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家庭结构变迁下家庭教育问题及解决途径 下载:42 浏览:446

景云 《中国教育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家庭结构小型化、核心化、隔代直系家庭和破碎家庭快速增长,导致出现养成性教育功能削弱、家庭教育理念扭曲等问题。因此,必须完善家庭教育保障体系,强化家庭养成性教育功能;完善家庭教育法规体系,营造家庭教育稳定情感支持的新场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建立新时代中国特色家庭教育文化价值体系。

奥尔夫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育问题的突破 下载:276 浏览:3476

王丹丹 《中国音乐学报》 2021年12期

摘要:
如今的世界是文化交融的大舞台,东西方的文化、不同思想观念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卡尔·奥尔夫是当代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正是由他所创立并发展起来的,这种教学法具有较强的创造性,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动”起来,时刻保持学习各种音乐技巧和能力的最佳状态,从而帮助学生培养极高的创造性。奥尔夫独特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式运用在音乐课堂中,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将奥多夫音乐教学法应用到音乐教育工作中,也是音乐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方式。

基于家校共育背景下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下载:138 浏览:1352

王新亚 《中国教育研究》 2023年9期

摘要:
近年来,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这个阶段的学生处在青春叛逆期,学习压力大情绪波动严重,处理不当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悲剧。因此,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疏导不良情绪树立健全人格,确保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也是教师、家长需要共同面对的现实情况。本文将就高中生在现阶段普遍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整理分析,探讨如何通过学校、家庭协同育人的方式,解决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幼儿园安全管理及安全教育问题的研究 下载:182 浏览:1556

陈露莎 《中国教育研究》 2023年2期

摘要:
幼儿园是孩子一生当中的重要阶段,在幼儿园时期,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但是由于在幼儿阶段的孩子,并没有独立自主生活的能力,所以自身的安全很容易受到威胁,因此加强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十分重要。本文章主要分析了幼儿园安全管理及安全教育问题的相关措施。

我国多胎家庭的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载:427 浏览:1289

李志夏 《中国教育研究》 2024年1期

摘要:
随着我国“二胎”“三胎”生育政策的全面开放,多胎家庭的家庭结构形式渐趋主流,家庭成员数量、家庭组成结构截然异于独生子女家庭,与之而来的多子女教育问题也逐渐呈现。随着“4-2-1”家庭模式到“4-2-2”或“4-2-3”家庭结构模式的转换,家长和孩子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多胎家庭的家庭教育正面临严峻的考验。本文聚焦多胎家庭的家庭教育问题,对多胎家庭的家庭教育意义、特征、问题等多方面探究,并提出了多胎家庭家庭教育“向优向好”的基本建议,以期更好地提升多胎家庭的教育水平和质量,促进家庭稳定和谐,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近十年国内关于劳动教育的研究综述——基于CNKI数据分析 下载:57 浏览:495

廖婷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劳动教育一直是理论研究者关注的领域。梳理国内劳动教育的相关文献,从其文献类型、研究者类型、研究方法、研究主题可见我国劳动教育研究的大致情况。国内劳动教育研究集中于两个方面内容:劳动教育的内涵、特点及作用;劳动教育的影响因素、存在问题及对策。今后研究需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方面有所改进,尤其需要关注劳动教育理论体系的建立。

汉语言文学教育问题及创新 下载:88 浏览:500

王兰芳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汉语言研究对于人们了解中国历史、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汉语言文学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集合和代表,作为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传统学科,不仅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更能够促进现代人对国家历史的了解和文化的宣传。然而,在当今的汉语言文学教育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现存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对应的创新型策略,希望能够提升汉语言文学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农村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对策研究 下载:172 浏览:862

何兰 《心理学研究》 2024年9期

摘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各种教育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制约着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在不断进行教育改革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应当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的转变,学生获得健康身心的过程中,也能够形成重要的心理素质。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心理辅导,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也能够注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在不断意识到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以及教育滞后分析的过程中,不断地找到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在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同时,也能更好地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转变,形成重要的学习意识,在不断规范自身行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同时,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指导。学校、教师、家长一起联合建立一个有关心理健康的教育机制,督促学生能够自己处理一些心理方面的难题,形成积极向上的发展面貌。

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下载:419 浏览:3232

姜业敏 《文学研究》 2021年5期

摘要:
各大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都开设了相应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课程,使其逐渐成为了高校专业课程当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的发展阶段逐渐扩大了对汉语言文学人才的整体需求,并在各个行业当中都展现出了此类人才的实用价值,不仅提高了人才的需求总量,也为汉语言文学人才提供了多样化的就业岗位。目前需要及时的解决汉语言文学教育环节的问题与不足,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问题解决措施,为汉语言文学的长久化发展提供助力保障。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究 下载:77 浏览:1328

雷伟健 《中国城镇》 2025年1期

摘要:
随着目前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城镇化也在不断的推进当中,很多农村当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因为在农村当中没有办法有效的解决就业有关的问题,所以只能选择进城务工,但是在进城务工的过程当中也存在一些工作时间比较长且不稳定的问题,导致孩子只能留在农村当中。这也导致农村当中出现了大量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在如今时代发展当中,虽然留守儿童的数量有所降低,但是却依旧存在着很多教育的问题,因此本文笔者在文章当中探索了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究。

基于家校共育背景下,小学生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下载:74 浏览:765

任冬梅 《中国教育探索》 2024年1期

摘要:
小学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在一定时期内仍将存在的一个问题。长期以来,对于小学留守儿童,学校较多关注他们的保学问题,而对于其心理健康则关注较少。留守儿童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最为快速和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状态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探索更为有效的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矫正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家校共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在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矫正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为此,本文基于家校共育的教育形式,分析了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原因,并提出了矫正的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问题探索与对策研究 下载:272 浏览:2743

林佳升 《中国教育探索》 2021年9期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和教育质量的飞速发展,我国经济实力不断的提升,同时发现了许多的问题,例如,农村的经济社会环境较为落后,导致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不得不出远门谋生,留下孩子自己在农村,演化成一个新的群体,那就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家,留守儿童长期不在父母身边,缺少与父母的沟通,再加上农村学校的教育师资等与城市学校有极大的差别,导致留守学生的心智与教育质量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从而使留守儿童走上偏路等一系列负面的情况。因此,本文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的对策以及解决方法。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问题探索与对策研究 下载:293 浏览:2943

林佳升 《中国教育探索》 2021年8期

摘要:
当今我国在世界上也算的是经济大国,但随着我国经济和教育质量的飞速发展,因为我国经济实力不断的提升,伴随着也是诸多的问题,例如农村的经济环境较为困难导致农村的人们不得不出远门去打工赚钱留下孩子自己在农村,演化成一个新的群体那就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家,留守儿童长期单独一人,缺少与父母的沟通在加上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又与城市学校有极大的差别。导致留守学生的心智与教育质量不能得到正确的发展,从而使留守儿童走上偏路等一系列负面的情况。因此。本文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的对策以及解决方法。

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刍议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下载:244 浏览:2642

沈穗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1年6期

摘要: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涉及到许多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基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有效解决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对基于新型城镇化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解决的思路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措施。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确保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能够更好解决。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问题分析和应对策略 下载:124 浏览:1567

韩月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2年12期

摘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高中信息化教学已然成为了高中教育的重要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知识与创新能力、推动高高中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就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现状而言,仍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必须为此制定具体的相应政策,来推动高校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与完善。

高职新生思想与心理特点及入学阶段教育问题研究 下载:122 浏览:1566

朱伟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2年7期

摘要:
对于刚进入大学校园生活的学生来说,入学阶段的教育是他们首先接触并参与的集体教育活动,也是让他们更快更好地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角色转换的第一课。这项工作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心理的发展成熟,直接关系到他们是否能在最短的时间,以最佳的认知方式和最好的行动效果来适应高职学校的学习生活。为此,必须认真研究把握高职新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搞好教育引导。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