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急性脑梗塞中的临床应用 下载:235 浏览:2188

陈红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11期

摘要:
目的 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急性脑梗塞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于我院2019年1月-2021年3月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选71例为研究对象,列入观察组。再同期选取71例健康体检者,列入健康组。两组均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较之于健康组,观察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更高(P<0.05)。与重度梗死患者相比,中度梗死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更低(P<0.05)。而与中度梗死患者相比,轻度梗死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又明显更低(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通过检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以为评估患者的病情进展程度作为依据。检测结果越大,梗死程度越高。此外,也可根据检测结果制定治疗、预防方案,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临床检验效果观察 下载:295 浏览:2994

王冬艳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9期

摘要:
目的:检验血清免疫球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判断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于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就诊于本院93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临床对象并作为乙肝组,另抽选健康志愿者93例作为对照并纳入常规组,比较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的表达水平;同时对比轻中重度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乙肝组血清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较常规组更高,两组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重度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较轻中度患者更高,检验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健康正常人相比,乙型肝炎患者普遍存在较高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且随着病情恶化、加重,其血清免疫球蛋白表达越高,有助于临床准确把握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为临床进行针对性诊治提供更多的指导。

腹泻患儿应用粪便微生物检验效果分析 下载:37 浏览:1577

王霞 《生物学报》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粪便微生物检验在腹泻患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0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例腹泻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粪便微生物检验及药敏试验,指定本院医学实验室同一名具有高年资、高职称的临床检验医师完成相关操作。记录32例腹泻患儿病原微生物检出情况,以32例腹泻患儿中所占比例较高的2种病原微生物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其药敏试验结果。结果:32例腹泻患儿粪便样本中共检出病原微生物32株,其中沙门氏菌(31.25%)、志贺菌(31.25%)所占比例均较高,数据对比P<0.05;32例腹泻患儿粪便中检出比例较高的沙门氏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敏感性较高(均为100.00%),志贺菌对亚胺培南、复方新诺明敏感性较高(均为100.00%),数据对比P<0.05。结论:腹泻患儿粪便中主要病原微生物为沙门氏菌、志贺菌等,药敏试验显示其对亚胺培南、复方新诺明等抗感染药物敏感性较高,在实际治疗工作中应首选上述药物实施抗感染治疗。

血常规检验红细胞参数在贫血鉴别诊断的检验效果观察 下载:223 浏览:2045

徐伟宁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7期

摘要:
目的:探究贫血患者实施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的鉴别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 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贫血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各25例,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血常规检查的受检者50例为参照组,全部受检者均行血液检验,对比3组红细胞参数。结果:地中海贫血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体积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缺铁性贫血患者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贫血患者红细胞参与健康群体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且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指标有所不同,可通过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对其疾病情况加以诊断和鉴别,值得临床推广。

环境因素对犯罪现场痕迹保存与检验效果的影响研究 下载:102 浏览:1246

伍永添1 黎天乐2 《国际检验医学》 2024年11期

摘要:
犯罪现场痕迹的保存与检验是刑事侦查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案件的侦破与定罪。然而,环境因素作为外部变量,对痕迹的保存状态及后续检验效果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温度、湿度、光照、空气质量、生物活动及时间流逝等环境因素如何作用于犯罪现场痕迹,分析其影响机制,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与检验策略,以期提高犯罪现场勘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尿常规与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肾病中的检验效果分析 下载:224 浏览:2366

周力 车素侠 《国际检验医学》 2023年4期

摘要:
探究尿常规与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肾病中的检验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为观察组,健康意见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尿蛋白以及尿微量蛋白数据。结果:观察组在两项指标的对比上比对照组更高,而观察组内数据比较发现尿蛋白检查阳性的患者,在尿微蛋白含量上也明显高于尿蛋白检查阴性患者(P<0.05)。结论:在尿常规检查中,通过对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细致分析,能够更为精确地评估患者是否罹患糖尿病肾病,从而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诊断依据。这一评估过程不仅增强了诊断的可靠性,还有助于制定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

影响临床生化检验标本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探析及临床检验效果 下载:322 浏览:3464

陈刚 《国际检验医学》 2022年5期

摘要:
对影响临床生化检验标本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探析及临床检验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1月到2022年12月之间收集的生化检验标本2000份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临床生化检验标本结果准确性的因素以及检验效果。结果:2000份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有40份,合格的有1960份,合格率为98%(1960/2000)。40份检验结果不合格的血液生化检验标本中,饮食准备错误12份、紧张或运动过量10份、采集时间不当7份、溶血标本5份、送检时间长2份、标本量不足3份、标本处理错误1份。结论:影响临床生化检验标本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标本采集送检因素和检验因素三种,应加强对风险因素的事先防范,改善检验准确性。

CRP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疾病中的检验效果研究分析 下载:320 浏览:3533

晋家明 《国际检验医学》 2022年1期

摘要:
探讨CRP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疾病中的检验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纳入的40例肺炎和发烧患儿作为此次观察组,选择相同时期健康幼儿40例作为此次对照组,全部进行CRP血常规检验,比较两组的最终检查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来讲,观察组患儿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等均比较高,两组差异较大,具备较好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CRP血常规检验方法,最终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以及准确率明显高于CRP血常规检验,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感染性疾病检验环节,通过运用CRP血常规检验方法,不但可以取得准确数据,而且操作流程简单,更为便捷,值得大面积推广和运用。

不同检验方法用于梅毒不同时期的临床检验效果研究 下载:387 浏览:3809

胡辉1 刘晓倩2 谢金花1 刘云珍1 敖丽3 《国际检验医学》 2021年9期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检验方法用于梅毒不同时期的临床检验效果,为梅毒患者的有效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2018年至2020年广昌县中医院和广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疑似梅毒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均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3种不同检验方法进行检测,观察比较三种检验方法对梅毒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梅毒不同时期临床检验中TPHA 检测敏感性较差,而 ELISA 与TPPA 检测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梅毒不同时期临床检验中TPHA检测敏感性较差,ELISA 与TPPA 检测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可广泛应用。

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采用分级检验方法的检验效果研究 下载:325 浏览:3874

昝文静 《国际检验医学》 2021年4期

摘要:
研究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应用分级检验方法的临床检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检验科收集的300份血脂生化样本作为研究对象,两等分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50份血液样本,对照组采用拉网式检验,观察组采用分级检验方法,比较两组TG、TC、HDL、LDL、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的阳性检出情况。结果:两组在TG、TC、HDL阳性检出率方面比较,P>0.05,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观察组的LDL、载脂蛋白A与载脂蛋白B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P<0.05,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分级检验方法可使血脂生化检验的阳性检出率大幅提高,为临床高血脂等疾病诊断提供可靠性依据,具有推广价值。

临床血脂生化检验应用分级检验方法的检验效果研究 下载:216 浏览:2292

蓝青青 《临床医学杂志》 2021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观察临床血脂生化检验应用分级检验方法的检验效果。方法:2021年1月至2021年4月,选取在本院进行血脂生化检验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抽取患者血样后,经患者同意后,依次进行传统拉网式检验(设为对照组)、分级检验方法(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水平及阳性率。结果:两种检验方法检出的TC、TG及HDL-C水平、检出阳性率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的LDL-C、ApoB、ApoA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检出阳性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应用分级检验法,可提升血脂指标的检测水平准确性,可提高血脂指标的检出阳性率。

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采用分级检验方法的检验效果探析 下载:372 浏览:3396

何兵 《中国医学研究》 2021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观察临床血脂生化检验应用分级检验方法的检验效果。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选取在本院进行血脂生化检验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抽取患者血样后,经患者同意后,依次进行传统拉网式检验(设为对照组)、分级检验方法(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水平及阳性率。结果:观察组的LDL-C、ApoB、ApoA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检出阳性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应用分级检验法,可提升血脂指标的检测水平准确性,可提高血脂指标的检出阳性率。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