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磷钾配施对基质栽培番茄品质、产量及养分积累的影响 下载:20 浏览:226

刘中良 高俊杰 闫伟强 谷端银 《土壤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为探明基质栽培番茄合理的磷钾用量,改善番茄品质,提高肥料利用率,采用周年栽培、二因素裂区设计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磷水平(P1:303.8,P2:258.2,P3:212.6 kg hm-2)和钾水平(K1:810.0,K2:745.2,K3:680.4,K4:615.6 kg hm-2)配比对设施番茄品质、产量及基质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量处理(P1K1)相比,磷钾配施能够提高番茄产量,改善品质;在各施肥处理中,P3K3处理产量最高、达146.8 t hm-2,较对照P1K1处理增产10.62%。品质指标Vc含量以P3K2处理为最高,为32.98mg 100 g-1;而番茄红素含量以P3K3处理最高,为7.42 mg 100 g-1,且处理间差异显著。与常规施肥量处理(P1K1)相比,磷钾肥减量配施处理的基质细菌数明显增多、细菌/真菌比值上升。此外,磷钾配施对果实养分积累量依次表现为N> P> K,且肥料利用率显著提高,磷肥利用率和钾肥利用率增幅分别为7.78%~23.74%和0.69%~19.19%.综合品质、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等指标,可以认为P3K3处理(P2O5212.6 kg hm-2+K2O 680.4 kg hm-2)效果最佳。研究结果可以为基质栽培番茄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

滴灌施肥蔗田土壤氧化亚氮排放与反硝化酶活性的关系 下载:43 浏览:455

龙鹏宇1,2,3 农梦玲1,2,3 白雪1,2,3 李伏生1,2,3 《土壤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对不同滴灌施肥处理下甘蔗不同生育期蔗田土壤氧化亚氮(N2O)排放通量和反硝化酶活性间关系进行了探讨。田间试验设2种滴灌灌水量水平和4种施肥量水平。2种灌水量水平分别为W0.6:180 m3hm-2和W1.0:300 m3hm-2。4种施肥量水平F1.0:N 250 kg hm-2,P2O5150 kg hm-2,K2O 200 kg hm-2;F0.9:施肥量是F1.0的90%;F1.1:施肥量是F1.0的110%;F1.2:施肥量是F1.0的120%。测定不同处理甘蔗4个生育期蔗田土壤N2O排放通量以及土壤硝酸还原酶(NR)、亚硝酸还原酶(Ni R)和羟胺还原酶(Hy R)活性。结果表明:W0.6F1.2和W1.0F1.2处理甘蔗产量较高,分别为117.7 t hm-2和124.0 t hm-2。在分蘖期,所有处理土壤NR、Ni R和Hy R活性均达到最大值,其中W0.6F1.2和W1.0F1.2处理反硝化酶活性较高。采集土样当天蔗田土壤N2O排放通量与土壤Ni R活性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72(r0.01=0.449,n=32),说明蔗田土壤Ni R活性显著影响N2O的排放通量。因此,W0.6F1.2处理,即滴灌灌水量为180 m3hm-2及施肥量为N 300 kg hm-2、P2O5180 kg hm-2和K2O 240 kg hm-2,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对蔗田N2O的减排也有积极意义。

不同热解温度制备的水稻秸秆生物炭理化特性分析 下载:93 浏览:391

徐亮1 王豹祥2 汪健2 卢剑3 于晓娜1 伍德洋4 叶协锋1 刘晓涵1 李雪利5 《土壤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以不同热解温度(100~800℃)制备的水稻秸秆生物炭为研究对象,研究在不同热解温度下制成的生物炭的理化特性。结果表明,热解温度为100~300℃制成的水稻秸秆生物炭呈弱酸性,400℃以上时呈碱性;水稻秸秆生物炭表面碱性含氧官能团数量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酸性含氧官能团则减少;水稻秸秆生物炭中的官能团C=C、C-O-C、-OH和-C=O在较高的热解温度下发生缔合或消除,促进了芳香基团的形成;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水稻秸秆生物炭的阳离子交换量(CEC)、比表面积、孔径、比孔容、氮气吸附量和颗粒表面的分型维数(D1)均先增加后降低,阳离子交换量(CEC)在300~500℃时、其它性状在400~600℃之间达到最大值;以不同热解温度制成的水稻秸秆生物炭颗粒的孔隙结构均以孔隙宽度2~50 nm的中孔为主。随热解温度的升高,水稻秸秆生物炭的产率逐渐降低;400~500℃炭化2 h,生物炭产率最高,其孔隙结构最为复杂,所以可以认为400~500℃是水稻秸秆炭化的最佳温度。

不同温度花生壳生物炭孔隙特征及其差异 下载:36 浏览:359

付仲毅1 于晓娜1 张晓帆1 李志鹏1 凌天孝1 周涵君1 孟琦1 张胜2 叶协锋1 《土壤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为评价花生壳生物炭农业与环境领域应用价值与潜力,该研究分别在100~800℃条件下制备花生壳生物炭,测定其孔隙参数,以期了解花生壳生物炭在不同热解温度条件下的孔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100~500℃条件下制备的花生壳生物炭以中孔和大孔为主,其吸附解析等温线为Ⅱ类吸附等温线,迟滞回线属于H3型,孔隙结构主要由狭缝孔构成;600~800℃条件下制备的生物炭以微孔为主,其吸附解析等温线为Ⅰ类吸附等温线,迟滞回线属于H4型,孔隙结构主要是锥形孔。当热解温度从100℃上升至600℃过程中,BET比表面积、比孔容均呈上升趋势,同时t-Plot微孔比表面积、t-Plot微孔孔容、中孔比表面积、中孔孔容也均在600℃时基本达到最高水平。花生壳生物炭的孔径分布随温度的变化非常明显,孔峰主要在3~5 nm处,100~600℃条件下峰值表现为升高趋势,600~800℃条件下峰值逐渐降低,与比表面积分布图结果相一致。花生壳生物炭孔隙表面分形维数D1和体积分形维数D2均在600~800℃条件下水平较高,高热解温度导致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有所增加,生物炭表面更加粗糙。根据花生壳生物炭在不同热解温度条件下的孔结构变化规律,为花生壳生物炭制备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有利于实现花生壳综合高效利用。

栽培水氮条件及采后贮存时间对油菜产量及其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下载:55 浏览:324

张莹1 郑丽红2 《土壤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以油菜为供试作物,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灌水控制上限、氮素用量对油菜产量及其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水氮条件栽培的油菜植株体在贮存期间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供水越充足(灌水控制上限值越高)、氮素用量越多,油菜产量越高;而油菜收获采摘时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随灌水控制上限值增高而下降、随氮素用量增加而上升;采摘后8天贮存期间硝态氮含量呈高-低-高-低趋势变化,而亚硝酸盐则呈一单峰态变化,在贮存2~4 d硝酸、亚硝酸盐含量均有峰值出现;水分栽培条件对贮存期间油菜植株体硝酸和亚硝酸含量有显著影响,同一贮存时间、不同水氮处理比较,高灌水控制上限值、低氮素用量处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低于低灌水控制上限、高氮素用量处理。

设施栽培黄瓜临界氮浓度和氮营养指数模拟 下载:45 浏览:286

赵敏华1 王爱花1 赵薇1 张治平1 江解增1 方松林2 缪旻珉1 《土壤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以黄瓜津春5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2016和2017年分别设置了5个氮浓度梯度,构建了黄瓜地上部生物量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氮素吸收模型和氮营养指数模型。结果表明,黄瓜地上部临界氮浓度与地上部最大生物量之间符合幂指数关系,%Nc=4. 539 7x-0. 06,相关系数为R2=0. 749 6。基于临界氮浓度建立的设施栽培黄瓜氮素吸收(Nupt)模型、氮素营养指数(NNI)模型,可作为设施栽培黄瓜氮素营养状况的判别指标,本试验条件下295. 7~305. 5 kg/hm2为黄瓜最佳施氮量。

吉林东部山区紫苏育苗栽培及田间管理方法 下载:55 浏览:369

赵建卓 李奎伟 楚建民 潘成江 毕连勇 郑加城 卢清泉 卜宪新 《林业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本文介绍了紫苏育苗、栽培及田间管理技术和紫苏籽采收技术要点。

元蘑人工栽培技术 下载:59 浏览:376

徐宝福1 王凯军2 侯毅2 张艳敏2 《林业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本文介绍了元蘑形态特征、生长环境条件、子实体生长发育过程及菌种生产、栽培管理等关键技术。

松杉灵芝林下栽培技术的研究 下载:53 浏览:363

高英旭 《林业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本文就辽宁东部林区的林分类型、立地条件、水热条件、菌包放置方式和处理方式对松杉灵芝子实体生长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落叶松纯林,坡度小于25°、阴坡半阴坡、厚土层、枯枝落叶层大于5 cm、土壤为弱酸性时效果最好。在20~25℃,林内空气湿度大于75%、土壤表层温度为20~25℃、土壤表层湿度大于60%、林内透光度为0.6~0.8时的水热条件下效果最好。地表堆垒菌包和地下埋设菌包、中间放置木段方式对于培育松杉灵芝的效果均优良。

浅析林下立体经济创新模式栽培铁皮石斛管理技术研究 下载:65 浏览:490

许建琦1 吴忠昆2 《地球科学探索》 2019年1期

摘要:
铁皮石斛,兰科草本植物,其茎入药;常生于海拔达1600米的山地半阴湿的岩石上;根据我县林业高新技术创新与林下经济发展产业,本文通过招商引商引进福建省邵武出资(技术)等合作成立了重庆阳和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并在金银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发展林下立体经济产业培育铁皮石斛,通过在林区以马尾松为载体,在其树干上与林下岩石上培育种植铁皮石斛的管理与栽培试验作为研究对像并总结试验技术成果,结合武陵山区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的实际进而推广;并最终实现其经济效益与农民增收的目的。

栽培宽叶羌活中有机酸和香豆素含量的季节动态变化研究 下载:35 浏览:365

刘卫根1,2 周国英2 郑金顺1 邢久生1 徐文华2 熊丰2,3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3期

摘要: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HPLC-DAD)测定2、3年生不同月份(5月、6月、7月、8月和9月)采集的栽培宽叶羌活中绿原酸、阿魏酸、紫花前胡苷、补骨脂素、佛手柑内酯、欧前胡素、羌活醇和异欧前胡素的含量,考察采收时间和生长年限对栽培宽叶羌活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3年生栽培宽叶羌活各活性成分在返青及生长初期(5~6月份)含量较高,在生长旺盛的花果期(6~7月份)呈明显下降趋势,8月份达到最低水平,9月份又略有回升。2年生栽培宽叶羌活所测活性成分总含量在不同月份均低于3年生栽培宽叶羌活。生长年限和采收时间对宽叶羌活活性成分含量的积累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对于宽叶羌活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甘蔗双高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浅析 下载:76 浏览:474

覃良生 《中国农业》 2020年10期

摘要:
为了进一步推动甘蔗栽培技术的持续发展,简要分析广西兴宾区小平阳镇甘蔗双高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沙糖橘节能高效栽培技术浅析 下载:80 浏览:474

夏凤盛 《中国农业》 2020年9期

摘要:
沙糖橘对于种植土壤的适应性较强,喜阴喜湿,只要种植地的温度、光照条件适中,很容易进行大面积栽培。目前,沙糖橘生产进入低利时代,降低生产投入,提高投产比是营利的唯一途径。基于此,对沙糖橘节能高效栽培技术进行深入分析。

烟草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分析 下载:67 浏览:475

朱友军 郑华军 樊启富 《中国农业》 2020年9期

摘要:
烟草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口数量不断增多,我国的烟草需求量急剧增加,对于烟草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烟草栽培上必须要提升栽培技术。基于此,分析烟草优质高效栽培的原则,从移栽、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烟草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以不断提升烟草的培育质量与产量。

佛手果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下载:86 浏览:480

蔡惠钿1,2 林思健1 张逸3 谢妍纯3 《中国农业》 2020年9期

摘要: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市场对于优质农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佛手作为一种具有较高食用价值与药用价值的果实被广泛种植。基于此,立足于农产品种植角度,分析了佛手的生物学特征、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内容。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分析 下载:73 浏览:478

姚秀杰 《中国农业》 2020年8期

摘要:
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凭借其良好的适应性及投入成本低的特点在农业发展中占据着主要地位,但是在种植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生长效率和质量会有所下降。因此在玉米种植期间需要根据当地气候、土壤与温度等条件,有效实施栽培技术、应用物理、化学、农业等病虫害防治技术,在保障玉米生长质量的同时提升玉米栽培的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

鲜食糯玉米丰产栽培技术探究 下载:76 浏览:463

黎子里 《中国农业》 2020年8期

摘要:
鲜食糯玉米皮薄无渣,口感香糯,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基于此,对鲜食糯玉米的种植方式选择、整地与种子处理、播种和育苗、中后期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

德江县番茄避雨栽培技术分析 下载:80 浏览:469

苏飞 《中国农业》 2020年8期

摘要:
番茄避雨栽培技术是从葡萄避雨栽培技术演变而来。2017年5月,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农业农村局、德江县鸟坪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合兴镇鸟坪坝区开展6.67 hm2番茄避雨栽培技术试验。通过近2年试验表明,避雨栽培相比露天栽培具有产量高、病虫害发生率低、果品外形好的特点;相比大棚栽培具有成本低、便于耕作、品质好的特点。基于此,总结该试验采用的番茄避雨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武陵山区茄果类蔬菜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元宝枫栽培管理技术要点分析 下载:78 浏览:478

倪少华 《中国农业》 2020年8期

摘要:
元宝枫树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树姿优美,叶形秀丽,是一种重要的秋季观红叶树种。在加强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充分利用元宝枫的观赏价值可进一步加强现代化城市建设。基于此,结合元宝枫育苗及栽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工作建议,加强新技术的使用,提升元宝枫育苗及栽培管理的技术和水平。

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在农作物栽培中的应用探究 下载:76 浏览:474

李秀娟 《中国农业》 2020年8期

摘要:
我国是人口大国,更是农业大国,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对促进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科技的进步带动了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显著调动了农民的工作积极性,我国的农作物栽种面积逐渐扩大,与此同时,农作物的栽培技术与高产途径也备受广大农民与科学家关注。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作为新兴的绿色栽培技术,在农作物的栽培中不仅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具有极好的社会效益。基于此,探究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在农作物栽培中的应用。
[1/12]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