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偏向型技术进步对长江经济带全要素能源效率影响研究中国城市生态效率空间溢出的驱动机制:见贤思齐VS见劣自缓 下载:74 浏览:431

黄建欢1 方霞1 黄必红2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本文采用全国191个地级市的统计数据,探讨驱动中国城市生态效率空间溢出的模式及其影响。研究发现:见贤思齐和见劣自缓这两种邻近竞争模式均能驱动生态效率溢出,但影响范围、方向及幅度具有显著的差异。当邻近距离为150km时,见贤思齐产生的高位压力每增加1个单位,生态效率增长率会提高7.8%,而见劣自缓产生的低位吸力每增加1个单位,生态效率增长率会降低35.7%。这意味着全国城市主要受到邻近生态效率较低城市负向空间溢出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如果能够将"生态效率"指标引入地方官员的考核指标,将能通过见贤思齐全面提升各城市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

流通技术进步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影响研究 下载:32 浏览:326

刘玉萍 彭丽 李晓宁 《中国经济》 2020年1期

摘要:
从全国层面上看,流通技术进步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积极效应,在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后,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内生性的影响。同时,本文发现流通技术进步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拉动作用存在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效果最强,其次是中部地区,但西部地区的拉动作用不明显。西部地区应当加快流通体系建设以及公共交通、信息设施、流通体制等方面建设,加大流通产业扶持力度,重视流通产业并努力发挥其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

技术进步、产品创新对消费升级的影响——基于内生与外因的机理分析 下载:61 浏览:285

陈鹏 《中国经济》 2018年10期

摘要:
消费已经取代出口和投资,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力量,消费升级更是我国经济结构优化的中流砥柱。消费升级主要从消费对象升级、消费方式换代、消费观念改变三个层面形成循序渐进的阶梯。同时,消费升级受到内因动力,即现期收入、预期收入、现有财富,以及外因动力,即产品创新、技术进步和财政政策的共同影响。因此,本文对消费升级的内外动力机制进行分析,提出了从产品、体验、渠道和服务四个新增长点带动消费升级的方案,并以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作为消费升级的新常态,发挥其引领作用,全面加速我国的消费升级步伐。

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就业效应及对策建议 下载:54 浏览:400

张于喆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9年4期

摘要:
从影响的领域、受众和整体评估等3个角度,探索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对就业的影响,总体而言,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改变并不是线性的。技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是智力和实物资本提供者,潜在受损者将是从事中低技能工作的人群。对我国而言,短期内,更多负面影响将来自于机器人对从事中低技能工作人群的冲击;长期看,当人工智能技术进入应用扩散阶段,很有可能会引发链式反应并导致我们无法预测和控制的复杂困局。

技术进步、技术效率与陕西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下载:68 浏览:432

张华 王礼力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8年5期

摘要:
利用带有"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和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2000~2016年陕西省10个市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研究发现:技术进步在陕西省全局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鉴于此,从科技创新视角为提高陕西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出政策建议。

技术进步、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Malmquist指数和门限回归的分析 下载:78 浏览:486

陈清 张海军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8年6期

摘要: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30个省(区、市)2003~2014年的技术进步水平进行测算;运用门限回归分析法,以技术进步作为门限,分析了要素投入在不同条件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关系。研究表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增长仍然以投资拉动为主;技术进步在近些年对经济具有小幅拉动作用,但效果甚微,也不会成为主要动力;人力资本对经济的推动作用逐渐增强,我国人口红利已经消失或逐渐消失的说法不成立,且逐渐向"人才红利"转变。针对以上研究,提出优化投资模式、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加快就业改革等建议。

示范工程对建筑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分析 下载:65 浏览:366

王凤起 《建筑技术学报》 2018年7期

摘要:
为加大《建筑业10项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建设部(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1995年发布了首批被列为"全国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名单,多年来,"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对促进建筑业技术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建筑业10项新技术》的发展变化进行梳理,对建筑业开展"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进行总结,并以北京新机场航站楼核心区工程为例,阐述示范工程对建筑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

论形成完善的农业技术市场促进农业技术进步 下载:37 浏览:394

单秀玲 《农业研究进展》 2025年3期

摘要:
最近几年,伴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正是由于这样,我们应当加强农业发展支持力度,在面对社会发展新趋势时,应当更加重点关注农业和科学知识传播系统所建立的关系以及农业推广技术,所以在当前时期必须要使得农业和科学知识传播体系得以有效建立。

基于智能仿真的注塑模具的优化与应用 下载:129 浏览:656

卢永福 朱宗安 朱春燕 石柳 王春生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4年7期

摘要:
注塑模具在制造业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提高注塑模具的性能并减少制造成本,我们采用智能仿真技术对模具设计优化和应用进行了探索。我们首先建立了一个智能仿真模型来模拟注塑过程,然后通过分析模型输出的数据,找出可能影响模具性能的关键参数,并通过优化这些参数来提高模具性能。最后,我们通过几个实际应用案例验证了我们的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通过智能仿真的方式,可以有效优化注塑模具设计,显著提高了模具的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这种方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角度来优化注塑模具,有助于推动制造业的技术进步。

眼视光学设备的技术进步与眼科疾病早期筛查关系 下载:80 浏览:835

黄君 《中国眼科杂志》 2024年4期

摘要:
本论文以“眼视光学设备的技术进步与眼科疾病早期筛查关系”为题,探讨了眼视光学设备技术的发展对眼科疾病早期筛查和医疗实践的影响。第一章引言部分介绍了眼健康的重要性以及技术进步对眼科医学的意义。第二章详细阐述了眼视光学设备的类型与应用,包括显微镜类设备、光 coherence 断层扫描仪(OCT)和视力检测设备等。第三章分析了技术进步在早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包括非侵入性成像和数据分析与模式识别。第四章探讨了技术进步对医疗实践的影响,包括诊断准确性的提升、医生培训与专业发展,以及患者治疗计划的优化。第五章讨论了患者健康管理与自我监测,包括家用眼视光学设备的普及、移动应用的应用,以及远程监测技术的前景。第六章探究了技术挑战与未来展望,包括数据隐私与安全问题、技术普及的不平衡性,以及多模态融合的研究前景。综合分析,技术进步为眼科医学带来了更准确的诊断和更便捷的健康管理方式,同时也需要解决一系列的技术挑战,以实现更广泛的社会效益。

基于企业标准工时的飞机集成制造 学习曲线研究与应用 下载:184 浏览:2518

毛现峰 《航空航天学报》 2021年8期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直升机飞机集成制造任务特点,集成制造标准工时制定边界条件,介绍了如何构建基于边界条件变化的学习曲线模型,研究建立工时动态调整机制,积极推动标准工时管理实践应用,不断提升集成制造交付效率。

“双循环”发展格局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 下载:253 浏览:2295

张培磊 《中国经济》 2022年7期

摘要:
2020年,我国的经济总量首次突破了一百万亿元的大关,这标志着我国的经济建设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与此同时我国提出要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构建新的发展格局,需要同时兼顾供给与消费两侧,实现国内市场上的供给与消费之间的良性循环。基于此,本文从消费和技术进步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双循环的发展格局下,技术进步和消费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的驱动力。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通风空调安装技术与能效优化 下载:117 浏览:1148

刘宽1 高媛2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4年6期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能源消耗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开始关注节能减排、绿色环保。通风空调作为建筑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装技术与能效优化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可持续发展视角出发,分析了通风空调安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通风空调安装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并对通风空调能效优化策略进行了研究。

农业机械化技术进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下载:423 浏览:1965

朱晓锋 《农业学报》 2021年12期

摘要:
农业经济发展一直是国家地方政府关注的重点,作文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农业机械化技术的进步与推广尤为关键。基于此,本文以北方河南农业机械化建设为例,先阐述农业机械化进步带来的农村经济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村生产水平提升、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三方面。再分析北方河南地区农业机械化建设现状。最后,总结未来北方农业机械化全面发展的具体策略,希望可以为有关地区农机机械化建设提供参考,助力当地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