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鲁迅杂文话语刍议 下载:56 浏览:362

李拉利1,2 《中国文学》 2020年5期

摘要:
鲁迅的"声音"不在特定形态的文本所呈现的形象、思想、概念之中,而在以主体、语境、文本微观形态、传播能力、功能诉求等为形构要素的杂文话语中,它和中国社会历史现代化进程紧密相关,它才是我们把握鲁迅"声音"的渠道。因此,以杂文话语为对象的鲁迅研究,可以打通鲁迅著译文字的文体差异,形成另一种整体观,在一种超越性的"无"的维度上把握作为"暗内容"的鲁迅整体。

周作人翻译波德莱尔《巴黎的忧郁》探微 下载:65 浏览:403

陈佳 《中国文学》 2020年2期

摘要:
1920年代初,周作人以《散文小诗》为题发表了《巴黎的忧郁》中八篇散文诗的汉译。笔者将原文、汉译与作为底本的英译、德译互相比对,发现译者更为倚重德译本,这暗示着鲁迅的参与。而出现在台前的西蒙士译本,则提示了周作人与欧洲世纪末文学思潮之间的关联。

论周作人散文书写的游戏态度与诙诡笔法 下载:59 浏览:405

仲济强 《中国文学》 2019年4期

摘要:
对自由的推崇,是周作人一以贯之的思想脉络。为消除作为散文书写之"专制的狂信"形式的"皂隶喊话""我田引水",周作人试图以"游戏的态度",在"不可与庄语"的言论空间内,创造一种自由的话语方式,即以"游戏而有节制与庄重而极自在"的书写,造成一种"严正与忧郁并在的滑稽"的"诙诡笔法",以对抗专制话语对文体的浸染,进而在文体与思想的层面上实现人己皆协的"人类的礼"。

“思乡的蛊惑”与“生活之艺术”——周氏兄弟与现代中国散文 下载:41 浏览:403

陈平原 《中国文学》 2018年4期

摘要:
本文乃周氏兄弟为人为文的对读,从其人生道路选择之异同,进入对其散文以"思乡""生活的艺术"等主题为中心的写作之异同的关注,凸显现代散文的本质,揭示现代散文两大不同写作路径"杂文"和"小品"的来去缘由。

论1949年后周作人散文中的“鲁迅”形象 下载:61 浏览:425

张平 《中国文学》 2018年3期

摘要:
有关鲁迅的回忆文章是1949年后周作人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周一改此前谈论鲁迅的克制,由对1923年之前鲁迅的写作完成了"鲁迅"文学图谱的最后一环,同时借鲁迅重谈草木虫鱼,风土人情。不过,周氏叙述流连于"鲁迅"的"周边",以自己的方式"放逐"了"主流"的左翼"鲁迅",这也是周1949年前观点的延续。排斥"鲁迅"、左翼等的原因之一是周作人对反理性狂热的否定,其背后可能隐含了一种极为激进的追求。

京派散文与“魏晋风度” 下载:62 浏览:510

郑丽霞 《文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魏晋风度"深深影响和滋养着京派散文创作。一、京派散文接续了魏晋"酒神"精神,塑造出醉酒的"陶渊明"与"放诞者"形象。二、京派散文引入六朝志怪"求仙"题材,表达了对现实的讽喻以及生命的焦虑。三、如同魏晋人士对人间万物的情深以及追求万物的"美",京派散文家亦具有"深情"和"唯美"的生命追求。四、在"魏晋风度"影响下的京派散文文体具备明显的"复调性"特征,表现为古典与现代的结合,以及文体的杂糅性特征。京派散文的创作实践经验能为当代"新古典主义"散文写作提供丰赡的精神资源,甚至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也不无启发意义。

小世界与出门远行——新发现余华小说、散文考论 下载:46 浏览:336

李立超 《文学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余华一直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焦点,但他的"集外之作"却鲜少获得关注。通过对余华曾工作过的海盐县文化馆的探访,新发现余华创作于1983年至1986年的小说5篇、散文2篇及笔名一枚。新发现文本可以视为研究余华的新材料,经由这些材料,将以往余华研究中反复提及的关键词——"小镇"具体到"小镇中心",并以此为参照,重新审视余华视野中的乡村与城市。"北京"的突然闯入促使余华认识到"小镇中心"带给自己的局限,而对于这种"局限"的自我批判与突破构成了余华创作的线索。

21世纪台湾女性散文创作的新变 下载:88 浏览:487

方忠1 刘秀珍2 《文学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21世纪以来的台湾女性散文创作,在主题和艺术方面呈现出繁复多变的风貌,确立了清醒的女性主体意识。女性散文作家或以家族史、生命史书写方式彰显女性意识,寻求身份认同,或赋予旅行文学以新内涵,注重"内心风景"的描绘,或以"漫游者"姿态书写都市景观,从散漫的感性出发提炼哲学思索;在散文主题与艺术书写方面体现了承继中的新变,呈现出后现代文化特质。

写作教学从散文诗中汲取营养的几点启示——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二首》为例 下载:49 浏览:354

王欣琪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散文诗具有短小化的篇幅设置、叙事化的散文内容、诗歌化的抒情语言、象征化的寓意表达等特点,其融合了散文和诗歌文体的部分特征,属于吸纳两种文体特色而存在的文体。正是这种介乎散文与诗歌的特性,为读写结合提供了契机,对于写作教学具有借鉴意义,通过分析散文诗的独特之处,能给予教师写作教学以新的启示。

洞中肯綮,体悟散文真谛 下载:58 浏览:366

缪爱云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散文的特点展开教学,促使学生读出散文的精魂。通过分析字词体会散文语言之精妙;通过感受细节体会作者的情感波动;通过意境探究体会作品中渗透的人生哲理;通过尝试创作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散文的特点。这些方法可以让学生由浅入深地体悟散文的真谛。

洞中肯綮,体悟散文真谛 下载:55 浏览:351

缪爱云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散文的特点展开教学,促使学生读出散文的精魂。通过分析字词体会散文语言之精妙;通过感受细节体会作者的情感波动;通过意境探究体会作品中渗透的人生哲理;通过尝试创作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散文的特点。这些方法可以让学生由浅入深地体悟散文的真谛。

运用涵泳法,培养学生散文赏析能力 下载:82 浏览:483

​吴辰怡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涵泳法进行赏析,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散文欣赏水平。通过美读进入作品的意境中,展开换位思考体会角色情感,揣摩词句感悟作者的理性思考,借鉴创作有助于学生进行能力迁移。这些方法都基于涵泳法展开,促进学生散文赏析能力的提升。

以贯通式阅读助力散文鉴赏 下载:86 浏览:500

龚尧 2020年7期

摘要: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散文占有很大的比重,散文教学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文本,运用有效的阅读方式,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通过对散文文本内容的研究提高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既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以言带文”积累文言字词——以人教版必修一古代记叙散文为例 下载:74 浏览:466

任娟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当前文言文教学正走向"重言轻文"或"文言相离"的错误道路。文言字词的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但孤立识记字词容易导致文言知识碎片化。积累文言字词需要讲究方法,"以言带文"积累文言字词,是"言文统一"的有效途径。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之策略新探 下载:85 浏览:492

​黄亮民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散文阅读教学品味言语形式中不能仅从字词句的角度分析,还应该有篇章的视角。对篇章层次的品析应该从深层次来探寻其奥秘。从篇章视角进入散文阅读教学,可以"章"为抓手,以"篇"为抓手,以"篇对篇"的互文性为抓手来实现对散文阅读教学中篇章层次的品析。

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诗歌教学策略 下载:85 浏览:445

李选萍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诗歌欣赏特别是古典诗歌欣赏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如何攻克这个难点是语文教师应该潜心研究的课题。学生只有喜欢读、会读、读懂诗歌,才能真正的进行诗歌欣赏。引导学生读写结合,才能提升学生的诗歌阅读能力,进而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

无为 有为 善为——谈现代散文教学 下载:71 浏览:417

葛杨红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散文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重要文体之一,长期以来,出于多种原因,散文教学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人形象地概括为"把散文教'散'了,把散文教'泛'了,把散文教'冷'了,把'我'教丢了。"散文阅读教学应关注文本的体裁差异。但是从现阶段的教学实践来看,师生都要关注教学,真正恰当地处理好"无为""有为""善为"三者的关系。

探究我国现代散文英译本中的翻译美学——以张培基《差不多先生传》为例 下载:412 浏览:3202

刘艺红 魏琦 申红 《文学研究》 2021年8期

摘要:
翻译美学理论是我国翻译理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现代散文翻译过程中相当重要。现代散文体裁不同于其他文体,故而译者在翻译时既要做到忠实、达意,还要从原文背景、原文作者、语言差异、散文文体特征出发,尽己所能表现现代散文之美。可是,译者应如何通过译文中表现出原文中的美呢?基于此,本文从翻译美学角度出发,以张培基先生英译本《差不多先生传》为例,通过分类分析例举法,分析翻译美学该译本中的体现。进而总结出一些散文翻译方法,供广大译者及读者参考,以此提高我国现代散文翻译质量。

浅析张培基英译《落花生》的翻译策略与技巧 下载:160 浏览:3697

​秦雅楠 《文学研究》 2021年1期

摘要:
张培基教授是中国著名翻译家。先后任教于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学院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他在中国现代散文的英译方面具有高深造诣。本文对张培基的人生及教育经历与英译散文的关系进行介绍。并结合其他学者对其《落花生》英译的评价,赏析英译《落花生》的翻译策略和技巧。梳理其散文英译的独到手法和译务难点,以此为汉译英的后来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散文大单元教学探究 下载:151 浏览:1450

左丽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初中语文教学逐渐向大单元教学模式转变。本文深入探讨了这一背景下,散文作为重要文学体裁的大单元教学价值、路径及其对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通过对教材、课标与学情的综合分析,提出了科学布局教学任务和多元化评价活动的设计思路,旨在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提供理论支持。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