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省际次区域合作机制有效吗?——空间结构与治理模式的联合调节效应 下载:78 浏览:402

叶建木1 张帆1 熊壮1 张权1 张超2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具有次区域特点的省际毗邻区,成为提高区域合作发展效率的"洼地"。通过文献梳理,本文界定了省际次区域及次区域合作的内涵并提出了理论假设,以7个典型的中部省际次区域为例,运用2个层面的面板数据考察了省际次区域合作机制,通过引入相关控制变量,假设检验了省际次区域合作的演化机理。研究发现:(1)省际次区域合作机制之间互动程度不足,存在一定脱节和"真空地带";(2)省际次区域合作受空间结构、治理模式影响显著,边界效应主要为"屏蔽效应";(3)空间规模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受制于"空间交叉结点""中介效应"的强弱;(4)产业异质性与省际次区域合作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5)合作框架协议尚不能有效推进"省际次区域合作区"升级,边界重构效应不显著,有必要进一步提升其政策有效性。

家族企业亲属关系组合与高效治理模式研究——基于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定性比较分析 下载:79 浏览:396

于晓东1 刘刚2 梁晗2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已有研究往往关注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的差别,而本文进一步关注包含不同亲属关系的家族企业治理模式上是否相同。借助定性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本文基于亲属关系的视角归纳得出族长治理模式、远亲治理模式以及近亲治理模式等三种高效的家族企业治理模式,并阐述社会情感财富理论的分层化观点,强调不同亲属关系对于追逐社会情感财富等非经济目标的动机强度不同。在此基础上,提出可供未来研究检验的理论命题。

水环境治理模式创新与关键对策——以广东省为例 下载:65 浏览:449

罗育池 陈瑜 刘畅 熊津晶 《中国环境保护》 2020年4期

摘要:
全面梳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东省推行的一系列治水模式和积累的治水经验。通过分析2004~2018年全省水质变化趋势,总结治水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短板。结合新时期水污染防治总体要求,从"依法治水、协同治水、科技治水、智慧治水和多元治水"等5个方面创新思路,提出了健全水污染防治法制与执法监管体系、健全水环境治理区域协调与绩效评估机制、构建水环境治理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平台、实现污染源监管和污染治理过程信息化、推动"城水共治"和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治水关键对策。

“枫桥经验”与当代中国基层治理模式 下载:68 浏览:370

李振贤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10期

摘要:
经过多年的发展,"枫桥经验"已经成为中国基层治理的典范模式。"枫桥经验"始终在基层创造性地建构与调整国家与社会成员的关系,优化实施中央政策,把复杂的社会需求及个别化的社会行为妥帖地整合到国家总体秩序安排之中。在新的历史时期,"枫桥经验"高度契合于中国基层治理的现实需求,其蕴含的基层治理内在机理在于构建国家权威主导下的多元基层治理体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辐射与濡化功能以及培育稳定持续的利益调节与发展动力机制三方面。相应地,"枫桥经验"的创新性实践包括构建多层级党建引领机制、以效能为导向整合行政体制机制、创制内生性社会组织培育机制、以及完善法治化社会矛盾化解体系与便民化公共服务体系等内容。

辽东地区侵蚀沟治理模式初探 下载:24 浏览:240

迟铭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本文对以凤城市刘家河项目区为典型代表的辽东地区侵蚀沟治理模式进行研究,介绍了辽东地区以植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的侵蚀沟治理特点,并总结出凤城市刘家河项目区"沟头防护林、柳桩编篱跌水,沟坡退耕还林、植物串帯,沟底柳桩编篱谷坊拦蓄,其他配套工程辅助"的综合治理模式。通过综合治理模式的实施可以有效控制沟头发展和沟岸扩张,从而保护耕地,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制度环境、风险感知对供应链网络治理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 下载:56 浏览:349

张敬1,2 康凯1,2 魏旭光1,2 张志颖1,2 《当代管理》 2020年1期

摘要:
本文以新制度理论与交易成本理论进行对话,从合法性视角构建中国情境下制度环境、风险感知与供应链网络治理模式选择之间影响机理的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117份有效问卷,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实证检验制度环境、风险感知对供应链网络治理模式的"形塑"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制度环境是影响供应链网络治理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强制制度对供应链网络治理模式选择具有显著影响,规范制度的影响作用不显著。在供应链网络治理模式选择过程中关系风险感知具有完全中介作用,而绩效风险感知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莱茵河治理模式对中国实施河长制的启示 下载:85 浏览:459

张军红1,2 侯新1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18年7期

摘要:
本文简述了莱茵河曾经遭受的严重污染和治理措施,并逐条列举了莱茵河治理模式对中国目前全面推进的"河长制"的启示:转变发展观念,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搭建高效运转平台;完善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目标;严格执法;增强监测、预警和预报;实现污染源控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公众参与;防洪与生态治理相结合。

干热河谷区冲沟地貌演化动力机制及其生态治理模式 下载:86 浏览:478

杨鸿琨1,2 苏正安1 朱大鹏2 周涛1,3 何周窈1,4 方海东5 史亮涛5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9年8期

摘要:
冲沟侵蚀是干热河谷区一种重要的土壤侵蚀类型。干热河谷区内冲沟分布范围广、沟壑密度大,冲沟侵蚀对当地居民生活生产和工程建设造成威胁。从干热河谷区冲沟形成的环境背景条件入手,论述了干热河谷区冲沟的地貌演化过程和演化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从水力侵蚀过程和重力侵蚀过程进行了梳理,探讨了冲沟发育过程中的动力机制,并对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生态治理模式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

南方典型崩岗综合治理模式研究 下载:83 浏览:479

冯舒悦 文慧 倪世民 张德谦 王军光 蔡崇法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9年5期

摘要:
崩岗侵蚀是我国南方花岗岩低山丘陵区特有的水土流失形式,具有发展迅速、侵蚀剧烈、危害严重和难以治理等特点,对农业生产安全和社会生态保护威胁严重,被称为当今的"生态溃疡"。崩岗的综合治理研究已日趋成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不同地区崩岗的地理信息、立地条件和发育程度各不相同,其治理的措施与模式也不尽相同。针对不同发育阶段崩岗的治理模式进行提取归类,分析总结出了生态防护型、产业经济型和修复完善型三大治理模式,以期为构建具有明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且惠及民生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崩岗区生态系统恢复及重建提供总体思路和技术策略。

城市大气环境治理模式创新探析 下载:46 浏览:439

王晓星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19年3期

摘要: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伴随而来的大气环境问题也在日益加重,这样不仅会损害城市形象,同时也会对城市的进步与发展带来制约。城市环境管理部门作为重要的治理机构,如何能针对大气污染开展有效的治理工作,成为当前环境管理部门需要着重探讨的问题。因此,本文针对城市大气环境治理创新模式进行合理的分析,以期能为今后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浅谈云南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载:81 浏览:839

吕维先 王江龙 杨国英 孙逊林 周志敏 李志东 《电力研究》 2024年7期

摘要: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实施,云南省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污水治理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但在治理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本文结合玉溪市红塔区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实际,以点带面,进而分析整个云南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对策分析,为下一步云南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参考。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模式的创新实践研究 下载:76 浏览:788

张联芳 《农业研究进展》 2024年6期

摘要:
农业面源污染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需要从污染源头控制、过程阻断和末端治理等方面入手,构建系统完善的治理体系,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模式,旨在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该模式从污染源头控制、过程阻断和末端治理三个维度出发,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生态技术和管理技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多中心理论视域下渤海海洋环境污染治理模式研究 下载:46 浏览:370

郑建明 刘天佐 《中国海洋学报》 2019年6期

摘要:
渤海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载体,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壮大对渤海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断加深。不合理的开发方式致使渤海存在赤潮频发、水体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生态环境问题。渤海地区的海洋环境污染治理效果不理想,原因在于渤海地区海洋环境污染治理主体较为单一,权力运行缺乏多维性,同时作为治理主体的市场和公众未发挥其治理作用。在运用多中心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政府、市场、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渤海海洋环境污染的多中心治理模式,发挥市场在渤海环境治理中资源的基础配置作用,为公众提供具体可行的参与制度,为环渤海经济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 下载:91 浏览:1049

李坤 《冶金技术》 2024年6期

摘要:
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是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的领域之一,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采煤塌陷区是指由于采煤活动导致的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问题所形成的区域。采煤活动会导致地质环境的变化,从而影响到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的基本原理、实施步骤、关键技术及发展前景几个方面来阐述采煤塌陷区的环境治理,以实现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煤矿软岩巷道围岩治理模式研究 下载:195 浏览:1716

李迪 《煤炭技术研究》 2023年12期

摘要:
为解决煤矿掘进中软岩巷道变形速度快、周期长的问题。对软岩巷道的变形特征进行研究,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指导软岩巷道施工的全过程。从巷道的勘察、设计、施工、监测,包括巷道选址等方面全方位地采取措施,每个环节都从有效提高巷道整体性、自稳能力的角度出发,做出合理选择,采取适当措施,形成软岩巷道围岩治理模式。

论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社会治理模式 下载:145 浏览:1617

杜思慧 《信号处理与图像分析》 2023年7期

摘要: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一个具有鲜明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科学理论体系,蕴含着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治国理政智慧。德法关系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一关系的学习与研究不仅有助于系统理解和把握道德与法律、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也有利于推进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深入理解。

公共管理视域下社会治理模式研究 下载:331 浏览:3334

冯佳 《交叉科学研究》 2021年9期

摘要:
公共管理是当下中国社会治理的一种主要模式,涉及了公共、行政、教育经济管理等方面,它是适应人类社会发展而产生的。新公共管理热潮受益于全球化的推进。以往的社会管理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管理责任不明确,资源分配不合理,社会福利分配不合理,管理方式落后等。本文从上述四种问题出发,通过实例讨论了公共管理视域下社会治理模式,为公共管理的发展提出改进建议。

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的环境治理模式创新与实践经验研究 下载:82 浏览:593

姜亦超 《环境科学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成为环境治理中的重要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面临的挑战,探讨环境治理模式的创新路径,结合典型案例总结实践经验,为提升固体废弃物处理效率、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对策建议 下载:83 浏览:845

肖美花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4年5期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形成了“互联网+”的时代背景。这一背景下,社会治理模式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基层社会治理作为社会治理体系的基础和关键,其创新与发展对于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提升治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的是互联网+背景下基层社会治理现状分析以及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对策建议的研究。

基层网格化治理模式 下社会组织参与机制研究 下载:94 浏览:1768

魏乾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12期

摘要:
基层网格化治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理模式,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在这种模式下,社会组织的参与被认为是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力量。然而,目前关于社会组织参与机制在基层网格化治理模式下的研究还相对不足,亟需深入探索相关问题。本论文旨在研究基层网格化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参与机制,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梳理和总结,挖掘社会组织参与机制的优势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与创新策略,以促进社会组织更好地参与基层网格化治理,推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进程。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