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孤岛工作面超前探测技术设计与应用 下载:85 浏览:450

李向银 《中国能源进展》 2019年1期

摘要:
回坡底煤矿东一采区右翼10-104工作面相邻两侧工作面采掘活动结束,形成了采空区积水,中部工作面形成孤岛开采模式,同时工作面受顶板水、底板水水害影响。基于此,从物探、钻探、化探方面对孤岛工作面超前探测技术的设计与应用进行了探讨。通过对该技术的应用及对相邻采空区积水的有效疏放,保证了工作面的施工安全。

二维微动探测技术在广州地铁十八号线番南区间的应用研究 下载:10 浏览:155

雷锋国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介绍了小台阵二维微动剖面探测技术在广州地铁18号线番南1号盾构井PN1~番南2号盾构井PN2区间的应用状况。在区间内不能实施钻探的地方开展微动探测工作,探明了地面以下40 m范围内的土岩界面起伏、岩性变化及软弱岩体,为盾构施工提供可靠的物探依据。

基于功率控制的雷达低截获概率探测技术 下载:66 浏览:358

王亚涛 张保群 曾小东 《无线电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针对雷达信号被截获问题,为了实现先敌发现的目的,通过搜索和跟踪状态的功率控制,实现了雷达的低截获概率(LPI)探测技术。论述了雷达LPI探测的原理,推导了临界功率和LPI探测距离的表达式,给出了功率控制步进和目标RCS抖动对LPI探测距离的影响机理。仿真结果表明,在功率控制步进大于6 dB、RCS抖动超过1 dB时,在LPI探测距离内截获状态和探测状态会发生较大起伏,与实际试验的结果相符。

基于光纤光栅倏逝波传感器的成品油挥发气体温度检测 下载:69 浏览:396

陈少华1,2 郝赫1,2 冷文秀1,2 童峥嵘3 李燕4 《物理进展》 2018年12期

摘要:
由于具有易燃、易爆特性,故成品油挥发气体的温度检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而作为绝缘器件的光纤光栅传感器在此传感领域具有天然的优势。本文在实验上设计了一种基于腐蚀光栅(Etched Fiber Bragg Grating)的温度传感器,并将其用于空气、柴油和汽油挥发气体的温度测量。推导了腐蚀光栅的反射波长随温度变化的理论表达式,并与实验现象进行了对比。理论结论与实验结果吻合。同时实验发现,气体的温度变化与光栅波长的漂移量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FBG倏逝波传感器完全适用于测量成品油挥发气体的温度。

花岗岩的反射式太赫兹光谱特性 下载:321 浏览:485

李依岑 王焱 詹洪磊 赵昆 韦华周 《物理进展》 2018年9期

摘要:
利用反射式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测量了花岗岩的时域谱,通过提取时域谱极值得到了花岗岩的反射式光谱成像图。结果表明,花岗岩中不同测试点的成分不同,反射式太赫兹光谱也不同,该结果可以与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微观形貌及成分分析的结果相互印证。因此,利用反射式太赫兹光谱技术可直接鉴别花岗岩中的矿物成分及其分布。该方法为花岗岩的岩性识别提供了快速的表征方法与技术支持。

基于能量特征的微震信号初至拾取研究 下载:38 浏览:423

王冲鹏1 刘怀山1,2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11期

摘要:
微震信号初至拾取是微震资料处理的基础,针对微震资料信噪比低,传统方法拾取精度差、无法适应噪声强度变化、复杂波形拾取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特征的微震信号初至拾取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微震记录的信噪比进行估计,然后通过滑动时窗提取其提升小波包能量不纯度特征及改进的时窗能量比特征,根据构造的特征函数进行能量特征分析从而得到特征曲线,最后利用特征曲线的极值点拾取微震信号的初至到时。将该方法应用于仿真信号和实际微震资料,结果表明,该方法抗噪性好,不受噪声强度变化的影响,能够准确拾取最大峰值有延时的微震信号初至。

新型探测技术在水文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下载:59 浏览:375

王晓彪 《煤炭技术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为提高煤矿地质勘探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本文结合当前勘探技术的应用现状,以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区北西曲井田为例,将瞬变电磁和γ射线找水等新型勘探技术应用于该煤矿水文地质勘探中。研究表明:对西曲井田利用的新型水文地质勘探不仅有利于全面了解该区域的地质状况,而且为未来煤矿的开采提供了科学保障。

基于遗传算法和二进制蚁群算法的DV-Hop定位算法的优化 下载:12 浏览:429

林凤德1 陈佳品1 丁凯2 李振波1 《传感器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一种由节点组成的无线自组织网络,在很多领域中有广泛的使用。节点定位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最重要的部分,使用无测距定位算法中传统的DV-Hop算法来定位误差较大。为了提高DV-Hop算法的精确度,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和二进制蚁群算法来改进DVHop定位算法。遗传算法中利用了线性交叉和非均匀变异算子在种群中进行搜索,在此基础上,采用二进制蚁群算法进行进一步的搜索,而后比较适应度函数来保留较优的个体,从而产生了新一代种群。二进制蚁群算法中使得每只蚂蚁的智能化比较低,每条路径对应的存储空间相对较小,显著提高了计算效率。仿真的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比传统的DV-Hop算法、基于遗传算法的DV-Hop算法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高的定位精度。

基于不同声波频率的底泥探测技术研究 下载:53 浏览:436

张杰1,2 张坤军1,2 陈佳兵1,2 李京兵1,2 《海洋研究》 2021年5期

摘要:
声学技术是水下勘探的主要技术手段,研究典型工况下主要声学设备声波频率与其底泥穿透能力的关系,将为改进底泥分层探测方案和声学设备的选取提供技术依据。本文在典型水域(滨海、河道、水库)应用不同声波频率进行定点底泥穿透深度试验,并在同一点利用定深采样钻采集底泥柱状样,以5~10 cm间隔分层并检测每层含水率,以含水率为指标对底泥进行分类,最后,对底泥柱状样本和声波底泥穿透深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2~33 k Hz频段声波可穿透河床到达浮泥、流泥层。在滨海水域中,低频声波可穿透部分淤泥层,且频率越低,穿透深度越大。12 k Hz频率的双频换能器相比24 k Hz和33 k Hz具有更强的穿透能力,可满足对浮泥、流泥及部分淤泥层的探测。

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下载:38 浏览:434

吴善能 《地球科学探索》 2025年4期

摘要:
近些年,在隧道施工、建筑专业、水源勘察及其煤矿业岩体工程项目勘察等行业中,地质工程测井技术运用比较普遍。尤其是在岩体工程项目勘察行业,一些我国勘察技术规范中要求将测井技术作为考虑煤巷是不是高品质的标准之一。

基片集成波导单脉冲缝隙天线阵列 下载:55 浏览:454

王思捷1 华昌洲1,2 《天线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结构紧凑的单层基片集成波导(SIW)单脉冲缝隙天线阵列。传统单脉冲天线的和差网络一般由魔T构成,结构尺寸较大,不易平面化、集成化。随着平面微带电路技术的发展,微带结构的和差网络被广泛应用。但是随着频率升高,微带结构的损耗会逐渐大,且功率容量较低,同时会引入寄生辐射。本文提出的单脉冲缝隙天线阵列的和差网络利用单层方形双模SIW谐振腔结构,通过激励起方形SIW谐振腔的一对正交简并模(TE120和TE210)实现天线系统的和差网络。与平面微带单脉冲天线相比,这种方法减小了和差网络的尺寸,降低了和差网络的损耗,提高了天线系统的整体效率。同时,由于采用了单层SIW结构,使得和差网络结构简单,易于与平面电路和天线集成。最终,设计了一款中心频率在13.8GHz的单脉冲缝隙天线阵列,仿真结果表明该天线阵列在中心频点处,和波束的增益为10dBi,差波束的零深深度优于-29dB。

双频段功率合成多馈天线设计 下载:51 浏览:454

金东泽1 陈益1 华昌洲2 《天线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为实现发射功率的提升,本文基于多个馈源与天线的直连结构,提出了一种新型双频段功率合成多馈天线设计方法。该设计方法在保持发射前端小型化的同时减小了功率合成引起的损耗。通过利用叠层短路天线实现双频段的特性,且此双工作频段几乎不受天线馈电点个数影响。为验证此设计方法,在一叠层短路天线结构中分别添加了单、双和三馈电点。仿真结果表明,该天线工作频段的中心频点(2.15GHz和2.53GHz)以及10-dB带宽(2.09~2.21GHz和2.50~2.55GHz)保持稳定,从而验证了通过增加天线馈电点数目实现双频段发射功率提升的可行性。

辽东湾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质量评价 下载:74 浏览:354

蓝先洪1,2 孟祥君1,2 梅西1,2 徐扬1,2 黄龙1,2 陈珊珊1,2 《海洋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本文研究了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及污染特征,评价其生态风险及环境质量。对辽东湾表层沉积物8种重金属(As、Cu、Cd、Cr、Hg、Ni、Pb、Zn)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采用Hankanson法和Igeo(地累积指数)分析了该海域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并评价了该海域的环境质量。在辽东湾葫芦岛附近海域、西南部六股河口东南部海域以及西部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As、Cu、Cd、Cr、Hg、Ni、Pb和Zn含量偏高。地累积指数法及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结果一致,辽东湾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危害的重金属主要是Cd、Hg和As,8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Cd、Hg、Cu、Pb、As、Zn、Ni和Cr,各站位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大于150,生态风险总体上处于中等生态风险等级。Cd和Hg是该海域沉积物重金属中主要污染物,局部区域达到中、中-强污染程度。环境质量评价表明,辽东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引发有害生物效应的可能性不大,但Cd和Hg显著富集,应予以重视。

威海南部近岸泥质区晚更新世以来的重矿物组合特征及对物源的指示 下载:66 浏览:329

刘金庆1,2 宋红瑛3 印萍1,2 张勇1,2 曹志敏4 《海洋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对威海南部近岸泥质区WHZK01孔(孔深25.1m)岩心开展重矿物分析,结果表明,WHZK01孔主要以普通角闪石(22.1%)、磁铁矿(20.0%)和绿帘石(17.7%)为主,晚更新世以来自下而上可分为3个矿物组合带。氧同位素3期晚期河流相沉积(DU3)主要矿物组合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末次冰后期河漫滩-河口湾相沉积(DU2)主要矿物组合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钛铁矿-褐铁矿。全新世滨-浅海相沉积(DU1)主要矿物组合为磁铁矿-绿帘石-片状矿物-自生黄铁矿。重矿物物源判别表明,DU3和DU2层沉积物主要来自山东半岛南部沿岸河流输入。DU1层沉积物主要来自沿岸流输运的大量黄河细粒物质,沿岸河流物质和岛屿侵蚀物也有少量贡献。

光电探测技术在红外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168 浏览:2851

强冠杰 《光电子进展》 2025年4期

摘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光电探测技术在红外成像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研究。本研究以探索光电探测技术在红外成像领域的应用为目标,通过文献调研和实验分析,总结了红外成像中的光电探测技术的优势和挑战。结果表明,光电探测技术在红外成像中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抗干扰能力等优点,并可应用于军事侦察、夜视设备和安防监控等领域。然而,仍面临探测距离有限、成本高昂和环境干扰等挑战。

激光扫描与管线探测技术在电缆隧道设计中的应用 下载:219 浏览:3249

朱亚洲 李金镖 《光电子进展》 2023年9期

摘要:
随着城市和电网的快速发展,电缆隧道的建设越来越多,电缆隧道也逐渐成为城市供电网的坚强保障,是现代化城市安全、稳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证。三维技术是一项近些年新兴的技术,可以实景化还原现场情况,并且对表达复杂的三维空间关系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为电缆隧道的设计提供便利。本文介绍管线探测技术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数据采集时的应用,以及3Dmax与SuperMap平台建模技术在城市电缆隧道三维模型设计中的应用。

多普勒微波入侵报警探测技术在核电厂安防上的作用 下载:190 浏览:1961

陈心怡 巫小明 《核工业与技术》 2022年10期

摘要: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科学信息技术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同时行业之间竞争压力也在逐渐的加大,要想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体系中更好的经营,还需要运用先进技术手段辅助作业,这样可以提高管理工作质量,也能够为自身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本文针对多普勒微波入侵报警探测技术展开分析,并对技术原理及其优缺点进行探讨,进而通过将此技术应用在核电站安防上面,得以实现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且提高综合市场运行的目的。

基于综合物探的煤矿采空区探测技术研究 下载:240 浏览:2340

阮宝军 《煤炭技术研究》 2022年4期

摘要:
我国煤炭储量丰富,采矿技术发达,但也存在许多影响安全生产的危险因素,比如说矿井水害。本文就是希望从煤矿采空区的地质物理条件特征分析入手,选择合适的物探技术对其进行综合勘探,对采空区及其富水性的应用进行准确预测,从而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为今后的煤炭矿井开采方案选择提供理论实践依据。

高压电力电缆的故障类型与探测技术 下载:534 浏览:3519

​鲍信超 滕佳敏 《中国电力技术》 2021年7期

摘要:
在电力系统中,电力电缆故障很常见。缆距测量是解决缆距问题的前提。精确的测距可以缩短发现故障的时间,便于迅速排除故障,减少因电缆故障造成的损失。本文从电力电缆故障原因分析和故障点检测两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电力电缆故障类型与探测技术。

火隐使者新能源汽车自动灭火装置 下载:147 浏览:1270

邓孝军 宋明伟 戚映鑫 《低碳研究》 2023年3期

摘要: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其安全性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电动车起火问题是新能源汽车面临的主要安全隐患之一。本文从火灾原理和起火原因入手,探讨了新能源汽车自动灭火装置的设计与制作方法。通过研究和分析,设计了一种基于智能芯片控制和火灾探测技术的新能源汽车自动灭火装置,该装置可以及时识别电动车内部火灾,并采取有效的灭火措施,保证驾乘人员安全和车辆财产安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