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日本科学与技术政策研究所及其计量分析实践简介 下载:14 浏览:247

郑颖 《中国科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科技政策是科技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许多科技发达国家均已经成立政策智库来协助政府制定科技创新政策。近年来,作为日本政府科技政策制定的重要咨询机构,日本科学与技术政策研究(NISTEP)基于科学数据定期发布的科学技术指标及系列研究报告已经成为日本各级政府制定相应政策的重要参考。本文总结分析了NISTEP的主要研究方向与科学活动,探究其重要数据来源及获取方法,揭示其重要研究案例的指标体系构成,以全面展示NISTEP以客观数据为基础的科研成就与发展趋势。当前,我国正在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需要有适应我国科技高速发展的科技情报的强力支撑。而NISTEP的成功经验可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科技政策情报的研究水平,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政策智库提供参考。

基于多维指标的省域基础研究发展现状分析 下载:21 浏览:218

欧阳 峥峥 陈云伟 杨思飞 刘小杰 熊永兰 《中国科学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基础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当前各省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基础研究。本文从省域视角出发,遴选东部、中部和西部共11个省市,从基础研究相关的科研政策环境、科研体系基础、科研人力资源、科研经费投入、科研论文产出和国际科研合作等六个方面进行分析,形成由6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多维度、多层次地反映各省市基础研究现状、水平及发展趋势。研究发现,东、西部省市的科研政策环境各有侧重,政策的执行与落地程度各不相同;基础研究在科研体系基础、经费、人才上均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均衡现象,呈现出东部优于中部优于西部的态势;部分中西部省市表现出较高的基础研究效率,呈现出追赶势头,但仍未充分发挥其良好的科研体系基础优势;基础研究学科分布在省域之间同质化明显,区域特色不够突出;国际合作能大幅提升省域基础研究影响力,但大部分中西部省市的国际合作仍需加强。

专利密集型产业评价研究进展述评 下载:40 浏览:270

张娴1 许轶1 苏娜平2 李姝影1 许海云1 朱月仙1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专利密集型产业比一般产业投入了更多的科研资本与人才资源,对经济和贸易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客观准确地评价专利密集型产业发展水平,对于科学配置创新资源、优化产业投入、提升产业结构至关重要,已受到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关注。本文系统梳理了当前国内外专利密集型产业评价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专利密集型产业的内涵及界定标准、专利技术分类与产业分类关联、产业密集度测算方法、专利密集型产业评价等;重点对比了美国、欧盟、中国开展的专利密集型产业评价研究,分析了其各自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评价值采集与处理方面的特点及优劣;最后,提出了关于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评价研究的几点思考。

基于G1-熵值-TOPSIS的新能源汽车风险投资项目评价 下载:42 浏览:262

张识宇 苏雯璟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发展潜力巨大,风险投资已成为其发展的助推器,而进行科学的项目评价对于风险投资成败至关重要。基于核心竞争力理论,本文提出了新能源汽车风险投资项目评价的关键要素,据此构建了包含11个一级指标,以及创业企业家资信、产业扶持政策支持度、电池技术先进性、能量管理技术成熟度、汽车安全性、环境保护贡献度等30个二级指标的新能源汽车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新能源汽车风险投资项目的 G1-熵值-TOPSIS评价方法。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可行,评价结果能够兼顾主客观评价信息。

国防科研院所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下载:74 浏览:363

吴闻川 白思俊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根据国防科研院所项目管理的特点,依据项目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原则和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提出国防科研院所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指标,并采用模糊偏好关系群决策的原理和方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建立国防科研院所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对A研究所的项目管理能力进行实证分析,有效显示了其项目管理能力水平和主要不足之处。

大型工程项目对城市承载力影响评价指标研究 下载:60 浏览:354

郑丽霞1,2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9年8期

摘要: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探索性案例研究,对大型工程项目对城市承载力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初始识别;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正;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研究确定了基于城市经济、社会、生态承载力3个维度,包含6个二级评价指标、23个具体评价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不仅是对现有大型工程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补充,而且能为评价大型工程项目的实施效果提供支持,为我国在国内外一系列大型工程项目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社区居民身体素质“精准识贫”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下载:33 浏览:279

陈旸 李昱辉 《体育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社区居民对准确识别身体情况的愿望更加迫切,但我国却缺乏测评结果足够准确的社区居民身体素质指标体系。文章在身体素质和"精准识贫"概念的基础上所提出的社区居民身体素质"精准识贫"概念的指导下,分析所构建指标体系的测评对象、内容设计、方法选择三大方面的精准性,得出以合适社区的居民作为测评对象,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抗病能力这四个维度进行内容设计,以在百分制法的基础上以改良后的德尔菲法赋权并辅之以建立个人档案的方法构建的社区居民身体素质"精准识贫"指标体系较为精准,但还需实际调研检测其测评结果精准性的结论。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构建 下载:41 浏览:230

郑海燕 崔春山 《中国经济》 2019年3期

摘要:
当前,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经济的逐步回升,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在发展中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本文在研究中针对我国实施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采用了综合分析、归纳演绎以及实证分析的方法,以我国最大的区域经济带长江三角洲为例,分析了我国区域协调的宏稳发展,对进一步分析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区域现代产业体系国际竞争力评价 下载:26 浏览:170

黄浩森 杨会改 《中国经济》 2018年1期

摘要:
针对目前尚缺乏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对区域现代产业体系国际竞争力评价的问题,本文在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基础上,对区域现代产业体系国际竞争力形成机理进行分析,构建起了现代产业体系国际竞争力评价理论模型和指标体系,并通过对国内外28个典型区域的评价研究,提出了基于价值链优化现代产业结构、基于创新链增强产业体系创新能力和基于生态链促进产业体系协同进化的提升区域现代产业体系国际竞争力的思路。

独立学院大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创新与构建研究——以三峡大学科技学院为例 下载:64 浏览:374

卢珊 《国际科技论坛》 2018年12期

摘要: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独立学院作为民办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质量的关注和监管丝毫不亚于公立大学,而大学生作为教师授课的对象,在对教师的评教中处于绝对主体的地位。设计并完善现有的大学生评教指标体系举重若轻,不仅关系到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是影响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独立学院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并将结果在实践中进行应用和转化,真正起到促进教学的作用。

智能配电网经济性评估方法研究 下载:93 浏览:498

薛阳 马路林 郑蓉 郑梦秋 《中国电力技术》 2018年7期

摘要:
如何合理地评价配电网规划的经济性是目前研究配电网的重点,需要建立并完善一套健全的指标体系来衡量配电网,故需构建经济性评价指标体系来评价智能配电网规划建设的经济性与合理性,建立了智能配电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经济性评价体系,包括全寿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LCC)的财务指标以及分布式发电指标,以某地区配电网规划建设为例验证该评价模型的有效性,算例给出了传统财务评价与考虑LCC的经济性评价的两种评价结果对比,分析结果也表明该地区配电网的规划建设方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油气管道项目简化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下载:28 浏览:394

崔琳1 孙毓2 牛亚坤1 杨爱兴2 王鹤3 《中国石油工业》 2020年12期

摘要:
在油气管道投资项目简化后评价中纳入量化考评,可实现简化后评价项目横向对比,进行同类项目间的差异分析,达到树立标杆、查找短板、提高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的目的。从目标实现程度、投资控制、项目全过程管理3个方面构建了简化后评价量化考评指标体系,制定了量化考评标准,并选取24个重点投资项目进行了量化考评应用,评价结果真实客观地反映了不同项目的投资管理质量,有效地辅助了投资项目管理决策。

中国特色小镇的特色指标体系与评价 下载:33 浏览:465

王长松1 贾世奇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5期

摘要:
探究特色小镇的特色指标体系与空间分布特征,对保持小镇特色的鲜明性,驱动小镇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运用扎根理论构建特色小镇的特色指标体系,对首批127个特色小镇进行评价,并分析特色小镇及特色主成分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特色小镇的特色指标体系可以归为6个主成分,其中小镇经济水平和品牌影响力、创新创业实力两个因素对特色小镇的影响最为显著。首批特色小镇可以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传统文化支撑,且经济实力雄厚的小镇;第二类特色小镇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承接大城市部分功能,发展特色产业;第三类是各省市依托国家政策选拔出具有潜在优势的试点镇。

家居智能用电水平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研究 下载:87 浏览:458

徐梦佳1 王渝红1 竺懋渝2 赵贺2 刘庆时2 《电力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完善与细化智能电网评价指标是必然趋势。作为智能电网的主要利益者,提高用户智能用电水平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部分,因此从系统性、典型性、可比性原则出发构建评价家居智能用电水平的指标体系。首先进行专家群决策补充指标集,提高了原体系全面性,然后应用数学规划方法估计原始判断矩阵与理想值之间的偏差,结合专家群可信度,提出了一种体现专家决策误差的指标权重区间计算模型,并对弱权重指标进行筛选,提高指标体系精炼性,最后对实际小区的智能用电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指标体系能有效、可靠地评价家居智能用电水平。

关于财政库款保障预警指标体系的研究 下载:80 浏览:471

王军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0年4期

摘要:
近年来,广西各级财政库款保障情况总体良好,但受宏观经济形势、规范预算管理等综合因素影响,部分市、县库款异常紧张,库款规模过低,严重削弱了财政保障能力。受当前经济下行及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等多因素叠加影响,库款管理工作重要性日益凸显,财政部陆续下文要求加强库款管理,切实发挥财政库款"防风险"和"增效益"的双重作用。课题组通过开展调研,以库款运行数据为基础,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构建一整套财政库款保障预警指标体系,以分析、确定各级财政在某个时段的风险等级,提前发布预警,选择相应对策措施,防范库款支付风险,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山西省水安全综合评价 下载:55 浏览:414

褚桂红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0年11期

摘要:
本文从影响水安全因素的角度出发,合理构建了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并对山西省2009—2018年的水安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山西省综合水安全度在2009—2018年由不安全状态逐渐上升为安全状态,其中2009—2010年处于不安全状态,2011年后随着大水网的建设,全省水安全状况逐渐好转,2011—2018年基本处于安全状态,2016年综合水安全度达到了最高值,但在2012年和2015年综合水安全度有所下降。通过水资源安全评价,可动态监测全省水资源所处的安全等级,以便更好地制定和实施与水资源有关的政策。

我国不同行政等级城市发展力差距特征与规律研究——以浙江、云南两省为例 下载:62 浏览:357

陶聪1 陆邵明1,2 李佳芯3 《中国城镇》 2018年12期

摘要:
针对我国城市发展力与城市行政等级关系的问题,本文根据城市发展力内涵,从发展规模、发展质量和发展支撑条件三个方面建构了城市发展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浙江和云南两省的省会城市、地级市、县城三个行政等级的城市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城市发展力差距的研究。分析结果显示,两省"省—地—县"三级城市之间具有明显的等级差距,形成倒金字塔差距结构;浙江省城市发展力差距主要出现在地级市与县城之间,而云南省城市发展力差距主要出现在省会与地级市之间,可见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建设资源更多集中在省会城市,往低行政等级城市的下渗性较弱,而东部相对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建设资源往低行政等级城市的下渗性更好。研究认为,我国城市发展资源的等级性分配方式可以引起不同行政等级城市发展规模的等级性差异,却不一定真正提升高等级城市的发展质量。

大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风险评价 下载:6 浏览:356

宏瑾靓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随着沿海地区的开发建设,大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该区域水资源并探讨其风险现状,本文分别从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水资源现状、社会经济水平等方面建立评价体系,根据不同的突变类型确定各指标的风险值,然后运用突变理论对水资源开发利用风险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大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处于高度风险状态,评价结果基本能够反映区域水资源利用现状;所建立的评价体系和风险等级标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合理性,可为该区域水资源管理规划和风险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基于聚类分析和层次分析法的湖南省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下载:55 浏览:369

山红翠 盛东 徐幸仪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本文在分析湖南省水生态文明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湖南省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库。根据湖南省各区域的水生态文明特点,采用聚类分析法将全省划分为4个水生态分区,并采用基本指标和特色指标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各分区内基本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和得分。以第一分区的典型城市长沙市作为案例,分析长沙市的水生态文明现状,评价结果合理。通过湖南省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期为其他区域的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提供参考。

新时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几点思考 下载:31 浏览:318

张书海 阮端斌 《中国城镇》 2019年11期

摘要: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和重要支撑,但其在概念界定、理论方法统一、服务规划编制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立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转型背景,采用文献分析法厘清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历程、概念内涵及评价体系等关键问题,构建面向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框架,以期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辅助参考。结果表明:(1)承载力研究与国家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高度相关;(2)新时期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应重点关注四个维度的内容:概念的时空动态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资源环境系统+社会经济系统"的承载主体、"人口及其活动规模+承载状态评价"的承载力表征结果;(3)以往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在区域要素流动性、评价指标的共性与个性,以及评价结果的丰富性与实用性等方面存在不足;(4)面向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需求,未来资源环境承载力实践应强化"资源环境本底表达""区域承载状态评价""要素跨区域流动评估"三个层次的内容。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