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国际海洋科学技术未来战略部署 下载:36 浏览:268

高峰1 王辉2 王凡2 冯志纲2 陈春1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基于过去十几年相关国际组织和主要海洋国家发布的研究计划、规划和战略研究报告,对国际上海洋科学技术未来10~20年的发展部署进行分析。根据报告发布的国家和机构组织重要性以及涉及的科学技术问题,选取10大具有重要影响的海洋科技发展报告进行解读,认为未来海洋科技发展将集中在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全球变化研究、海洋酸化研究、海洋塑料污染、海洋可再生能源、北极研究、深海大洋探测、技术装备研发等八大海洋科学领域或者问题。

磷酸滴定在污染源超低排放监测中的应用探讨 下载:58 浏览:373

陈长松 《中国仪器》 2019年6期

摘要:
在污染源超低排放的大背景下,烟气脱硝及氨法脱硫后的烟气中存在过量的逃逸氨,带有逃逸氨的烟气进到在线监测设备系统的管路及仪表气室中会产生铵盐,而铵盐的产生对SO2准确测量产生影响,为满足烟气在线系统准确测量,磷酸滴定装置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

施用稻壳生物炭对番茄植株中Cu和Pb含量的影响 下载:82 浏览:496

沈皖豫1,2 吴旋1 蒋泽伦1 谢越1蔡永兵1 孟凡德1 李飞跃1,3 《中国土壤》 2020年10期

摘要: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施用稻壳生物炭(1%和5%,质量比)对模拟重金属污染土壤(Cu和Pb含量分别是300和500 mg kg-1)番茄植株中Cu和Pb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稻壳生物炭能够提高番茄的生物量,且番茄生物量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稻壳生物炭施用量为5%的处理中番茄果实干重较未施生物炭的对照增加425%。此外,施用稻壳生物炭,改变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降低了番茄植株中Cu的累积量,但却使Pb的累积量略微增加。施用稻壳生物炭降低了番茄植株的Cu和Pb的生物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稻壳生物炭5%的施用量效果最好,和对照相比,该处理使番茄植株体的Cu和Pb的生物富集系数分别降低了60.87%和44%,转运系数也分别降低了60.66%和70.00%。可见,施用稻壳生物炭能够增加番茄产量,钝化土壤中重金属Cu和Pb,降低其对番茄植株的污染与危害,达到"增产降污"的效果。

粮食生产功能区;土壤pH;时空变化;ArcGIS;统计分析 下载:86 浏览:476

韩丰磊1 李婷1 孙慧2,3 钟黄蓉1 李梦雨1 王永强1 《中国土壤》 2020年10期

摘要: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改进的内梅罗指数法对某废弃石化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状况进行了监测与评估。结果表明:厂区内土壤石油类物质超标,最大单因子指数达8.03,以改进的内梅罗指数评价96%的土壤点位处于清洁状态;地下水监测结果挥发酚、石油类、亚硝酸盐氮、硫化物多种污染物严重超标,最大单因子指数高达19975,以改进的内梅罗指数评价40%监测点位为Ⅳ类水体,33.3%为Ⅴ类水体。因此,在该废弃石化场地进行土地开发利用时,必须首先对场地内储罐和污水处理区附近的土壤和地下水进行修复和综合治理。这一研究结果可为该石化场地污染修复、土地利用决策提供决策依据。

生物炭对镉污染土壤有效态镉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489

王垚 胡洋 马友华 李江遐 《中国土壤》 2020年6期

摘要:
为研究添加生物炭对两种镉(Cd)污染土壤(分别采自安徽铜陵和江西萍乡)pH,土壤有效镉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在两种Cd污染的土壤中添加不同量的生物炭,分别在培养20天和180天测定土壤pH,土壤有效态Cd和酶活性,初步探讨了生物炭对两种镉污染土壤酶活性和土壤有效Cd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物炭量的增加均能降低两种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且在萍乡土壤上钝化效果更明显;在培养初期,土壤pH值随着生物炭量的增加逐渐增加,但培养180天后,添加生物炭后的两种土壤pH值较对照组无显著变化;在整个培养期,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随生物炭量的添加受到抑制外,土壤脲酶和蔗糖酶的酶活性均增加,而过氧化氢酶含量在铜陵土壤上呈现出显著的升高趋势,但在萍乡土壤上则出现了降低。

竹炭添加对厨余垃圾好氧堆肥过程的影响 下载:76 浏览:492

张春燕 张玉茹 魏锦锦 丁心雅 侯向祎 王琼 李赟 《中国土壤》 2020年2期

摘要:
为了探讨竹炭对厨余垃圾好氧堆肥过程的影响,向厨余垃圾添加稻草调节堆肥原料初始含水率为70%后,分别添加0%和5%的竹炭(竹炭与堆肥原料湿基比)进行为期15 d的好氧堆肥,研究了堆肥过程中堆体温度、厨余垃圾和稻草有机物降解率及堆肥腐熟程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竹炭的添加增加了厨余垃圾好氧堆肥高温(> 55℃)持续时间,且高温阶段的前4天,添加5%竹炭堆体温度都明显高于对照;竹炭的添加提高了堆肥过程中有机物的降解率,堆肥结束时,与添加5%竹炭堆体其厨余垃圾和稻草的有机物降解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0.6%和29.2%,表征腐熟化程度的SUVA254和SUVA280值分别提高了15.6%和12.4%。以上结果表明,竹炭的添加促进了厨余垃圾堆肥过程有机物的降解,提高了堆肥产品的腐熟程度。

不同原料生物炭的改性及其吸附/钝化Cd(Ⅱ)效果 下载:78 浏览:494

尹光彩1,2 陶琳1,2 宋小旺1,2 闭璐琳1,2 肖荣波1,2 林亲铁1,2 刘千钧1,2 姚琨1,2 《中国土壤》 2020年1期

摘要:
综述了生物炭原料来源、改性方法、Cd(Ⅱ)吸附机理以及施加生物炭对土壤pH值、C/N和镉形态的影响,提出今后应加强(改性)生物炭修复Cd(Ⅱ)污染土壤的田间实验研究,长期跟踪施加(改性)生物炭后土壤Cd(Ⅱ)形态、土壤养分、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等的变化。

抗生素-重金属复合污染对土壤中细菌耐药的影响 下载:76 浏览:472

徐艳 师荣光 李厚禹 郑向群 《中国土壤》 2019年9期

摘要:
目前复合污染环境下耐药细菌在数量、种类以及抗性强度上都显著增大,多重耐药菌株也高频率检出,甚至出现了能够抵抗绝大多数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因此抗生素-重金属复合污染对环境中细菌耐药的影响更需高度重视。就我国土壤环境中抗生素-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现状,对抗生素与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对土壤微生物耐药效应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该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展望,对于消除环境中的微生物耐药性具有重要意义。

四种典型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吸附磷的影响 下载:67 浏览:481

邓天天 段海煦 刘碧波 马培 孙雪梅 范靓慧 《中国土壤》 2019年9期

摘要:
以空白土壤和人工制备的不同浓度铜、砷、镉和铅污染土壤为对象,研究了在不同pH值、温度和柠檬酸浓度条件下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吸附磷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相关过程的等温和吸附动力学的机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空白土壤和As污染土壤吸附磷的等温吸附过程符合Temkin方程,Cu、Pb、Cd污染土壤吸附磷的等温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方程,空白土壤和重金属污染土壤吸附磷的动力学过程均符合Elovich方程;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吸附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程度与污染物浓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且随外在环境因子的改变而不同。当重金属元素铜、铅、砷、镉的含量分别为200、80、25、0.8 mg kg-1时:pH值为5时,重金属对土壤吸附磷抑制作用最小,土壤吸附磷量分别降低了30.18%、13.54%、30.74%、37.23%,其抑制作用程度为:Cd> As> Cu> Pb;土壤吸附磷量与温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温度变化为25~45℃时,土壤对磷的吸附量分别增大了17.14%~28.83%、6.72%~16.05%、8.68%~9.13%、10.30%~23.45%,同一条件下重金属对土壤吸附磷抑制作用程度为Cu> Cd> As> Pb;重金属污染土壤吸附磷量与柠檬酸浓度成负相关,柠檬酸浓度为50 mg L-1时,土壤吸附磷量分别降低了19.87%、21.94%、23.18%、24.84%,相同柠檬酸浓度下其抑制作用程度为Cd> As> Pb> Cu。 还原

田块尺度污染农田土壤铅、镉和砷含量的空间变异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启示 下载:75 浏览:478

赵宗生1 邱坤艳1 祝慧娜2 卓文飞3 韩科1 王龙飞1 赵林林1 李立平2 《中国土壤》 2019年9期

摘要:
为了探明铅冶炼污染区田块尺度下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变异及其对污染农田土壤安全利用的意义,在某冶炼厂附近一面积为4800 m2的农田用网格法采集120个0~20 cm土样,测定样品镉、铅和砷含量。研究表明,研究区土壤中存在砷、镉和铅的积累。从平均污染指数来看,以镉的积累程度最大,铅次之、砷最小。土壤全镉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10~3.84 mg kg-1,镉含量处于1.10~2.27 mg kg-1之间的样品占97.50%。从重金属空间分布上看,镉和铅含量的空间分布有较高的一致性,均是研究区北部和南部含量较高,中间区域含量较低。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镉和铅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 <0.01)。根据土壤铅含量计算稳定铅时所用普通过磷酸钙的用量范围为0.312~0.419 kg m-2,平均值为0.367 kg m-2。根据其他研究者得到的土壤全镉含量与小麦籽粒镉含量的相关方程计算,不同方程得到的小麦籽粒镉含量结果有很大差异,较可信的小麦籽粒镉含量变化范围为0.095~0.814 mg kg-1。采样区中部为小麦籽粒镉含量较低且铅稳定剂需要量较低区域。以上结果表明,研究区田块尺度下土壤镉含量存在较大的空间变异,且土壤镉含量的空间变异导致小麦籽粒镉含量可能存在较大的空间变异。

不同生物炭制备条件对重金属在秸秆生物炭中存留的影响 下载:84 浏览:477

邓美华1,2 沈菁3 叶国华3 罗双琳2 叶雪珠1 《中国土壤》 2019年4期

摘要:
项目研究了重金属修复基地水稻、玉米、油菜、高粱4种修复材料秸秆的热重反应,并首次探讨了重金属修复材料在制备生物炭过程中,不同生物炭制备条件对重金属在生物炭中留存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秸秆热重反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失重主要发生在200~400℃之间,而在400~600℃区间,基本保持恒重。水稻秸秆失重率90%明显高于其他三种秸秆失重率75%。在不同终点温度条件下(350~550℃),重金属在生物炭中浓度有增加趋势,其百分比例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原料利用热值则在400℃最高。在不同升温速率和保温时间下,重金属在生物炭中的含量随升温速率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生物炭得率和秸秆综合利用热值却随之下降。因此,秸秆生物炭制备过程中为获得较低重金属含量和高热值的生物炭,建议以400℃为终点温度,升温速率不宜过快,保温时间不宜过长,分别在1℃min-1和1 h左右即可。

三种草本植物缓冲带对铜和铅面源污染的净化效果 下载:74 浏览:478

孙昶1 刘宏伟1 龚丽芳1 曹希鹏1 沈海龙1 高大文2 《中国土壤》 2019年4期

摘要:
为研究不同草本植物缓冲带对铜和铅面源污染的净化效果,选择早熟禾(Poapretensis)、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三种草本植物在哈尔滨市某内河河段构建滨岸缓冲带试验样地。结果表明,以单种种植的方式构建的草本植物缓冲带均对重金属铜和铅有一定的净化效果。在三种植物的生长各阶段,紫花苜蓿缓冲带对重金属铜和铅始终保持最佳的净化效果;并且紫花苜蓿缓冲带对铜离子的径流、渗流平均去除率最高,分别为84.75%和88.20%;对铅离子的径流、渗流平均去除率最高,分别为94.95%和96.13%;三种植物体内重金属铜总积累量由高到低为:紫花苜蓿(283.07 mg)>黑麦草(157.14 mg)>早熟禾(57.39 mg);三种植物体内重金属铅总积累量由高到低为:紫花苜蓿(20.32 mg)>黑麦草(16.64 mg)>早熟禾(4.53 mg),紫花苜蓿对重金属铜和铅表现出较好的积累能力。因此,紫花苜蓿缓冲带对铜和铅面源污染净化效果最佳。

表面活性剂淋洗修复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 下载:72 浏览:478

刘江红 薛健 魏晓航 《中国土壤》 2019年4期

摘要: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寻找到一种高效处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刻不容缓。土壤淋洗是土壤修复的一种重要方法,其中表面活性剂作为一种相对环保的处理剂被广泛地应用在土壤淋洗之中。文章概括了土壤重金属的修复方法与表面活性剂的种类,阐述了表面活性剂淋洗土壤的机理,总结了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淋洗土壤重金属的应用,最后对表面活性剂淋洗土壤中重金属的应用前景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研究现状 下载:75 浏览:495

张泽霆1 陈英1,2 陈东1 顾强1 董炎青3 《中国土壤》 2019年3期

摘要: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对周围环境污染小、修复效率高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从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过程中修复生物的选择、修复条件的优化、修复效果的评价等方面对近年来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推动该方法的广泛应用,还应深入探究降解微生物之间的拮抗和协同机制、进一步降低修复成本、进一步完善修复评价标准,加强重石油污染土壤和特殊环境下石油污染土壤的治理研究,开展复合污染(如石油污染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

两种植物组织浸提液对重金属Mn污染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下载:71 浏览:492

徐昕昕 吕阳 张浩 王友保 《中国土壤》 2018年12期

摘要:
伴随金属材料行业的不断发展,电解金属锰因为高纯度、低杂质的特点,仍然是众多合金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原料之一,生产中带来的土壤污染问题也受到重视。作为覆盖于地球表面的疏松物质,土壤中时刻发生着复杂的生化反应,同时土壤酶是一类重要的生化催化剂,如土壤中的过氧化氢酶可以防止过氧化氢对生物体的毒害,并且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微生物数量均有关系,而脲酶、磷酸酶直接影响土壤的养分状况,对反应的进行有重要意义。土壤上的众多植物会在生长过程中分泌有机、无机物质影响这些反应。回顾并简要概括当前国内外Mn污染土壤修复研究现状,并通过对两种景观植物三色堇和羽衣甘蓝的研究,制备不同浓度的组织浸提液,加入至不同程度的锰污染土壤中,探究其对Mn污染土壤中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植物的组织浸提液对土壤过氧化氢酶及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均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对脲酶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为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的精准施肥提供指导,并通过该现象的发现,证明两种植物均对锰污染土壤具有一定修复效应。

基于CT技术的稻田不同轮作方式下土壤孔隙结构研究 下载:76 浏览:482

张静举1 陈晓冰2 郑思文3 马蕊3 甘磊1,2 《中国土壤》 2018年10期

摘要:
合理的轮作种植制度是改善土壤结构及有效利用土壤水分的重要方式之一。本研究以广西稻田为研究对象,在水稻-油菜轮作和双季稻处理条件下,利用CT扫描原状土柱,结合Image J软件及其插件计算获得土壤孔隙数量、弯曲度和孔隙连通性等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并进行土壤结构三维重建。结果表明:轮作区的孔隙面密度大于双季稻区,孔隙度和孔隙数量均值(0.457%,451个)大于双季稻区(0.345%,358个),弯曲度及连通性(1.332,0.474)也大于双季稻区(1.272,0.217),但两者的水力半径没有明显差异。水旱轮作由于减少了土壤淹水时间,改善了土壤胶结状态,促进了作物根系生长和延伸,导致孔隙结构发育更好,导水性更强,是促进水稻田土壤结构改善和水分运移的倡导模式。

秸秆生物炭对葡萄园土壤改良效应及葡萄品质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490

熊荟菁 张乃明 赵学通 包立 段红平 《中国土壤》 2018年4期

摘要:
云南是我国长江以南重要的酿酒葡萄产地,其以红壤为主的葡萄园土壤粘度高、酸性强、养分含量偏低,制约了其葡萄酒品质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研究以秸秆生物炭为改良材料,设计常规施肥、生物炭+常规施肥2个处理的三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生物炭对葡萄园土壤改良、葡萄产量、品质三个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秸秆生物炭能使葡萄园土壤容重降低9.40%,土壤含水量增加35.37%;(2)葡萄园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秸秆生物炭施用年份延长而逐年增加;(3)施用生物炭的第二年和第三年,葡萄产量分别增加了11.74%和20.07%;葡萄的总酸含量降低了6.30%和10.34%,总糖含量和糖酸比分别提高了6.29%和10.34%、13.51%和25.04%。可见将秸秆生物质炭应用于南方葡萄园土壤改良效果明显,具有一定推广前景。

重庆市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下载:76 浏览:474

杨杉1 汪军1 李洪刚1 张晟1 张勇1 邹家素2 刘坤1 《中国土壤》 2018年3期

摘要:
选取重庆市主城区公园绿地、住宅绿地、道路绿地三种典型绿地利用类型,测定了绿地土壤中8种重金属(Pb、Cd、Zn、Ni、Cu、Cr、As和Hg)的含量,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了不同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和程度,并对绿地土壤重金属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总体来讲,研究区绿地土壤中Hg、As、Cd和Pb的平均含量高于重庆市土壤背景值,是背景值的1.2~1.3倍,其余重金属平均含量均低于背景值,且绿地土壤重金属主要受人为因素影响。不同类型城市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差异明显,Cd和Pb在研究区3种类型城市绿地土壤中均出现了富集现象,以道路绿地的富集最为严重,且三种类型绿地土壤属于轻度污染。研究区绿地土壤存在As和Cr的致癌风险,暴露途径以经口直接摄入为主,虽暂未对人体产生非致癌性危害,仍要加强防范。

复杂有机物污染地块原位热脱附修复技术的研究 下载:86 浏览:468

张学良1,2,3 廖朋辉1,2 李群1,2 周艳1,2 万金忠1,2 龙涛1,2 林玉锁1,2 徐建1,2 《中国土壤》 2018年3期

摘要:
鉴于复杂有机物污染地块治理难度大,国内用地形势紧张,因此关于原位热脱附技术在复杂有机物污染地块中的运用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综述了三类主要的原位热脱附技术:电阻热脱附、热传导热脱附和蒸汽热脱附,根据污染场地状况总结了各类原位热脱附技术的影响因素和适用范围,并给出了相应的技术路线。阐明了温度、时间、土壤含水率、土壤渗透性等因素对热脱附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温度越高、时间越长、土壤含水率适中、渗透性较好的土壤,有机污染物热脱附性能更好。对于有机物重度污染的难处理地块,相比其他原位修复技术,原位热脱附技术具有更好的运用前景。

HFM100手脚污染监测仪蓄电池过放损坏的解决方案 下载:68 浏览:376

任熠 郭喜荣 郭强 乔莉 《国际科技论坛》 2020年5期

摘要:
HFM100手脚表面污染监测仪是一款主要用于核电站或相关核设施厂房控制通道上,对人员手部、脚部及衣物表面进行放射性污染测量的一款仪器,为了保证测量的连续性,一般手脚污染监测仪都会配置备用电源,防止突然断电造成测量中断,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手脚表面污染监测仪蓄电池过放电问题,对仪器的其他软硬件部分都有损坏的风险,本文提出了通过控制蓄电池充放电电压来控制蓄电池输出通断的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电池过放问题。目前此解决方案已应用于HFM100手脚污染监测仪,同时对其他设备此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经验。
[1/40]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