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下载:142 浏览:1252

张恒 周伟汉 《中国土木工程》 2025年4期

摘要: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土木工程在我国已经占有一定的地位,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土木工程,应从管理上进行探讨,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确保其顺利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土木工程施工的管理现状,仍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开拓与创新。本文就目前我国土木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全球氢能产业发展战略与技术布局分析 下载:24 浏览:190

孙玉玲1.2 胡智慧1 秦阿宁1 滕飞1.3 林汉辰4 《中国科学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随着全球气候压力增大以及能源转型加速,氢能以其清洁、灵活高效和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受到全球瞩目。2000年以来,日本、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将氢能上升到能源战略高度,通过战略布局、项目开发以及示范应用,在氢能产业发展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本文梳理和分析了各主要国家氢能产业战略重点、目标和发展水平,从文献计量角度对比分析了中国与氢能先行国家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储备。研究表明,全球新一轮氢经济浪潮已经拉开序幕,各主要国家正在加速布局氢经济;与氢能先行国家相比,中国氢能在顶层设计、产业技术掌控以及产业发展水平上有一定差距。建议中国进一步加强战略引导;产学研结合提高关键材料和设备的国产化水平;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布局绿色氢经济;同时重视氢能下游多元化利用。

智慧城市研究演进路径、热点及前沿的可视化分析——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文献计量 下载:34 浏览:275

钱应苗 王孟钧 袁瑞佳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学土木工程学院
摘要:随着信息化深度影响,智慧城市已成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新型形态,也是实践界与学术界极为关注的研究主题。为系统全面地把握智慧城市研究脉络,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及研究提供有益参考,本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集合中1999—2017年发表的2311篇文献为数据来源,科学运用Histcite、SATI、Citespace等可视化软件综合分析文献数据。研究结果表明:1)智慧城市研究演进路径已经历了探索期、初步成长期、深入发展期等三个阶段; 2)智慧城市研究热点分为建设目标与发展策略、管理与应用、技术支撑等三类; 3)智慧城市研究前沿包括智慧社区、能源效率、智慧治理、众包服务、绩效、开放数据等方面。

司法人工智能的重塑效应及其限度 下载:98 浏览:509

马长山 《中国法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人工智能技术的司法应用,开启了从"接近正义"迈向"可视正义"的历史进程,引发了司法运行机制的深刻变革,通过司法过程场景化、司法规则代码化、司法决策建模化、司法服务管理智慧化重塑着司法过程,大大提升了智慧司法的社会效能。但司法人工智能亦有其内在限度。算法决策要达到绝对的客观和精准并非易事,面对复杂疑难案件,其能够促进形式正义,却很难实现实质正义。发挥人工智能对司法的优化重塑效应,应与对人工智能的风险防范同步进行。需针对算法决策设立相应的规制和救济机制,注入公开、公平和责任理念,进而兴利除弊,促进科技向善和打造良性发展的智慧司法,更好地实现"可视正义"。

基于BIM竣工模型的医院智慧运维系统集成研究 下载:60 浏览:393

张玉彬1 赵奕华1 李迁2 贾琼3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9年6期

摘要:
基于三维建模和分析技术的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不仅可以被广泛地应用于工程建设过程中进行方案可视化、性能分析、冲突检查、标准检查等,还可基于BIM竣工模型来支持工程运营系统的集成和设施维护。以江苏某医院住院综合楼项目建设为背景,结合设备设施管理,将医院建设BIM竣工模型、IBMS系统集成与医院运维管理的系统模块进行集成,构建了BIM竣工模型的运维管理与医疗服务集成的实施框架,通过系统集成和共享形成一体化集成框架并论述了一体化集成实施的关键技术与应用障碍,对医院运用BIM解决实际管理问题、提升医疗服务品质具有参考价值。

基于个体需求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与平台设计 下载:65 浏览:365

黄伟1 袁竞峰2 李灵芝3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11期

摘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以及养老服务需求的增长,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问题日益突出。物联网、大数据分析、智慧城市等新技术与新理念的发展为提升养老服务供给效率与效度开辟了新路径,即智慧养老的理念应运而生。从收集老年群体的养老服务需求出发,定位智慧养老服务内容,从服务需求、服务内容、智慧实现手段与服务供给机制4个维度构建了基于个体需求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设计智慧养老服务系统平台以支撑服务体系运转,为落实多层次需求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提供了智慧化路径。

基于情感体验的智慧教室色彩设计 下载:75 浏览:434

周晨露 徐建东 《设计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智慧教室作为当前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其设计的科学合理性至关重要。但目前建成的智慧教室大多只重视软件、硬件设备的配置,而忽视了学生情感体验的需求。心理学家发现,色彩对学生的情感调节有着意想不到的作用,因此文章基于情感化设计理论,提出了智慧教室色彩情感化"三层六维"设计原则及其设计流程,以期为智慧教室的构建提供参考借鉴。

基于情感体验的智慧教室色彩设计 下载:35 浏览:367

周晨露 徐建东 《设计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智慧教室作为当前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其设计的科学合理性至关重要。但目前建成的智慧教室大多只重视软件、硬件设备的配置,而忽视了学生情感体验的需求。心理学家发现,色彩对学生的情感调节有着意想不到的作用,因此文章基于情感化设计理论,提出了智慧教室色彩情感化"三层六维"设计原则及其设计流程,以期为智慧教室的构建提供参考借鉴。

智能物联网温室自动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载:45 浏览:410

范立南 刘洲 武刚 李佳洋 戴祥 《中国仪器》 2019年3期

摘要: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和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智能温室自动监控系统,根据系统对大棚内各传感器节点采集到的数据和预设的作物最佳生长环境的阈值范围进行分析,给节点发送控制指令,控制管理机制中的滴灌、放风、补光灯等的状态,自动调节温室环境。该系统不仅可以准确地监测作物生长环境等性能指标,还可以实现参数的动态调整,可降低生产人员的劳动强度,实现精细化管理。

隐私保护:智慧城市建设的新模式——基于东莞市东城区智慧城市建设的研究 下载:30 浏览:284

蒋明华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3期

摘要: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引起了各种各样的隐私保护问题。文献分析显示,智慧城市中隐私类型的认识并没有统一;对东莞市东城区的调研结果显示,智慧城市建设实践中的隐私保护包括身份隐私、查询隐私、住址隐私、踪迹隐私和所有者隐私5个维度,城市中的11项智慧服务存在不同类型的隐私风险,分别适合采用不同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并从智慧城市的隐私保护角度提出了一个新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可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

教育信息化2.0时代智慧班级的建构限域与实践突围 下载:52 浏览:256

张聪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0年9期

摘要:
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智慧班级是现代班级教育发展、智慧学校构建以及学生智慧成长的必然要求。它实现了对传统教室物理空间、班级建设资源限度、"隔壁班级"教育现象、班级生活同质取向的超越。然而,智慧班级在情感、语言、想象力、素养以及文化安全等方面存在限域。为此,应树立"不能让技术绑架教育"的底线思维、尊重并强化班主任的创造权、以海量教育资源开展"深度学习"、在数据深度挖掘中建构想象力、实现高技术与高情感的适切平衡。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控辩焦点识别 下载:28 浏览:344

杨亮1 周逢清1 张琍2 毛国庆3 易斌1 林鸿飞1 《中文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自然语言处理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许多垂直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如司法、教育、医疗等。在司法领域的庭审过程中,控辩双方往往围绕案件的争议焦点持有不同观点,而该焦点也是影响案件最终判决和量刑的关键所在,该文旨在识别并生成电子卷宗中的控辩焦点。由于控辩焦点的构成大多依赖对案情文本的分析概括,受此启发该文尝试将文本摘要的思想迁移到该任务中,结合生成对抗网络构建控辩焦点的生成模型,进而获得案件的控辩焦点。在裁判文书网的真实司法数据的基础上,开展了相关的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所提出的模型对控辩焦点的识别精度有了一定幅度的提升。因此,该文对检察机关办案人员的庭前预案及案件审理有着一定的辅助作用与应用价值。

高校智慧图书馆构建探索 下载:67 浏览:412

刘洁 姜艳芬 《国际科技论坛》 2018年8期

摘要:
信息化时代下,智慧图书馆势必成为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本文阐述国内外智慧图书馆的研究现状,分析高校智慧图书馆涵盖的功能,探讨高校利用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建设智慧图书馆的方案策略,为高校开智慧图书馆建设提供借鉴。

面向未来的电网工程智慧工地建设 下载:93 浏览:529

杨洋1 华晔2 何子东3 钱俊国4 孙静5 《中国电力技术》 2018年11期

摘要:
综合采用无人机、远程监控、物联网、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围绕电网工程远程监控和现场管理,实现"七可一充分"的电网工程智慧工地建设目标。针对该目标,分别从平台建设和机制建设2个方面阐述了各目标的具体内涵及其对建设内容的功能性要求。为未来电网工程智慧工地的建设提供了可行方案。

智慧法院建设浪潮下当事人程序权益之保障 下载:53 浏览:380

柯阳友 李琼 《争议解决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在智慧法院建设浪潮持续高涨的背景之下,我国智慧法院的全业务网上办理基本格局已经形成,全流程依法公开基本实现,全方位智能服务的方向已经明确并展现了广阔的前景。各地法院围绕智慧法院关于"智慧审判""智慧管理""智慧诉讼服务"的功能定位,积极探索出建立一体化诉讼服务中心、成立互联网法院、构建全新司法送达平台、建立司法公开平台、运用智审系统提升办案质效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本文对智慧法院建设给当事人程序权益包括起诉权、程序选择权、程序参与权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当事人程序权益保障视域下智慧法院建设的未来走向提出了尊重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先进行试点再逐步推广和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等建议。

论民事智慧司法建设应当把握的四个维度 下载:62 浏览:398

黄宣 《争议解决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民事智慧司法建设是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与深化司法改革进程中一项新的重要任务,民事智慧司法建设应当把握好政治、技术、法律和社会四个维度:政治维度是民事智慧司法建设的前提与保证,技术维度是其存在与运行的基础与核心,法律维度是社会主义法治对民事智慧司法建设的法律规制要求,社会维度是其运行的效果与评价要求。民事智慧司法建设的这四个维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可偏废。

技术问题还是法律问题——智慧法院建设基本范式之检讨 下载:66 浏览:379

徐艳阳1,2 朱岳宁3 《争议解决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人工智能法律系统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有一些误区值得检讨,比如碎片化,"盲目化"和"童话化"。人工智能法律系统的典型应用主要有办公自动化;诉讼材料辅助生成;信息传输、搜索与分析;智能化在线纠纷解决平台;法律智能机器人等方面。从技术上讲,前四种应用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基本能满足现实替代、覆盖传统办案模式的需要,但是人工智能所要求的确定性与无情性是很难达成对人的彻底模拟。法官裁判案件运用的逻辑既有形式逻辑,又有辩证逻辑。使用数理逻辑的人工智能与法律的形式逻辑性是契合的,但是,法律和司法还有着大量辩证逻辑的内容,这使得法律和司法呈现出巨大的模糊性。当人工智能发展到要尝试取代法官的时候,人工智能本身的技术问题已不难解决,难以解决的是法律问题要翻译为人工智能语言。案例大数据研究才是当下人工智能司法运用的真正空间。

中国文化中的智慧结构探析 下载:26 浏览:340

陈浩彬1 汪凤炎2 《心理学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智慧的德才一体理论将智慧定义为个体在其智力与知识的基础上,经由经验与练习习得的一种德才一体的综合心理素质,主张智慧在本质上是良好品德与聪明才智的合金。基于智慧德才一体理论智慧结构的构想,通过实证方法探析中国文化中的智慧结构,结果表明:智慧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结构,由二阶二因素一阶六因素构成,两个二阶因素分别是聪明才智与良好品德,六个一阶因素分别是:中常智力、创造思维、渊博知识以及善良动机、善良效果、善良手段。六个因素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整合智慧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下载:86 浏览:423

傅绪荣1 汪凤炎2 《心理学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基于智慧的德才一体理论,编制包含良好品德和聪明才智二因子的整合智慧量表,以方便取样抽取中国大陆892名青年,检验其信效度。总量表的Cronbach’sα和组合信度分别为0.89和0.94。四周后重测信度为0.85。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量表的结构效度良好,CFI=0.91,IFI=0.91,TLI=0.90,RMSEA=0.07,SRMR=0.08,也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与自我评估智慧量表、三维智慧量表、开放性和心理幸福感的相关分别为0.79、0.36、0.32和0.46,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不显著(p>0.05)。这说明整合智慧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是测量中国青年智慧的有效工具。

向死存在对智慧的影响:观点、机制及评价 下载:16 浏览:228

李抗1,2 汪凤炎1,2 王振东1 史娟1 魏新东1 熊咪咪1 《心理学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向死存在对智慧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三种观点及相关证据回答了这个问题,并提供了解释机制:(1)向死存在助推智慧,使人谦卑、超越、利他、公平和宽容等,其主要解释机制是创伤后成长理论;(2)向死存在阻碍智慧,引起心理不健康、自我服务偏见、内群体偏见、贪婪、物质主义等,其主要解释机制是恐惧管理理论;(3)向死存在是否助推智慧受到如自尊、权力感、自我构念、政治信念、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的调节。文末评价了过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即概念界定问题、向死存在的心理阶段性问题和文化世界观的内涵问题,并提出了化解之道。
[1/30]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