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欣赏课有效教学初探——以《杜鹃圆舞曲》为例 下载:63 浏览:404

张颖1,2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6期

摘要:
随着小学音乐新课标的推行,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得到显著的提高,在音乐教学要求上与演唱课的权重比例一致,通过欣赏教学,能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学会视听联觉感知音乐产生的美,从而感知生活中的美。但对于小学生音乐欣赏课程,音乐教育界有许多专业的研究成果,而这些研究成果,在小学音乐实践教学中都显得过于高深。因此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仔细研修欣赏课内容,挖掘其精髓。

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析 下载:66 浏览:537

胡冯云子 《当代音乐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音乐是人类通过听觉来感知世界的一种艺术。音乐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核心素养”的提出,对教育教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而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就是其中之一,通过对这一课程的优化与创新,可以让这门课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更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让学生在更全面、更系统的音乐欣赏活动中,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改变过去的机械式参与模式,让他们从多个方面直接地去感受和体验欣赏的过程,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从而推动他们的发展。本文以小学音乐欣赏课程为研究对象,对它的价值和教学对策进行了探讨。

城乡结合部的孩子如何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 下载:251 浏览:2528

岳阳 《中国音乐学报》 2023年12期

摘要:
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应及时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音乐学科的特点出发,不断探索和研究各种教学方法。教师应激活音乐教学活力,构建优质、高效的音乐课堂。与此同时,要在音乐教学中结合人文优势,整合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开展创新教学活动,以求放松学生的身心,陶冶学生的情操。而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音乐基础能力较差,对于音乐的欣赏水平较低,所以更需要探索有效的音乐欣赏课程开展形式,以提升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听音乐之声,赏乐曲之美——基于情感体验的《红旗颂》音乐欣赏课堂探究 下载:166 浏览:693

王慧 《当代音乐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
音乐欣赏作为小学音乐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开展有效的音乐欣赏,能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也能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文章对《红旗颂》音乐欣赏课进行深度反思,提出以情感体验为导向开展音乐欣赏课的有效措施,期望构建高效率、高质量的小学音乐欣赏课堂,为小学音乐教育视野贡献一份浅薄的力量。

山区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探析 下载:246 浏览:2468

张妮花 《中国音乐学报》 2023年2期

摘要:
本文基于“双减”和“五育并举”的政策背景,以山区小学音乐课堂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当前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现状,提出提升小学音乐欣赏课品质的有效策略,从而提升学生的美育核心素养。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下载:337 浏览:1373

谢晓飞 《当代音乐研究》 2023年12期

摘要: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课程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尤其注重对学生在音乐学习上的情感表达还有分析能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不断增强,在小学音乐欣赏课程上也融入了许多新的内容,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高效策略的研究中,主要是为了达到预期的小学音乐欣赏目标,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所有的教学课堂上教学案例探究一般都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的,还有考虑学习环境的选择。像这样才可以将策略中具有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本文主要讨论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策略,在课堂上通过音乐教师在对学生新课程理念的传输下,有效制定合理科学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还有丰富多彩的音乐性活动,有效提升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艺术情感。能够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感受音乐情感,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音乐智慧课堂的探究 ——以音乐欣赏课《杜鹃圆舞曲》为例 下载:323 浏览:3466

陈茜 《中国音乐学报》 2021年12期

摘要:
在这个科技越发发达的社会里,新兴技术被应用在各行各业,给生产生活带来了重大的变革。在教育行业,互联网和教育的结合,能够让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不再受到时间和场地的限制,也可以让学生在智慧化的课堂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进行趣味、生动的个性化学习。本文就以《杜鹃圆舞曲》一课的教学为例,来探究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如何构建智慧化的小学音乐课堂,创新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形式,来全面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在智慧与快乐的环境中享受音乐学习。

探究小学低学段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下载:267 浏览:2669

和丽梅 《中国音乐学报》 2021年10期

摘要:
随着新课程的变化,小学更加注重语数外的教学,但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也存在各种问题,小学音乐评估课效果不好。评价音乐是对音乐作品的感谢,要么是对音乐作品中出现的艺术理念的认真感谢。音乐课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的水平,音乐评估在培养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态度和培养学生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目前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音乐欣赏课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下载:345 浏览:1345

金娜 《当代音乐研究》 2023年8期

摘要:
现阶段,学生的音乐审美心理存有一些问题,比如由于受到流行音乐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的审美趣味逐渐变得“流行化”,他们的审美视野也越来越狭窄,而且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有待提升,在面对不同民族或不同乐器的音乐时往往有着较低的听辨能力,无法正确地区分,这说明学生的感知能力比较弱,还有许多学生缺乏对民族音乐的审美情感,在听少数民族的音乐时难以产生在情感上的共振等,这就造成了他们无法形成丰富、多样的音乐审美情感。因此,为了扭转这种局面,笔者针对学生发展的总体规律,在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培养学生音乐审美心理和能力的对策,希望可以为其他教师带来相应的借鉴和参考。

微课在小学六年级音乐欣赏课的应用分析——以《我和你》为例 下载:339 浏览:1351

许月 《当代音乐研究》 2023年8期

摘要:
微课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微课具有时间短、内容丰富精炼的特点,能够清晰的呈现出教学内容和知识点,有效的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引起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了解微课在音乐欣赏课中的运用,本文以育慧学校小学六年级音乐欣赏《我和你》微课设计及运用进行分析,深入了解微课在音乐欣赏课中的作用,为音乐教师在微课设计和应用提供借鉴和建议,进一步促进育慧学校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发展。

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 下载:202 浏览:2026

杨秋 郑宪芳 赵勤 《中国音乐学报》 2022年4期

摘要: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欣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是全面落实小学音乐教学目标和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必然选择。本文旨在为广大小学音乐教师探索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途径,促进学生音乐认知能力和审美水平的提高。

关于在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中渗透多元音乐文化的思考 下载:300 浏览:3012

张蓓蓓 《中国音乐学报》 2022年2期

摘要:
在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中渗透多元音乐文化影响深远,因此该项教育工作引起了广泛重视,本文内容则是在这一背景下所提出。本文撰写的主要目的在于为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中渗透多元音乐文化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情感渗透视域下谈高中音乐欣赏课开展的策略 下载:315 浏览:1332

邹萍 《当代音乐研究》 2023年1期

摘要:
情感教育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情感教育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使其逐渐内化成为学生自身的思想素质。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综合考虑学习能力、兴趣、动机等综合因素,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情感教育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习能力和积极情感培养的目标。

农村小学音乐欣赏课趣味导入之探究 下载:420 浏览:1518

黄晗影 《当代音乐研究》 2022年8期

摘要:
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使我国各大学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小学音乐作为艺术类的课程,是组成素质教育的元素之一,能提升学生的艺术兴趣,也能有效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但对于农村地区来说,当地的人们很难有较高的审美取向,教学环境也和城市有较大的差别,这就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开展。但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得到了更新,教学方式也进行了创新,使音乐欣赏课逐渐走入了农村小学。而课程导入作为教学中的首要环节,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创编故事导入、设置悬念、创设情境这三个方面对农村小学音乐欣赏课趣味导入进行探究,认为这些策略能有效提高课程的有效性。

借助乐器提升小学音乐欣赏课品级 下载:420 浏览:2383

李丽 《当代音乐研究》 2021年6期

摘要:
教师借助乐器展开教学活动,能够赢得丰富助学效果。音乐欣赏不是单纯听听音乐,而是要对音乐作品内容、情感、旋律、节奏、主旨等展开深入研究,如果有乐器的助学,可以将学生快速带入特定学习情境之中,在多元感知体验中形成学科认知。

让美术教学更有“格局” ——小学美术欣赏课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策略研究 下载:196 浏览:1583

张星宇 《中国教育研究》 2023年1期

摘要:
近年来,伴随着整个一线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众多学科都开启了如火如荼的教学改革模式,在这场改革之中,我深有体会的是,在美术学科的这场改革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的理念和认知,有不少教师一直以来都是采用传统的刻板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学的人性化的开展,对于学生个性化的培养等方面都会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我对教学现状的考察和调研,我发现多数时候我们教育过程中最大的遗憾就是缺乏了时代感,让教育缺少了使命感。基于此,我结合以今年党的二十大精神为背景,在日常的美术学科的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渗透,本文从四个方面开展小学美术欣赏课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实践:挖掘教材素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名家名作,诠释爱国主义教育;追溯美术历史,接纳爱国主义教育;迎合文化活动,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新课程下初中美术国画欣赏课的教学研究 下载:178 浏览:1753

​骆健凝 《国学研究》 2022年2期

摘要:
国画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以其特有的民族艺术性成为一门独具特色的绘画形式。顺应时代对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初中国画鉴赏课在弘扬传统文化上的价值不断被重视和挖掘。因此,提高学生对国画的学习能力和引导学生对国画的欣赏能力成为初级中学美术课程中的又一重点发展方向,也是对学生开展美育教育主要手段。在世界的绘画行列中,我国的绘画艺术以其悠久的历史一直以来就占有很高的地位。初级中学美术老师应将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和欣赏我国传统美术作为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体会到我国传统国学绘画艺术的独特价值并从中有所得,保证我国民族绘画艺术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有效融合发展。因此,本文在新课程教学的背景下,对开展初中美术画欣赏课程做出了积极探索。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美术国画欣赏课的教学实践 下载:191 浏览:1832

张树平 《国学研究》 2022年1期

摘要:
国画是民族艺术的瑰宝,是初中生需要积极传承和发扬的一种民族艺术形式。在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中安排国画欣赏课程,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国画鉴赏,掌握国画欣赏的技巧和方法,是传承国画艺术、促进学生审美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让学生始终牢记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教师要科学安排国画欣赏课程,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和课程实践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不断丰富国画欣赏知识,积累有效的欣赏技能,让学生在美术素养的发展中获得较大的突破。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模式创新探究 下载:55 浏览:523

欧阳佳铭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中,美术课程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中,美术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美术课程对学生的塑造作用不容忽视。对于初中美术欣赏课来说,学生要通过学习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从美术作品中更好地拥有美的享受。教师则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调整教育教学思路,鼓励学生自主实践、大胆想象。

艺术教育新视角:小学音乐欣赏课与学生全面发展研究 下载:22 浏览:291

白额日敦图雅 《中国教育研究》 2025年6期

摘要:
音乐欣赏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建立在情感体验基础上的审美活动。小学生具有爱听、爱唱、喜欢表现和创造等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使其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传统的课堂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因此,要想进一步提升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有效性,教师就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价值和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