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中药外敷辅助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40例临床观察 下载:50 浏览:369

王强 《中国儿科杂志》 2020年4期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辅助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外敷,连续治疗15 d后统计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80.0%(32/40),治疗组为97.5%(39/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肘关节功能(疼痛、稳定性、活动范围、日常生活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疼痛消失时间、肿胀消退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均随访6个月,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8/40),治疗组为5.0%(2/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联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能提高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愈合效果,促进疼痛、肿胀缓解和肘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巴曲酶辅助下手法复位在突发性聋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的效果分析 下载:18 浏览:137

郭志鹏 闫国强 王中杰 耿运霞 《诊断医学》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分析突发性聋伴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给予巴曲酶辅助下手法复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70例ISHL合并BPPV患者为研究对象,首先给予ISHL常规治疗,然后在巴曲酶辅助下进行手法复位治疗。分析患者治愈时间、疼痛程度、巴曲酶辅助下手法复位治疗效果。结果 70例ISHL合并BPPV患者治愈时间4.4±1.2个月;治疗后VAS疼痛评分为2.3±0.7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愈率为100.00%(70/70);随访半年未见复发病例。结论突发性聋伴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给予巴曲酶辅助下手法复位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

手法复位联合PVP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下载:68 浏览:315

周建华 《诊断医学》 2020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观察组联合手法复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腰椎功能障碍程度、疼痛程度及腰椎恢复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VAS、OD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体前缘、椎体中部高度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同时,两组脊柱侧弯曲角度(Cobb角)均缩小,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PV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效果确切,利于恢复伤椎椎体高度及脊柱生理曲度,纠正脊柱后凸畸形,加快腰椎功能恢复,缓解临床症状,促进预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两种不同的复位固定方式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优势对比 下载:25 浏览:271

许多富 陈鹏 《中国医学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的复位固定方式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优势。方法选取我院7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手法复位组(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和切开复位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每组37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手法复位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切开复位组,掌倾角以及尺偏角明显小于切开复位组(P<0.05)。骨折愈合时,手法复位组的前臂旋前角度、前臂旋后角度、腕关节评分均低于切开复位组(P<0.05);骨折愈合后6个月,两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桡骨骨折患者应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骨折愈合时间短,更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因此临床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复位方式。

中医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410 浏览:4160

曹均 王彪 彭瑾 何耘 钟桥 《中国中医药》 2023年7期

摘要:
探讨中药对桡骨下段骨折的治疗作用。方法:根据病人的意愿,将60例桡骨下方骨折病人分成两组,观察其功效。观察组30例,选用手法复位,卫生纸巾垫,小夹板外固定,外用中药口服,功能性锻炼的方法;对照组30例,按上述手法复位,接着打上了熟石膏,等骨裂超过临床医学愈合后,取出熟石膏,用温水冲洗患肢,再进行锻炼。对比两组的疗效,并进行随访。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骨折愈合时间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在手术后患肢的肿胀清除和疼痛缓解情况较好,且治疗后患肢肿胀减轻、疼痛减轻较对照组好(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分别为95.70%和74.43%。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对桡骨下段骨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