进行整合,进而构建出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的BIM技术应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COWA算子对指标赋权,建立基于灰色定权聚类分析法的BIM应用能力评价模型对工程项目进行测评,确定出各评价值与等级间的对应关系,识别出薄弱环节。将模型运用到青岛地铁X号线一期项目中,结果表明该项目BIM应用能力为较强等级,在信息管理和安全管理两方面的BIM应用力相对强,从而验证该模型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拉曼光谱在气化炉合成气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下载:57 浏览:362

惠行健 《中国仪器》 2020年5期

摘要:
煤气化装置中,采用在线分析系统对气化炉合成气的气体组分进行实时的监测分析。气化炉合成气洗涤塔出口合成气具有高温、高压、高水份、多杂质、易结晶等特点。为解决传统的分析测量方法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弊端和问题,该文据此具体工况,进行了研究并重新设计。经过对比分析,提出了采用基于激光技术的气相拉曼光谱仪进行分析测量的优化解决方案。通过实际改造运行结果得出,拉曼光谱分析仪在响应实时性、测量精确性、系统复杂性、维护便利性、操作安全性乃至寿命周期成本等方面都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是一种理想可靠的分析测量方案。

房地产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实证研究 下载:58 浏览:357

王楠子1 吴霁峰2 何云3 王欣怡4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9年10期

摘要:
房地产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管理能力在企业经营活动风险控制中占据重要位置。建立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具有高相关性和高维性等特点之上,提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与Logistic分析相结合的危机预警方法。运用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得到影响房地产企业财务能力的6个主成分综合因子,构建科学合理的房地产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决策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变量信息丢失情况下实现多变量的降维处理,同时解决原始数据各变量之间彼此高度相关的不足,对于预测企业经营失效与否具有很好的识别预警和推广能力,为我国上市房地产企业制定后期发展战略决策提供有效参考。

绿色发展、省际空间溢出与区域开放度提升研究——基于主成分分析和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45 浏览:273

李丹琪1 张佐敏2 吴佳楷3 《中国经济》 2020年4期

摘要: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加速转型,推动实现绿色发展刻不容缓,同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面临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历史时刻,深入研究推动绿色发展对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通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空间杜宾模型,发现本省绿色发展水平提升显著促进本省及邻近省份扩大对外开放程度,且这种影响作用更多地体现在扩大进口贸易、吸收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吸引国际游客入境旅游等"引进来"方面上。各地政府应正确认识绿色发展的整体协同性,并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工作,提升区域对外开放程度。

“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贸易便利化对中国跨境电商出口规模的影响 下载:22 浏览:239

柴利 董晨 《中国经济》 2019年4期

摘要:
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贸易方式,在国际贸易舞台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是亚洲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因此沿线亚洲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于促进我国跨境电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基础设施、电子商务、规章制度、海关环境和金融服务这5个一级指标,并将其细化16个二级指标,建立贸易便利化测评体系,采用2006-2017年的面板数据,基于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验证了贸易便利化对我国跨境电商出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不同的贸易便利化措施对我国跨境电商向东亚、西亚、中亚、南亚地区出口贸易有不同的影响程度,最后依据实证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循环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模型 下载:63 浏览:436

刘敬浩 孙晓伟 金杰 《中文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针对网络数据特征维度高、现有的入侵检测方法准确率低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和循环神经网络(RNN)的入侵检测方法PCA-RNN。该方法先对网络数据进行预处理,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特征降维和降噪,找出含有最大信息的主成分特征子集,然后对处理后的数据使用循环神经网络进行分类训练。实验使用基于Python的TensorFlow平台,并采用NSL-KDD作为实验数据集。实验结果表明,与常用的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方法的入侵检测技术相比较,该文提出的入侵检测方法可有效地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现代汉语构式成分自动标注方法 下载:47 浏览:342

黄海斌1 常宝宝2 詹卫东1,2,3 《中文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现代汉语构式成分自动标注作为文本自动标注任务之一,其最大的困难在于,当不存在标注语料作为训练数据时,如何从生语料中挖掘不同类型的构式成分相关的知识并进行标注,特别是面对构式序列在句中的边界难以判断的情况。该文试图借助高斯混合模型聚类方法,结合句中每一个字的位置特征与构式形式本身的语言学特征,融合正则表达式匹配结果信息,挖掘句子中的构式实例序列,并对构式内部成分进行自动标注。相较于仅基于正则表达式匹配和词性匹配的自动标注结果,该方法的F1分别至少提高了17.9%(半凝固型构式)、19.3%(短语型构式)、14.9%(复句型构式)。

基于LambdaMART算法的微信公众号排序 下载:24 浏览:215

渠北浚1 白宇1 蔡东风1 陈建军2 《中文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随着移动应用的普及,微信公众号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微信公众号排序是获取优质信息、节约信息管理成本的必要手段。现有的公众号排序方法主要是对总阅读数、总点赞数等量化指标进行人工经验赋权得到排序结果,忽略了文章内容对公众号选择的影响。该文在保留量化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主题垂直性、发文稳定性、主题覆盖率和主题相关性等微信篇章排序特征,使用LambdaMART算法针对上述特征集合进行排序学习,并通过主成分分析进行特征选择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公众号排序方面,LambdaMART方法优于现有其他方法,相关实验也证明了基于微信篇章内容分析特征的有效性。

高强度奥氏体不锈钢钢带特性分析与研究 下载:24 浏览:329

杨海波 《装备技术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论述了奥氏体不锈钢钢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及力学性能特性。结合钢带的实际使用状况进行分析,从而降低钢带的故障几率,选择合适的造粒机用不锈钢钢带。

釉料成分对搪玻璃层耐酸碱腐蚀性能的影响 下载:71 浏览:447

许金沙1 姚爱华2 韩守鹏1 宋友立1 《装备技术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搪玻璃因其优异的耐腐蚀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腐蚀工况的压力容器。在搪烧工艺一定的情况下,搪玻璃设备的耐酸碱腐蚀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搪玻璃釉的成分。分别选择普通型、耐酸型和耐酸耐碱型3种搪玻璃釉料,研究了不同釉料时搪玻璃层的耐酸碱腐蚀性能,并结合腐蚀后的表面微观形貌,探讨了釉料的化学成分对瓷层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不同锻炼行为对哈尔滨市中老年女性身体成分的影响 下载:20 浏览:178

王忠阳 李雨潞 王宏坤 《体育学报》 2018年3期

摘要:
本文对哈尔滨市中老年女性的锻炼行为与身体成分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锻炼3~5年对脂肪重量和体脂率降低有明显影响;(2)每周锻炼5次以上对中老年女性的肌肉重量增加有明显影响;(3)锻炼强度为主观感觉强度5级对脂肪重量减少和体脂率降低的影响最大;而锻炼项目和持续的时间对其影响效果不是十分的显著。

Braine心理逻辑理论述评 下载:70 浏览:320

胡竹菁 胡笑羽 《心理学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该文对Braine提出的在推理心理学研究领域占居重要地位的"心理逻辑理论"做了综合述评。"心理逻辑理论"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构成"心理逻辑理论"基础的一组推理规则图式、将推理规则图式应用于推理过程的推理方案、实际应用意义。Braine认为他和他的同事于1984年设计并实施的以"自然推理系统"所含各推理规则为实验材料的实验结果支持该理论的基本观点。

Snaps酒蒸馏成分变化规律研究 下载:26 浏览:312

戴晓勇1,2 傅静宇2 马文燕2 徐庆1 叶京生1 《装备技术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采用直火式蒸馏塔对市售工业啤酒和三种精酿啤酒分别进行了蒸馏实验,并对酒精度、出酒量、成分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酒精度在2~4 min内迅速升高,最后下降到20%左右且不再出酒。出酒量在15 min时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减少。直火式蒸馏塔对风味物质保留有较好效果,三种精酿啤酒蒸馏产物中芳香物质的损失少于市售工业啤酒。

基于熵值-主成分分析的环境治理公众参与水平评价研究 下载:69 浏览:489

任志涛 党斐艳 《中国环境保护》 2020年5期

摘要:
文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熵值法相结合的方法,以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各个途径为数据依据,先通过数学变换和降维得到新的指标并算出分值,再通过熵值法赋权,对31个省市的公众参与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华东地区公众参与水平最高,后依次是中南、西南、东北和华北地区。以此结果为基础提出制定个性化环保政策、提升政府环境治理能力和提升公众环保意识3条建议。

不同萃取方式分析美拉德反应产物挥发性成分 下载:24 浏览:253

赵琪1 李瑞丽1,2 冯衍闯1 苏加坤2 徐达2 蔡继宝2 张峻松1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0年5期

摘要:
为明确美拉德反应产物挥发性成分及不同前处理方法对挥发性成分种类及含量的影响,以果糖和3种氨基酸的美拉德反应产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同时蒸馏萃取、溶剂萃取、固相微萃取3种萃取方式,对美拉德反应产物进行前处理,利用GC-MS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1)3种萃取方式检测出的挥发性成分共有75种。同时蒸馏萃取法检测出52种香味物质,对酯类和含氮杂环类有较好的萃取效果;溶剂萃取法检测出20种香味物质,对酮类物质、含氧杂环类及含氮杂环物质有较好的萃取效果;固相微萃取法共检测出27种香味物质,对酯类及烷烃类物质有较好的萃取效果。(2)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有甲基吡嗪、糠醛、糠醇、戊酸乙酯、2,6-二甲基吡嗪、5-甲基糠醇、5-甲基糠醛、己酸乙酯、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等。

黑曲霉与顶头孢霉菌株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 下载:43 浏览:383

李雪玲1 陈华红1 王建文1 王波1 周红杰2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0年9期

摘要:
使用黑曲霉与顶头孢霉菌株,通过不同的组合接种方式发酵普洱茶,测定发酵过程中茶叶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儿茶素、黄酮、茶黄素、茶褐素、茶红素、单糖、多糖、寡糖等主要功能成分的变化,研究2种微生物在普洱茶发酵中的作用。结果显示,不同的组合方式发酵普洱茶过程中,茶叶中主要化学功能成分的变化规律不同。发酵后,3种茶样中的多糖、茶多酚和茶红素的含量近似,而优先接种顶头孢霉茶样中的咖啡碱、氨基酸、儿茶素、茶褐素、黄酮和寡糖等品质成分含量均明显高于另外2组茶样,因此,以顶头孢霉作为优势菌株和黑曲霉进行组合发酵最有利于普洱茶优良品质的形成。

马铃薯馒头的研制与品质改良研究 下载:13 浏览:145

姚佳 邓峰 杨佳宁 曹立松 付亭亭 兰向东 陈钊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0年1期

摘要:
以小麦粉、马铃薯全粉为原料,以比容和感官评分为指标,确定了马铃薯全粉品种、全粉添加量、水添加量、改良剂添加量对馒头品质的影响。通过中试及生产试验,确定了20%马铃薯馒头工业化生产(老肥工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高比例老肥(干粉75%左右),酵母0.4%,碱0.8%,加水量46%,改良剂400 mg/kg,谷朊粉添加量为1%,Vc添加量为80 mg/kg,搅拌时间为16min,醒发时间为37min,熟制时间为25min,制得的马铃薯馒头形状完整、表面光滑无褶皱,柔软有弹性,松软适口、馒头咀嚼感好,并解决了发酵难、成型难、易开裂等问题。相比较于普通小麦粉馒头,马铃薯馒头膳食纤维提高14.3%,烟酸含量增加69%,钙含量增加11.5%,镁含量增加32.9%,铁含量增加1.37倍。马铃薯馒头的普及将会为健康饮食提供新的食源。

基于成分共享的英汉小句对齐语料库标注体系研究 下载:30 浏览:333

葛诗利1 宋柔2 《当代中文学刊》 2020年11期

摘要:
英汉小句对齐语料库服务于英语和汉语小句的语法结构对应关系研究和应用,对于语言理论和语言翻译(包括人的翻译和机器翻译)有重要意义。前人的语法理论和相关语料库的工作对于小句复合体和小句的界定缺乏充分研究,在理论上有缺陷,难以支持自然语言处理的应用。该文首先为英汉小句对齐语料库的建设做理论准备。从近年提出的汉语小句复合体的理论出发,该文界定了成分共享的概念,基于话头共享和引语共享来界定英语的小句和小句复合体,使小句和小句复合体具有功能的完整性和单一性。在此基础上,该文设计了英汉小句对齐的标注体系,包括英语NT小句标注和汉语译文生成及组合。语料库的标注表明,在小句复合体层面上英汉翻译涉及到的结构变换,其部件可以限制为英语小句和话头、话体,无须涉及话头和话体内部的结构。基于这些工作的英汉小句对齐语料库为语言本体研究和英汉语言对比、英汉机器翻译等应用提供了结构化的标注样本。

菊苣与葛根、金银花、蒲公英相互配伍后糖类成分变化研究 下载:68 浏览:465

王斌 张腾霄 孙红梅 王双侠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6期

摘要:
研究比较了菊苣、葛根、金银花、蒲公英配伍前后糖类成分的变化规律,为开发上述4种食药同源药物的保健品提供理论支持。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总糖和还原糖、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并进行了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配伍前菊苣中总糖、多糖含量最高,蒲公英中总糖含量最低,葛根中多糖含量最低;配伍后葛根与金银花中总糖含量最高,蒲公英与金银花中总糖含量最低;配伍后葛根与菊苣中多糖含量最高,葛根与金银花、葛根与蒲公英中多糖含量最低。通过对配伍后糖类物质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分析,配伍后各样品中总糖、多糖、可溶性多糖含量实测值明显高出理论值,各样品中还原糖含量实测值低于理论值。研究所采用测定总糖、还原糖、多糖的方法简便、快速、可靠。

菊芋在腌制前后化学成分及菊芋多糖分子质量变化 下载:67 浏览:460

李璋1,2 袁平川1,2 王颜天池1,2 柳春燕1,2,3 陈靠山1,2,3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6期

摘要:
为了解菊芋在腌制前后还原糖、多糖、蛋白质、脂肪的含量变化,以及菊芋多糖分子质量的变化。采用硫酸蒽酮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总糖含量和还原糖含量,2,2-联喹啉-4,4-二甲酸二钠(BCA)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索氏提取法提取粗脂肪并测定脂肪含量,利用高效凝胶色谱法和凝胶渗透色谱(GPC)软件测定重均分子量。实验结果表明,在腌制过程中,菊芋多糖含量由36.77%减少到6.62%,还原糖含量由18.33%减少到1.52%,蛋白质含量由15.61%减少到5.85%,脂肪含量由4.46%减少到4.13%,重均分子量由2604 u增加至4664 u。在腌制过程中,由于微生物作用,糖类和蛋白质含量变化较明显,脂肪含量变化较小。由于菊芋多糖分子量在腌制过程中明显增加,与预期结果相反,为进一步研究在腌制过程中多糖化学结构和药理活性是否发生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1/10]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