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CT技术的稻田不同轮作方式下土壤孔隙结构研究 下载:76 浏览:481

张静举1 陈晓冰2 郑思文3 马蕊3 甘磊1,2 《中国土壤》 2018年10期

摘要:
合理的轮作种植制度是改善土壤结构及有效利用土壤水分的重要方式之一。本研究以广西稻田为研究对象,在水稻-油菜轮作和双季稻处理条件下,利用CT扫描原状土柱,结合Image J软件及其插件计算获得土壤孔隙数量、弯曲度和孔隙连通性等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并进行土壤结构三维重建。结果表明:轮作区的孔隙面密度大于双季稻区,孔隙度和孔隙数量均值(0.457%,451个)大于双季稻区(0.345%,358个),弯曲度及连通性(1.332,0.474)也大于双季稻区(1.272,0.217),但两者的水力半径没有明显差异。水旱轮作由于减少了土壤淹水时间,改善了土壤胶结状态,促进了作物根系生长和延伸,导致孔隙结构发育更好,导水性更强,是促进水稻田土壤结构改善和水分运移的倡导模式。

昆明市地下水污染防治现状与对策 下载:56 浏览:335

吴雪1 张英1,2 何佳1 张坚1 周鸿斌1,2 和萍1,2 《中国环境保护》 2020年12期

摘要:
文章以昆明市为例,分析了昆明市地下水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总结了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成效和存在问题。分析表明,由于长期未受到充分重视,昆明市地下水已呈现出污染加重的趋势。近年来,昆明市地下水污染防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监管能力不足、监测网络覆盖不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展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磷石膏堆场地下水污染防控与修复试点和进一步完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的对策建议,为昆明市和其他南方城市做好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借鉴。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污染传导类型研究 下载:44 浏览:356

戴胜利 段新 《中国环境保护》 2019年4期

摘要:
通过梳理分析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水污染的已有研究成果。从动态传导视角出发,首先筛选近些年来国内外发生的典型水污染事件,梳理发现它们污染传导背后的共同规律,然后提出在水污染传导全程中主要包括:污染传导发生、污染传导过程、污染传导后果3大基本要素。最后,重点研究水污染事件中污染传导的过程,并将这些传导过程分为传导中断型、传导释放型、传导转移型3种不同类型,研究梳理这3种不同类型的污染传导过程的生成机理。以期能够提升人们对水污染事件中污染传导的本质及规律的认识。

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总体思考 下载:61 浏览:435

路瑞 马乐宽 杨文杰 韦大明 王东 《中国环境保护》 2020年4期

摘要:
系统梳理了近年以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分析了水环境质量、水生态、水资源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美丽中国目标实现和机构改革的新形势,从空间管控、三源共治、"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三水统筹等方面科学谋划了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以期改善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助力美丽中国目标实现。

我国石油炼制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变迁 下载:54 浏览:502

翁艺斌1 李兴春1 吴百春1 阎光绪2 郭绍辉2 《中国环境保护》 2018年10期

摘要:
随着我国不同时期面临的环境问题、环保政策的不同,排放标准的编制思路和内容也存在较大差异。在对各阶段石油炼制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订背景、环保政策及内容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石油炼制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新形势下我国炼化行业水污染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农林废弃生物质吸附材料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下载:59 浏览:413

易锦馨1,2 霍志鹏1 AbdullahM.Asiri3KhalidA.Alamry3 李家星1,3 《应用化学学报》 2019年6期

摘要:
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之一,化工、冶炼及核燃料循环过程等排放的废水中含大量重金属离子、有机物及放射性核素等,若未经处理即排放会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吸附法的效率高、操作简单、低成本且无副产物、可循环利用及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使其成为废水处理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农林废弃生物质成本低、来源丰富、绿色环保且可再生,以其为原料制备的吸附材料被广泛研究。本文主要针对以农林废弃生物质为原料制备的生物炭、纤维素及木质素为研究对象,综述了生物炭的制备及改性方法、天然纤维素及木质素的改性方法及其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现状。从原材料、制备工艺、改性方法等方面总结分析了吸附材料的性能对水中污染物吸附的影响,提出了生物质基吸附材料在水污染治理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多巴胺功能材料在水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下载:61 浏览:405

陈贺1 张帅其1 赵致雪1 刘萌1 张庆瑞1,2 《应用化学学报》 2019年5期

摘要:
多巴胺又名4-(2-乙氨基)-苯-1,2-二酚,具有官能团丰富,吸附位点多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众多优势,近年来,利用多巴胺研制纳米复合功能材料及环境应用是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从多巴胺结构特性以及自聚组装机理入手,介绍了将聚多巴胺涂布于不同基底材料进行改性,总结性能优异的多巴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在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进展及应用前景。

清丰山溪水质状况及水污染综合防治对策分析 下载:30 浏览:320

关文浩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本文对清丰山溪在丰城市境内的水体环境质量进行了监测与研究。随着河长制的推行,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清丰山溪水质明显好转。清丰山溪芗水断面(入丰城断面)以Ⅲ类为主,朱罗村断面(出丰城断面)以Ⅱ类为主。通过对清丰山溪水质进行监测评价,分析影响水质的原因,提出污染防治对策,为清丰山溪水污染治理提供有效依据。

柳江流域岩溶地下水质量与污染评价 下载:64 浏览:455

杨林 朱明 何愿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0年11期

摘要:
为了解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柳江流域岩溶地下水质量的影响,本文利用在该流域岩溶地下水污染调查时所取得的数据,分别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单因子污染标准指数法对其进行了地下水质量和污染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柳江流域岩溶地下水可直接饮用(Ⅱ~Ⅲ类水)的占82. 12%,经适当处理可以饮用(Ⅳ类水)和不能直接饮用(Ⅴ类水)的分别占9. 27%和8. 61%,流域整体上处于轻度污染,局部地区污染较重。

大泉沟水库水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下载:95 浏览:455

张亦冰 高宗昌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18年9期

摘要:
大泉沟水库承担灌溉、旅游、养殖等任务,是新疆重点水质监测的水库之一,现状水质不能达标。本文在大泉沟水库水质分析、污染源调查的基础上,查找水污染的主要因素和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防治措施,供有关单位参考。

基于SWAT模型的浑河流域水污染特征模拟 下载:91 浏览:476

赵丹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模拟流域水污染特征,确定水污染分布区域、时间特征及污染源类型,能够为水污染治理提供依据。本文基于SWAT模型确定浑河研究区氨氮负荷时间与空间分布特征,并根据情景设置法分析其氨氮污染来源类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地模拟流域水污染特征,可为相关部门精准化治理水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与预防控制地下水污染的综合研究初探 下载:93 浏览:489

吴昊 刘冬黎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8年5期

摘要: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以下简称"保土耕作措施")以保土、保水、保肥为主要目的,是我国普遍采用的水土保持农业措施之一。笔者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在考虑保土耕作措施对控制耕地土壤侵蚀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对保土耕作措施可能对地下水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建议严格控制保土耕作区农作物化肥使用量,提高化肥使用效率,开展区域性水质动态监测,提升保土耕作区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开展宣传教育,科学开展保土耕作等。

碳酸钙改性滑石施加量对土壤重金属铬的形态影响研究 下载:50 浏览:490

林华1,2 王义安1,2 陈功宁1,2 KONG CHHUON3 《土壤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通过将碳酸钙与滑石按照摩尔比2∶1混合后,在马弗炉中1150℃焙烧2 h后得到改性滑石,然后利用XRD、FTIR和BET对其进行系统表征,最后通过土壤培育实验探讨碳酸钙改性滑石不同施加量(添加量分别为0%、0.5%、1%、2%、3%和4%)对土壤铬形态动态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碳酸钙改性滑石主要物相组成为Ca2Mg(Si2O7)和少量的Ca3Mg(SiO4)2,疏松多孔,平均孔径为18.809 nm,通过FTIR可以观测到明显的特征峰Si-O-Si,改性滑石有效硅含量高达19.09%。施加该材料在土壤中可以通过形成硅酸盐络合物来改变土壤铬的形态,有助于降低土壤中重金属铬的可交换态含量,最大降低幅度能够达到60%以上,并且对碳酸盐结合态有着明显的降低效果,但对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的影响不大,对于有机物结合态含量同样有着降低的效果。在第60天的时候,施加量为0.5%时,土壤中铬的残渣态含量增加了15%。过量的施加该材料会导致土壤的pH变成强碱性,因此适当的施加该材料有助于改变重金属铬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有助于降低铬的生物有效性,从而可以治理重金属污染。

案例退役地块再开发利用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分析 下载:76 浏览:455

郭世辉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19年8期

摘要:
本文以温州某退役工业地块为案例开展了该地块再开发利用为二类居住用地前的场地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

西南地区砷渣堆场周边地下水污染与防控对策 下载:45 浏览:445

胡志刚 臧文超 王玉 王捷 熊燕娜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18年11期

摘要:
本文在对我国广西、云南、湖南西南三省进行文献调研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地区65座砷渣堆场中的42座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调查和采样分析。针对处在喀斯特地区砷渣堆场周边的土壤地质特征所造成的地下水污染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砷渣处置与否及处置是否规范、所处地区地貌、资金落实和监管状况是造成砷渣堆场周边地下水砷超标的主要原因、客观原因和现实原因。最后,结合污染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流域型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定位、方法与策略 下载:54 浏览:307

史会剑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18年6期

摘要: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水环境治理的基础手段和环境监管的基本依据,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研究针对我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的建设现状和未来展望,探讨了流域型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定位,阐述了流域型标准制定的技术路线、方法与策略,并从标准体系设置、水环境基准建设、标准制定技术方法、配套制度体系等方面提出实施建议,为相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提供借鉴。

浅析监测数据在环境应急事件污染源追溯中的应用 下载:55 浏览:465

许雄飞 李瑶 刘桢 谭菊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18年4期

摘要:
我国当前面临十分严峻的水环境安全问题,近年来发生多起重大水污染事故,严重损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在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中,如何尽快准确的查找到污染源十分重要。以监测数据为指导,逐步缩小污染源排查范围,再准确锁定污染源的位置,为事故的快速处理,防止污染物进一步扩散赢得宝贵时间,尤其针对流域污染。本文以浏阳河镉污染事件为例,探讨了监测数据在应急监测污染源追溯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四川红层地区简易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现状调查及防治对策 下载:63 浏览:476

姚建刚1 龙伟1 李清毅1 李启彬1,2 《环境科学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基于红层地区6座简易填埋场进行地下水水质监测,统计识别了红层地区简易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的主要污染物种类;通过标准指数法、评分法、污染指数Pki法对XX县简易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质量及污染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6座简易填埋场区域地下水水质较背景井水质下降严重,为较差~极差(FI=7.10~7.36);红层地区简易垃圾填埋场地下水中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亚硝酸盐和铁、锰污染程度最严重;针对研究区填埋场情况,建议就地封场,下游敏感的填埋场可采取垂直防渗措施。

基于有限差分法的局部尺度地下水溶质运移模拟——以某回注井场为例 下载:64 浏览:479

吴晓莉1 果婷2 张静3 《环境科学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石油天然气钻井工程产生的废水有机物浓度高且组分复杂,若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泄露则会对周围地下水水质造成严重威胁。基于Visual MODFLOW 4.0软件,使用有限差分法求解地下水稳定流和溶质运移模型,并以某回注井的预处理工艺区为例,模拟预处理工艺区非正常状况运行对周边潜水含水层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溶质运移方向与地下水流方向一致,预处理工艺区及其地下水流下游方向,污染超标范围较大。(2)预处理工艺区非正常工况运行60d,第7 300d后COD贡献浓度为115.08mg/L,并形成2 466m2的超标范围;Cl-贡献浓度为1 139.33mg/L,形成1 253m2的超标范围。一旦回注井非正常工况"带病"运行,将使得高浓度污染物下渗地下水系统,且污染物很难通过地下水流动稀释或自净。因此,在工程运行过程中,应重视场区地下水流下游方向的水质监测,避免相关污水池、罐"带病"运行,造成局部地下水污染。

基于SWAT模型的湘江株洲段汞面源污染负荷测算 下载:50 浏览:461

张青梅1 韩峰2 刘湛1 向仁军1 《环境科学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采用SWAT模型模拟了湘江株洲段汞的面源污染负荷,结果表明,SWAT模型可对地表径流量、产流量、土壤侵蚀量进行较好的模拟。研究区汞面源污染负荷总量约为789.7kg/a,其中受污染土壤是面源负荷量的主要来源,占总污染负荷的91.38%。汞面源污染受区域降雨量引起的土壤侵蚀的影响尤其明显。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