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整合利用高新技术治理呼和浩特地区大气污染的动力机制及其创新模式研究 下载:50 浏览:233

蓉倩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20年6期

摘要: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在利用科技手段治污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产业、能源、运输、用地结构不合理,给呼和浩特市大气环境治理带来了一定难度。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应用,特别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环境监管和信息化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分析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程和生态科技应用与发展的基础上,回顾了呼和浩特市空气质量管理中科技创新应用的现状与不足,从科技创新应用的动力机制和创新模式上进行研究,提出环保大数据技术解决思路,构建呼和浩特市大气环境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

农林废弃生物质吸附材料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下载:59 浏览:412

易锦馨1,2 霍志鹏1 AbdullahM.Asiri3KhalidA.Alamry3 李家星1,3 《应用化学学报》 2019年6期

摘要:
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之一,化工、冶炼及核燃料循环过程等排放的废水中含大量重金属离子、有机物及放射性核素等,若未经处理即排放会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吸附法的效率高、操作简单、低成本且无副产物、可循环利用及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使其成为废水处理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农林废弃生物质成本低、来源丰富、绿色环保且可再生,以其为原料制备的吸附材料被广泛研究。本文主要针对以农林废弃生物质为原料制备的生物炭、纤维素及木质素为研究对象,综述了生物炭的制备及改性方法、天然纤维素及木质素的改性方法及其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现状。从原材料、制备工艺、改性方法等方面总结分析了吸附材料的性能对水中污染物吸附的影响,提出了生物质基吸附材料在水污染治理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城市建设用地污染治理问题探析 下载:82 浏览:468

常莺莺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8年9期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也快速增长起来。城市快速发展提高了经济水平,让城市快速繁荣起来,但是同时也带来各种隐患,对人们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建设用地的污染问题,不仅对建设用地开发利用产生影响,同时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埋下安全隐患。阐述了城市建设用地污染治理的意义,分析了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微生物在重金属离子污染修复及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53 浏览:462

李司宇 刘雪 王文婧 卢松霖 郝雪萌 张杰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5期

摘要:
重金属污染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本文从重金属环境污染现状、重金属污染对微生物影响、微生物对重金属离子污染的修复作用、微生物修复方法的作用机理等方面,综述了微生物在重金属污染修复及治理中的研究概况,并对微生物修复及治理重金属污染存在的局限性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相关改进建议,为处理重金属离子污染提供了理论依据。

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的关键问题及建议 下载:65 浏览:470

殷培红 耿润哲 王萌 孙嘉绩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19年12期

摘要:
通过对长江经济带沿线江苏和安徽的11县(市、区)农业面源污染相关治理情况进行调研梳理发现,我国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1)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主体的责任意识尚未树立;(2)没有进行顶层设计,政策间缺乏协调性;(3)已建成的示范工程和措施效果不明确,没有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可推广性差,且未建立起长效运行保障机制;(4)激励政策不完善。做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监管工作,重点针对以下六个方面开展工作:(1)坚持统一领导,统筹治理,明确部门职责;(2)强化对农业生产环节投入品的监管;(3)加强对生态治污措施和工程技术方案设计的指导(4)完善现行水质考核指标体系,强化末端监管(5)加快出台相关激励型政策措施,形成多方参与的共治、共享机制;(6)完善农业绿色生产的政策体系和准入评价机制。

水体中硝酸盐污染治理材料研究进展 下载:50 浏览:61

张翔 向松 李杨海 《环境科学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硝酸盐是我国水体中主要的污染物之一,其去除方法主要包括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电化学法、吸附法、化学法、生物法等。其中因吸附法操作简便、设计简单,近年来各种吸附材料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在化学法中,纳米材料因其体积小、表面积大、反应活性高,在水体中硝酸盐的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介绍了吸附和纳米材料在水体中硝酸盐的去除中的研究现状,并对水体中的硝酸盐去除技术趋势做综述。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研究——以千岛湖为例 下载:409 浏览:422

赵明敏1,2 蔡慧3 杨坤4 《环境科学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社会综合问题。通过对淳安县的实地考察,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所涉及的群体分为项目组织管理、项目实施、项目技术支持三大主体,分析其各自面对的困难。提出从提高机构待遇,加强产业扶持;进一步完善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制度;推广示范点,发挥带头人作用;开展校地合作,加强技术支持等6条建议来完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

试论如何降低环境污染治理成本 下载:77 浏览:419

朱凤连 《地球科学探索》 2019年3期

摘要:
我国政府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进程的重要一环。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意识到了环境和生态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目前已经将生态环境治理提升到很重要的位置。

商丘市大中型沼气建设与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思考 下载:60 浏览:409

梁亚超 《中国农业》 2019年2期

摘要:
在畜禽养殖业迅猛发展的当下,畜禽粪污对环境污染的形势日益严峻。加强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治理,实施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是改善粪污污染环境现状的重要手段,也是构建绿色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践中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通过建设沼气工程,采取"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模式,推进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能有效实现粪污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进而解决养殖业污染和制约畜禽养殖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农产品污染治理体系建设研究 下载:89 浏览:507

王亮 《农业研究进展》 2019年4期

摘要:
当前农产品污染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典型国家的农产品污染治理经验和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农产品污染治理体系和保障措施,期望促进农产品质量的提高。

多中心理论视域下渤海海洋环境污染治理模式研究 下载:46 浏览:370

郑建明 刘天佐 《中国海洋学报》 2019年6期

摘要:
渤海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载体,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壮大对渤海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断加深。不合理的开发方式致使渤海存在赤潮频发、水体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生态环境问题。渤海地区的海洋环境污染治理效果不理想,原因在于渤海地区海洋环境污染治理主体较为单一,权力运行缺乏多维性,同时作为治理主体的市场和公众未发挥其治理作用。在运用多中心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政府、市场、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渤海海洋环境污染的多中心治理模式,发挥市场在渤海环境治理中资源的基础配置作用,为公众提供具体可行的参与制度,为环渤海经济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40 浏览:436

冯英杰 张帆 王巧楠 吕俊超 《中国环境保护》 2025年4期

摘要:
在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中,正确地应用环境监测手段,能够为环境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相关的事实基础。为了更好地进行环境监测,需要大量的数据做理论支撑。环境数据是实时变化的,因此,在进行环境监测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按照各种需求,对整个地区的数据进行总体的变化情况进行全面的统计,并对特定数据的变化情况做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最终找到一种有效的大气污染控制手段。

新形势下的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探析 下载:27 浏览:309

李楠 《低碳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环境保护受到了各个方面的重视,而对水资源的保护又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河流水体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良好的河流环境对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农业养殖业水污染治理与污水资源化 下载:267 浏览:2664

张潇丹 《农业研究进展》 2021年10期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农业养殖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然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养殖业废弃物的管理,使得养殖场中的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了相关的河流和地下,这就严重污染到了我国农村地区的水资源,影响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进程,基于此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农业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注重农业养殖业水污染治理工作和污水的资源化工作。本文通过探究农业养殖业水污染的问题分析,主要阐述农业养殖业水污染治理和污水资源化的措施。

浅谈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及措施 下载:126 浏览:1798

赵连法 《争议解决研究》 2022年3期

摘要:
大气污染的影响范围广,污染物类型复杂,必须进行源头治理。开展环境监测工作,能积极防控污染,提供治理依据,促进法规完善。文章介绍了环境监测技术和污染治理措施,实例表明精细化环境监测能推动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有序开展,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水资源污染治理与环境工程技术应用研究 下载:23 浏览:518

李翠霞 初春夏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5年3期

摘要:
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全球关注焦点。本研究深度探讨了水资源污染治理及环境工程技术的运用。我们创新性地从源头控制、过程管理到效果评估三个阶段提出了一套全面水资源治理方法,并结合环境工程技术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显著降低了污水中有害物质含量,提升了水质,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赋予了水资源新价值。同时,借助工程技术的支持,该方法实现了高效的操作和管理,大幅提升了治理效率。本研究为水资源污染治理提供了新思路与实践指导。做好水资源的污染治理,不仅关乎我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研究结果对于推动我国水资源污染的防治进程,以及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同时,也为水资源管理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和实践案例。

土壤污染治理中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 下载:43 浏览:520

​李红贵 《生物技术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深入推进,土壤盐碱化、重金属污染、耕地面积锐减等土壤污染问题越发严重与凸显。因此,加强土壤治理已然进入了较为迫切与严峻的局面。在土壤污染治理过程中,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L市水环境污染治理现状及对策 下载:69 浏览:796

刘妍1 张海港2 张丽丽3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近年来,随着L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亟需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综合治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绿波荡漾水环境的期盼。本文从L市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现状,分析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并结合L市实际情况,提出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建议。

环境监测在提高水污染治理效果中的作用探究 下载:87 浏览:790

邹丽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环境监测在提高水污染治理效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及时监测和评估水质状况,环境监测可以帮助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策略和措施,提高治理效果。环境监测还可以监测和评估治理项目的执行情况,确保治理措施的有效实施。因此,加强环境监测工作,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提高水污染治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章对环境监测在提高水污染治理效果中的作用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环境检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下载:119 浏览:1524

孙宇航 《航空航天学报》 2023年3期

摘要:
目前,我国已对大气污染进行了监测和治理,并对其进行了全面监测。同时,我国的大气污染情况也不容乐观,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大气检测的技术和方法的研究,不断地丰富和优化检测手段,不断完善检测中心和检测体系,不断地改进检测工作的效果,建立科学、高效、规范的检测流程,确保该地区的大气检测数据质量。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