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睡眠剥夺复合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建立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的评价 下载:79 浏览:549
摘要:
目的对采用睡眠剥夺复合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的方法建立心力衰竭大鼠气虚血瘀证模型进行评价。方法 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睡眠剥夺组、心肌梗死组以及益气活血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睡眠剥夺组给予无规律性睡眠剥夺8周,模型组以及益气活血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给予睡眠剥夺3周后进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手术后第2天继续睡眠剥夺5周建立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模型,心肌梗死组仅给予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空白对照组正常饲养。手术后第2天益气活血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益气活血颗粒4.0、2.0、1.0g/(kg·d)灌胃,其余各组给予生理盐水1ml/100g灌胃,持续5周。比较各组大鼠体重、抓力、脉搏幅度、自主活动、舌象、心功能、心室重构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腹主动脉血流速度。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抓力、脉搏幅度及自主活动总路程和平均速度明显下降,心室重构指标升高,心功能、室壁厚度指标和腹主动脉血流速度则明显下降,不同切变率下的血液黏度和血浆黏度明显升高,舌面R(红)、G(绿)、B(蓝)相对值均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颗粒高剂量组可以增加大鼠体重、抓力、脉搏幅度、室壁厚度,降低心室重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大鼠心功能和自主行为活动,提高腹主动脉血流速度,大鼠舌面R、G相对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采用睡眠剥夺复合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的方法可以促使心力衰竭大鼠表现出明显的气虚血瘀证外在客观表现,高剂量的益气活血颗粒的有效干预反证此模型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参葵通脉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310例临床观察 下载:81 浏览:502
摘要:
目的评价参葵通脉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620例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1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参葵通脉颗粒,对照组加服参葵通脉颗粒安慰剂,均每次1袋,每日2次,共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生活质量积分、心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距离,检测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一氧化氮(NO)、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浓度,并判定心功能分级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组心功能分级疗效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为80.32%;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2.90%,对照组为61.94%,治疗组心功能分级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6分钟步行距离、LVEF、NO显著增加,NT-pro BNP、LVDs、LVDd、生活质量积分、AngⅡ、TNF-α、MDA显著降低(P<0.05),且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葵通脉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调控患者神经内分泌紊乱与心肌重构有关。
益气化瘀生肌方加减治疗青海地区慢性糜烂性胃炎气虚血瘀证63例临床研究 下载:97 浏览:534
摘要: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生肌方加减治疗青海地区慢性糜烂性胃炎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治疗组63例。对照组予以口服雷贝拉唑肠溶胶囊20 mg,每日1次;枸橼酸铋钾口服液每次5 ml,每日3次。治疗组给予益气化瘀生肌方加减。两组患者中感染幽门螺旋杆菌(Hp)者,均予抗Hp治疗2周。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内镜下胃黏膜评分,治疗后Hp清除率、复发率,并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 41%,对照组为87. 72%,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治疗后各中医症状评分、胃黏膜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 <0. 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Hp根除率为100%,对照组为68. 18%,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复发率为16. 13%,对照组为46. 00%,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 01)。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益气化瘀生肌方加减治疗青海地区慢性糜烂性胃炎气虚血瘀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胃黏膜修复,Hp根除率高,复发率低,安全性好。
[1/1]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