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武汉地区0~3 d新生儿末梢血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参考区间 下载:86 浏览:505

胡卫红 张洪波 岳道远 张驰 《国际检验医学》 2020年9期

摘要:
目的初步建立武汉市0~3 d新生儿末梢血网织红细胞(RET)6项参数的参考区间。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产科病房0~3 d新生儿406名,检测其网织红细胞比例(RET%)、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例(HFR%)、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例(MFR%)、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例(LFR%)、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RET-He)共6项参数,用于建立生物参考区间,均采用x±1.96s表示。结果不同出生天数新生儿RET6项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HFR%外,其他5项参数不同性别新生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武汉地区0~3 d新生儿RET 6项参数的生物参考区间为:RET%第1天2.63%~6.27%、第2天2.55%~6.35%、第3天2.06%~6.06%;RET#第1天(0.139~0.397)×1012/L、第2天(0.150~0.400)×1012/L、第3天(0.124~0.386)×1012/L;HFR%(男)第1天12.16%~30.97%、第2天7.64%~29.30%、第3天4.85%~20.64%;HFR%(女)第1天10.64%~27.67%、第2天6.78%~25.10%、第3天2.06%~19.26%;MFR%第1天13.48%~25.73%、第2天13.24%~26.61%、第3天11.45%~23.00%;LFR%第1天48.67%~71.07%、第2天48.24%~77.26%、第3天58.38%~83.56%;RET-He第1天29.58~37.30 pg、第2天29.25~36.23 pg、第3天27.49~34.85 pg;结论因人群所属地区和年龄不同,RET参考区间也会存在差异,本研究初步建立了武汉地区0~3 d健康新生儿RET 6项参数的参考区间,可为贫血性疾病的诊疗提供依据。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用于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 下载:35 浏览:1040

段成益 《国际检验医学》 2025年3期

摘要:
在血常规检验中,通过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验,对临床检验结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我中心在2019年10月到2020年1月,这一期间内,一共检查了58例健康体检者,其中23例感染性疾病,10例腹泻病例,15例妇科疾病,10例产科疾病,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通过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从而对患者的静脉血以及末梢血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压积水平、平均红细胞体积、血小板水平以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的比较情况进行统计。结果:静脉血以及末梢血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水平没有明显差异,静脉血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与末梢血相比,静脉血更低,静脉血的红细胞压积水平、平均红细胞体积、血小板水平以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与末梢血相比,静脉血更高,两种血液比较,差异明显,经统计学计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常规检验过程中,通过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查,静脉血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要高于末梢血,所以,临床检验血常规时,尽量采集静脉血液标本进行检验,从而提高检验准确率,改善诊治效果。

末梢血CRP血常规联合检测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 下载:366 浏览:3032

陈旭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3期

摘要:
目的:分析末梢血C反应蛋白(CRP)联合血常规在儿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500例医院儿科收治患儿,所有患儿均行末梢血CRP联合血常规检测,并统计检测结果。结果:500例患儿中仅有83例患儿WBC与CRP均升高,62例患儿CRP正常但WBC升高,58例患儿WBC正常但CRP升高,其余297例患儿WBC与CRP均正常。结论:末梢血CRP联合血常规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帮助医生初步分析病因,合理选择药物,避免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确保患儿的用药安全。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对比研究 下载:288 浏览:2996

刘明明,李玉芬,赵虹 《国际检验医学》 2022年8期

摘要:
讨论研究不同采血方式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与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受血常规检测体检者共100例,根据入组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末梢血采血,观察组通过静脉血采血。比较两组体检者不同方式采血后体检者采样完成时间、穿刺次数、穿刺时间、疼痛情况及血液检测结果,同时了解患者对采血操作的满意度程度。结果:观察组应用静脉采血法采样完成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穿刺次数及VAS比较方面未见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WBC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RBC、HGB及PLT指标均显著高于接受末梢采血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采用静脉采血方式后满意程度96.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P<0.05)。结论:末梢采血与静脉采血均可获得较高的采样合格率,静脉采血相较于末梢采血来说操作时间更短且具有更高的精准度,可准确反映血细胞变化情况并为临床进行疾病筛查与诊疗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