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大概念教学理念在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的渗透与融合 下载:235 浏览:1106

王志勇 《国际教育论坛》 2024年10期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大概念教学理念日渐成为各阶段、各学科教学的重要指导原则。在高中数学教学领域,该理念的融入意味着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与重塑,更彰显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途径的前瞻性思考。利用大概念教学的力量,能更有序地梳理数学知识体系,锻炼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从而实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中国红色歌曲的概念界定及发展历程 下载:24 浏览:310

邢晓萌 《中国音乐学报》 2020年12期

摘要:
红色歌曲繁荣传唱的现状与其概念的拓宽,是社会政治发展需要和旅游经济兴盛共同作用的结果。红色歌曲并不是以体裁来界定的,是以它凝聚的文化精神内涵命名的。红色歌曲是民族精神的传递,是对民族气节的颂扬,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红色歌曲的概念及类型进行梳理界定,并对红色歌曲的发展历程进行探索。

法理论:历史形成、学科属性及其中国化 下载:60 浏览:328

雷磊 《中国法学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要破除部门法学因过度教义化形成的学科壁垒,不能走向要求法学无条件地向其他社会科学全面开放的极端,而应该深化和发展法理论研究。通过历史的梳理可以发现,科学范式的转换、传统法哲学的衰落和部门法学的内在诉求构成了法理论研究形成的背景。它发端于历史法学时期,以19世纪的法学百科全书运动为其先声,而其作为独立的法学分支学科则经历了创始、成熟和多样化三个阶段,从一开始的分析法理论逐渐发展为包括多种进路在内的宽泛领域。法理论是一门从内部观察者的视角出发,通过研究基本法律概念来致力于法律知识的一般化与体系化的关于实在法的规范学科,包括法的理论与法律科学理论两部分。它对部门法学发挥着体系构造、学说批判和知识筛选功能,构成部门法学之知识和方法的法理。当下中国的法理论研究,要在兼容并蓄的基础上与部门法学形成良性互动,提升研究的整体自洽性和一般性,加强分析法理论和社会法理论方法间的分工与合作。

基于高情感的概念书店多维空间设计创新 下载:28 浏览:218

田映霞 《设计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后现代消费时代下,人们的消费已经由"物的消费"转化为了"符号的消费"。概念书店作为城市文化的符号载体,成为消费者的关注对象是市场进化的结果。文章从消费社会人们的认知倾向和价值判断变化切入,分析概括了多维空间设计的演变历程,进而提出了概念书店多维空间设计的要点:创造高情感的多重个性化体验空间是基础,空间建构下的跨文化认同为设计原则,空间资本属性的价值体现是终极目标。

基于高情感的概念书店多维空间设计创新 下载:39 浏览:358

田映霞 《设计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后现代消费时代下,人们的消费已经由"物的消费"转化为了"符号的消费"。概念书店作为城市文化的符号载体,成为消费者的关注对象是市场进化的结果。文章从消费社会人们的认知倾向和价值判断变化切入,分析概括了多维空间设计的演变历程,进而提出了概念书店多维空间设计的要点:创造高情感的多重个性化体验空间是基础,空间建构下的跨文化认同为设计原则,空间资本属性的价值体现是终极目标。

乐中施教 师生融合——声乐教学探析 下载:93 浏览:502

闫璟玉 《中国音乐学报》 2018年11期

摘要:
声乐教学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它不仅需要声乐教师具备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还需要学习者的努力和配合,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声乐人才。

基于用户体验下的VR模拟滑雪器概念设计 下载:35 浏览:192

张简一 任伯晨 《中国设计》 2020年3期

摘要:
模拟滑雪器借助于虚拟传感(VR)技术,真实还原模拟滑雪场景。为保证滑雪运动的真实性,分析用户体验得出需求,提出了新型可实现多维度滑雪运动模拟的模拟滑雪器构想。针对该类滑雪器中关键硬件机构自平衡踏板结构进行了系统设计,从而满足模拟滑雪装置偏转、俯冲、避障等多项滑雪技巧。通过Rhino3D NURBS软件绘制了其三维模型,利用Rhino3D NURBS软件模拟了滑雪中X、Y、Z轴方向运动,验证了机械传动的有效性。虚拟现实技术与多维度硬件结构设计相结合,由滑雪主机、VR虚拟现实场景及其多维度脚踏板构成设计可以实现多感官交互效果。该设计结合头戴式VR设备达到手眼一致、身临其境的效果,是一种新型模拟滑雪器的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理论在展示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30 浏览:304

乔洁 《中国设计》 2019年8期

摘要:
使参观者在展示空间中获取更深刻的感官交互体验。将概念设计中的"概念"看作一个独特的设计要素,借助灵感触发实现"概念"的产生,然后将"概念"进行深化与渲染,以完善展示空间。"概念设计"理论在展示空间设计中的有效应用。创成了概念设计驱动的展示空间设计技术体系,实现更高层次的展示效果。

中国戏剧的第五次审美变迁——兼论戏剧现代性概念提出的当代意义 下载:31 浏览:303

张福海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中国戏剧第五次审美变迁是继历史上宋、元、明、清四次大的审美变革之后而发生的,本次戏剧审美变迁的直接推动力量是戏剧实现自身的现代性。现代性是戏剧审美进化的最高阶段,也是戏剧的最高成就;戏剧现代性的思想是指向意识,是意识的感性显现。从古典到近代型的戏剧是形式的模式化转换,现代性戏剧是一个场域;古往今来的全部戏剧创作方法和手段并不因为戏剧的现代性废止,而以接纳的态度在现代性场域中获得新生命,燃放现代光彩。中国戏剧现代性自有其独立道路,应该追溯到五百年前并承续汤显祖以"心"为本体的古典戏剧精神;重建再造中国戏剧,实现中国戏剧的现代性。

“东巴舞谱”概念范畴的再思考 下载:69 浏览:399

习建勋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自20世纪末在丽江地区发现了7册东巴舞谱后,一直没有再发现东巴舞谱。笔者近期在云南省香格里拉市东坝村发现了1册清代东巴舞谱藏本。通过对该舞谱的由来、释义及特点的分析,并与已发现的舞谱进行比较研究,由此引发了对"东巴舞谱"概念范畴的再思考:在西方学术话语中的舞谱概念统摄下,学术界长期以来把东巴舞谱定义为"一类记录舞蹈乐谱的文本",而忽略了东巴舞谱的仪式本质。在研究过程中,由于缺乏对东巴舞文化生境的深层认识,往往用西方学术概念来理解、套用地方性传统文化,由此出现了名与实相悖离的文化误读。

唇齿相依 水乳交融——吹吹腔及白剧的概念辨析与界定 下载:95 浏览:504

秦思1,2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吹吹腔与白剧均为云南大理白族特有的戏曲样式,二者无论在历史还是声腔和音乐上都有着极为密切的互溶性。这种互溶性也使得二者在概念上一直有趋于模糊的现象。通过对已有文献著作中有关吹吹腔及白剧概念的梳理和分析,不难发现,无论我们如何去界定吹吹腔与白剧,恰当与否,都与"民间"有着直接的关系。综合民间集体记忆中有关吹吹腔及白剧观念的分析,呈现出了白剧团专家学者与戏班集体记忆中截然不同的观念。因而,在对吹吹腔和白剧进行概念界定之时,应当综合考虑此二者的观念,尽可能地以符合民间的方式对其进行阐释。

“河西”何在:政治地理变迁与河西范围演变 下载:78 浏览:327

董振华 毛曦 《历史研究进展》 2019年4期

摘要:
河西一词出现于先秦,春秋战国时期有了较为明确的范围所指。至秦汉时,河西所指范围扩大转移至今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魏晋南朝所指的河西范围与汉代相同,北朝所指的河西扩展至以黄河中游之西为主,包含汉代河西所指的三层含义。隋至唐代安史之乱前,河西重回汉代所指范围。此后直至民国,河西所指最终固化为今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河西范围的演变,过程复杂且阶段性明显,与黄河形态及流域地形、政治地理变迁、历史文化传承、空间用语更替等密切相关,折射出中国地域概念演进的内在逻辑。

刍议新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编辑工作的转型 下载:58 浏览:348

杨潇蝶 《中国新闻传播》 2019年5期

摘要:
随着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传统纸质媒体受到了极大挑战,与此同时,纸媒的新闻编辑也应结合时代形势加以调整,实现有效转型。本文在此主要对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编辑工作转型内容展开论述,指出媒体融合给新闻编辑工作带来的挑战,并给出新闻编辑工作转型路径。

诉讼标的概念之厘清、转化与过度扩大危险之防止 下载:68 浏览:376

刘明生 《争议解决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民事诉讼诉讼标的之概念如何界定,将深深影响诉讼标的特定之方式、法院阐明义务之形态、是否违反重复起诉禁止之要求、是否构成客观诉之合并、是否构成客观诉之变更与追加,并影响既判力客观范围之大小,其为民事诉讼法甚为重要之课题。本论文主要乃在探讨相关重要之诉讼标的理论学说,其次评析相关理论之优、缺点,并分别区分不同之具体案例类型,来比较与分析不同诉讼标的理论运用之状况。本论文主要在厘清民事诉讼诉讼标的之概念,探讨有无从旧诉讼标的理论转化为两个构成要素理论之必要性,并提示民事诉讼诉讼标的概念过度扩大界定之危险性。本文之目的乃在使现今民事诉讼诉讼标的之概念更加明确化,勾勒出未来民事诉讼诉讼标的概念在发展上之方向,并凸显未来诉讼标的理论发展上过度扩大诉讼标的概念之危险性。

科学概念创新——设证推理的框架和应用 下载:56 浏览:416

程橙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9年9期

摘要:
科学概念创新是科学进步的重要动力。通过分析科学概念创新的定义、科学概念创新的发展规律和科学概念创新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科学概念创新方法——设证推理框架ABD1。ABD1是基于皮尔士的科学逻辑和经典实用主义思想,采用了文本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和举例说明法,通过修正旧的设证推理框架的不足而建立的设证推理框架。ABD1对科学概念创新具有积极的理论指导作用。

谈谈阐释学中的几个常用概念 下载:60 浏览:421

陈嘉映 《哲学研究进展》 2020年10期

摘要:
通常认为,被认知的东西是什么样子,跟我们怎样认知它无关。但文本这一类东西不是这样,对文本的认知既改变认知者也改变被认知者。近代阐释学发展出来的一些核心观念,例如文本解释的对话性质,须从这种双向牵连来理解。这些新观念拓展了阐释学的范围,加深了阐释学的内涵,但也带来了对相关概念的混淆和误用。在阐释学发展的当今阶段,应让阐释、对话、误读等等概念各归本己。

19世纪英国“城市之肺”的概念形塑与绿色空间建设 下载:87 浏览:474

严玉芳 《历史教学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在19世纪伦敦绿色空间建设的话语体系中,"城市之肺"这一身体化概念贯穿始终,并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一比喻是在"瘴气致病"理论和"自然系统"思维以及伦敦城市蔓延吞噬大量绿色空间的综合作用下出现的,随后经过城市公共卫生改革者等推崇者的宣传,逐渐从"净化空气""储存新鲜空气""呼吸场所""公共休闲地"等概念喻指走向包括公园建设、公地保护、墓地公园化在内的绿色实践,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城市之肺"的比喻经历了概念复制和再生产的过程,也是唤醒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话语工具,它与当时的社会关心和当前的绿色政治均相吻合,具有历史与现实的共时性特征。

感觉运动模拟隐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下载:19 浏览:276

王卓彦 叶浩生 《心理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感觉运动模拟理论属于概念隐喻理论范畴,是经典概念隐喻理论的最新发展。感觉运动模拟隐喻理论认为概念隐喻的具身效应并不一定要建立在以往的经验之上,与感觉运动信息无关的抽象概念通过快速学习建立的隐喻也具有了具身效应,没有以往经验为基础的抽象概念也能引起感觉运动的模拟。除了感觉运动模拟隐喻理论的主要观点之外,文章还介绍了该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并通过与经典概念隐喻理论的对比,提出感觉运动模拟隐喻理论存在的优势与局限性。

刻板印象威胁来源对防御反应的影响 下载:20 浏览:345

陈清 赵玉芳 包燕 陈冰 刘来 陈琪 《心理学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以多重威胁框架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刻板印象威胁来源对防御反应的影响。实验一和实验二选取了性别-数学刻板印象威胁,分别考察了自我概念威胁和群体概念威胁对女性防御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不管是自我概念威胁还是群体概念威胁,女性尝试数学题目数量都显著小于语文题目数量,表明产生了领域回避。两项研究共同说明,以自我为刻板印象威胁来源对防御反应产生影响。

康德的“物自身”概念何以有价值意涵——为牟宗三的诠释进一解 下载:74 浏览:360

李明辉 《国学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物自身"是康德哲学中引发最多争议的一个重要概念。牟宗三对这个概念提出一个很特别的诠释,即是认为这个概念不是一个知识论的事实概念,而是一个具有价值意涵的伦理学概念。但是他强调:康德并未明言,而只是暗示此义。因此,有些中国学者批评牟宗三的这个诠释是对康德哲学的误读或曲解。作者根据康德的著作说明这个概念在康德思想中的发展,藉以证明:康德本人已明白地表示此义。作者也引述三位德国学者卡西勒、克隆纳与考尔巴赫的观点,来左证牟宗三对康德"物自身"的诠释。
[1/14]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