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视域下《实践论》的经验和启示 下载:139 浏览:1475

刘惠东 《哲学研究进展》 2023年8期

摘要:
《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杰出范例,其写作初衷是为了纠正当时党内存在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错误观点。《实践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同时结合中国哲学、中国文化和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用一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来阐述较为抽象的哲学原理,因此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成功典范。在新时代,我们要借鉴《实践论》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发展紧密结合,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的活力与时代意义。

“市民社会”与“人民社会”的再思考 下载:213 浏览:2227

张亮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2年11期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表现出空前的活跃,在思想文化界也出现了多元思潮与观点,在政治层面也出现了外来思潮观点。20世纪80年代,市民社会思潮传入中国,企图为中国当下社会发展遇到的新问题做诊断、开药方,而市民社会最初作为一种民主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理论,一度成为中国学者摆脱有关新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思维困境的新角度,也进一步影响了近代中国史研究领域中的学术研究取向,使人们开始关注中国近代史上的市民社会和公共空间的成长问题,到21世纪初,市民社会思潮经历了从热捧到备受批评再被迫反省的阶段。本文旨在梳理市民社会的历史演变、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的批判和“人民社会”在中国焕发的强大生机等。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育人工作的路径研究 下载:46 浏览:1362

​刘伯承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3年2期

摘要:
进入新时代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剧烈而深刻的变化,如何增强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增强当代大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前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就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时代课题。为此,本文分析了高校思政课教师这个特殊的群体,认识和了解这些特殊性,有助于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提出高校思政课教师按照习近平对高校思政课教师强调的“六要”要求,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最后,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带入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研讨式教学法,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