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黔南地区民族文化元素融入牙舟陶创新设计的价值及路径研究 下载:65 浏览:354

刘志勇 《中国设计》 2019年4期

摘要:
为牙舟陶产业创新设计发展提供理论、方法指导,提升牙舟陶文化底蕴,拓展创新发展路径。简要概述了牙舟陶发展历程,并分析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黔南地区民族文化元素在牙舟陶创新设计传承性发展中的意义与价值,并给出了促进两者融合进行创新设计的路径举措。提出了黔南地区民族文化元素在牙舟陶创新设计传承性发展中的作用与路径措施。黔南地区民族文化元素给牙舟陶产业持续发展与创新设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艺术源泉,是牙舟陶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七彩土地上耕耘——改革开放40年云南设计的演进与发展 下载:69 浏览:400

陈劲松1,2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改革开放40年,云南设计经历了以美术思维"画设计"的美化装饰满足进出口行业对设计的被动需求,经历了传统的工艺美术到艺术设计的转变,逐步发展到云南相关行业对设计价值的认知,对民族文化的再认识。从简单的符号表象运用到民族文化精神内涵体现,从被动的消费需求到民族文化设计品牌塑造,这是一个敢于创新、担当和传承发展、质疑反思的过程。云南设计虽经历曲折与困惑,但在文化传承上,从回避、远离民族文化到自觉追寻其文脉的有机传承与现代生活融合的设计探索与实践,这是极为可贵的。放眼未来,依托人类对生态环境、绿色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认识与转变,云南设计应更自信从容。

还原民间戏曲的“生活相”——以侗族村寨胜里为个案 下载:90 浏览:503

杨丹妮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戏曲环境以及戏曲整体生态的深度维护和氛围营造,事关戏曲艺术的生存与延续。积极加强和重启对少数民族戏曲生态的深度维护,坚持正确的戏曲艺术生态理念,倡导"戏赖艺精、戏以人传、戏靠俗承、戏凭乡落"的整体性乡土艺术生态观,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让传统民间戏曲真正回归胞衣地,守住戏曲艺术的原生土壤以及其和民俗文化生活须臾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真正还原民间戏曲的"生活相",深度维护民间戏曲的活态观演生态环境的气氛营造和生态关联,在"民艺兴乡"的艺术实践中,有助于乡土文化景观重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医疗、训练与应征:抗战时期国军战力受制原因探析 下载:36 浏览:228

庄和灏 《历史教学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抗战时期正面战场的国军表现虽有亮点,但大部分时间却令人失望。虽有中日两国综合国力、军力等客观差距,但是来自国民政府方面的主观因素亦是不容忽视的关键掣肘。无论是官兵健康及后勤保障,抑或者军事训练质量,还有国统区民众应征,种种问题症结都一再体现了国民政府以及国民党决策层在备战阶段、开战以后对其治下国情、军情、民情等应掌握信息的不对称,甚至是明显的偏差,同理可溯的还有国民政府持久战略的提出与实施。

简析民族文化艺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下载:33 浏览:236

沙冕1 黄波2 《体育学报》 2018年12期

摘要:
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这长达好几千年的世界中创造了很多独特的、带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艺术,这些民族文化艺术各有春秋,风格迥异且种类很多。就是这些不同的民族文化艺术形式对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通过对我国民族文化艺术形式进行研究,其所包含的逻辑思维,价值观等都对民族体育有着制约和促进作用。在众多内容中能够发现,民族文化艺术内涵的不断变化代表着不断变化的社会对其赋予的新观念的变化,有利于其更好的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更好的打造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和谐社会。

多民族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亲社会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91 浏览:494

董世华 郭超英 周兴 《中国职业教育》 2018年7期

摘要:
发放1 062份《亲社会行为》问卷,调查多民族文化背景下高职生亲社会行为倾向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多民族文化融合背景下高职生的亲社会行为主要受客观环境因素影响;男生亲社会行为水平显著高于女生,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公开性维度上;高职生的亲社会行为水平出现了道德回溯现象,大二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倾向高于大一和大三学生。同时,家庭氛围和父亲文化程度影响高职生的亲社会行为水平。

民族教育研究的新范式:混合方法研究 下载:85 浏览:499

靖东阁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1期

摘要:
当前我国民族教育研究以单一的质性研究为主,缺乏量化研究作为互证。究其原因,民族教育研究范式的选择主要是基于学科属性导向,而非研究问题导向,且民族教育研究范式的选择过于关注民族文化,却忽视了教育学科属性。混合方法研究作为"第三次方法论运动"的产物,它不仅能发挥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优势,增强研究者的"问题意识",还能提高民族教育研究的科学性,促进民族教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内地西藏幼师生数学PCK培养的“DICT”模式构建 下载:38 浏览:409

周端云 《国际教育论坛》 2019年6期

摘要:
"DICT"模式是基于民族文化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教学设计模式。它由四要素、四阶段、两平台构成。教师、学生、信息技术、民族传统文化构成此模式的四要素。"分析、设计、实践、反思"四个动态循环的环节构成此模式的四阶段。三维立体实践平台、民族文化数学课程资源平台构成此模式实施的两平台。三维立体实践平台集网络、虚拟仿真、实体空间于一体;民族文化数学课程资源平台集技术与人文于一体。研究表明,这种四要素、四阶段、两平台模式更有利于内地西藏幼师生的教学技能养成。

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历史演进与当代创新 下载:58 浏览:683

王继春 《历史教学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随着时代变迁与全球化深化,探讨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历史变迁与现代创新变得尤为关键。此举不仅揭示中华文化精髓与历史脉络,还为现代社会注入丰富的文化资源与智慧。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文化精神的创新促进文化多元交流,助力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此过程亦是构筑当代文化自信的关键,让中华文化在全球舞台上闪耀独特魅力与价值。故而,深入探究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历史变迁与现代创新,既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投资。

浅议小古文教学情境的创设 下载:153 浏览:582

许建云 《文学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统编版教材全面实施以来,小古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从三年级上册至六年级下册一共编入了14篇小古文,可见传统文化在目前的教材当中越来越重视。从小古文的数量增加到学生的年段特点,从文本内容的跨度时长到体裁的形式多样,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无疑,小古文的教学,不管是价值取向还是实践智慧,对于小学老师既是一种期待,也是一种挑战。本文从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教学情境方面谈几点做法。

试论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民族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北侗民歌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下载:238 浏览:2270

潘卉 《中文研究》 2022年4期

摘要:
小学新版教材在内容方面相比旧版教材有了较大的改编,其中古诗词选篇数量的增加,标志着传统文化教学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重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当中对于语文教学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其中明确之处语文课程需要不断进行文化底蕴的积淀,积极培养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精神,引导学生逐渐开阔文化视野、将优秀的地域性民族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相结合,尝试将文化背景与古诗词教学进行彼此整合,是当前小学语文小学十分重要的创新方向。

民族艺术设计中的民族文化审视 下载:291 浏览:3268

陈宗禄 《当代艺术》 2021年3期

摘要:
民族艺术设计与民族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在一定程度上,民族文化影响着民族艺术设计的发展,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民族艺术设计中的民族文化有时无法以正常的形式呈现,这严重影响了民族文化与民族艺术设计的积极发展。为此,我们需要对民族艺术设计展开讨论,积极的审视其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既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又保障民族艺术设计能够在正确的方向进步。

城镇化进程中鄂温克族村屯现状调查思考——以讷河市兴旺鄂温克族乡百路村为例 下载:78 浏览:1325

马永花 《中国城镇》 2025年1期

摘要:
百路村是讷河市兴旺鄂温克族乡最有代表性的村屯。鄂温克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丰富多彩的传统民族文化,经济文化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民族文化淡化、潜移、空壳化和向城市文明演变等问题。为此,探索加强立法保障,建立相关政府部门;利用丰富农业资源,改变单一生产经营模式;加大宣传力度,发展文化产业与旅游相结合;提高教育水平,完善教育制度等有效途径迫在眉睫。

美术教育中剪纸艺术特色课程的开发实践研究 下载:287 浏览:3221

王慧斌 《中国教育研究》 2021年7期

摘要: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外来文化的输入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消失、瓦解,许多传统技艺频临消亡。作为龙的传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传承、发展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因此,立足本校来弘扬民族艺术文化,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我校具体实际情况,我们以“美术教育中剪纸艺术特色课程”为突破口来研究。以下是我的一些教学经验之谈,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学习。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壮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融合策略 下载:57 浏览:623

杨丽霞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5年3期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有效融入壮民族文化,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小学美术教学中,壮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融合策略具有深远意义。通过挖掘壮民族文化的艺术元素,结合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系列传承与创新融合的教学策略。这些策略包括引入壮民族艺术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文化认同感,促进壮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的研究对于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文化内涵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壮民族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传承与创新融合——以五色糯五色梦工作坊为例 下载:63 浏览:721

汤广莲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5年3期

摘要:
壮族是中国各大族群中一枚灿烂的珍珠,它所具有的特殊的文化传统与美术形态,历来受到世人的青睐和重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创造与继承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当今全球化、现代化的大环境下,怎样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出民族文化的精华,让孩子们通过美术的鉴赏与创造,传承并创新壮民族的文化,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话题。

浅析民族文化引入中职体育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下载:211 浏览:2040

王安禄 《体育学报》 2023年2期

摘要: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引入民族文化,可以有效地丰富教学资源,增强课堂趣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同时,也有助于加深对民族习俗的理解,增强民族感情,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民族传统文化融入体育教学研究 下载:223 浏览:2140

韩君 《体育学报》 2023年2期

摘要:
传统文化是国家与民族的文化的灵魂。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传统文化中包含的宝贵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精髓是我国宝贵的资源。中职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是中职阶段教育教学的主要部分之一,其既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活动,同时还是当下全面构建教育教学的重要部分。教育教学是文化组成,其本应当与文化相互关联,正是因为有了教育,才有了学校,因此我们需要将当地苗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渗透在教育教学中,并弘扬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云南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研究与思考 下载:181 浏览:2643

肖薇 《中国城镇》 2023年12期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在我国乡村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要深刻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和文化遗产,这对于我国文化结构的意义,不断增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意识。借助这种方法,能够鼓励当地全力发展文化建设,参照实际应当需要制定合理的规划策略,既弘扬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又增强民族乡村地区的经济实力。

浅析新时代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策略 下载:402 浏览:3664

牛兰馨 《中国新闻传播》 2021年6期

摘要: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困境与挑战。新媒体拓宽了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渠道,打破了传播的时空限制,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赢得了更多话语权,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与此同时,传播弱势地位明显、传播功利化娱乐化与同质化形式化、地区发展不平衡、资金人才缺乏形成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困境。加大投资、培养人才、加强监管、构建多元传播机制、缩小各民族与区域差距、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产业化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在新媒体时代的出路。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