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面向商品评论的二元情感认知模型 下载:76 浏览:402

陈放 王颗 梁爽 黄永峰 《中文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该文提出了一种面向商品评论的二元情感认知模型。该模型由"二元情感常识库"、"评价体系知识库"和"情感分析引擎"三个主要模块组成。其特点体现为:(1)模型通过大规模评论文本学习领域先验知识,将其存储在知识库中,便于知识的修正和重用,体现了模型的认知能力;(2)模型不仅能够挖掘评论文本中出现的显式评价观点,还能借助领域知识进行情感推断,发现更高层次的用户情感。该文给出了构建"二元情感常识库"和"评价体系知识库"的相关算法,并介绍了"情感分析引擎"在观点挖掘和情感推断中的应用。在商品评论语料集上的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超音速火焰喷涂多尺度WC-17Co粉末制备的金属陶瓷涂层的组织结构与性能 下载:83 浏览:448

陈枭1,2 白小波2 王洪涛2 纪岗昌2 《新材料》 2019年8期

摘要:
在不同氧气流量(322 L/min、402 L/min、482 L/min和543 L/min)条件下,将多尺度WC-17Co粉末(60%(质量分数)纳米WC和40%(质量分数)微米WC陶瓷颗粒)通过超音速火焰(HVOF)喷涂技术在Q235钢基体上制备WC-17Co金属陶瓷涂层。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技术(XRD)分别对涂层的组织形貌和物相进行分析,并测试了涂层的硬度值和耐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氧气流量降低,涂层中WC颗粒分解更为严重,在氧气流量为322 L/min时,涂层中WC陶瓷相最少。HVOF喷涂过程中氧气流量对最终形成的涂层中W、W2C与Co3W3C相的含量及涂层的硬度值和耐磨损性能有重要影响,其与前者呈负相关,与后二者呈正相关。当氧气流量控制在543 L/min时,HVOF喷涂形成的涂层中主要物相仍为WC相;通过硬度测试发现,随着氧气流量增加,涂层的硬度值逐渐增加,在氧气流量为543 L/min时,涂层具有最高硬度值((979±52. 9) Hv0. 3)和仅为(6. 6±0. 57) mg的磨损失重量。

减摩耐磨多层膜设计及研究进展 下载:87 浏览:437

郑晓猛 张永振 杜三明 刘建 杨正海 逄显娟 《新材料》 2019年4期

摘要:
涂层作为一种有效的表面改性技术,具有材料选择范围广、性能可调节性好的优点,适用于多种工况和结构要求,在零部件的减摩耐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的单一涂层分为减摩涂层和耐磨涂层两类。前者采用类石墨层状结构润滑材料制备,用于减小摩擦副的摩擦系数,但磨损率较高;后者则采用陶瓷等高硬材料制备,用于抵抗磨损、保护基体材料,但摩擦系数较大。这两种涂层在使用中都不能同时发挥减摩、耐磨的作用。随着机械、航天等领域的不断发展,在不能采用传统油润滑的特殊环境中,传统涂层无法同时满足零部件之间较小的摩擦系数和较低的磨损率的要求。而多层膜结合选材和层状结构设计,兼具减摩、耐磨作用,其相关研究为解决材料摩擦学性能不足这一关键问题提供了可能。构筑多层膜的基本原理是采用磁控溅射等手段,在基体材料上制备软硬交替分布的层状结构涂层,单层厚度在微米和纳米级之间。其摩擦学性能取决于自身的结构参数和制备工艺参数,二者通过改变多层膜的结晶状态、力学性能进而影响其摩擦学性能。如何优化结构、工艺参数以获得最佳的减摩耐磨性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相关研究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控制多层膜的晶粒生长和晶体择优取向;二是提高多层膜的韧性;三是降低多层膜的残余应力。通过优化结构、工艺参数,控制制备过程中的不良因素,强化有利因素,多层膜的摩擦学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研究表明,调整多层膜中的单层膜厚度可以实现内部材料结晶状态的演变及抑制晶体取向的转变。另外,多层膜层状结构产生的大量界面可以在涂层受载产生裂纹时吸收能量,抑制或偏转裂纹扩展,因此可以通过引入高质量层间界面优化其韧性。多层膜制备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随溅射过程逐渐累积,降低基片偏压是控制残余应力的有效手段;多层膜的层状结构可以打断残余应力的累积,也能从时间效应上控制残余应力。从研究成果来看,影响多层膜摩擦学性能的因素存在最佳值。从实验数据来看,大气环境中干摩擦磨损率可以降至3×10-10mm3/(N·m),并且摩擦系数始终稳定在0.1左右。本文归纳了多层膜的研究现状,主要从设计原则(包括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性能表征和检测手段、近期研究成果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指出目前多层膜研究中面临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相关学者提供参考。

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下的广东省乡村地区空间管治探索 下载:72 浏览:431

龚蔚霞1,2 周剑云3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4期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不仅为乡村地区的复兴和城乡关系的重构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新要求。我国长期以来"重城轻乡"的发展导向造成了城乡二元的发展格局,空间资源及其管治过于集聚在城镇空间,乡村地区发展滞后,即使经济发达的广东省,其城乡差距也仍然明显。文章立足城乡融合发展视角,提出新时代以乡村地区功能多元化发展、与城市形成互补优势为基本思路划分乡村空间,并通过在广东探索强化空间规划引领、优化乡村三生空间、构建城乡空间网络等具体措施,以期建立城乡新型关系并实现城乡要素合理配置。

医疗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研究 下载:89 浏览:406

赵阳光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18年6期

摘要: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已非常广泛,包括医学影像、临床决策支持、语音识别、药物挖掘、健康管理、病理学等众多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呈现与医疗领域不断融合的趋势,其中数据资源、计算能力、算法模型等基础条件的日臻成熟成为行业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新形势下,我国医疗人工智能的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技术能力不断增强,但产品和服务仍需完善。文章梳理和研究国际、国内医疗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总结医疗人工智能行业及基础设施领域国内外的技术发展特点和趋势,分析我国医疗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技术与应用现状,提出促进行业发展的建议。

镁合金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 下载:87 浏览:433

钱志强1,2,3 吴志坚1,2 王世栋1,2 张慧芳1,2 刘海宁1,2 叶秀深1,2 李权1,2 《新材料》 2018年2期

摘要:
通过制备镁合金超疏水表面,可以有效减少镁合金表面与腐蚀介质的直接接触,从而提高镁合金的耐腐蚀性和防腐涂层稳定性,有助于进一步扩大镁合金在工业等领域中的应用。在简要概述固体表面润湿性的影响因素和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镁合金超疏水表面制备技术与应用的最新进展,重点归纳了粗糙表面的构建方法,探讨了各种制备方法的特点,总结了镁合金超疏水表面防腐蚀的机理,并提出了镁合金超疏水表面研究的发展方向。

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与应用前景 下载:32 浏览:346

杨东升1 王道浩1 周博文1 陈麒宇2 杨之乐3 胥国毅4 崔明建5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泛在电力物联网是以电力系统为核心,结合智能终端传感器、通信网、人工智能和云平台技术构成的复杂多网流系统,其具有全息感知、泛在连接、开放共享、融合创新的特点。首先阐述了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特征,并详细分析了其体系架构;其次,从智能芯片、5G与LPWA、物联网平台三方面探讨了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从业务壁垒、信息安全、数据分析和商业模型4个角度分析了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关键难点;最后研究了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实际需求和应用前景。

页岩气井带压作业关键技术与应用评价 下载:68 浏览:386

胡旭光 徐勇军 罗卫华 刘贵义 《天然气进展》 2019年12期

摘要:
气井带压作业作为川渝页岩气区块完井增产的有效手段,已逐步在中国石油长宁—威远、中国石化涪陵等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块推广应用。为了解决气井带压作业中环空动密封、管柱内密封压力控制及管柱压弯的技术难题,通过优化环空动密封装置组合、对比管柱内密封工具优缺点、建立管柱极限抗弯长度计算模型,制定了环空动密封、管柱内密封方案及管柱抗弯计算公式,形成了页岩气井带压作业关键技术,并对4口井带压作业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当井口压力小于13.8 MPa时,带压起下管串时至少配备一个环形动密封装置及一个闸板式动密封装置,当井口压力大于13.8 MPa时,至少配备一个环形动密封装置及两个闸板式动密封装置;②定压接头或陶瓷堵塞器是目前气井带压下油管最常用的内密封工具,定压接头安全可靠,陶瓷堵塞器密封效果好,二者配合使用效果最佳;③计算管柱极限抗弯长度,确保液缸行程不超过极限抗弯长度是防止压弯管柱的有效方法;④4口井带压作业应用效果较好,增产效果明显。

中小型城市地下管线二次普查关键问题探讨 下载:95 浏览:523

胡平昌1,2 王玉堂3 唐博1 戴俊杰3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2期

摘要:
针对目前大多数城市地下管线首次普查存在管理效率低及更新不及时等问题,提出地下管线二次普查关键性技术问题,给出标准制定与扩展、管线普查项目办组建、已有数据收集与利用、原有数据重利用、信息系统建设与利用以及管网数据共享与交换六个阶段关键问题,提出一套适合管线普查、建库、质检、应用全方面的标准、由业主单位牵头其他各单位辅助成立专门工作组或项目办、充分收集并利用已有资料、处理原有管线数据实现高效利用、加强信息化系统建设、与城市已建共享与交换平台实现共享与交换等关键方法,有效辅助地下管网二次普查开展,避免出现首次普查问题,形成管网长期有效运行机制,促进城市地下管网高效有序管理,为今后中小型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提供有效借鉴。

含油污水灌区土壤污染特征研究 下载:83 浏览:300

苏丽娜1 马晓利1,2 陈平1,2 《土壤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为了研究含油污水灌区土壤污染特征,以TPH为研究对象,对污灌区土壤中TPH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探究,并考察污灌引起的TPH污染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污灌引起土壤中油-盐复合污染,污灌区土壤TP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变化范围为120.01~578.32 mg kg-1;各监测单元差异性显著,说明长期污灌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石油烃污染,TPH含量随采样深度增加而降低,表层土0~20 cm是石油烃的主要累积层位,污染物在剖面上的分布与土壤粘粒含量及有机质有关;污灌区土壤中含盐量为1.25~6.57 g kg-1,显著高于对照组,只有约3%的样品属于轻度盐化,约36%的样品属于中度盐化,近61%属于强度盐化,污灌土壤油-盐复合污染特征明显;与对照组相比,pH与氨态氮变化不显著,电导率、有机质、速效磷显著升高,C/N、C/P比例失衡。

综掘工作面喷雾降尘技术与应用 下载:51 浏览:368

仝瑞刚 《煤炭技术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为降低综掘工作面煤尘和岩尘对矿山安全高效生产和工作人员身体健康造成的威胁,本文通过现场实测蒋庄煤矿综掘面粉尘浓度,基于理论分析综掘面产尘机理,模拟井下综掘面风速大小,得到最优类型及喷雾压力,并应用于现场,从而达到有效降低煤矿粉尘浓度的目的。

综采自动化智能无人化技术与应用 下载:59 浏览:379

赵军 《煤炭技术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煤矿综采是一项智能化程度较高的大型煤炭开采技术,需要多种智能设备配合完成,综采技术已经向智能化、少人化甚至无人化方向发展。本文以同煤集团同忻煤矿8201工作面为例介绍了综采自动化开采工程的施工概况、使用设备、开采工艺以及施工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基于地理国情的江北新区建设用地规划监测研究 下载:65 浏览:468

钟丽蓉1,2 熊克俊1,2 洪饶云1,2 李学芹1,2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8年9期

摘要:
为全面掌握江北新区的建设进展,基于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结合航空影像数据和新区规划数据,提取了新区的各类型城市建设用地,并与规划数据作对比,分析新区的建设用地规划实施效果。结果表明,新区城市建设用地中工业用地占比最大,其次是居住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和物流仓储用地占比较小,绿地与广场用地和商业服务业用地占比相近;产业职能和生活职能上较为均衡,产业职能比生活职能稍显突出;城市建设用地现状与规划的符合度为96.13%,规划实施率为74.73%,建设现状与规划总体相符。

语义值驱动的三维直立状态人体模型变形 下载:59 浏览:497

任洋甫1,2 普园媛1 徐丹1 钱文华1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19年9期

摘要:
在医疗设备,服装设计,电影制作和电脑游戏中三维人体模型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但是通过扫描等途径直接获取的人体模型在很多环境下并不能直接运用,因此需要对模型根据所处环境进行适度变形。研究三维人体模型变形方法,引入语义驱动模型的变形。通过测量模型骨骼关节点位置并得到身高、腿长及肩高等模型语义值,对模型进行PCA降维,建立模型语义值与模型矩阵之间的映射关系,调整相关语义值获得相应PCA权值,并且将PCA权值重新映射到模型矩阵得到变形后的模型。

节能环保型建筑铝型材粉末涂装技术与应用 下载:92 浏览:499

朱世安 吴斯忱 徐连军 王志艺 项胜前 《材料科学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针对粉末涂装技术逐步向节能环保型方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绿色环保新型粉末、无铬前处理和涂装过程中余热利用技术与应用三方面阐述涂装技术与应用的发展趋势.

单通道低功耗大容量海洋声信号测量仪的设计与实现 下载:45 浏览:433

刘颉1,2 刘蔚2,3 李国富1 张晓娟1 张爽1 李琦1 杨逍1 《海洋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海洋环境噪声是海洋声场的背景场,通常被当作干扰项,许多国家纷纷投入力量,开展海洋环境噪声数据获取、分析及噪声场建模工作。针对海洋环境噪声的测量,同时为了满足设备在水下较长时间工作,设计了一种基于ARM芯片的海洋声信号高速数据采集系统,即单通道低功耗大容量海洋声信号测量仪,集成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同步模块,具备定时和连续两种工作方式。采用ARM Cortex-M3微控制器LPC7168控制24位AD芯片ADS1271实现声信号采集,最高采样速率可达50 k,采集的AD数据以文件格式存储在SD卡(容量256 Gbyte)中。采用单片机PIC12F509作为值班电路,PIC12F509在控制系统工作时作为看门狗使用。经过实验室试验和湖试,验证系统工作稳定,数据采集存储正常,在消声水槽完成与DSG比测试验,通过对回放数据的分析,验证采集数据一致性较好。试验证明声信号测量仪是获取海洋环境噪声的重要设备。

海上采油配套举升工艺技术与应用 下载:62 浏览:548

王滨 《海洋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
近年来,根据埕岛油田馆陶组提液、东营组低渗油藏深抽、稠油冷采、馆陶组多油层分层开采、水平井提液的要求,经过多年开发实践,逐步形成相应配套机采技术。海洋采油厂管理七套含油层系,其中:埕岛油田储量占95.2%,主力油层为馆陶组。近年来,通过老区综合调整、逐步完善注采井网、强化注水提高地层压力水平,强化提液工艺配套,年产油量呈现上升趋势。

软件定义网络流量监测方法综述 下载:51 浏览:465

李燕1 章玥1 唐继兴1 陈雷2 《天线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网络流量监测是网络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流量监测方法对于评估整个网络的性能至关重要。本文调研分析了当前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SDN)中的流量监测方法,从以交互为中心和以计算为中心两个角度对流量监测方法进行分类。以交互为中心的方法侧重于交互,由控制器通过南向接口获取数据平面的流量信息。以计算为中心的方法侧重于数据平面,通过交换机内部的复杂计算实时获知网络流量状况。

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技术与应用进展 下载:72 浏览:459

刘春光 罗青松 《纳米技术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纳米氧化锌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化学活性高等特点,在橡胶、塑料、催化剂、涂料、纺织品、化妆品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对纳米氧化锌的制备与应用进行了系统评述,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基于三维建模的机械识图技术与应用探讨 下载:164 浏览:764

叶文亚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4年7期

摘要:
近年来,三维建模技术得到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其在机械识图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基于三维建模的机械识图技术的优势、当前的应用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详细分析三维建模技术在机械识图中的应用实践,我们期望为提升机械识图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