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科技金融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影响研究 下载:35 浏览:419

张玉华 张涛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本文从产业地理集中与产业集聚角度测度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水平,并利用2005-2015年我国省际间数据构建了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水平呈现空间集聚性,且协同集聚水平很大程度上受自身前期惯性的影响;科技金融主要通过研发经费投入和政府科技投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发展。本文的研究为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政策性启示。

消费者购买意愿、价格波动与服务业发展的关系探讨 下载:33 浏览:266

侯骏 《中国经济》 2020年12期

摘要:
本文采用2005-2017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消费者购买意愿、价格波动与服务业发展的非线性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在价格波动的影响下,消费者在不同商品方面的购买意愿对服务业发展一直表现出显著促进作用;发展性商品的购买意愿对服务业的影响作用最大,保障性商品购买意愿的影响作用呈现出倒"V"型变化,基础性商品购买意愿的影响作用较为稳定。因此,要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决定作用的同时要加大对价格波动的宏观调控,严厉打击价格哄抬行为,鼓励居民的教育文化消费,推动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区域视角下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下载:63 浏览:339

吴雪 《中国经济》 2020年1期

摘要:
服务业凭借其对制造业的专业辅助作用,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本文基于宏观视角,考察不同区域内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不同区域内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不同区域内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均十分显著,东、中和西部地区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系数值分别为0.349、0.253、0.239,且结果均在1%水平上显著。这说明东部地区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强,其次是中部,最后是西部,但中部和西部间的差异不大。

人口年龄结构对我国服务业的影响效应及其差异性研究 下载:54 浏览:236

彭博 《中国经济》 2020年1期

摘要:
本文基于全国层面样本数据和东中西不同区域的面板数据就人口年龄结构对我国服务业的影响效应及其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不同层次年龄结构人群对我国不同类型服务业的发展和不同区域服务业的发展均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总体而言,60周岁以下年龄结构层次人群对我国服务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青壮年人群相对于19周岁及以下人群的促进效应更强,东、中、西不同区域之间呈现出逐步递减的状态,而人口老龄化无论是对我国不同类型服务业的发展,还是对不同区域服务业的发展均会产生负向抑制作用,且这种负向抑制作用在东部地区表现的最为强烈、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相对较弱。除此之外,影响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中,人均GDP、城镇化率和最终消费支出已经不容小觑。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及趋势分析 下载:26 浏览:235

薛文婷 《中国经济》 2019年8期

摘要:
服务业发展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对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地区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代服务业目前已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但从总体上看,我国服务业发展仍存在着总量不大、结构不优、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影响到我国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因此,本文以京津冀地区服务业为研究对象,探讨影响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因素以及区域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我国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地区经济转型提供理论指导。

科技服务业若干基本问题探析——兼论中国情境下科技服务业研究趋势 下载:45 浏览:214

王霄琼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20年9期

摘要:
科技服务业是支撑我国经济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关键产业。厘清科技服务业研究中的基本问题有助于更有效率探讨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律,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投入产出均是知识,提供服务过程中需要密集的沟通,解决具有特殊性的问题以及需求的频繁性等是科技服务业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使得科技服务业区别于其他生产型服务业,同时也决定了科技服务业特殊的产业发展规律。目前,官方对科技服务业产业界定并不清晰,需要谨慎地使用相关数据。科技服务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研究起源、研究侧重点、研究对象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未来我国科技服务业研究需要探讨其促进创新的经济机制、相关机构的市场化和专业化,同时还需要研究方法的转变。

异质性企业空间选择、集聚与服务业生产率 下载:56 浏览:388

王晶晶 朱冬明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0年11期

摘要:
本文基于新新经济地理学,构建了异质性服务企业生产率优势来源的理论框架,考察了空间选择效应和集聚效应对异质性服务企业生产率分布的影响。并基于2001~2015年服务企业上市公司数据,对大市场中服务企业生产率优势来源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根据"左断尾—右移动"的系统识别方法分析可知,异质性服务企业的空间选择效应和集聚效应均显著;第二,分位数回归分析结果也验证了市场规模对异质性服务企业生产率提升的促进作用显著,生产率高的服务企业越倾向于选择大市场;第三,地区服务业空间集聚对生产率提升的影响在不同地区和行业存在差异;第四,各经济地理变量与企业自身变量,可通过异质性企业空间选择效应和集聚效应的发挥,影响服务业生产率的提升。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结构调整与城市经济增长——基于动态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研究 下载:48 浏览:244

曹聪丽 陈宪 《当代管理》 2019年4期

摘要:
本文拓展了新经济地理学研究模型,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结构调整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综合理论分析框架,基于2003-2014年中国27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运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与结构调整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和结构调整的经济增长效应受到城市经济发展阶段和人口规模的约束。(1)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规模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边际收益随专业化向多样化模式转变增加。(2)处于"三期叠加"的中国城市经济一、二产业调整的"结构红利"正在逐步消失,但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水平的提升以及专业化向多样化发展模式的适时转变,有助于二、三产业调整中"结构红利"的进一步释放。(3)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城市规模,专业化、多样化发展模式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较大差异。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何上升?一个政治经济学视角 下载:21 浏览:197

宋景尧1 林晨2 《当代管理》 2018年12期

摘要: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快速上升。本文旨在从古典政治经济学视角研究了收入分配与服务业占比的关系。本文在结构分解分析的基础上构造了一个回归分析模型,研究分配结构对服务业增加值占比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建国以来的分配结构的变化解释了61.4%的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变化。因此,分配机制倾向于服务业是近年来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快速上升的主因。适当控制服务业利润水平有利于更好促进该行业为制造业发展服务。

产业融合视角下老年图书出版业发展对策研究 下载:89 浏览:491

刘伟 《当代市场营销》 2018年9期

摘要:
产业融合视角下的老年图书出版业是老年人服务业和图书出版业的融合,我国老年人图书市场广阔,老年人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在选题方面需要老年人需求与出版业相结合,出版方面需要专业与非专业出版社相结合,销售方式上需要传统与现代销售方式相结合,出版形式上需要纸质版与电子版图书相结合。

产业融合视角下老年图书出版业发展对策研究 下载:81 浏览:495

刘伟 《当代市场营销》 2018年9期

摘要:
产业融合视角下的老年图书出版业是老年人服务业和图书出版业的融合,我国老年人图书市场广阔,老年人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在选题方面需要老年人需求与出版业相结合,出版方面需要专业与非专业出版社相结合,销售方式上需要传统与现代销售方式相结合,出版形式上需要纸质版与电子版图书相结合。

服务业内部结构异质性演化与行业发展差距研究——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下的分析 下载:55 浏览:420

崔敏1 赵增耀2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基于1990-2017年行业面板数据,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服务业各细分行业TFP增长率进行分解和测度,揭示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生产率演化进程及其异质性现象,并采用可导性对数方差分解法、VAR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VECM)考察TFP及其构成部分对服务业行业发展差距的贡献度,评估其异质性作用于行业发展差距的长短期效应。研究发现,在服务业内部结构演化过程中,TFP、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进呈逐步下降趋势,其中技术进步是推动TFP增长的核心,规模效率改进发展水平一直滞后,配置效率改进在服务业发展初期较为滞后,但水平逐步提升;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行业间TFP及构成部分异质性在演化过程中呈下降趋势,且生活性服务业行业间异质性程度要小于生产性服务业,行业间异质性变化幅度最大的是规模效率改进,技术效率改进异质性波动程度最小;TFP异质性是造成行业间发展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其中技术效率改进是主导因素,且该效应的发挥只有在长期具有显著性。

县域尺度下安徽省现代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 下载:87 浏览:484

杨周 杨兴柱 《地理研究进展》 2018年7期

摘要:
基于县域尺度,综合利用区位商和空间自相关方法,从区域类型和行业构成对安徽省103个县(市、区)现代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现代服务业空间集聚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关系并表现出核心-边缘的集聚特征,皖南山区呈现单核结构,沿江地区呈现"链状式"集聚,皖中地区呈现主次集聚中心,皖北地区呈现"四足鼎立"格局;三大类别服务业除公共性服务业在皖南山区的集聚地位被黄山区取代,其空间集聚特征与现代服务业总体上一致;10个现代服务行业主要形成以黄山市区、芜湖市区、合肥市区、蚌埠市区为中心的四大集聚地。

公共职业培训平台:内涵特质与建设路径——以宁波市为例 下载:89 浏览:513

汤海明 陆和杰 《中国教育学报》 2019年1期

摘要:
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精准培养企业紧缺型技能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针对企业紧缺的T型人才培训短板,宁波市现代服务业公共职业培训平台打造纵横互联的培训体系,建立O2O培训供需匹配机制,实施项目引领、经费补助、专家辅导的"三步进阶"式机构帮扶,推进"方案—执行—反馈—成果"四级培训评估,培育了数万名地方产业紧缺的中高端跨界T型人才,带动了整个区域现代服务业产业升级。

补齐老龄服务业人才短板迫在眉睫 下载:92 浏览:488

马丹妮 《老龄研究进展》 2018年3期

摘要: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迅猛,"未富先老"已成为中国社会现阶段亟须解决的难题。失能失智、空巢、高龄老年人口不断增多,老龄服务面临劳动力"断层"和需求"壕沟"间的巨大差异。这与加快发展老龄服务业要求不相适应,与人民日益增长的老龄服务需求也不相适应。老龄服务产业亟须补齐人才短板,打造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尊老敬业的人才队伍。

优化服务业发展营商环境法治保障 下载:123 浏览:1807

陈妍君 《争议解决研究》 2022年6期

摘要:
2020年的新型冠状肺炎病毒对世界影响巨大,受全世界人民瞩目。三个多月的全封闭,所有人居住家中,社会交往、经济往来戛然而止。以至于公司破产、倒闭,董事长跳楼等事件频频发生,全国500强的企业都在瞬间因为资不抵债,承担不起巨额的租金而瞬间倒下。这给经济释放了大信号,经济开始走下坡路,需要我们转变思维,营造有利的商业环境,为经济的复苏、平稳发展保驾护航。本文从行政法的角度,通过研究营商环境的概念、重要性,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探索优化服务业营商环境的措施,通过司法保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营造公平、透明、稳定、和谐、可预期的服务业营商环境尽言献策。

关于共享自习室市场发展的调查报告 下载:59 浏览:659

赵世纪 王铁男 孙方海 王垠凯 王悦 《国际科技论坛》 2025年2期

摘要: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多的知识储备量以及相应技能渐渐成为了学生及社会人士的追求,对大众来说好的学习环境也成为了必要的存在,共享自习室也因此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中。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共享自习室的现状,力求确定好现状以及找出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广共享自习室奠定基础。

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统计关系研究 下载:57 浏览:504

何代萍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5年2期

摘要:
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变化和技术进步,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达国家中,服务业的占比已经超过了制造业和农业。此外,服务业的增长速度也远高于其他两个行业。但在中国,服务业的比重较低,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更是不足。因此,研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对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统计关系展开探究,希望能够对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也发展以及国内经济增长水平发展提供一定的研究帮助。

数字技术发展对服务业集聚的影响研究 下载:68 浏览:1022

姜珮 《中国科学研究》 2024年3期

摘要:
随着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服务业,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水平和多样化集聚水平都有所提升,并且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背景下两者有着显著差异。数字技术通过促进信息流通与透明度、强化专业分工与协同、降低交易成本与提高规模效益等方式,推动了服务业的专业化集聚。同时,数字技术通过打破行业界限与促进跨界融合、提高市场进入与退出壁垒、促进知识溢出与创新等方式促进服务业的多样化集聚。从区域和行业来看,发达地区与城市地区,数字化程度高的行业与知识密集型行业,数字技术有力推动服务业的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发展。

新时期辽宁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提升路径探究 下载:106 浏览:2163

刘宁 《软件工程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
新时期辽宁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伴随着一系列挑战。在全球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辽宁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需要寻求新的提升路径,以应对市场变化和行业趋势。本文将从产业现状、发展机遇、挑战分析以及提升路径等方面,对新时期辽宁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进行探究。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